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青松樂活科技農業公司驚傳跳票,4月薪資至今未發,負責人呂政諺失聯,影響60多名員工權益。 嘉義檢調今天主動調查,發現呂政諺異常提領公司大筆現金,已潛逃出國,擴大偵辦。 這裡卻是台糖、全聯、鼎泰豐、摩斯漢堡、台積電員工餐廳,以及星巴克等企業營業用的蔬果供應中心,每天有六十公噸的青江菜、萵苣、紅蘿蔔、高麗菜等蔬果川流出入,既是台灣最專業的清洗、裁切蔬果供應大廠,也是太保數一數二的蔬果經銷與物流中心。
《今周刊》調查近年北水、台水攜手年省下1.27座石門水庫,加上省水器材年省1500萬噸水。 而台積電、友達製程用水回收率超過92%,101、遠百每日更可省下50噸水。 檢調表示,負責人日前異常從公司提領大筆現金,懷疑潛逃出國早有預謀,除積極追查行蹤外,並朝涉及詐欺及背信罪嫌偵辦。 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形容,呂政諺有行銷管理概念,不受傳統農家思惟限制,「願意挑戰合作社股份化的困難」。 呂政諺義無反顧走上轉型之路,他坦承,合作社轉為公司是「大工程」,光把與農民的往來交易理成一套帳,少說就耗時兩年,但轉型為企業會帶來成長的契機,這條路他一定要走。 地方農業人士表示,青松連帶本身資產、廠房、設備、積欠的帳款、聯貸銀行債務加起來,推估上看十億元,且青松算是上游廠商,青松一倒,上游積欠中游,中游再積欠下游,只要一關卡住,帳目也會一個拖過一個。
青松樂活: 「蔬果界台積電」 4月薪水進帳 老闆仍未現身
「我知道怎麼賣,怎麼找到有需求的客戶」;而他第一個攻下的客戶,就是鼎泰豐。 從菜農到合作社理事主席,農二代呂政諺勇於挑戰,不懼改變;他積極開發蔬果裁切業務,攻進大型主流餐廳,誓言做蔬果代工第一把交椅。 調查局公布呂政諺夫婦犯行,2人分別為青松負責人、經理,自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間,2人涉嫌挪用青松公司帳戶現金及公司支票,並占為己用,導致青松公司損害1億6229萬2543元。 2人已於去年4月25日搭機潛逃美國,分別被依涉犯刑法侵占、詐欺及背信等罪發布通緝。 地方人士懷疑,可能是公司擴充太快,現金周轉不靈,財務缺口恐怕超過3千萬,原本是全國極具知名度的農產公司,交給二代負責人經營,卻成為階下囚,調查局也正在研擬,透過台美司法互助,緝捕2人返台歸案。 青松樂活2025 除了裁切業務,呂政諺也看好未來輕鬆煮(easy 青松樂活 to 青松樂活 青松樂活2025 cook)、隨時煮(ready to cook)的市場潛力,認為台灣鮮蔬取得容易,隨著鮮食概念的興起,保鮮度好、處理乾淨的真空冷藏蔬果,有機會被都會型消費者接受。
地方人士透露,青松樂活公司由青松果菜合作社轉投資,今年1月8日變更為僑外資,4月26日變更公司登記為外資,所有公司股東都是家族兄弟成員,近年規模不斷擴張,甚至一度計畫興櫃上市,疑擴充太快致資金周轉不靈。 青松樂活 青松樂活 漢堡最主要的青菜之一便是洋蔥,如果每家單店的後台都自行處理洋蔥切丁,呂政諺說,光是請時薪的工讀生處理洋蔥,兩百家店,一個月可能就要多一、兩百萬元開銷,「切得淚流滿面外,清潔保存問題也很麻煩」,這便是青松樂活的利基。 他說服鼎泰豐,把採購與裁切交給青松樂活後,洗菜人力、用水成本都省下來不說,更可省下青菜的耗損。 以一顆高麗菜為例,冬季耗損率可能高達二至三成,帶著整顆的物流成本就多二至三成,交給青松樂活處理,即使報價高,總成本節省還是很可觀。 幾年來,青松樂活供貨水準穩定又乾淨,終於在兩年前,鼎泰豐把所有洗切作業全交給它們處理。 嗅到變化的呂政諺,第一個具體行動,便是逐步縮減量販業務,把重心放在開拓餐廳客戶,以穩定價格、供應安全菜貨的模式,開拓新市場。
