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繼2月9日「振半潛1」輪載運雙拱鋼橋安全拖帶出江後再次順利出江。 Fb「將軍澳主場」Geo Yeung圖片根據網民直擊,將軍澳跨灣大橋的邊跨組件,今早已由江蘇運抵大橋地盤。 【Now Sports】阿根廷球王美斯花費17.5萬英鎊訂製35隻金iPhone,慰勞奪得世界盃冠軍的職球員。 阿根廷去年底第3度奪得世界盃冠軍後,球王美斯(Lionel Messi)訂製35隻24K金iPhone手機,將送給所有全體職球員作為禮物。 按最新航程估算,預期在新春假期間,大家將會看見一艘超大型船隻,承載着一座龐大的建築物,徐徐駛進將軍澳灣。
- 土木工程拓展署聯同運輸署及警務處會於明日(十一月十五日)作進一步介紹,包括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的工程資訊、通車的交通及公共運輸安排等。
-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 為配合將藍隧道日後啓用,運輸署正研究優化鄰近的專營巴士服務網絡,為市民提供更多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選擇。
- 他預料,跨灣連接路通車後,將軍澳東南的市民,在繁忙時間來往將軍澳和東九龍可減省約20分鐘車程。
- 今日抵港的雙拱鋼橋長200米,重約10,000公噸,以高強度鋼材建造,是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海上高架橋的組成部分,建成後將是全港最大跨度及最重的鋼拱橋。
- 跨灣連接路的預製雙拱鋼橋於2021年2月16日運抵香港,稍後在橋墩位置進行安裝。
- 還記得去年2月16日,長達200米的主跨雙拱鋼橋經水路由內地運抵將軍澳灣。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Cross Bay Link, Tseung Kwan O),位於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是將藍公路的一部分。 在獲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2018年6月批准跨灣連接路建造工程的撥款後,首份工程合約已於同月批出,並於2018年7月展開;第二份工程合約已於2018年10月批出及展開。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雙拱鋼橋到港 日後有單車徑行人路 市民感期待
新增五條新專營巴士路線將於開通後的星期一,即2022年12月12日起開辦,並於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上午及下午繁忙時段提供服務往來將軍澳及九龍/新界。 載運重達5000噸的邊跨拖帶船隊,本月18日在江蘇省三地海事局維護保障下,由「振半潛1」由常熟海輪錨地順利拖帶出江,駛往香港的地盤。 【Now Sports】巴塞隆拿周四西班牙盃4強首回合出征皇家馬德里,19歲前鋒柏祖拿榜上有名,或是能夠頂替受傷的利雲度夫斯基的秘密武器。
- 有住將軍澳區的市民表示,相當期待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落成,改善將軍澳區交通情況。
- 大橋全長約1.8公里,橫跨將軍澳海灣,在闊34.3米的橋面上設有雙程雙線行車道、3.5米寬的行人路及4米寬的單車徑,當中部分路段連接到調景嶺的寶順路。
- 上月安裝的兩條邊跨共重5000噸,上月26日在經歷五省一市的長途海上運輸,以及經歷颱風「舒力基」的考驗後,順利到達將軍澳海灣,並分別於28日和30日安裝在主拱的東西兩側。
- 戶型多樣,提供一至五房,亦設平台及頂層特色戶,部分戶型面積逾2,000呎,為區內罕有供應。
- 將藍隧道為現有的將軍澳隧道提供替代路線,開通後可分流往來將軍澳的交通。
- 事實上,將軍澳隧道的設計容車量為東西行每小時各2,600架次,惟在今年8月,將軍澳隧道東西行曾在一小時內錄得分別3,353架次和3,146架次的車流量,已超出設計容量2至3成。
- 完工之後,將軍澳東南部的交通,可使用連接路往返將軍澳西部、或經將軍澳─藍田隧道往返東九龍,以紓緩相關道路繁忙時間的壓力。
除了可分流環保大道的車輛,海上高架橋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全長5公里的沿海環迴單車徑,橋上亦設有觀景台,可供市民欣賞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美景。 鍾玉明表示,工程現時已近尾聲,料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通車指日可待。 連接路通車後,連同現有及部分興建中的沿海行人路及單車徑將會組成全長5公里的環迴線。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將軍澳跨灣大橋主體安裝完成
