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去年11月至12月在內地5大城市調查,指有75%居民有意疫後來港理財和購物,而保險是理財服務中重要一環。 另外,內地企業亦可能未對在香港開設業務的其他相關需求有足夠了解,例如商家需要為其業務申請商業登記証明;又或者不明白有關樓宇土地用途引伸出來的不同限制,例如不可在住宅用途的樓宇經營餐飲食肆等,這些在香港發展業務時的限制,往往會令內地企業無所適從。 美聯金融集團企業保險部總監劉嘉欣指出,內地企業在港開設公司,除了需要留意商業政策外,還特別需要注意中港在企業法規上的不同之處,例如內地企業需要遵守香港《僱員補償條例》之法定保險要求。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這一產品之所以比較火爆,主要是銀行借貸利率較低,目前僅為3.85%,平均水平約在3%左右,而保險公司給到的收益遠大於3%,客戶可以從中間賺取息差。
在退保或理賠時,資金可保留在香港,惟若想轉回至內地需要受匯款限制。 雖然近數年,中港兩地均受疫情以及「封關」打擊影響整體經濟,但母公司在中國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卻逆市持續上升,並由2013年的901間,連升9年至2022年的2,114間。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蕭麗琪相信,隨著中港早前正式全面通關,將有愈來愈多內地企業到港發展新業務。 根據業界最新內地客赴港投保數字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內地客投保於香港人壽產品的新保單保費,分別錄得508億、476億及434億港元,連續3年多逾400億港元。 然而,自從新冠疫情於2020年初爆發以來,相關投保需求一直被壓抑。 有熟悉MCV市場的保險代理透露,由於監管機構規定任何人配置香港保險時都需要來港投保,因此在街上打游擊戰會更容易接觸到潛在客戶,不過投保後的後續跟進例如繳交保費、申請理賠、更改保單內容等則無須來港。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內地人到香港買保險要注意什麼?投保後怎麼續費?怎麼理賠?
她指出,計劃在金融海嘯後提出,距今保險業引入風險為本資本制度、新會計準則等措拖,監管要求已較以往提高,險企出現財務不穩健的機率降低,計劃作用未必如2008年時重要,認為政府作出決定時,應一併考慮以上因素。 但其實幾年前,當內地人開始湧港買保險時,人民幣滙價是持續上升的。 即是說,無論人民幣是升是跌,內地人都似乎特別鍾情香港的保險產品。
公司管理規範,更重信譽,所以在處理孤兒保單方面會更加規範,讓投保人更放心。 解答:香港的保險公司都是國際保險巨頭,擁有100多年的行業經驗,經歷過世界大戰的洗禮,化解過多次的金融危機,其投資和風控能力都是無可置疑的。 而國內保險公司在成本控制,投資水平,投資範圍,監管能力,行業規範等各方面都無法跟國際保險公司相提並論,這些因素都決定著保單的實際收益。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香港保險成「爆款」 你會去買嗎?
旅遊期間生病或意外受傷所需的費用,包括保障消閒及非專業性質的運動:滑雪及其他冬季運動、潛水、高空彈簧跳繩(常稱笨豬跳)、高山遠足及各種水上活動。 如果受益人先於保單受保人身故,而沒有指定新的受益人,這筆錢也是按照遺產來處理。 所以,在這裏提醒大家,如果受益人發生變故,您的保單最好要及時更換新的受益人。 1、變更受益人; 2、領取退保金或保單紅利; 3、以保單作為抵押品向金融機構借款; 4、以保單為質押品向壽險公司借款; 5、制定新的所有人。
- 那時巨量的客戶擠爆前來交費和諮詢的客服大廳,客戶在大廳和過道排起長龍、打蛇餅。
- 然而,若然外管局新出名的措施被全面執行,上述漏洞將被堵塞--內地居民來港買保險情況普遍,亦成為資金外流的渠道。
- 許多人將香港重疾險和儲蓄險當作資產配置的重要一部分,但是他們對這些險種回報只是一知半解。
- 換句話說,即使是無心之失的「非欺詐性不披露」,也可能會令保險公司脫離賠償責任的法律約束。
解答: 保險公司是用投保人的錢來做投資,但這些投資要受到所有金融投資中最嚴格的監管,只能購買國際信用評級最高的投資產品,所以就風險而言就是最低的,甚至比銀行的存款更安全,所以除非發生毀滅性的金融風暴,大的保險公司是不存在風險的。 根據國際保險規則,人壽保險不允許破產,最壞的情況是被更大的保險公司收購,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導致的結果是保單收益率可能比預期的有所下降,但不會因此失效。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2025 就這點而言,選擇大的保險公司還是最可靠的,比如英國保誠,美國友邦,法國安盛,香港富衛,都是值得信任的保險公司,保誠曾經理賠過著名的鐵達尼號事件,黛安娜王妃事件,二戰士兵賠款等大型賠付。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保障簡介
