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文提及飲食可幫助攝取鈣質,一般的奶類製品,例如牛奶,芝士,乳酪都含有豐富鈣質,其次是豆類食品,堅果、芝麻,魚乾也是不錯的選擇。 食藥後要休息,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原來有某幾種藥物,服用後是不能立即倒頭就睡。
另外,部分常用的糖尿藥、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及胃藥,因分別會減慢造骨或減少腸道中的鈣吸收,亦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 脆性骨折多沒先兆,常見於手腕、腰椎、髖骨等部位1,不但痛楚無比,髖骨骨折的嚴重創傷令患者難以動彈,引發各種臥床併發症,1年內死亡風險大大增加近20%2。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標準,接受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查後,發現骨質密度T值低於負2.5分或以上,即確診骨質疏鬆3。 若患者曾經發生脆性骨折,縱然T值未達負2.5分,亦屬高危3。 而臨床上,也可透過FRAX測試,了解患者年紀、身高、體重、病歷等因素,評估10年骨折風險3。
骨質疏鬆關注組: 醫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
他續稱,隨著年紀漸長,骨質流失便會令骨質密度減低,骨頭變脆弱,變成容易折斷,即使只是在站立高度或以下輕輕跌倒都可引致骨折,即「骨質疏鬆性骨折」或「脆性骨折」。 我們可以將骨質比喻作銀行帳戶,我們身體每天都會製造新骨,以及骨質流失,這就是骨質代謝。 我們在年輕時 (30三十歲前),骨質存款大於支出,所以我們的骨質會一直增長;但當年長時,存款的速度會慢於支出,我們的骨質戶口便會一直透支,骨質密度隨之減低,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骨質流失。 餐次和食量應該適當控製,建議每天分5-6次進食,每次食量適量,不要過度飽腹或過度饑餓。 進食速度過快會導致過量進食,容易導致熱量過剩,細嚼慢嚥有助於增加飽腹感,減少進食量。
- 結合香港電訊具備領先技術的優勢,整個諮詢流程由登記、預約、視像諮詢及付款全都在加密安全地進行,致力保障病人私隱。
- 「於20歲前,從食物攝取鈣質的確有助構造骨骼,愈早愈好,其後已作用不大。」他再引述外國研究發現,停經婦女的骨質流失與攝鈣量無關係,即使多補鈣也無阻骨質流失;而僅補充維他命D,也無法降低長者骨折和跌倒風險。
- 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的資料,全球約33%的50歲以上女性及20%的50歲以上男性因患上骨質疏鬆而導致骨折3。
- 戶外運動幫助更大,因為陽光有助身體吸收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幫助身體吸收鈣質的必要工具。
- 骨科專科謝潤鈿醫生提醒,假若骨質密度太差的話,簡單動作像打噴嚏,或坐車時搖晃一下,都可引起腰椎骨折塌陷4。
減肥的關鍵是控製總熱量攝入量,確保身體消耗的熱量大於攝入的熱量。 一般來說,每天的熱量攝入量應該比身體的基礎代謝率稍微低一些,但是不應該過低,建議每天的總熱量攝入量不低於1200卡路里,以免影響身體正常機能。 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調查發現,只有7.7%受訪者完全答對4條有關骨質疏鬆的基本問題,反映香港女性對骨質疏鬆欠缺全面認知,… 患上骨質疏鬆,首要攝取充足的維生素D和鈣質,此2樣對骨骼有益的元素可於飲食中吸收。 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代謝率下降,從而影響減肥效果,每天保持7-8小時的睡眠時間比較適宜。
骨質疏鬆關注組: 及早作準備,骨折是可預防的
