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3種藥聯合用藥,多數患者用藥一個療程內可緩解病情。 用Nd-YAG雷射(波長532nm)、氬離子雷射(488nm及514.5nm)、銅蒸氣雷射(578nm)等,治療效果出眾。
- 如囊腫位置不太高,手術常不困難,但在剝離過程中須注意且 勿傷及尿道或膀胱。
- 1、陰道浸潤前病變可採取非手術治療,如射頻、冷凍、二氧化碳雷射治療,亦可採用局部切除,部分陰道切除。
- 為提高局部藥物濃度,也可採用盆腔動脈灌注給藥。
- 4.血瘀所引起的陰道出血,則是因七情過極而造成瘀滯,或經期產後血液未淨、受寒熱外邪阻滯、重病、久病、氣血虛、氣血運行不暢、惡血不去以致新血難歸經時,都會引起血瘀而使陰道出血情形發生。
- 一般無症状,較大者外陰可腫脹,表面皮膚亦可因潰破而出血。
- 該瘤呈深紫色,界線分明,按之退色,放鬆後即恢復。
- 雖然中年男士較易患上陰莖硬結症,但此症亦可發生在年輕或年長的男士身上。
- 在內服藥的同時還可配合中藥外治法。
參芪防毒湯:黃芪、党參各3Og。 五味子、補骨脂、炒白朮各15g,麥冬20g,當歸、茯苓、陳皮、清半夏各12g,水煎,每日劑分~3次口服,於化療前三日開始服用。 本品具有扶正抗癌、補陰養血、行氣燥濕、健脾和胃止嘔、化瘀散結之功能,能夠防止化療帶來的毒副反應。 掌葉半夏方:掌葉半夏適量,製成內服片劑;口服,每天3次,總量約合生藥60g具有明顯的清熱解毒抗癌作用。 多數體力增強,食慾增加;服藥過量或過久,有手腳發緊的症状,停藥後消失、本方解毒消腫化瘀。 2.脾虛所引發的出血,則是因脾主肌肉,會引導經血循其道,但飲食問題、過度疲勞、過度憂慮、心思過多等情形都會使脾氣受損、勞傷衝任而造成陰道出血。
陰襄血管瘤: 治療
顏色可呈深紅、鮮紅、棕色、藍色,甚至黑色。 多發生在育齡婦女,妊娠可加重病情。 在大部分情況下,它的成因是不明的。
- 多發生在育齡婦女,妊娠可加重病情。
- 陰道的良性腫瘤有纖維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神經瘤、黏液瘤和乳頭狀瘤等,與其組織學來源名稱相當,陰道良性腫瘤一般不產生明顯症状。
- 以上兩方的藥物組成為,五虎丹:水銀、白礬、青礬、牙硝各180克,食鹽90克。
- 治療採用清熱解毒,化瘀軟堅治法,選擇《醫宗金鑒》連翹散堅湯加減,藥如:連翹20克,三棱、莪術、土瓜(王瓜)根、赤芍、蒼朮、龍膽各15克,柴胡、黃芩、黃連、生甘草各9克。
- Morimura等(2001)認為要診斷放療引起的血管肉瘤需除外慢性淋巴水腫,而且必須數年後發生在原來放療部位。
治療大致有藥物、雷射、放療和手術方法。 藥物治療是用5%的5-氟尿嘧啶軟膏塗於病灶處,但失敗率為50%。 雷射治療主要是用二氧化碳,可保持外陰的外觀,療效較好,但也有1/3的複發率。 對於有手術禁忌症或晚期不宜手術的患者,放療可有一定療效。 陰襄血管瘤 病變晚期證候屬虛者為氣血兩虧證,局部表現為癌症和腫瘤瘡日久,根盤散大結硬,破潰感染,有臭穢之膿血流出,觸之疼痛;伴見形體消瘦,氣短乏力,納少便軟,自覺夜間疼痛加重等。