解答:既然說保險是一輩子的事,那買完又退保這只能說客戶不夠理智。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中途退保無論在國內買還是香港買都一樣會有損失,國內的退保非常多,2012年的退保款達到300億,大多跟代理人在購買時「忽悠」客戶有很大的關係,和中國保險是寬鬆投保理賠嚴格,香港保險是嚴格投保寬鬆理賠有關。 在香港,退保人數很少,所以我們也建議客戶認真考慮後再決定投保。 香港保監處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6年內地居民共計購買了1359.14億港元(約為1168.24億人民幣)的香港保險,半年保費總額從2006年上半年的15.05億港元增長到2016年上半年的301億,10年翻了20倍。
解答:無論寶寶在香港出生或在內地出生,父母均可以為出生14天以上的寶寶投保香港保險! 是次措施,是外管局繼上月4日後再度出招--上月,香港多家大型保險公司收到外管局通知,自2月4日起,通過銀聯刷卡購買香港保險的,每次「碌卡」上限為5000美元。 針對以上情況,提供相對短期、便捷且價格實惠的保險產品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會較具吸引力,也更加符合未來趨勢。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內地女怒轟九巴司機狂飆廣東話 列3點斥「嚴重排外」被網民圍插
大陸境內會有一些香港分公司或者理財機構與香港的保險經紀公司有合作關係,也可以幫助客戶預約辦理,最主要的問題是,客戶要到香港保險公司的驗證中心進行驗證申請,申請通過後繳費,只要驗證繳費在香港保險公司內辦理,那麼這份保單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據報,央行近日將針對內地居民通過第三方支付方式在香港購買保險產品收緊管制,將個人購買境外保險單筆支付金額限定為不可超過3萬元人民幣。 目前,內地居民不可通過跨境電子支付購買人壽保險、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產品;跨境保險業務只允許內地人士購買人身意外保險、醫療保險、交通運輸保險等產品。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香港保險,史上最強攻略
一家5人均購買保險,包括重疾險、健康險和儲蓄險共計15份,其中,小朋友儲蓄險每年交5萬美元保費,三個孩子一年15萬美元,合100多萬元人民幣,加上夫妻兩人,年交保費不菲。 其中儲蓄險父母準備等孩子成人時交他們自己管理,之前由其代管。 財新/標普全球公布,內地7月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由5個月低位反彈至54.1,6月為53.9,不過增速仍然偏弱。 業務需求增加,令企業用工增加幅度是4個月來最顯著,但增加用工仍不用以紓解產能壓力,服務業積壓率為4月後最高。 另外,服務業企業對未來12個月經營活動前景繼續表示樂觀,但樂觀度是8個月以來最低,部份企業對全球經濟環境疲弱感到擔心。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法律方面
被問到旅客自由行會否分薄旅行社生意,崔指,旅行團業務需不斷轉變,追求高客量模式已成過去,未來一兩年有信心回復疫情前的遊客量。 他另指出,自2015年後團隊旅客數量有所下跌,旅行社需要持續改變行程安排,並有必要隨旅客要求作出合適的改變。 他又表示,可透過行程延長旅客訪港時間,亦希望能分散參觀香港各個地方,從而增加他們在港消費。 香港的重疾險認可內地大型醫院的診斷,每個保險公司都有內地認可醫院的列表,覆蓋比較廣,三甲醫院基本都涵蓋。 並且,除了內地的醫院,香港的保險在全球理賠,出國旅行或者以後孩子留學也有了醫療保障。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旅監局管用膳|崔定邦︰未影響旅行社運作 內地客欣賞港風土人情
有業界人士形容其「基本就是騙錢」,所以在相關部門干涉下已經停售。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香港保險之所以這麼有吸引力,原因在於其行業歷史悠久,制度及服務更完善,保險保障的範圍更廣,同等保額資費更便宜等。 據瞭解,目前香港的合法保險公司總數達到158家,保險中介人超過8萬,有「保險公司多過米店」的說法。 它們提供種類繁多的保險和風險管理服務,部分產品在保障範圍和費率上的確較內地產品有優勢。 「新規定」的主要影響,就是內地人要多刷幾次卡才可完成付款程序,即是所謂碌卡碌到手軟(保險公司的後勤人員協助)! 更甚是,這規定不但無阻內地人來港買保險,更鼓勵更多人來港買保險,因他們擔心再不來香港買,萬一全面煞停就再沒機會了!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內地人來港爆買保險 拆解港式醫保的吸引力