青松樂活: ‧ 台灣面臨路線選擇 涉台學者:2024大選影響「未來台海局勢」
雲林青農會長陳鳳義表示,受疫情影響,餐廳外食人口嚴重降低,導致消費端購買力跟著下滑,連帶影響農產品價格,不僅農民受苦,通路商也受苦,今年至少已倒了三、四家類似的公司,未來狀況只會愈來愈多。 經濟三趨勢將呈現美元弱勢、新台幣強勢,全球央行寬鬆政策基調不變、中國穩健復甦。 相較受惠於遠距教學、視訊會議需求大增的資通訊、半導體產業,包括零售、餐飲、運輸、觀光旅遊等內需產業,幾乎都被「打趴」苦不堪言。
- 換句話說,少了青松這個通路,上下游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下游原來供應商、生產的農民,沒有了這個大型通路,菜要賣去哪裡,目前市況已經低迷很久了,這些菜若再倒回市場,菜農未來堪慮。
- 本月初,已有一家做高麗菜、青花菜的業者倒了兩億元,再加上這幾天青松也倒,骨牌效應將顯現。
- 幾年來,青松樂活供貨水準穩定又乾淨,終於在兩年前,鼎泰豐把所有洗切作業全交給它們處理。
- 而台積電、友達製程用水回收率超過92%,101、遠百每日更可省下50噸水。
- 鼎泰豐的青菜採購量大,每次都是一百斤、三百斤下單,然而青菜是誰種的、農藥施肥情況卻不得而知,鼎泰豐意識到自己與消費者都「高度暴露在食安疑慮中」,呂政諺抓緊機會告訴對方,「我了解這裡農民怎麼種菜,我來幫你處理」。
嘉義太保的「青松樂活科技農業公司」,從菜販轉型成公司,年營業額超過6億元,當時還發下豪語,要當「蔬果界的台積電」,去年4月卻被爆發挪用公款,二代負責人和妻子,已經潛逃到美國。 檢方對2人發布通緝25年,也把資訊放到調查局官網,研擬透過「台美司法互助」,緝捕兩人返台。 青松樂活 青松樂活主要的本業是合作社,經銷蔬菜業務,以及打著EasyFarm品牌的「輕鬆食」冷藏蔬果。 近年,他找上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協助理帳與財務規畫,正逐步把過去原本隸屬在農場的農產品生產、合作社的銷售業務,轉移到新設的青松樂活底下,打造成台灣第一家由合作社轉型為公司的農企代表,這也讓青松樂活備受矚目。 其實青松公司在1977年創立,原先擺攤賣菜,後來成立生產合作社,轉型科技農業公司,年營業額破6億元,還喊出要當「蔬果界的台積電」,卻爆發公司跳票,積欠農民貨款,還拖欠員工薪水。
青松樂活: 嘉義轎班擅闖民宅 留滿地垃圾屋主氣炸
拐進短短小路,台灣第一家打著「科技農業」名號,從合作社轉型的青松樂活科技農業公司就到了;眼前是占地一千八百坪的廠辦,廠前的水泥廣場安靜無人,洽公入口處右側的地上,一堆老薑散鋪在防水布上,沒有人來迎接,除了在曬太陽的老薑,甚至看不到半片菜葉。 青松樂活 陳鳳義表示,今年農民被倒帳的、收不到帳款的情況頻傳,有聽到地方菜農,最高就被青松倒三、四百萬元。 換句話說,少了青松這個通路,上下游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下游原來供應商、生產的農民,沒有了這個大型通路,菜要賣去哪裡,目前市況已經低迷很久了,這些菜若再倒回市場,菜農未來堪慮。 況且農民出貨是固定的,通路商打契約也是固定的,若消費力持續薄弱,最後受重傷仍是末端農民。
青松樂活: 青松樂活倒閉 勞資調解破局
