東區海底隧道連接鰂魚涌(東區)及茶果嶺(觀塘區),全長 2.29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由 13 元至 75 元不等。 隧道以「建造、營運、移轉」形式興建,於1989年開始營運,並於2016年移交政府管理至今。 981P綫往灣仔方向全程行車里數約為29.6公里,往耀安方向全程行車里數約為28.5公里,全程行車時間約為65分鐘[40]。 2014年雨傘革命期間,夏慤道與怡和街因被佔領而引致交通擠塞,運輸署與過海隧道巴士680X綫的營運商(九龍巴士與新世界第一巴士)將680X綫改經青沙公路與西區海底隧道,並因改道後行車時間大幅縮減而獲乘客歡迎[17]。 運輸署遂於《2016-2017年度巴士路線計劃》提議將680X綫的改道版本以「980X」的編號正式投入服務,而681P綫亦獲建議參考980X綫的走綫,開設來往耀安與金鐘(東)、途經西區海底隧道的特別班次過海隧道巴士981P綫,以節省行車時間[17][18]。 981P綫於2017年2月20日與980X綫一同開辦,去程總站延長至灣仔[17][19],惟681P綫與981P綫在《路線表令》中被視為兩條獨立路線,彼此互不隸屬,亦同非任何其他巴士路線的特別班次[20][21]。
- 三日後(6月29日),原途經獅子山隧道的九巴89A線由途經大隧的80X及89X線取代;同日九巴又開辦全新路線82X及83X線服務廣源邨,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其中後者亦在假日日間提供服務。
- 根據運輸署紀錄,大欖隧道2010年每百萬車輛行駛公里意外率為0.12。
-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 有關優惠不適用於互轉2014年8月4日及之後開辦的全新路線[4],以及特定轉乘組合,該等組合必須同一方向才能享有優惠;2019年7月29日開辦的T74線更完全不提供有關優惠。
- 自將軍澳-藍田隧道通車後,將軍澳隧道豁免收取隧道費。
- 因此部份繁忙時間巴士路線也開始改行八號幹線以及西區海底隧道前往香港島。
- 獅子山隧道連接九龍塘(九龍城區)及大圍(沙田區),全長 1.4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為 8 元。
有司機更反映,昨日有乘客上車才知道紅隧上調附加費,最終放棄搭的士過海。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大老山隧道(英文:Tate’s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2025 Cairn Tunnel)係香港一隧道,全港第二長行車隧道,喺龍山隧道之後,全長三千九百五十米,南口鑽石山,北口小瀝源,喺大老山下,駁通九龍同沙田。 收費處成一廣場,喺沙田小瀝源嗰邊,近恒生商學院,兼有巴士站,可轉巴士。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巴士路線數目
曾使用隧道的車主,必須在使用隧道後的十四個工作天內繳交隧道費。 逾期繳交隧道費的車主將會被徵收每程175元的首筆附加費。 如車主未能在附加費通知送達日後的二十一個曆日屆滿前全數繳付未繳交的隧道費及首筆附加費,則須再繳交350元的額外附加費。
將軍澳隧道連接觀塘區及將軍澳(西貢區),全長0.9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 自將軍澳-藍田隧道通車後,將軍澳隧道豁免收取隧道費。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連接中環干諾道中高架道路、灣仔北及北角東區走廊,全長 3.7 公里,實施雙程三線行車(銅鑼灣避風塘至灣仔北一段西行為四線)。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香港行車隧道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981P綫於開辦後逢星期一至五每方向各開兩班,681P綫逢星期一至五開出的去程班次亦削減至7班[17][19]。 海底隧道連接紅磡(油尖旺區)及銅鑼灣(灣仔區)全長 1.9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由 8 元至 30 元不等。 隧道以「建造、營運、移轉」形式興建,於1972年開始營運,並於1999年移交政府管理至今。