負責工程的土拓署東拓展處處長梁中立指出,該大橋跨度達200米,重1萬噸,現時在上海組裝,之後會整條運送來港掛上橋墩,是香港首次引入有關技術,直言挑戰很大,比如由上海運來香港時,要確保航程安全等。 為了提供更便捷的道路往來將軍澳和觀塘以及東區海底隧道,並且讓將軍澳區內交通更加暢順,政府正緊密推展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以及接駁其東面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建造工程。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立法會回覆查詢時表示,將軍澳-藍田隧道今年通車,政府會隨即豁免將軍澳隧道的收費。
將軍澳–藍田隧道連同建議的T2主幹路和中九龍幹線將組成六號幹線,此幹線是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的東西行快速公路。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0日出席“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通車儀式”。 特區政府本月起就《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展開公眾諮詢,預計明年底前整合香港基建發展藍圖。 將軍澳跨灣大橋是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主體工程,為香港新界東南側將軍澳海灣的重要跨海通道,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歷時逾四年建成。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工程範圍簡介:
2022年12月10日,李家超出席“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通車儀式”,香港電台32台全程直播,TVB新聞台同步直播。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英文:Cross Bay Link, Tseung Kwan O),是中國香港的一座跨海大橋。 項目於2018年7月12日動工,2022年12月11日上午8時通車,大橋的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 經過初步評估,當局選出 6 個跨灣連接路初步大橋設計方案作進一步考慮,並於2009 年 11 月諮詢相關政府部門和西貢區議會。 當局於2009年完成第一階段公眾參與及設計概念徵集活動,於2010年初制訂了6個大橋設計方案,其中4個為斜拉橋,其餘2個則為拱橋。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香港Downhill車手李智城處子出戰世界盃
Wilson表示,跨灣連接路的主橋是一條長達200米、重1萬公噸的雙拱鋼橋,亦是本港首次採用「浮托法」安裝的大橋。 同時,團隊在安裝時安排巡邏船引導其他船隻,避免它們在航行時靠近施工範圍所產生的波浪導致半潛船搖動。 與傳統建造方案相比,使用大型預製組件能夠縮短現場澆築混凝土的需要,大大降低因天氣、工作環境變化等導致的不確定因素,並減少對海面交通的影響。 將軍澳隧道的車流量在過去5年持續增加,翻查運輸署交通運輸資料月報,除去年受疫情影響略有減少外,日均車流量由2016年的約9.1萬架次,增加至今年首8個月的約9.5萬架次。 事實上,將軍澳隧道的設計容車量為東西行每小時各2,600架次,惟在今年8月,將軍澳隧道東西行曾在一小時內錄得分別3,353架次和3,146架次的車流量,已超出設計容量2至3成。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將軍澳南橋 料明年安放橋躉
該橋及連接路和將軍澳—藍田隧道的通車,將大大改善新界東南的交通狀況。 2021年7月23日下午,隨着最後一榀箱梁穩穩安放於橋墩之上,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路橋)承建的香港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主橋工程的大型預應力混凝土預製箱梁全部安裝完畢,標誌着大橋主體結構施工全部完成,主橋實現了全線貫通。 政府正興建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早前預告,農曆新年期間,連接連接路中央部分的「雙拱鋼橋」,將由船隻運送駛入將軍澳灣。 《香港01》獲得讀者提供照片,近距離直擊「雙拱鋼橋」今日(16日)由船隻拖運,送達將軍澳灣過程。 陳帆早前指,該段雙拱鋼橋長度接近200米,等同3架波音747珍寶客機闊度,重量和50架客機相若(10,000公噸),預料整項工程於2022年完成。 正參與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工程的土木工程拓展署工程師鍾玉明分享,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主橋是一條長達200米、重10,000公噸的雙拱鋼橋,亦是本港首次採用「浮托法」安裝的大橋。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工程進度/最新消息