陰襄血管瘤: 外陰血管瘤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陰道癌放療與手術綜合治療,可改善陰道癌患者的生存率,陰道鱗癌對放療敏感,而陰道腺癌、黑色素瘤對放射治療不夠敏感,但放療可使陰道腺癌、黑色素瘤獲得短期緩解。 陰襄血管瘤2025 7.據推測陰道內胚竇瘤可能是在生殖細胞遷移的決定期缺乏胚胎的組織導體,結果致生殖細胞錯位進入陰道上段所致。 塗擦法:莪術油軟膏塗擦,每次放療後,將此膏塗於放射部位晾乾,囑患者作寬大內褲防止緊貼皮膚;適用於放射治療的皮膚燒傷。 4.血瘀所引起的陰道出血,則是因七情過極而造成瘀滯,或經期產後血液未淨、受寒熱外邪阻滯、重病、久病、氣血虛、氣血運行不暢、惡血不去以致新血難歸經時,都會引起血瘀而使陰道出血情形發生。 忌諱食品: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陰道惡性腫瘤各期,手術、放射、抗癌藥物治療時,均可採用中醫藥治療。 中醫從辨證論治出發,審症求因,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機體功能,改善症状,減輕放療、化療毒副反應,並對其放、化療有增敏作用,可大大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 鏡檢見明顯擴張的血管瘤樣腔道,大小、形態不規則,相互吻合形成錯綜複雜的竇隙狀網,腔隙內可見紅細胞。 瘤細胞在基底膜內增生,可貼附於血管內壁,形成結節狀突出於管腔。 瘤細胞多呈梭形,未分化者呈多邊形,類內皮細胞樣或呈上皮樣,核異型性明顯,核分裂象多見。 陰襄血管瘤 電鏡下可見內皮分化,如部分覆蓋基底膜,細胞間緊密連接及吞飲小泡,偶見微絲、Weibel-Palade小體、小管結構等。
陰襄血管瘤: 外陰血管瘤的病因
此外,發生於陰道 下1/3的癌瘤,常伴有腹股溝淋巴結轉移,檢查時可能摸到腫大的淋巴結,質硬,甚至融合固定或破潰。 三合診時,除檢查局部病灶外,還應注意整個陰道粘膜的 彈性以及陰道旁組織是否受累。 外陰腫瘤是指女性陰阜、陰唇、陰蒂和前庭(包括尿道口、前庭大腺、陰道口和處女膜)等處的皮膚、粘膜、腺體和結締組織發生的良性和惡性腫瘤。 外陰惡性腫瘤,包括外陰鱗狀細胞癌(至少佔外陰癌的85%)、外陰惡性黑色素瘤(約佔5%)、巴氏腺癌、外陰肉瘤和未分化的外陰惡性腫瘤等。 陰道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 陰道的良性腫瘤有纖維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神經瘤、黏液瘤和乳頭狀瘤等,與其組織學來源名稱相當,陰道良性腫瘤一般不產生明顯症状。
陰襄血管瘤: 臨床診斷
(2)小兒草莓狀血管瘤生長迅速者,可系統應用糖皮質類固醇藥物,口服潑尼松20~40mg/d,持續治療1~3個月,血管瘤可縮小。 陰襄血管瘤2025 對於嬰兒期血管瘤特別是草莓狀血管瘤或海綿狀血管瘤可暫不予治療,觀察數年如仍不消退時,酌情選擇以下治療方法。 毛細血管瘤為單個或數個,鮮紅色或青紫色,高出皮面,圓形隆起,直徑2~4cm,表面有分葉,呈草莓狀,質軟,壓之褪色,臨床上與血管角質瘤容易鑒別。
陰襄血管瘤: 外陰腫瘤的中醫治療
隨著陰道腫瘤的繼續發展,最終形成膀胱陰道瘺或直腸陰道瘺。 外陰腫瘤的診斷首要重視臨床前驅症状和局部病變。 陰襄血管瘤 對於外陰瘙癢、白斑、尖銳濕疣等經一般治療無效,尤其是發生小結節、潰瘍或乳頭狀贅生物等,應警惕有發展或已成為外陰腫瘤的可能。 因此,必須及時行局部活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 病理組織切片檢查是外陰腫瘤診斷的主要依據,取材時務必得當,宜在可疑腫瘤組織的非壞死處活檢,以免遺漏診斷。
陰襄血管瘤: 外陰血管瘤的西醫治療
