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LLIUM研究,FDA于2017年11月16日批准奥妥珠单抗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初治的成人Ⅱ期伴大肿块、Ⅲ~Ⅳ期FL。 NMPA于2021年6月3日批准奥妥珠单抗上市,与化疗联用,随后用奥妥珠单抗维持治疗,用于初治的FL患者;或与苯达莫司汀联用,随后用奥妥珠单抗维持治疗,用于利妥昔单抗或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无缓解或治疗期间或治疗后疾病进展的FL患者。 用于治疗FL的多药联合方案主要有利妥昔单抗或奥妥珠单抗(R/G)+苯达莫司汀、R/G-CHOP方案、R/G-CV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R2方案(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等。 原发睾丸DLBCL患者,即使分期为Ⅰ期,CNS和对侧睾丸复发风险也同样较高,因此,对于原发睾丸DLBCL患者,在完成一线治疗后,推荐使用甲氨蝶呤以及对侧睾丸放疗(25~30 Gy)分别预防CNS和对侧睾丸复发。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最佳一线治疗尚存在争议,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包括DA-EPOCH-R方案、R-CHOP方案±ISRT或R-CHOP方案续贯R-ICE方案(利妥昔单抗+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ISRT等。
- 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选用一些中药提取物如单方含量16%以上的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期限。
- 此外,应尽量避免由于骨髓抑制引起的治疗药物剂量减低。
- 免疫、血液系统表现:恶性淋巴瘤诊断时10%~20%可有贫血,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个别患者可有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 研究资料显示,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可达到80%,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缓解率约为70%,彻底治愈率在40%左右。
- 对于血液系统未受累的大多数泛发性红皮病患者(≥80%体表面积),可同时采用皮肤定向治疗(如外用类固醇)和全身性治疗。
- 医学上常将发生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称为“癌”,比如肝癌,胃癌和肺癌等;将发生在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称为“瘤”,因此人们一般不把恶性淋巴瘤称为癌。
- (2)尽量选择受炎症干扰较小部位的淋巴结进行活检。
而且是突然出现,随时间不断的增大,然后会慢慢成为一团,一般在颈部,颌下,腋下等地方。
淋巴瘤症状: 淋巴瘤检查
淋巴结肿大引起局部压迫症状,主要是指深部淋巴结,如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及紫绀等。 NHL侵犯骨髓,骨髓涂片可见淋巴瘤细胞,细胞体积较大,染色质丰富,灰蓝色,形态明显异常,可见“拖尾现象”;淋巴瘤细胞≥20%为淋巴瘤白血病;骨髓活检可见淋巴瘤细胞聚集浸润。 部分患者骨髓涂片可见噬血细胞增多及噬血现象,多见于T细胞NHL。 郝主任表示,目前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ENKTL的预后模型包括PINK和PINK-E模型,PINK模型包括年龄>60岁、远处淋巴结侵犯、Ⅲ~Ⅳ期、鼻外原发;在PINK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外周血EBV-DNA水平,形成了PINK-E模型。 MCL在美国和欧洲约占成人NHL的7%,在中国约占所有NHL的5%,是一类兼具有惰性和侵袭性淋巴瘤特征的NHL。
- 对于疗前Hp阳性、t(11;18)阳性的患者,推荐行抗Hp感染治疗+ISRT,如ISRT有禁忌,也可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
- 基于关键性注册Ⅱ期临床试验(CHIPEL研究)结果,NMPA于2014年12月23日批准西达本胺上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1次全身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PTCL患者的治疗。
- BL结外受侵常见,头颈、腹部、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是其常见的受累部位。
- 伤感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恶性淋巴瘤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竟让他走得如此之快,到底哪些人容易得恶性淋巴瘤呢?