跨灣連接路是香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自行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 除了可分流環保大道的車輛,海上高架橋將與將軍澳海濱自行車徑連接,組成全長5公里的沿海環回自行車徑,橋上亦設有觀景台。 工程完成後,將軍澳東南部的交通,可使用連接路往返將軍澳西部、或經將藍隧道往返東九龍,毋須行經環保大道及將軍澳市中心,以紓緩相關道路於繁忙時間的負荷。 跨灣連接路全長約1.8公里,其中約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是香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兩熊貓旅俄後暴增40公斤且身手非凡 網民驚嘆:功夫熊貓
大橋通車後有望成為繼青馬大橋、昂船洲大橋之後香港新的地標性跨海建築。 全長約1.8公里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當中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由多個大型鋼鐵及混凝土構件組成。 跨灣連接路的預製雙拱鋼橋於2021年2月16日運抵香港,稍後在橋墩位置進行安裝。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工程喺18年開展,係長達1.8公里嘅海上高架橋,連接興建中嘅將軍澳至藍田隧道同通往日出康城以及將軍澳工業邨嘅環保大道。 南橋係長約150米行人天橋,連接將軍澳海濱公園同將軍澳南海濱長廊。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道路結構資訊
運載雙拱鋼橋的半潛船本月16日抵港後,一直停泊在將軍澳灣的臨時碇泊區,為安裝工程作準備,半潛船本月24日由臨時碇泊區移至距離橋墩30米位置作最後準備。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2025 繼跨灣大橋與將軍澳-藍田隧道的將軍澳海上交匯處於2021年12月30日成功合龍後,工程團隊於2022年5月21日在交匯處安裝最後一段預製混凝土橋樑。 期待已久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快將落成,並於同年12月11日正式通車。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相關條目
隨將軍澳居住人口愈來愈多,交通需求漸見增長,土木工程拓展署早在2018年開始為計劃多時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動工,以舒緩將軍澳市中心、環保大道繁忙交通。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將會成為將軍澳區第一度海上高架橋,全長1.8公里,落成後將為全港首條以單車徑、行人道以及行車大橋為一體的拱橋,連接將軍澳東岸及西岸。 有網民發現,將軍澳海面迎日多了幾條海上石躉,工程似乎有進展,小編發現有關土木工程拓展署網頁最新上載的工作報告,主橋地基工程已完成,即將立裝箱形橋樑進入最後直路。 (圖:土木工程拓展署網頁)這條跨灣大橋名為「活力無限大橋」,連接興建中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第86區(日出康城)的環保大道。 大橋全長約1.8公里,橫跨將軍澳海灣,在闊34.3米的橋面上設有雙程雙線行車道、3.5米寬的行人路及4米寬的單車徑,當中部分路段連接到調景嶺的寶順路。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為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海上高架橋,其預製雙拱鋼橋於二月份時運抵香港,政府當局隨即加快大橋的興建步伐,據本報獲悉,經過五個月的努力,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主橋部分,最近已完成接駁工程。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雙拱鋼橋完成安裝 連接路明年完工
不過,這位前鋒周三在IG控訴英足總,抨擊有人將消息洩露給傳媒。 全港「跨」啦啦 –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2025 全港首條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道兼備,以和諧共融的方式增進了將軍澳區居民的交通便利以及休閒活動。 跨灣連接路是一條長約1.8公里的雙程雙線分隔車道,包含了單車徑、行人路及觀景台,為全港最長且跨度最大的鋼拱橋。 首先是將藍隧道,我們在兩邊隧道入口附近測速,均有接近350Mbps 的下載速度,結果叫人滿意。 剛進入隧道行車管道後,我們得出最高達658.06Mbps的下載速度,速度反而有所提升。
與傳統建造方案相比,使用大型預製組件能夠縮短現場澆築混凝土的需要,降低因天氣、工作環境變化等導致的不確定因素,並減少對海面交通的影響。 在預製廠房環境施工,亦能提升安全性、品質、材料運用及整體工程效率。 這項嶄新技術配合S690級高強度鋼材的應用,讓鋼材結構部件變得更輕巧,減少橋墩及地基的規模,從而提高工程的成本效益及降低碳足印,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據悉,該工程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建造方式充滿創新元素。 大橋雙拱為全球首次大規模使用S690鋼,大橋主體為全國首次使用「浮托法」安裝。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將軍澳隧道為唯一出口 市民盼大橋落成改善交通