盼行車時間再縮短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另一名的哥同一時段由深水埗經西隧過海,他指過往乘客普遍要求使用收費較便宜的紅隧,認為經西隧過海較方便,相信易通行取代人手收費後,行車時間可望進一步縮短。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然而,新收費下紅隧、東隧變相加價,的士過海來回收費分別上調30元及10元。 有的士司機認為,現時每程收費25元是過高,認為調整至15至20元,才會增加乘客搭車過海意願。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服務時間及班次
南灣隧道位於青沙管制區,隧道全長1.2公里,實施雙程三線行車。 獅子山隧道連接九龍塘(九龍城區)及大圍(沙田區),全長 1.4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為 8 元。 隧道的南行管道於1967年通車,而北行管道則於1978年通車。 啟德隧道建於前啟德機場跑道下,連接九龍灣(觀塘區)及馬頭角(九龍城區),全長 1.3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並不收取費用。 耗資19.6億港元的大老山隧道建造工程於1988年7月11日展開,並於3年後完成。
- 耗資19.6億港元的大老山隧道建造工程於1988年7月11日展開,並於3年後完成。
- 2016年2月,運輸署在《2016-2017年度巴士路線計劃》稱681P綫去程與回程班次的最高載客率分別為75%與48%[18]。
- 汀九橋位於青馬管制區,是大欖隧道、屯門公路與青嶼幹線之間的重要連接通道。
- 為了紓緩獅子山隧道的擠塞問題,港府在80年代中期落實修築大老山隧道,由鑽石山通往小瀝源,是第二條連接九龍與新界的隧道。
- 而於2012年,平均每日行車量達56,811架次[4]。
981P綫開辦後,於開辦當年先於3月6日增加去程班次至4班[22],後於7月17日再分別增加去程與回程班次至6班與4班[23]。 同年9月23日,681P綫與981P綫因應營運商的「過海後分段收費試驗計劃」而新增由富安花園往耀安的單向分段收費[24][25]。 2018年,981P綫先後於1月2日與2月26日分別增加去程與回程班次至8班與6班,而681P綫的星期一至五去程班次於1月2日亦削減至5班[26][27]。 同年5月28日,681P綫與981P綫的城巴班次增設實時抵站時間查詢服務[28]。 同年11月5日,981P綫再增加去程班次至10班[29]。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路線資料
【本報訊】3條過海隧道調整收費後,的士經任何一條隧道過海均劃一收25元,若乘客於非在過海的士站上車,則須支付來回隧道附加費,共50元。 惟前線的士司機對新收費看法不一,有司機指乘客較願意經西隧過海,且相信西隧下周日實施易通行後,行車會更順暢。 另有司機則認為新收費太貴,認為單程15至20元較合理。 的士以往經西隧過海需收取85元來回費,有的士司機指西隧調整收費首日,昨早9時許過海尚算順暢,駛經收費廣場時「只有10輛、8輛車排隊」,相信與暑假車流不多有關。 該司機認為劃一收費後,乘客更願意經西隧過海,主要視乎目的地,例如由港島到荃灣或青衣就必定用西隧,但紅隧地點較四通八達和方便,相信仍會經常使用。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行車方向
屯門-赤鱲角隧道連接屯門區及離島區大嶼山,全長5公里, 實施雙程雙線行車。 長青隧道位於青馬管制區,全長 1.6 公里,實施雙程三線行車。 隧道於1997年通車,為三號幹線的一部分,並不收取費用。 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及大圍隧道位於青沙管制區範圍內,為八號幹線的一部分。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九巴命名
不過近年大老山隧道以及隨後的觀塘繞道塞車情況日趨惡化。 因此部份繁忙時間巴士路線也開始改行八號幹線以及西區海底隧道前往香港島。 第一條連接九龍與新界的隧道獅子山隧道入口位於沙田南部,相關的幹道大埔公路-沙田段及紅磡海底隧道等亦經常出現擠塞情況。 大老山隧道的落成令新界東來往九龍東的交通更便捷,車輛可取道觀塘繞道及東區海底隧道前往港島,避開沙田及九龍慣常擠塞的路段。 為了紓緩獅子山隧道的擠塞問題,港府在80年代中期落實修築大老山隧道,由鑽石山通往小瀝源,是第二條連接九龍與新界的隧道。 大老山隧道全長3.95公里,是一條雙管雙程行車隧道,每條管道內各有兩條行車綫,兩端出入口連接著觀塘繞道及大老山公路,收費廣場設於隧道沙田出入口與大老山公路南面起點之間,附設巴士轉車站。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方向