不過陰莖曾經受傷、家族中有其他成員患上陰莖硬結症、或患上過某些結締組織病(如在身體的其他彈性組織出現纖維化)的人士,都會有較高的風險患上陰莖硬結症。 4、免疫抑制:凡先天性或後天性獲得性和人工性的免疫抑制病人,癌瘤的發生率較高。 陰襄血管瘤 陰道癌也不例外,其發生率在免疫抑制病人較高。
陰襄血管瘤: 陰道腫瘤
又稱草莓狀血管瘤、單純性血管瘤或草莓狀痣。 在嬰幼兒中海綿狀血管瘤初起時生長迅速,在2歲左右可靜止、退化或消失。 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大小為幾毫米到幾厘米不等,邊緣規則,呈現深淺不同的褐色,表面有毛髮,比正常毛髮略粗,呈半球狀隆起,也有呈乳頭瘤樣或有蒂。
陰襄血管瘤: 陰道血管肉瘤
對於活檢結果可疑者,應再次取較深部組織檢查。 為了提高活檢陽性率,晚近國內外採用1%甲苯胺藍溶液塗抹外陰部,待2~3分鐘乾燥後再用1%醋酸脫色,如有非典型增生,原位腫瘤或浸潤癌,則甲苯胺藍與活躍細胞核內DNA結合,而使病變區域呈紫藍而不脫色。 在不脫色區作活檢可提高早期診斷及多發中心性腫瘤診斷的陽性率。 但此種方法對良性潰瘍可致假陽性;而對非典型病變區表面角化亢進者,經醋酸洗後可脫色而得假陰性結果。 外陰白色病變、外陰潰瘍、外陰乳頭狀瘤、外陰硬化性萎縮性苔癬、外陰肉芽腫、外陰結核等,大體與外陰腫瘤不易鑒別,須在甲苯胺藍染色後進行活檢,明確診斷以資鑒別。 治療陰道鱗狀上皮癌,主要依靠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抗癌化療僅作為綜合治療中的一種輔助手段。
陰襄血管瘤: 外陰腫瘤
用探針把藥膏點在病變組織上,藥干後擦去,重複上藥幾次,待病變組織與正常皮膚之間有明顯的界線,病變組織周圍略紅腫、隆起,則立即把藥擦去。 陰襄血管瘤2025 陰道分泌物即女性生殖系統分泌的液體,又稱為白帶。 婦科檢查可見在大陰唇或陰阜處的皮下或皮內有小紅血管痣或紫藍色、紅色海綿狀腫物,無蒂,壓迫腫物,紅色可退去,放後又恢復原狀。
陰襄血管瘤: 陰道血管肉瘤的西醫治療
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很多人認為上了年紀的人就不再需要性生活了。 專家認為:性生活有益於更年期婦女的身心健康。 性生活不但能讓女性擁有年輕的心態,增進夫妻感情,在生理上也是對女性陰道的良性刺激,並且容易發現一些惡性腫瘤,例如:陰道血管肉瘤、宮頸癌等等。 舉例說,有位女性的陰道血管肉瘤已經長成一顆「肉團」才去就醫,醫生詢問之下得知她的性生活已經停止了很多年。 專家指出,在性生活中如果有接觸性出血,便可能是微小的癌變病灶,如果這位女性平時有性生活,便不至於癌變發展到一顆肉團那麼大才被發現。 外陰鱗癌雖對放射線敏感,但外陰正常組織對放射經耐受性差,使外陰癌灶接受劑量難以達到最佳放射劑量。
陰襄血管瘤: 男性常見疾病 – 陰莖硬結症
Ⅳ期:外陰廣泛切除、直腸下段和肛管切除、人工肛門形成術及雙側腹股溝、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癌灶浸潤尿道上段與膀胱粘膜,則需作相應切除術。 陰襄血管瘤 (1)採用曲安奈德(醋酸確炎舒松A)注射液進行損害內注射治療草莓狀血管瘤,劑量視損害大小而定,一般每次mg,每周1次,5次為一療程。 有較多血管或腔隙,呈擴張狀,形態不規則,其內有時有血栓形成,管壁襯以單層扁平的內皮細胞,外圍由厚薄不一的纖維組織包繞。 腫瘤常表現為1個或數個、分葉狀腫塊,表面不平,外觀似草莓樣,凸起、紅色、質地柔軟,壓之不易褪色。 該型腫瘤的深部可並發海綿狀血管瘤。