【本報訊】為增加房屋供應,政府自2017年起計劃在將軍澳多幅政府土地興建公營房屋。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發展局前日發文,指經過工程人員的精密計算及周詳安排,興建中的將軍澳南橋已於6月2日跨越跨灣連接路到達將軍澳內灣,並於前日早上順利放置在臨時存放區,而東邊水道兩岸的地基工程亦在進行中,預期南橋可於明年安放在橋躉上。 將藍隧道和跨灣大橋將於下月11日8時起通車,當日起將軍澳隧道及將藍隧道將豁免收費。 運輸署助理署長(運輸項目)何偉基預計,通車後可分流將軍澳隧道30%至40%的車流量,紓緩將軍澳隧道的交通負荷。
工程團隊盡量發揮跨灣連接路的地理優勢,計劃將海上高架橋將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沿海環迴單車徑,為單車愛好者提供一條既安全又風景優美的專用通道。 陳帆表示,「合龍」工程是要安裝重量超過800公噸的最後一段預製混凝土橋樑。 局方採用吊重量達1,000公噸的起重船協助安裝,整個「合龍」過程從起吊、調較到準確安放在橋墩上,只用了1小時便宣布完成。 他又指,組裝合成法是跨灣大橋工程採用的其中一項嶄新建造技術,要在內地廠房進行大規模的場外預製組件,並利用先進的大型運輸和吊重建造機械,將預製組件運到香港,然後直接在工地進行裝嵌。 政府先後引入首次在香港作業、吊重量達4,000及5,000公噸的世界級起重船,以及負載量達24,000公噸的半潛船,為大橋進行安裝工程。 至於跨灣大橋則預計按原計劃於2022年完成,該橋是全港首條同時設有雙程雙線行車道、行人路及單車徑的大橋,陳帆笑言啟用後或可成馬拉松的新路線。
據中新社報道,今日(30日)上午11點半左右,一條100米長的鋼制邊跨落定在V形橋樁上,宣告香港跨度最大的鋼拱橋——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跨海大橋主體安裝完成。 同時團隊在安裝時安排巡邏船引導其他船隻,避免它們在航行時靠近施工範圍時産生波浪,導致半潛船搖動。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外型設計彷如代表無限的數學符號「∞」,以帶出「活力無限」的設計主題。
同時,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是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海上高架橋,橫跨將軍澳灣,連接將軍澳東南部和將軍澳——藍田隧道,亦會聯繫調景嶺和將軍澳市中心。 跨灣連接路全長約1.8公里,其中約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連接將藍隧道與日出康城旁的環保大道。 跨灣連接路是香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 除了可分流環保大道的車輛,海上高架橋將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全長5公里的沿海環迴單車徑,橋上亦設有觀景台,可供市民欣賞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的美景。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全長約1.8公里,其中約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連接將藍隧道與日出康城旁的環保大道。 除了可分流環保大道的車輛,海上高架橋將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全長5公里的沿海環回單車徑,橋上設有觀景台,可供市民欣賞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的美景。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萬噸重將軍澳跨灣「雙拱鋼橋」經海路送抵香港 工程料2022年完成
土木工程拓展署東拓展處處長梁中立介紹指,將藍隧道連接將軍澳與東九龍,為雙程雙線的分隔車道,西面連接觀塘茶果嶺道及東區海底隧道,及預計於2026年完工的T2幹道,東面則接駁將軍澳寶順路及將軍澳跨灣大橋,隧道兩端為藍田交匯處及將軍澳交匯處。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梁中立表示通車後,將軍澳中心往東隧的車程由約7公里縮減至約4.2公里,繁忙時來往日出康城和觀塘市中心的行車時間預料最多可縮減20分鐘。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土木工程拓展署在2018年7月動工興建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與正在興建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將提供另一條連接將軍澳與東九龍的主要通道,便利居民出行。 連接路的主橋更是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多功能海上高架橋。 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海上高架橋—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最具特色的一段雙拱鋼橋即將運送抵港安裝。 這條海上高架橋的設計主題,正好呼應我和運輸及房屋局同事,在大年初二對香港市民的祝福,祝願大家活力無限 、身體健康、出入平安。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 通車指日可待