幫助高骨質疏鬆風險女士進行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掃描(DEXA)及醫生診斷服務。 骨質流失本是自然現象,三十多歲後,骨質密度會以每年0.5%至1%的速度流失。 部份疾病,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失調及嚴重腎病等也會導致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關注組2025 其他因素,例如女士提早更年期、長期服用類固醇、缺少負重運動、吸煙、過量飲酒,營養不良等都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 DrGo用戶在香港透過流動裝置便可使用一站式醫療和健康護理諮詢服務。 他們可安坐家中或工作場所與醫生、香港註冊 / 表列中醫師和其他健康護理專業人員對話,而毋須親身前往醫院或診所排隊。
- 加上每月1次4,比每天注射的副甲狀腺素針更方便,患者接受程度較高。
- 患者應戒除煙酒、少喝咖啡、避免體重過輕,並追求均衡飲食,攝取足夠鈣質。
- 骨折初期及時處理和治療確實重要,而其後在藥物、飲食以及家居布置上的調整也不可忽視,各方面全方位配合才能杜絕長者再次骨折的機會。
- 出院後,詹女士首年要用拐杖及輪椅輔助,骨折嚴重影響生活,洗澡也困難。
- 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代謝率下降,從而影響減肥效果,每天保持7-8小時的睡眠時間比較適宜。
- 其他因素,例如女士提早更年期、長期服用類固醇、缺少負重運動、吸煙、過量飲酒,營養不良等都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
按此推算,本港可能約有30萬停經婦女及10萬中老年男士飽受骨質疏鬆的骨折困擾。 洪亮斌醫生解釋,缺乏運動、少接觸陽光、鈣質攝取不足等是影響骨質密度的後天因素2,其實可以避免,同時留意家居防跌安全,減低骨折風險。 骨質疏鬆患者一不留神,輕輕跌倒甚至簡單瑣碎的動作都可能引發骨折1,然而病症本身毫無病徵2,患者容易輕視病情,令骨骼變得愈來愈脆弱,隨時出現嚴重骨折2。 未雨綢繆,透過檢測了解病症是否已無聲侵襲,及認識針對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治療方案,馬上由骨科專科洪亮斌醫生與您分享防治之道,攜手積極正視病情。
骨質疏鬆關注組: 骨折後康復路
有些藥物如副甲狀腺素可加強造骨作用,惟不能長期使用,建議18至24個月便須停藥1;另一類藥物是減慢骨質流失,如口服藥物雙磷酸鹽和針劑藥物仿保骨素針 。 前者比較常用,副作用包括胃酸倒流,而治療效果亦會隨用藥時間減低,國際指引建議雙磷酸鹽使用者定期複診審視藥效,決定是否需要停藥或轉藥6;後者則不經腸道吸收,每半年注射1次,安心便捷1。 骨質疏鬆關注組 謝潤鈿醫生以臨床經驗說明,一些骨質疏鬆藥物為患者預防斷骨提供高達60至70%保護性1,有些病人多年來持續接受藥物治療,配合密切觀察,骨質慢慢得以改善。 骨質疏鬆為退化性疾病,正確監察及全面治療有助預防骨質流失所帶來的影響。 目前最為醫學界認同的檢查骨質疏鬆方法為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若同時配合藥物、均衡飲食及適當恆常的運動,可減低出現骨折的機會。
骨質疏鬆關注組: 健康人物專訪 – 與父同築
患者的骨密度會隨年紀逐漸下降,令骨頭變得脆弱,容易引致骨折。 本身骨質疏鬆並無病徵,亦不會有疼痛感覺,因此患者即使有骨質疏鬆,自己亦未必會知道,所以亦稱為無聲的疾病,令不少人忽視它的嚴重性。 這種減肥方法不需要運動,每天只攝入液體,或者加工前為液體的食物,如奶茶、咖啡、雞湯、蔬菜湯,或者雞蛋羹、雪糕等,斷絕所有正常的固體飲食,不管熱量,放開吃也能減重。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愈趨嚴重,患上骨質疏鬆症的人數呈上升的趨勢。 人年紀愈大,新陳代謝亦隨即減慢,骨骼中的鈣質慢慢流失,令骨質… 如果你有風險,你可向醫生查詢一項簡單的骨骼掃描,這稱為雙能量 X 光吸收測量儀 (DEXA),以量度脊柱和髖骨的骨質密度。
