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想在日校任教,現在坊間亦有不少藝術學校,畢業生亦可以成為自由身或全職興趣班導師,工作更加彈性。 中大藝術系出路2025 理大提供的課程更加貼近職場所需求,脫離一般藝術創作方面,非常適合一些擅長畫畫,但渴望能成為設計師的同學。 (圖片來源)理大設計學院雖然不像以上三個藝術學科,但提供多個與藝術、繪畫等設計有關的課程。 中大藝術系出路 理大提供的課程更加貼近職場所需求,脫離一般藝術創作方面,例如﹕廣告設計、傳達設計、環境與室內設計、互動媒體、產品設計、社會設計等,非常適合一些擅長畫畫,但渴望能成為設計師的同學。
珊珊說:「音樂系學生在課堂花大量時間練習,不只犧牲玩耍、休閒、運動的時間,常常無暇探索人生其他的可能性,從當學生開始就和非音樂專業的人很少往來,成為專業演奏者和教師後更是如此。 設計不止於提供紙上方案(written proposal):所有建議都要切實執行出來,由無變有。 於是設計師要利用不同的媒介來表達設計的構想,從草圖(sketch)到構想圖(visualization)到實物模型(prototype),都具有呈現想法的作用;再拿着構想的雛型跟用家或客戶溝通,一步步地修正設計的細節。
中大藝術系出路: 分享此講座
另外,英語研究文學士課程方向則是集中研究語言學及英語溝通方面。 英語教學教育雙學士課程則是原有英語研究課程,再疊加與教育相關的課程。 (圖片來源)相對於港大、中大和浸大三間大學,城大英文系開辦的年資和歷史較淺。 與此同時,雖然城大同樣屬於綜合型大學,但其人文學科相較上述三間規模亦較少。 城大英文系每年只收26位學生,為中大英文系55位的一半。 芷齡隨後升讀了浸大「音樂文學士(榮譽)」課程,期間取得了演奏級第二級文憑資格,及後更到了英國皇家北方音樂學院進修,取得音樂碩士學歷。
過去多年的創作主要以水墨人物為主,融入都市題材及現代氣息,其中以「泳者」系列為代表作。 中文系的課程十分全面,從古代經典到現代文學一應俱全。 與港大、中大相同的是,浸大除了英文主修的課程,亦有開辦英文教育的五年制雙學位課程。
中大藝術系出路: 英文系出路
創作組則以藝術創作為主軸,分為當代繪畫、複合媒材與裝置、東方畫系(水墨與膠彩)、策展與評論等四大領域。 美術相關展演規劃執行、個人創作工作室經營者、藝術相關之創作案承接人、窯場工作人員、攝影公司負責人、數位排版人員、版印工坊負責人、漫畫工作人員、印刷公司設計師、設計公司美工設計。 設計教授說:讀設計,你將學習設計日用的東西,還要學習為未來而設計;去想像更環保、可持續發展,和更理想的生活方式;透過設計去改善或改變現狀。 然而,即使讀了設計,亦不一定能把所有東西都設計出來,遑論所謂「更有價值」的東西。
- 中大中文系的畢業生出路越來越廣泛,各行各業包括教育、出版、新聞廣播及商業工作等。
-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課程為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認證課程之一,學生畢業後累積滿三年相關工作經驗及通過考試後,可申請成為註冊工程師。
- 由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及翻譯系於2022/23年度起合辦,預計首屆學生將於2022/23年度入學,於四年內修畢兩系課程後,可獲發文學士雙主修學士學位證書。
- 原因很簡單,每學期有一個東西叫做「術科考」,一次過不了就會延畢,這是最殘酷卻又不得不的事情,所以你需要知道在學校階段裡,你需要犧牲很多打屁玩樂的時間在琴房裡孤獨的面對自己,因為你的術科考評審會在一分鐘之內聽出來你到底有沒有練琴。
- 這就衍生了很多設計課程,如廣告設計、傳意設計、產品設計、環境及室內設計、展覽設計、玩具設計、互動媒體設計、公共設施設計、服務設計,甚至社會創新設計等等……林林總總,不能盡錄。
- 石氏現為全職藝術家,主要以中國工筆技法為繪畫創作。
例如Salut Salon、 Igudesman & Joo 這兩個演奏家團體,都擅用默劇方式,讓聽眾的聽覺經驗更充滿趣味。 中大藝術系出路 因為場租、樂器、工作人員、售票系統都要錢,售票無法支應的部分,都要自己出;買票來聽的人,還有一大部分是親朋好友,同行捧場。 因此,在國內大量的音樂家,即使有演奏事業,也要同時教學,或是接伴奏演出的案子,才能生存。 確實,當享譽世界的古典音樂巨星來台,門票價格貴到爆表,幾乎滿座,而且還有企業投贊助。 根據美國經濟學會的數據,經濟系本科畢業生的工資在各學科中的排名緊次於工程(尤其是電腦工程),比金融系或其他商科的排名要高,絕對可算是名列前茅。 我還在中大教書時,就從學生口中聽過那所謂中大的「四大頹系」。