活力無限大橋日間點綴海上的觀感,夜間會亮上射燈,相信為將軍澳海濱帶來不一樣的夜景。 (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此外,為迎接新橋新路通車,香港公益金將於11月20日舉行百萬行(點擊了解),以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為基本路線,全長約6公里,需時1.5小時。 將軍澳跨灣大橋落成後,將成為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跨灣大橋,全長約1.8公里長,而大橋上的單車徑將與沿將軍澳灣的單車徑連接組成5公里長的沿海單車徑,將軍澳跨灣大橋或成為全新踩單車好去處。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最大預製組件—雙拱鋼橋日前運抵本港,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雙拱鋼橋今日(26日)已完成安裝,由於雙拱鋼橋重逾萬公噸,工程人員採用「浮托法」配合潮汐進行安裝,由早上7時開始,至中午12時前完成,整個過程歷時近5小時。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2025 為紓緩將軍澳交通壓力,土木工程拓展署指,預計今年完工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工程已近尾聲,連同正在興建的將軍澳—藍田隧道,車輛能經新路線往來將軍澳與東九龍。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它的長度接近三架波音747珍寶客機(200米),重量和50架客機相若(10,000公噸),這就是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中央部分—雙拱鋼橋。 SEA TO SKY提供2房至4房戶型,主打2房戶及3房戶,大部分單位可以望將軍澳海景及藍塘海峽海景。 位於藍田交匯處西端的茶果嶺段,將會以隧道形式於茶果嶺村地底下的岩層中通過。
工程範圍包括興建一條長約1.8公里並附設有單車徑和行人路的雙程雙線分隔車道。 這條道路主要以高架橋橫跨將軍澳海灣,工程還包括建造連接路及進行相關的交通管制與監察系統、渠務、水務、海事、環境美化、機電及附屬工程。 將軍澳 – 藍田隧道是一條長約3.8公里的雙程雙線分隔公路,以連接將軍澳和東九龍。 將軍澳 – 藍田隧道連同啟德發展區的T2主幹路和中九龍幹線,將組成主要道路網中的六號幹線,以提供快捷通道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 就將軍澳區內的交通方面,當局會建造這條長約1.8公里、橫跨將軍澳海灣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為進出將軍澳東南部提供另一條通道,完善區內的道路網絡。 待工程預計於2022年完成後,將軍澳東南部的交通可選擇使用跨灣連接路往返將軍澳西部,而無需行經環保大道及將軍澳市中心,從而紓緩這些道路在繁忙時間的交通負荷。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交通效益
本月26日,在經歷5省1市的長途海上運輸,以及經歷颱風「舒力基」的考驗後,兩條邊跨順利到達將軍澳海灣,並分別與28日和30日安裝在主拱的東西兩側。 運房局在社交平台宣布,早前抵港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鋼橋西面及東面邊跨已分別於4月28日及今日成功安裝。 運房局發布的大橋安裝視頻顯示,在鋼橋安裝成功後,在場的工程師們和操作人員紛紛鼓掌慶賀。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完工: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
正參與工程的土木工程拓展署工程師鍾玉明分享,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主橋是一條長達200米、重10,000公噸的雙拱鋼橋,亦是本港首次採用「浮托法」安裝的大橋。 安裝過程需要兼顧潮汐漲退和天氣的情況,過程複雜並須確保大橋準確地安裝在指定位置,即不超過5厘米的位置誤差。 他說︰「安裝過程受海面風浪影響,稍有輕微波動,也足以令放置鋼橋的半潛船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