- 但Polatuzumab Vedotin目前尚未在中国上市。
- CD7、CD43不能单独作为T淋巴细胞的标志物。
其他可选择的方案包括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苯丁酸氮芥+利妥昔单抗、大剂量甲强龙+利妥昔单抗、维奈托克+奥妥珠单抗、伊布替尼+奥妥珠单抗、苯丁酸氮芥单药、利妥昔单抗或奥妥珠单抗单药等。 对于Ⅰ~Ⅱ期DLBCL伴有大肿块(肿块最大径≥7.5 cm)的DLBCL患者,可选择6个周期R-CHOP方案±ISRT。 (c)Ⅲ~Ⅳ期NLPHL:Ⅲ~Ⅳ期NLPHL可选择化疗+利妥昔单抗±ISRT,化疗方案参考cHL的治疗方案,也可选择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 对于有症状的局部病灶可选择姑息性放疗;若患者无任何症状,也可以选择观察。 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
淋巴瘤症状: 症状
它通常始发于颈部、胸部、腋下的淋巴结,并以有序和可预测的方式扩散到其他淋巴结部位。 非霍奇金淋巴瘤虽然比霍奇金淋巴瘤常见,但仍非常少见,总体来说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包括任何不涉及 Reed-Sternberg 细胞的淋巴细胞癌。
这些检查都是为了探寻您体内其他部位是否有淋巴瘤体征。 淋巴瘤症状2025 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 淋巴瘤症状2025 因此,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淋巴瘤症状: 淋巴结肿大
皮肤肿瘤累及体表面积较小(<10%体表面积)的患者,建议采用针对肿瘤的局部放疗,按需加用皮肤定向治疗。 淋巴瘤症状 对于广泛性皮肤病变(>10%体表面积)的患者,可选择TSEBT或全身性治疗,TSEBT后可进行其他皮肤定向治疗或全身性治疗,以延长疗效持续时间。 对于血液系统未受累的大多数泛发性红皮病患者(≥80%体表面积),可同时采用皮肤定向治疗(如外用类固醇)和全身性治疗。
淋巴瘤症状: 淋巴瘤
PTCL-NOS的TCR基因常表现为克隆性重排。 PTCL-NOS包括3种亚型,分别以GATA3、TBX21和细胞毒基因过表达为特征,GATA3型预后差。 此外,当DLBCL的细胞多形性明显时,酷似T细胞特点,也需要进行鉴别,所以B细胞标志物(如CD20和PAX5等)的检查不可缺少。 PTCL是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细胞和NK细胞的一组异质性肿瘤。
淋巴瘤症状: 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一些新药在复发难治性FL中显示出了疗效,包括PI3K抑制剂Idelalisib、Copanlisib、Duvelisib和EZH2抑制剂Tazemetostat等。 淋巴瘤症状 对于二线及后线治疗获得缓解的患者,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仍然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对于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后续巩固治疗可以选择奥妥珠单抗。 对于二线及后线治疗取得缓解的患者,ASCT也是后续治疗的选择之一。
淋巴瘤症状: 淋巴瘤青睐哪些人?
CLL/SLL在欧美国家约占NHL的7%~10%,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在美国所有白血病患者中占25%~30%。 中国CLL/SLL的发病率较低,约占NHL的6%~7%。 CLL/SLL中位发病年龄65岁,男女比例1.5~2∶1。 ①Ⅰ~Ⅱ期患者:对于Ⅰ期和局限Ⅱ期患者,推荐ISRT,也可考虑ISRT+利妥昔单抗±化疗;对于广泛Ⅱ期患者,推荐利妥昔单抗±化疗±ISRT,无症状者也可以按照Ⅲ~Ⅳ期患者的治疗原则选择观察等待。
淋巴瘤症状: Living with 淋巴瘤?
淋巴癌可发生于全身淋巴组织,如下颔、下颚、前颈部、锁骨上、腋下、鼠蹊部、纵膈腔或腹部动脉旁,有时则发生于脏器引起压迫症状。 若发生于胃、小肠或大肠 则可能有腹胀、便血、呕吐、腹痛等消化性溃疡或胃肠机能障碍之症状。 若淋巴瘤侵犯骨髓,则可能产生脸色苍白、发烧、不正常出血等泛血球减少症,有时在周边血液里可见异常淋巴球出现。 化学药物治疗:淋巴瘤化疗多采用联合化疗,可以结合靶向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剂。 近年来,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得到了很大改进,很多类型淋巴瘤的生存期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皮肤病变:恶性淋巴瘤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皮肤表现,皮肤损害呈多形性,红斑、水疱、糜烂等,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状况低下,皮肤感染常经久破溃、渗液,形成全身性散在的皮肤增厚、脱屑。
淋巴瘤症状: 淋巴瘤患者会有哪些症状?