逃避繳交隧道費可被罰款5,000元(以每程計)。 大老山隧道設有職工會,分別為香港隧道及公路幹線從業員總會大老山隧道分會(工聯會屬會),理事長為葉國偉先生;另一工會為香港收費道路從業員協會(職工盟屬會,登記編號:926)。 2018年7月11日凌晨大老山隧道專營權屆滿,港府正式接管大老山隧道,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及其附屬法例適用範圍擴展至大老山隧道,同時393章《大老山隧道條例》及其附屬法例被廢除。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4]於是港府採納予財團之另一方案,將出口設於小瀝源,使隧道長度達3,950米,建成後將成為當時全港最長的隧道[4], 這個記錄維持了接近28年,至近年才先後被龍山隧道以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超越。 隨著沙田新市鎮和新界東、新界北等地的發展,對外交通道路漸漸不敷應用,港府開始計劃興建一條貫穿大老山的隧道,顧問公司曾經提出兩個設計方案,主要分別在於隧道沙田出口的位置。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Tate’s Cairn Tunnel Toll Plaza),位於新界沙田區小瀝源大老山公路南面起點,貼近大老山隧道沙田出口,鄰近隧道行政大樓及香港恒生大學賽馬會住宿書院。 乘搭T277往上水方向轉乘往新界方向的九巴大老山隧道路線(673, 673A除外),第二程免費;由往新界方向的九巴大老山隧道路線(673, 673A除外)轉乘T277往上水方向,第二程可獲 $4.20 的轉乘優惠。 乘搭T277往藍田方向轉乘往市區方向的九巴大老山隧道路線(373, 673, 673A, 673P除外),第二程免費;由往市區方向的九巴大老山隧道路線(373, 673, 673A, 673P除外)轉乘T277往藍田方向,第二程可獲 $4.20 的轉乘優惠。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使用情況
全長3.95公里的大隧是連接沙田與九龍市區四條隧道之一,也是全港第三長的行車隧道。 隧道穿越大老山,連接新界東沙田小瀝源和九龍東黃大仙鑽石山,為一條雙程雙線分隔雙管隧道, 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大欖隧道連接汀九(荃灣區)及元朗區,全長 3.8 公里,實施雙程三線行車,收費由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26 元至 197 元不等。 隧道以「建造、營運、移轉」形式興建及經營,於1995年開始營運,並由三號幹線 ( 郊野公園段 ) 有限公司管理。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收費表
隧道內之混濁空氣,促使九巴率先為駛經大隧的巴士路線提供全空調服務。 過海隧巴680線是最後一條有熱狗行走大老山隧道的巴士路線,於2000年3月至4月全冷;非過海路線方面,最後一條全冷路線乃83X線,於1998年9月28日直接由全熱變為全冷。 隨着沙田新市鎮和新界東、新界北等地的發展,對外交通道路漸漸不敷應用,港府開始計劃興建一條貫穿大老山的隧道,顧問公司曾經提出兩個設計方案,主要分別在於隧道沙田出口的位置。 一個方案是在沙田多石設出口,好處是隧道長度較短,但多石一帶因為地質問題,使建築成本和難度大大增加。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通車日期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Buscess 管理員會盡力維持資料庫之準確程度, 惟資料只供用家參考, 而且不構成任何攝影建議。 用家進行拍攝時仍需獨立思考, 注意自身安全, Buscess 不會為用家的損失和意外負上任何責任。 1987年8-9月,政府為大老山隧道的BOT經營權招標。 除了後來中標的金門-西松-港通-中建-新世界發展聯營外,尚有新世界-華潤-青木朝郎建設-禮頓(第二輪招標被淘汰)、瑞安-中信,以及熊谷組-長實等六個財團,以競投上述經營權[5][6]。
2019年9月23日,981P綫增加回程班次至8班,而681P綫則削減星期一至五回程班次至2班[30]。 2022年7月25日,681P綫星期一至五由耀安開出之班次減至3班,星期六由耀安開出之班次減至4班,並取消星期六下午繁忙時間由上環開出之回程班次;而981P綫上午繁忙時段班次減至8班車,下午繁忙時段班次減至6班車[31][32]。 大欖隧道為一條三線行車之雙管道,管道全長3,800米,是香港第四長的行車隧道[2],而整段隧道收費管制區之總長度則為10.1公里,雖然政府將之稱作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但實際上大欖隧道整段是在青朗公路的範圍內。 大老山隧道於通車時為全港最長的行車隧道,管道內的空氣質素於1996年曾引起廣泛關注。 當車長駕駛非空調巴士駛過隧道時均會戴上口罩,而乘客更要立即關上車窗或以手帕掩著口鼻,避免吸入混濁廢氣[4]。