當天田曦薇被途人野生捕獲,位置在中環匯豐銀行外,穿上休閒服拍劇的她,見到粉絲影相,完全無黑面,還笑著揮手打招呼,露出深深酒窩,非常貼地親民,而網民更紛紛表示田曦薇真人,靚過穿起古裝上鏡10倍,顏值爆燈,讓中港觀眾都期待這套劇集的播出。 原因一:確實有一些人員在利益的驅使下,以誇大收益、返傭等違規行為忽悠客戶,造成銷售誤導,擾亂市場秩序,被人抓住了把柄。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提示:匯外匯現鈔(已經換好的港幣)和現匯(匯款的時候當時換匯)的手續費是不一樣的。 所以匯款方不必急於把手中的人民幣換成港幣,等匯出的時候再辦理最合算。 等候期是指住院或大病保單生效後的某一段觀察期,只有在觀察期後,這些保障方可生效.等候期一般為90天。 當時外管局表示,「每宗交易設有上限,但每日刷卡次數未設有上限,只對於涉嫌多次刷卡交易的持卡人、商戶將作重點監測」。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疫情期間政府向旅客推廣:重新認識香港
熊先生提醒說,香港保險合同都有中英文對照,但中文表述與內地不同,一定要看清合同,以免日後造成麻煩和損失。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2025 市場快速發展帶來泥沙俱下,誤導也正在赴港買保險的內地客人中蔓延。 101投連險是需要繳費25年的長期保險產品,讓部分代理人誤導成繳費3年甚至18個月就可以的一款短期繳費產品。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中國平安網上保險
近年也有愈來愈多內地人來港投保,保險公司在本港的業務急速擴張。 根據保險業監理處(下稱「保監處」)的統計,單是2016年首三季,內地客新造個人人壽保單的保費達489億元,佔全港總數37%。 深圳市民熊先生2013年去香港時,買了一份東亞人壽的分紅型意外保險,該保險月繳1000元,繳費5年後現金價值即可與所繳保費相等,最高保額20萬元。 「由於我在香港沒有銀行賬戶,為了節省跨境轉賬的手續費,現在每個月我都要去香港交一次費,挺麻煩的。」除此之外,在港買保單,提前退保損失極大。 熊先生表示,與他一同投保該險種的一位朋友,因去了北京工作,感覺繳費不便,於是選擇了退保,結果只退回1000多元,兩年繳的2萬多元保費打了水漂。
白皮書總結出涵蓋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內地城市超過1,000多名受訪者的調研結果,以了解內地城市和香港不同年齡層客戶的行為差異與共通之處。 往年計,Ronald工作的保險公司,第100名從業員的首年保費成績,都超過1,000萬元,「今年的話,可能頭十名唔知有冇(每人做到)1,000萬元」。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2025 劉佩玲表示,業界暫未對金額設有立場,保聯稍後會向業界諮詢。
結果今年以來,香港保險公司仍生意滔滔,內地人仍一批一批的來香港買保險。 但準確來說,內地人仍可來港刷銀聯卡買保險,但不能再買分紅保單,即香港俗稱有儲蓄成分的保險產品,而只可買內地稱為消費性的保險產品,如意外和醫療等,而每次刷卡上限仍是5,000美元。 若後來戒煙一年後,交尼古丁檢驗報告符合要求,可退至標準保費。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是走資?
隨著香港與內地今年初通關,內地團來港的數字不斷上升,由今年2月的僅624團,增至最高峰時4月的4697團,內地客亦佔了整體旅客近八成。 旅監局近期實施新措施,規定旅行團不可於購物的區內同時進餐,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旅客來港是因為香港本身的吸引力及風土文化等,旅監局個別措施對業界無大影響。 崔定邦指出,以往的旅行團模式,高客量的年代已成過去,參與旅行團旅客人數會有所下跌,旅行社亦不斷改變行程安排符合客人需要。 他認為可透過行程延長旅客留港時間,希望他們分散到不同地方,例如地質公園等,令旅客留港時間延長,消費金額提高,經濟效益更大。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內地人為何喜歡到香港買保險?
內地人到香港購買保險,保單/投保人是否一樣受到香港法律平等對待及保護? 解答:「人情保單」是投保人為了顧及保險代理人或經紀的「面子」而購買的保單。 「人情單「的最大問題是投保人不清楚購買的是何種保障?也不清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保障?「人情單」的結果是退單率高,從而造成投保人較大損失。 答案: 在小孩未成年之前,通常會由父母作為保單持有人、孩子作為受保人來投保一份保單,因為未成年小孩不可以作為保單持有人。
「4年前,內地人在我客戶中的比例大概是10%,現在能佔到30%-40%,為了更好地跟客戶溝通,我跟我的同事都開始努力學說普通話,也經常跟內地的客戶在微信上互動。」李女士說。 劉嘉欣指出,除了法定「勞保」以外,近年因應世界不時出現大型災害,新冠正是其中之一,所以各行各業避險意識大大提高,所以新冠爆發後,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亦漸成主流。 在外地因意外損毀或遺失重要旅行證件而需要滯留當地,並於24小時內報警,辦理補領證件手續期間,可獲每日HK$500補償。 特別保障:保障消閒及非專業性質的運動,包括但不限於滑雪及其他冬季運動、潛水、高空彈簧跳繩(常稱笨豬跳)、高山遠足及各種水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