中大藝術系出路: 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吳若合
我們今天能夠享受豐碩的教研成果,實在有賴前人的努力,他們為藝術系奠定了非常穩固的基礎。 中大藝術系出路2025 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一方面要竭力承傳藝術系的傳統特色,但又不能故步自封、予人守舊的形象。 為此,藝術系將努力爭取更多經費,讓學生到海外交流以增廣見聞,同時亦積極建立國際化的教研團隊。 我的心願是藝術系的師生可在多元的文化土壤上,專心投入創作與學術研究,讓藝術系能培育更多認真、誠懇,並擁有多面才華的藝術家。 中大藝術系出路 只要老師們都熱愛藝術、認真教學,大家真誠相處,做事就自然會齊心。 教研人員的不同背景與專長能展現藝術系的多元文化,當我們需要某個範疇的專家意見,可以詢問相關的同事。
中大藝術系出路: 大學問
小編找來三位已離開工程界的朋友,聽聽他們的心路歷程。 中大藝術系出路 身為靳劉高創意策略創辦人,劉小康還兼任亞洲設計聯盟副主席、香港設計及創意產業總會主席,以及國際藝術創意聯盟學術委員會副主席等多項公職,一直致力於設計產業的推動。 「念書的時候,我以為香港是個一無所有的漁村,因為殖民統治,才得以發展,其實是誤解!」劉小康繼而指出,香港新界的大家族,例如文氏,他們大都是經南頭古城來到香港。 據阮志博士的研究,文天祥的後代,大概有三、四房人定居於香港。 「有一年,陳育強請我去中大藝術系教一科選修課『創意產業』,讓學生認識其他創意產業,例如出版一本書,要經過什麼程序?」他指出,透過製作一本書,可以認識出版、印刷、攝影等範疇。 「最有趣的是,這是交流,不是服務。榮念曾給予我一個平台,讓我發揮個人的意見,他也會接納我的看法。」他當時設計了好幾張海報作品,現時在M+也有收藏。
中大藝術系出路: 文學院
喜歡山林、旅遊、運動的吳若合,自幼即培養了獨立且不甘示弱的個性。 從國小三年級開始,若合便接受嚴格的游泳訓練,歷經無數寒冬和一度撞斷牙齒的考驗,游泳仍是她生命中的亮光。 高二時,因為看見姐姐憑藉優異的美術能力進入國立大學,不擅讀書的若合決定追隨姐姐的腳步,開始接觸繪畫。 對她而言,在未受過正規藝術訓練的背景下進入清大藝術與設計學系就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曾憂心自己無法跟上同學程度的若合,積極地請教前輩、學習找資源與處理疑惑,闖出自己的藝術之路。
中大藝術系出路: 香港城市大學英文系
這對繪畫或平面和立體設計,甚至其他類型的藝術創作都有幫助。 你還可學到藝術和設計的歷史文化、認識近代的藝術家和設計家,並學習評論作品。 做視覺藝術科的「校本習作」也考驗大家設定計劃,發掘資料,構思主題、圖像和內容,及創作的能力。 將來要報考大學的藝術、設計或創意媒體的本科課程,可會有用。 報讀這些科目,大多要面試,它們收生不單看DSE的成績,還要你提交作品集。
中大藝術系出路: 讀文科出路 / 大學選科出路
未能循傳統途徑升讀大學音樂系的人士,可透過「音樂學副學士」課程,打好音樂根基,繼而如芷齡般銜接本科課程。 HKBU CIE 音樂學副學士學科統籌羅保莙博士指,申請人除了要取得 DSE 「22222」(包括中、英文) 或以上成績外,亦需具備英國皇家音樂學院(ABRSM)術科考試達八級或同等資格,並通過演奏面試,方可入讀。 享受教學工作,喜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她,希望能帶領學生探索音樂世界,學懂欣賞真善美,以及擴闊他們的音樂知識領域及視野,發揮音樂潛能。 她把握在學時間,累積不同音樂領域的工作經驗,包括:鋼琴教學及伴奏、音樂理論班導師、音樂字幕員、音樂治療助理義工等,藉此探索日後就業路向,最終鎖定了向音樂教育發展。 課程會為學員提供不同的公開表演機會,並設有專業訓練及工作坊, 如專業音樂家大師班等, 以汲取台上經驗及獲得多元的學習體驗。
中大藝術系出路: 大學4.3萬人退學 大學推「學士後第二學士」留人