骨質疏鬆關注組: 標籤: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基層醫療大聯盟 ,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 先導計劃
香港骨質疏鬆學會會長黃仕雄表示,駝背即已出現腰椎骨折、脊椎骨塌陷,脊髓受壓可引致腰背痛;若出現駝背才求診,骨質密度多屬偏低,隨時於短期內二次骨折,後果堪虞。 戶外運動幫助更大,因為陽光有助身體吸收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幫助身體吸收鈣質的必要工具。 透過運動改善肌力,增強平衡力,這能有效地防止摔倒,並降低骨質疏鬆骨折的風險。 在首次骨折的兩年內,患者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很高,並在往後多年持續高風險。 9 在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和安進(Amgen)的支持下,IOF「對抗骨折」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在香港、日本、新加坡、台灣和泰國五個國家或地區的400名脆性骨折患者。
骨質疏鬆關注組: 調查指女性對骨質疏鬆症認知存誤解 港大研新篩查法冀減骨折個案
DrGo為鼓勵大眾及早關注個人骨骼健康,用戶於2022年10月20日至12月31日期間登入DrGo應用程式進行「骨質疏鬆自我評估測試」,完成骨質疏鬆風險問卷調查。 符合資格人士將可獲得資助參加指定骨質疏鬆檢查計劃(由卓健醫療提供的DEXA骨質密度檢查 – 雙能量X光骨密度掃描儀,及醫生覆診跟進報告),名額共100個。 不少人以為只要補鈣、補維他命D,能逆轉骨質疏鬆,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這並不正確。 「於20歲前,從食物攝取鈣質的確有助構造骨骼,愈早愈好,其後已作用不大。」他再引述外國研究發現,停經婦女的骨質流失與攝鈣量無關係,即使多補鈣也無阻骨質流失;而僅補充維他命D,也無法降低長者骨折和跌倒風險。 骨質疏鬆關注組 調查訪問共606位35歲以上的女性,有兩成半人表示,感到骨頭痛才代表患病。
骨質疏鬆關注組: 鈣質與維他命D不可缺 藥物助恢復骨質密度
遙距醫療和健康護理諮詢提供便利及安心的感覺,在當前的疫情下需要保持社交距離時,顯得特別重要。 DrGo更榮獲The Global Economics Awards 2022「科技範疇:最佳醫療科技手機應用程式」,以及亞洲智能應用程式大獎 2021「公共事務及社會企業獎」銀獎兩大國際獎項,對DrGo作為本港開發的遙距醫療應用程式,其創新、專業及客戶認受性獲得國際肯定。 2020年政府統計處《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中「按性別劃分的報稱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士數目」數字顯示,2008年有45,500人報稱患有骨質疏鬆症,當中女性佔逾八成(37,200人),遠高於男性(8300人)。 2018年骨質疏鬆症患者增加至79,300人,女性患者達62,700人(79.1%),繼續大幅多於男性(16,600人)。 成年男士及女士1天大約應攝取1000毫克鈣,更年期後的女士大約需要1500毫克。
骨質疏鬆關注組: 健康人物專訪 – 手足童樂
而4成6人不知道,或誤以為部分長期病的常用藥物會增加患病風險,近8成更指服鈣片或維他命D補充劑就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調查顯示香港人對骨質疏鬆的病徵、治療方法等都存在誤解,認知不足有機會導致延誤治療或處理不當,誘發更嚴重的問題。 就程度較輕微的骨質疏鬆個案而言,醫生通常會為患者處方抗蝕骨類藥物,以抑制蝕骨細胞活躍程度。 常見的雙磷酸鹽有多年歷史,有每星期服用1次等種類2,病人容易忘記,並要清早空腹以清水服用2,減低胃酸倒流不適。
骨質疏鬆關注組: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