同时跟随着恶性淋巴瘤出现的症状还有黄疸,这有的严重的人会出现贫血的现象,经常发低烧。 (b)年龄≤65岁且一般状况较好、适合ASCT的患者:推荐参加合适的临床试验或采用高强度的诱导治疗方案。 诱导治疗达到CR后行ASCT巩固治疗,之后应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3年。 MCL需要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分子表型进行诊断,其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D5(+)、CD19(+)、CD20(+),CD23(-)或弱(+)、CD200(-/弱+)、CD43(+),强表达sIgM或IgD,但通常CD10(-)、CD11c(-)、BCL-6(-)。 病理特征为t(11;14)(q13;q32)和Cyclin D1过表达,分子遗传学改变包括CCND1、SOX11等基因突变。
淋巴瘤症状: 淋巴瘤病因
(2)复发或难治性患者的治疗:若患者一线治疗后>6~18个月疾病复发,则推荐参加合适的临床试验或接受二线方案治疗或进行最佳支持治疗。 二线化疗可采用R-ICE方案、R-GDP方案、R-IVAC方案(利妥昔单抗+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阿糖胞苷)、高剂量阿糖胞苷+利妥昔单抗等方案。 二线治疗后若患者达CR,可考虑ASCT±ISRT,或考虑allo-SCT±ISRT;若患者达PR,则继续进行二线方案治疗、ASCT±ISRT或allo-SCT±ISRT;若患者达SD或PD,则推荐参加合适的临床试验或包括姑息性ISRT在内的最佳支持治疗。
淋巴瘤症状: 健康热点
Ⅲ~Ⅳ期患者如有进行性血细胞减少,按照FISH检测del、TP53基因突变、CpG寡核苷酸刺激核型及IGHV突变结果、患者一般状态和合并症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CLL/SLL属于惰性B细胞淋巴瘤,CLL和S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CLL以骨髓和外周血受累为主要特征,SLL通常以淋巴结病变为主。 对于非胃MALT淋巴瘤,ISRT具有良好疗效;利妥昔单抗也可以作为治疗选择;对于某些特定部位的结外MALT淋巴瘤(如肺、甲状腺、结肠、小肠、乳腺等),可选择手术切除,如切缘阳性,术后应接受局部区域ISRT,切缘阴性可以选择观察等待。 若患者治疗结束后疗效评价为CR,则进入随访阶段,此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第3~5年每6个月复查1次,5年后每年复查1次,终身随访。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应密切监测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并给予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 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治疗可选择DA-EPOCH-R方案(剂量调整的依托泊苷+强的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表柔霉素)、R-CDOP方案、R-CEPP方案、R-CE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依托泊苷+长春新碱+强的松)或R-GCVP方案。 预防治疗的方法存在争议,可在全身治疗中或治疗后采用鞘内注射4~8次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或在全身治疗过程中或一线治疗结束后静脉滴注3~3.5 g/m2甲氨蝶呤2~4个周期进行预防性治疗。
基于关键性注册Ⅱ期临床试验(CHIPEL研究)结果,NMPA于2014年12月23日批准西达本胺上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1次全身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PTCL患者的治疗。 基于一项Ⅱ期研究,2020年8月28日,NMPA批准普拉曲沙,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PTCL。 (a)Ⅰ~Ⅱ1期患者:由于Hp在局限期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治疗前必须进行Hp的相关检测,判断感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行抗Hp治疗。 对于疗前Hp阳性、t(11;18)阳性的患者,推荐行抗Hp感染治疗+ISRT,如ISRT有禁忌,也可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 对于Hp阳性、t(11;18)状态不明或阴性的患者,推荐首先接受抗Hp治疗。 对于疗前Hp阴性的患者,首选ISRT;如存在ISRT禁忌证,可选择利妥昔单抗治疗。
淋巴瘤症状: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非霍奇金淋巴瘤惰性能治愈吗 对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这个问题需要重视,关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这个问题为你解答如下: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淋巴瘤的一大类型(除霍奇金淋巴瘤以外), 其范围从最惰性到最侵袭性的人类恶性肿瘤。 WH0新分类将每一种淋巴瘤类型确定为独立疾病,不同类型淋巴瘤结合肿瘤累及原发部位、特殊病因学特点、形态学、免疫组化表型、细胞遗传学异常和特殊的临床特点等,不同类型淋巴瘤被看作是彼此独立的疾病,建议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首先,医生可能会给您进行体格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以及您的脾脏或肝脏是否肿胀。