要走出音樂路,需經過多年的艱苦經營,然而讓她培養出態度認真、願意付出的個人特質,畢生受用。 藝術課程中比較常聽到的是視覺藝術與文化課程,課堂裏可以學習到藝術管理、設計、文化、表演藝術等等,有些學校仲會開設短期藝術課程,方便更多有興趣人士報讀。 在大學裡,只要不荒廢人生,藝術生都能學得一技之長,擅長手繪,可以去當老師,藝術家+插畫等等師,擅長各種軟體還可以當設計師,這些職位正是社會都缺乏和需要的。 六月一到,天氣開始變得不穩定,有時烈日當空,有時傾盆大雨。
中大藝術系出路: 港大文學士 (HKU BA) 課程簡介
「日後還有很長的路,這一年有人找你,不代表下一年有。我重視往後怎樣創作。我有很多方法揾錢,為什麼要靠賣畫維生?不以畫畫為職業,才有自由做創作。」往後一年,她想努力創作,向外界展示她的作品,她堅決「炒散」以支付物料費用。 她坦言,有畫廊辦展覽前會先支付物料費用,亦有畫廊定價不高,於是她嘗試與畫廊相討,如何擺放不同畫作,展現獨突風格。 她也和同班同學建立了非常緊密的關係,大家日夜在誠明館的工作室內一起工作。 有時候,全班會一起舉辦展覽,這些都是令宛鑫畢生難忘的經驗。
中大藝術系出路: 3 浸大 視覺藝術(AVA)
中文系為此課程提供若干中文本科知識訓練,但與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主修生的科目不盡相同。 有意從事中小學教育的中文系畢業生,在本地大學修讀一年制的教育文憑後,同樣可取得正式的教師資格。 需要注意的是,設計思維不單是創意思維;也不該是一般人所說的「天馬行空之創意」的培養。 從上述例子可見,設計需要按照不同的實際條件作決定。
比如,動漫產業和視覺傳達學科都和商用緊密聯絡,具備超前意識和豐富的想象空間,為未來的產業設計包裝。 幾乎所有的生產性公司都有產品吧,要設計包裝、品牌、廣告吧! 如果你水平高超,自己辦個小工作室,會有人找你設計各種東西的,包括衣服、包包、各種產品都有個外表形象呀。 你的水平再高一點,將來當個大畫家知道一幅畫賣多少錢嗎? 關鍵是這個人必須有真本事,而不是死讀了幾本書,考了幾門課,拿了個學位證而已。
中大藝術系出路: 文學士
吳觀麟表示,學習中國水墨和書畫的學生,有班制形式也有單對單模式,好視乎個人的需要。 石家豪在人物畫創作上,喜歡採用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格。 學生不但要學習數學、物理及電路等基礎知識,從第二年起,亦可按個人興趣選擇專修三大選修範疇—「可持續能源技術」、「綠色建築技術」和「環境工程」。 通過選修三大範疇,學生會學習解決由能源問題引致的環境污染,以及由環境問題而衍生的工程問題,該課程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在能源和環境兩個概念之間取得平衡和協調,從而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本系也考慮以其他資格申請入學,詳情請參考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學生資助處網頁「非聯招(Non-JUPAS)入學申請」部份。 雙學位本科課程所重,乃在結合兩系在不同領域的課程特色,提供多元化的專業訓練。
「一個成功的設計師,一定不可以只喜歡設計,要喜歡設計以外的東西,例如喜歡音樂,可以用設計去表現音樂;熱愛環保,也可透過設計去表達環保概念;甚至喜歡花草樹木,也可藉着設計去呈現……這樣的設計,才有價值!」他語重心長地說。 劉小康從事設計工作,已長達40年,亦曾獲得300多項的獎項。 他為「屈臣氏蒸餾水」設計的水瓶,在業界有很大的迴響。 當時在香港,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即將落成,中銀香港的總部,請他們策劃,設計整個系統的Visual Identity 中大藝術系出路2025 System。 「今時今日,名人的手寫字,已經可以發展成為一種打字時使用的字體,說不定,將來每個人的手寫字體,也有可能自成一格,被自己及其他人使用哩!」他接着說。 我要說的是,我也是老師,當音樂老師真的很好,但這也許只是學音樂可以做的事中,一百個選項中的一項而已,路都還沒開始走,不要就先把自己給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