香港電訊(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代號:6823)是香港首屈一指的電訊服務供應商及領先的創新者,透過固網、寬頻、流動通訊及媒體娛樂服務,提供獨特的「四網合一」體驗。 香港電訊提供廣泛的服務,滿足全港市民、本地及國際商界的需要,包括本地電話、本地數據及寬頻、國際電訊、流動通訊、企業方案,金融科技、電子商貿、大數據分析、以互動收費電視提供媒體娛樂服務,以及客戶器材銷售、外判服務、顧問服務及客戶聯絡中心等其他電訊服務。 出院後,詹女士首年要用拐杖及輪椅輔助,骨折嚴重影響生活,洗澡也困難。 「缺乏疾病常識的情況下,對身體機能急速衰退全無防備,連下樓買菜也做不到。」當時家人長居海外,詹女士亦不懂得向社署、社工求助,只好依靠仍留港的弟妹長途跋涉來照顧自己。
骨質疏鬆關注組: 骨質疏鬆症適合哪些運動?醫師教6動作安全練肌力
隨着年齡增長,人步入中年以後,骨的新陳代謝功能減慢,骨骼組織鈣質逐漸流失,密度減少,骨質因而變得脆弱和疏鬆,容易導致骨折,更會造成痛楚及引發其他併發症,減低患者自我照顧能力。 骨質疏鬆關注組 洪亮斌醫生臨床上遇過不少病人的T值低於負3.0,代表患上嚴重骨質疏鬆,其骨折風險「非常高」,應儘快用藥物提升骨質密度。 而近年亦出現一種稱為硬化蛋白抑制劑的治療方案,這種生物製劑同時具備「促造骨」及「抗蝕骨」雙重效果4,同樣適合骨折風險「非常高」的患者。 加上每月1次4,比每天注射的副甲狀腺素針更方便,患者接受程度較高。
骨質疏鬆關注組: 病人分享
醫生會透過DXA來準確評估骨質密度,若T值低於負2.5,即確診骨質疏鬆症2,骨折風險為「高」。 洪亮斌醫生臨床上甚至遇過不少病人的T值低於負3.0,代表患上嚴重骨質疏鬆,其骨折風險「非常高」,應儘快用藥物提升骨質密度。 此外,即使患者T值未達負2.5,如本身有多項高危因素,經醫生評估發現10年內髖部或主要部位的骨折風險分別≥3%或≥20%2,也需要接受藥物治療。 骨質疏鬆關注組 骨質疏鬆並無明顯症狀,那為什麼我們要如此重視呢? 骨質疏鬆關注組2025 骨質疏鬆關注組2025 因為此無聲疾病會增加我們跌倒而引致骨折的風險。
有見及此,「骨質疏鬆基層醫療大聯盟」推出基層醫療先導計劃,舉行多場健康講座,再加上港大設計的3條問題快速篩查,只需回答「年齡」、「體重」及「之前是否有非意外導致骨折」,即可得出骨質疏鬆風險,如有需要再跟進個案。 香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當中,近4成患骨質疏鬆,2018年更有近萬個髖骨骨折個案。 骨質疏鬆關注組於3月舉行「女性對骨質疏鬆認知及誤解」調查,逾3成受訪者認為駝背才代表患骨質疏鬆,結果發現港人對骨質疏鬆的病徵及治療方法等都存有誤解。 骨質疏鬆關注組於今年3月訪問了606名35歲以上女性,結果發現分別有24%及32%人認為感到骨頭痛或駝背代表患有骨質疏鬆症。
香港電訊是全港首家推出真正5G網絡的本地流動通訊營運商,提供與別不同的增值服務。 香港電訊的5G網絡以橫跨各頻帶的大量5G頻譜為基礎,並配合旗下穩健和無遠弗屆的光纖回程網絡,致力在香港提供全面的5G覆蓋。 本港有一成人口患膝關節炎,止痛藥是常用紓緩退化性關節炎的藥物,不過,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年初發表一研究指止痛藥對緩… 骨科專科謝潤鈿醫生提醒,假若骨質密度太差的話,簡單動作像打噴嚏,或坐車時搖晃一下,都可引起腰椎骨折塌陷4。 香港電訊提供的端對端整合方案,結合5G、雲端運算、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企業加快數碼轉型,推動香港邁向智慧城市。
所有接受訪問的患者年齡均為60歲或以上,並在過去兩年內曾出現脆性骨折。 DrGo是一個一站式應用程式平台,將用戶與香港註冊醫生、香港註冊 / 表列中醫師和其他健康護理專業人員聯繫起來,健康護理專業人員透過視像諮詢,提供醫療和健康護理諮詢服務及建議。 DrGo是香港電訊率先在香港推出的健康科技平台,屬於真正本地研發及管理的遙距醫療和健康護理服務。 結合香港電訊具備領先技術的優勢,整個諮詢流程由登記、預約、視像諮詢及付款全都在加密安全地進行,致力保障病人私隱。 一群關注本港骨質疏鬆情況的醫護專業人員、非政府組織及社會企業,為推動政府訂定政策以減少骨折個案成立了「骨質疏鬆基層醫療大聯盟」,期望透過活動及先導計劃展示篩查的效用,冀有關當局及早增撥資源,減少脆性骨折個案。 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的資料,全球約33%的50歲以上女性及20%的50歲以上男性因患上骨質疏鬆而導致骨折3。