本月初,已有一家做高麗菜、青花菜的業者倒了兩億元,再加上這幾天青松也倒,骨牌效應將顯現。 由於過去農作物買賣,通常不開發票,也不必繳稅,一旦公司化,第一個面臨的就是發票問題以及營業稅的成本;光是要求農民開發票,及重新建立銷貨單據的系統,就是一樁大工程。 如「田間生產作物的分期認列,比較複雜。」安侯建業執業會計師王怡文舉例。 林佳新更預言,恐怕還有兩、三家未爆彈,主要是業界不看好這幾家公司,因資金缺口大,菜款拖延,過去帳款都是半個月、一個月算,但現在開票開六個月的,菜價若持續「平穩」下去,不出三個月,周轉不出來,下游農民會更慘。
青松樂活: 攻進餐飲業 青松樂活要當蔬果界台積電
不過,這些「慘業」雖然處於「疫情海嘯第一排」,但卻也展現出高度韌性,憑藉著靈活策略調整、轉型升級,挺過最嚴峻的三級警戒。 隨著國人疫苗覆蓋率持續攀升、防疫政策正式轉向「與病毒共存」,邊境解封也在望,原本被疫情烏雲籠罩的天空,似乎逐漸露出一道產業復甦的曙光。 青松樂活 青松樂活 檢調指出,呂政諺與妻子,以及其父母疑已潛逃出國,最近傳出有積欠農民貨款、跳票等狀況,財務缺口恐超過新台幣3000萬元,且地方傳言,疑向地下錢莊周轉現金。 鼎泰豐的青菜採購量大,每次都是一百斤、三百斤下單,然而青菜是誰種的、農藥施肥情況卻不得而知,鼎泰豐意識到自己與消費者都「高度暴露在食安疑慮中」,呂政諺抓緊機會告訴對方,「我了解這裡農民怎麼種菜,我來幫你處理」。
青松樂活: 「蔬果界台積電」跳票1年 負責人夫妻捲款1.6億逃美遭通緝
從小奔跑在水田間的呂政諺回憶,父親呂清涼從犁田種菜的菜農、成立合作社,到搖身成為超市蔬菜供應商,見證了超市量販店的興起,家樂福、萬客隆、台糖等曾是大客戶;隨著時代轉變,父親的蔬果經銷業務與事業投資也歷經起落,唯一堅持的,就是務農這個身分。 如今農產品產銷業務交到他手上,除了服務原來的客戶,更要與時俱進,勇於改變。 呂文諺想得很清楚,「我要做的是蔬果產業的二三三○(編按:台積電股票代碼)」,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洗乾淨、裁切好的蔬果服務。 為此,他計畫未來資本額將從四千萬元,先在一六年調高到八千萬元,引進策略性股東,並辦理興櫃掛牌,一七年資本額再增資為一億兩千萬元;估計一六年起,營業額就能因中國布局,「看到具體的躍進」。 青松樂活 二○○八年,呂政諺徵得父親呂清涼同意,引進全台第一套日本清洗設備、投資裁切廠,「○八年是鋼鐵價格最貴的時候,當年蓋這座廠用的鐵皮,現在可以蓋兩座!」前前後後花了兩億元把廠蓋好,期間更多次專程出國考察,「看看國外的大農是如何handle(掌控)事業的」。 他觀察到台灣社會的改變,外食人口不斷增加,餐廳到假日排隊等用餐成為常態,反觀,載到量販店的總量卻有減少跡象。
青松樂活: ‧ 唐綺陽預告演藝連環爆「還有更大咖」 私下關心炎亞綸:靜待時間過去
走出高鐵嘉義站坐上計程車,往太保方向開去,一遠離車站,沿路兩邊都是收成過的黃草田景色,偶爾點綴幾畝還沒收成的葉菜田,相似的景觀,讓人一不小心就錯過離大路不遠、掛著青松果菜合作社招牌的目的地。 大師兄說,這件悲劇有上新聞,想當然爾各界善心湧進、也成立善款專戶,可是這些錢,卻只是讓往生的母子有較具「排場」的喪葬禮儀。 他說道,來到殯儀館工作,像是過世爸爸的指引;他體悟到每個人都有他的無奈,但人生的最後一場大事,總該有一雙手,協助他們好好離開。 接連寫作出版而大獲好評的「大師兄」,在他粗獷外表下,其實蘊含細膩的心,看似「沒人要做的事」,卻是他「最喜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