尖山隧道全長 2.1公里,沙田嶺隧道全長 1 公里,大圍隧道全長 0.5公里。 尖山隧道和沙田嶺隧道實施雙程三線行車,而大圍隧道則實施雙程雙線行車。 城門隧道連接梨木樹(荃灣區)及大圍(沙田區),全長 2.6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為 5 元。 香港仔隧道連接跑馬地(灣仔區)及黃竹坑(南區),全長 1.9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為 5 元。 大欖隧道(英語:Tai Lam Tunnel),簡稱欖隧,是新界區內第二條收費行車隧道,於1998年5月25日通車,承建商是西松建設及香港寶嘉建築。
681P綫往上環方向全程行車里數約為30.1公里,往烏溪沙站方向全程行車里數約為30.9公里,全程行車時間約為63分鐘[39]。 隧道連接愉景灣及北大嶼山公路,全長 0.63公里,實施雙程單線行車。 愉景灣隧道及連接道路由愉景灣隧道有限公司擁有及管理。 由於啟用後車流量與預期差距甚遠,收益未能到原先預計,在建造營運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BOT模式下,專營公司可以在不需要批准下隨時提高收費以爭取提高回報率,結果與西區海底隧道一樣,大欖隧道同樣以高昂收費見稱。 以2019年1月1日起的收費為例,私家車收HK$48,西區海底隧道為HK$70;而巴士(除雙層巴士外)的收費比西隧更高,比大老山隧道高出約四倍,未能分流使用屯門公路前往元朗和大老山隧道一帶的車流,更導致屯門公路一帶道路及新界東[6]的擠塞情況未有改善。
大老山隧道通車後,空氣品質曾遭受非議,當非空調巴士(俗稱「熱狗」)駛經隧道時,乘客需要關上車窗或以手帕掩著口鼻,亦曾有區議員發起戴口罩過大老山隧道運動[13][14],九巴則為相關車長提供面罩式防毒面具,並優先安排有關路線全空調化解決。 大欖隧道的設計交通流量為每日140,000架次。 而於2012年,平均每日行車量達56,811架次[4]。 根據運輸署紀錄,大欖隧道2010年每百萬車輛行駛公里意外率為0.12。 收費廣場設在八鄉,位於隧道北方出入口約1公里位置,有22個繳費亭,其中16個為人手收費亭,餘下6個為「快易通」自動繳費亭。
預計要到2025年5月大欖隧道30年專營權屆滿,交回政府後,兩者擠塞情況才有望改善。 早年在大欖隧道未通車之時,往返天水圍及觀塘的巴士路線269C,繞經北區與大埔區快速公路網絡,以及大老山隧道往返九龍東。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2025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2025 兩條元朗區繁忙時間過海路線368、369,亦採用相若走線駛往九龍東,再取道觀塘繞道與東區海底隧道前往港島,避免受屯門公路擠塞影響。 過海隧道巴士681P綫是香港一條來往馬鞍山耀安巴士總站與上環的過海隧道巴士路線,其前身過海隧道巴士303綫在1991年8月5日投入服務。 路線取道大老山隧道與東區海底隧道,由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與城巴有限公司聯營,全程收費為港幣$22。
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 香港巴士大典
昂船洲大橋位於青沙管制區,是一條全長1.6公里的雙程三線高架斜拉橋。 大橋橫跨藍巴勒海峽,主跨為 1.018 公里。 以下各巴士路線使用大老山隧道,除註*者外,其餘專營巴士路線均停靠「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巴士站;非專營巴士路線則全數不停該站。 至於大老山隧道南行連接龍翔道東行的支路,更多年來一直未有路線使用,直至88線於2017年7月9日投入服務,往九龍方向才首次使用此支路。 大老山隧道通車後,空氣質素曾遭受非議,當非空調巴士(俗稱「熱狗」)駛經隧道時,乘客需要關上車窗或以手帕掩著口鼻,亦曾有區議員發起戴口罩過大老山隧道運動[13][14],九巴則為相關車長提供面罩式防毒面具,並優先安排有關路線全空調化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