硬化蛋白抑制劑的建議療程為1年,之後建議由醫生制訂個人化治療方案,以雙磷酸鹽或仿保骨素針等抗蝕骨藥物延續治療4。 骨質疏鬆關注組2025 面對病症,患者要從家居着手,做好「防跌工程」,例如清理家中雜物、安裝夜明燈等。 本身有眼睛毛病的話,就要及早處理,儘可能杜絕跌倒的潛在危機。 謝潤鈿醫生提醒,骨質疏鬆病人生活上怎樣小心翼翼,慎防跌倒,假若骨質密度太差的話,簡單動作像打噴嚏,或坐車時搖晃一下,都可引起腰椎骨折塌陷4。 面對病症,絕不能坐以待斃,儘快尋求適切治療。
骨質疏鬆關注組: 香港腦神經免疫學會系列 – 自體免疫腦炎
年青時開始要多吃高鈣食物,積累財富,年老時繼續補鈣,幫補支出,這樣才能保持骨骼健康。 適量的運動可以幫助身體消耗更多的熱量,增加肌肉質量,提高代謝率,從而提升減肥效果。 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鍾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骨質疏鬆關注組 當減肥體重不下降或者下降緩慢時,加入抗阻運動可以幫助加速減肥進程,包括瑜伽、普拉提等。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李永進提醒,科學的減肥應該是一個健康、長期的過程,需要逐步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堅持適量運動,這樣才能夠達到健康減肥的目的。
骨質疏鬆關注組: 骨質疏鬆症是什麼?
此外,運動還可以幫助身體塑造好身材,保持身體健康。 患者應戒除煙酒、少喝咖啡、避免體重過輕,並追求均衡飲食,攝取足夠鈣質。 “液斷食,在醫生指導下短期可以,盲目長期進行,可能會引起嚴重健康問題,如發生營養不良、飲食失調、肌肉流失、代謝率降低、脫髮、心理問題等。 此外,液斷減肥法會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對身體的正常運作非常重要,如果身體長期缺乏會發生骨質疏鬆、貧血、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等。 骨質疏鬆關注組 香港大學醫學院藥理藥劑學系助理教授張正龍博士指出,公立醫院每年用於治療骨折的直接成本高達15億,預計會不斷上升,為減低骨折個案,篩檢高危組別進行DXA更具經濟效益。
骨質疏鬆關注組: 香港兒科醫學院系列 – 如何評估及支援患有腦創傷的兒童及青少年
另一種每半年皮下注射1次的仿保骨素針也是抗蝕骨類藥物2,長者不怕忘記服藥,亦不經腸胃。 倘若患者T值低於負3.0,或過去12個月內曾骨折4,顯示骨質疏鬆非常嚴重,可能較適合使用促進造骨作用藥物,務求在骨折發生前,短時間內重塑骨質密度。 其中一種常見的促骨生成藥物是副甲狀腺素針,需每天注射,療程為期兩年4。
香港骨質疏鬆學會會長黃仕雄醫生表示,駝背即已出現脊椎骨塌陷,脊髓受壓可引致腰背痛;若出現駝背才求診,顯示骨質密度已屬偏低水平,隨時於短期內二次骨折,後果堪虞。 黃醫生指,隨著年紀漸長,骨質流失會令骨質密度減低,骨骼變脆,容易折斷,即使只是在站立高度或以下輕微跌倒亦可引致骨折,即「骨質疏鬆性骨折」或「脆性骨折」。 為了解本港女性對骨質疏鬆症的認識,骨質疏鬆關注組於2019年3月,成功訪問了606名35歲以上女性,結果發現有受訪女性認為,感到骨痛或出現駝背即代表患有骨質疏鬆症。 此外,有46%受訪女性不知道糖尿病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部分常用藥物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甚至有近八成受訪女性認為食鈣片或維他命D補充劑可治療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關注組主席兼註冊社工黃敏兒表示,調查反映本港女性對骨質疏鬆症存在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