陰襄血管瘤: 外陰腫瘤的鑒別診斷
5.雌激素缺乏: 陰道鱗癌好發於年邁的婦女,可能與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低下,導致了陰道粘膜上皮萎縮,為致癌因子創造了有利條件有關。 (6)防治化療、放療副作用的食物:豆腐、豬肝、青魚、鯽魚、墨魚、鴨、牛肉、田雞、山楂、烏梅、綠豆、無花果。 切面呈紫紅色,微囊狀或海綿狀,邊界不清,而鏡下所見浸潤的範圍,遠超過肉眼所見者。 如油條、奶油、黃油、巧克力等,這些食物有助濕增熱的作用,會增加白帶的分泌量,不利於病情的治療。 該瘤大小為1~10cm,外觀可呈分葉狀、丘疹狀,也可呈不規則疣狀。
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是病理診斷的一種方法,是運用微損傷技術通過5號注射器及其針頭穿刺抽取病變部位一定數量的細胞(如血液、膿液等)進行分析,為臨床診斷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海綿狀血管瘤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 多在出生後數月出現並可能逐漸增大,生長迅速,在2歲左右可靜止、退化或消失。 陰襄血管瘤 該瘤呈深紫色,界線分明,按之退色,放鬆後即恢復。 1、慢性刺激:原發性陰道鱗癌常發生於後窟窿,認為可能與子宮脫垂病人長期使用子宮托、陰道白斑或局部炎症刺激有關。
前庭尿道癌開始為多個小結節,形成乳頭狀贅生物,包繞尿道口或位於其一側,進一步發展則潰破,沿尿道海綿體及陰道口侵犯。 常規陰道細胞學塗片檢查,有助於發現外陰腫瘤患者是否伴發陰道癌、宮頸腫瘤或宮體癌。 而細胞學塗片檢查對外陰腫瘤的診斷約有50%的陽性率,直接從病變部位刮取材料或局部組織印片作細胞學檢查可提高陽性率。 32P(700毫居里於生理鹽水中)靜脈注射,由於病變部位濃度較高,上皮內癌及浸潤癌的計數較高,有助於診斷。 外陰腫瘤發生的部位以大陰唇最多,約佔71.2%,其次為小陰唇、陰蒂、尿道口周圍,再次為前庭大腺及會陰。 病變大體表現視其部位及病變早晚而不同。
陰襄血管瘤: 陰道血管肉瘤的鑒別診斷
治法要以益氣養血扶正為主,方用黃芪散加減。 藥如:黃芪、太子參、生苡米、淨紅藤各30克,熟地、當歸、生石膏、麥冬、青蒿各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9克,綠升麻6克。 若潰瘍基底浸潤較深而硬者,可加用小金丹破瘀散,通絡止痛;自覺疼痛較重者,原方加淨乳、沒藥、川芎各15克。 對於出生時即有或生後數周發生的鮮紅色斑片、草莓狀分葉性柔軟腫塊或大而不規則的柔軟有彈性腫塊,應考慮診斷皮膚血管瘤的某一類型。 3、手術治療 由於陰道癌與周圍器官間隙小,如需要保留的器官,切除腫瘤周圍的安全帶很窄,要達根治目的很困難。 1、陰道浸潤前病變可採取非手術治療,如射頻、冷凍、二氧化碳雷射治療,亦可採用局部切除,部分陰道切除。
陰襄血管瘤: 陰道血管肉瘤的診斷
腫塊位於陰道殘端、陰道上壁和陰道穹隆等,為不規則硬結,大小2~8cm不等,表面可有潰瘍,亦可浸潤陰道壁。 陰襄血管瘤 外陰鱗狀上皮癌—是最常見的外陰惡性腫瘤,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 一般無症状,較大者外陰可腫脹,表面皮膚亦可因潰破而出血。 若該瘤生長迅速,發生潰瘍出血和感染,應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