ENKT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CD2(+)、CD3(+)、CD56(+)、TIA-1(+)、granzyme B(+)和EBV-EBER(+)。 EBV-EBER阴性时诊断要谨慎,如果CD56(+)、CD3(+)、细胞毒标志物均表达可以诊断为ENKTL,如果CD3(-)、CD56(-),则诊断PTCL-NOS。 ENKTL还需注意与未分化癌相鉴别,应增加CK、EMA等上皮标志物检测。 MF的诊断比较困难,可能需要经过几年观察、多次活检才能确诊。 小的、多形核淋巴细胞聚集在表皮或表皮真皮交界处,向表皮浸润,形成Pautrier微脓肿是其特点。 MF和SS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D2(+)、CD3(+)、CD5(+)、CD4(+)、CD8(-)、CCR4(+)、TCRβ(+)和CD45RO(+),无CD7和CD26表达。
淋巴结内的细胞执行着这一功能,它们清洁淋巴并杀灭有害病菌。 淋巴结是机体对抗感染、肿瘤,诱导产生获得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淋巴器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转移等疾病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远离各种疾病的侵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远离恶性淋巴瘤的致病因素,还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 如果不幸患上恶性淋巴瘤,也要积极面对,积极治疗定期复诊,这样才能提高生存率。 一些患有淋巴瘤的人群在饮酒的时候,容易出现骨骼或者淋巴结疼痛的症状,腰部还可能伴有麻木酸胀的感觉,这都是血液循环出现病变导致的,血液循环病变刺激神经,还会引发患者的腰部疼痛。
工作以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杂志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及 Immunology 等发表SC1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与编著专业著作5部,承担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曾获省级科技奖一项。 担任实用医学杂志等多家国内杂志及 Cancer Biotherapy and Radiopharmceuticals 等国外杂志的编委及特邀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有些患者发病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等症状。 其中,盗汗是指发生在夜间的大量出汗;体重减轻指6个月内体重不明原因地下降10%或更多;瘙痒是指慢性顽固性瘙痒、找不到原发皮肤病,且止痒药没什么效果。
淋巴瘤症状: 恶性淋巴瘤早期有这4个症状,随便忽略哪一个,后果都严重
经典型BL形态学表现为较均一的中等大小肿瘤性B细胞弥漫增生,核分裂象及凋亡很明显,常见星空现象。 肿瘤细胞起源于生发中心,免疫表型常表现为sIgM(+)、单一轻链(+)、CD19(+)、CD20(+)、CD22(+)、c-Myc(+)、CD10(+)和BCL-6(+)、BCL-2(-)、CD5(-)、CD23(-)、MUM-1(-)和TdT(-)。 BL增殖指数非常高,Ki-67阳性率近100%。 即使形态学、免疫表型都为典型的BL,也要用FISH进行MYC检测,其中t(8;14)占约80%,t(2;8)和t(8;22)占15%;鉴别诊断包括伴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和BL伴11q异常。
原发CNS的DLBCL患者推荐利妥昔单抗+高剂量甲氨蝶呤(≥3.5 g/m2)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可以联合利妥昔单抗+高剂量阿糖胞苷+替莫唑胺等,不能耐受高剂量甲氨蝶呤的患者可选用其他方案化疗。 对于化疗达CR的年轻患者,进行减量的全脑放疗或ASCT,老年患者可不行全脑放疗;未达CR的患者则行高剂量阿糖胞苷±依托泊苷、全脑放疗或最佳支持治疗。 (2)晚期或难治性患者的治疗:晚期MF通常是一种呈复发病程的慢性或持续性疾病。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长期控制疾病、迅速缓解症状以及管理危及生命的侵袭性疾病。 淋巴瘤症状 长期控制疾病包括针对疾病类型和部位(如斑片或斑块、肿瘤、红皮病、皮肤外病变)的连续治疗,全身性治疗优先选择对免疫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以下全身性治疗指该类药物)。
淋巴瘤症状: 推荐专家
观察等待是无治疗指征Ⅲ~Ⅳ期FL的首选治疗策略,采取观察等待的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随访1次。 有治疗指征的Ⅲ~Ⅳ期FL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较多,如单纯化疗、CD20单抗单药治疗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参加合适的临床试验或局部放疗。 总的原则是根据患者年龄、PS、合并症和治疗目标,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老年患者、一般状况差且无法耐受较强化疗或预后较好的FL患者可选择单药治疗,主要包括烷化剂、嘌呤类似物、利妥昔单抗和放射免疫治疗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