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子宮構造有問題,可以人為的方式處理,受孕機率就會提高,而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荷爾蒙、血糖、感染等方面的問題,經過控制後,受孕的機會也會提高。 免疫系統問題的治療就困難許多,但還是可以使用類固醇、肝素、阿斯匹靈來控制,或是直接給予黃體素,受孕的成功率也會達到七至八成。 所以就算有3次受孕失敗的經驗,只要在找出原因後,遵照醫囑服用藥物,使用有效的藥物控制下,女性的受孕機率還是很高,所以不須太過緊張或恐慌。
若不確定,必須連續測量 β-hCG 來排除異位妊娠[105]。 先兆流產是指懷孕期間的任何出血,在未評估胚胎是否存活前。 檢查時可能發現胎兒仍然存活,妊娠繼續進行而沒有其他問題[需要可靠醫學來源]。 而多項研究顯示精子DNA碎片指數與復發性流產相關,高精子畸形率及高精子DNA碎片指數會增加復發性流產的發生風險,但通過改善精子質量可能減少復發性流產的發生風險[64]。 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抽菸、酗酒、熬夜,過大的生活壓力、癌症的放化療[65][66]、男性生殖道的感染,包括支原體、衣原體的感染都可能會導致精子畸形率增加、精子DNA碎片指數增加,從而增加流產的風險[64]。
慣性流產: 健康解「迷」長新冠久咳不愈?中醫推介耳穴壓豆法!治咳相關耳穴有哪些?教你簡單做
一種名為黃體期缺損(luteal phase defect,LPD)的情況是指子宮內膜無法為懷孕做好充分準備,因而使受精卵無法正常著床,並導致流產[88]。 習慣性流產的定義,是指反覆流產、死胎3次以上,如果是年齡較大、無特殊狀況、原因不明而流產2次以上,建議夫妻兩人都要到醫院做詳細檢查,了解是否有不易保住胎兒的問題。 慣性流產 因為有些女性不是流產,卻以為自己有流產現象,而引起不必要的焦慮,所以必須經過醫師判斷,才能確認是否為習慣性流產的患者。 婦產科專科醫生徐行悅指,一般情況下婦女每次懷孕均有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機會小產,多數發生於懷孕首十二周,胎兒會停止心跳及發育並自然排出母體。 小產與孕婦年齡有關,因卵子質素隨年齡退化,三十歲時的小產機會約為兩成,但到四十二歲則急升至五成。
避免使用藥物及酒精、預防感染性疾病、避免輻射曝露可能會減少流產的風險[11]。 流產後的七至十四天通常無須特別的治療[8][12]。 有時會使用藥物米索前列醇或真空抽吸術(英語:vacuum aspiration)協助剩餘妊娠組織的排出[12][19]。 血型是Rh陰性的婦女可能需要使用Rho(D) 免疫球蛋白(英語:Rho(D) immune globulin)[8]。 大約有七成以上的女性,是在沒有自覺的情況下流產,若在超音波下觀察到胚囊且胎兒已有心跳,後來卻因某些原因造成死胎,此時才能確診為流產。 根據統計,有流產現象的女性,大約佔10%至15%,真的反覆流產2至3次以上的案例就比較少見,大約佔1%以下。
慣性流產: 治療慣性流產成功率逾三成
因此,若真不幸發生自然流產的憾事,丈夫、家人親友的鼓勵及陪伴非常重要,更有助妻子走出流產所帶來的身心靈傷痛。 其中90%以上是染色體數目異常,少部分為染色體結構異常。 染色體數目異常中又以多一個染色體的情形最常見(如唐氏症就是第21對染色體多一個的結果),幾乎佔全部染色體數目異常案例的一半以上。
孕婦經歷多次流產或以為「唔好彩」或「無得醫」,身心俱疲。 李天照稱,雖然半數慣性流產個案原因不明,但有一成半個案與子宮結構異常有關,例如單角子宮、縱隔子宮等,令流產機會較一般人高三至四倍。 其他原因包括遺傳染色體問題、內分泌功能異常、先天性免疫系統或血栓問題,皆可引致流產。 因此,李醫生總結時說,不孕問題往往非個人問題,夫婦之間應互相扶持,找出問題的根源並對症下藥,即使患有免疫系統疾病,並不等於與懷孕無緣,只要進行合適的治療,也可以正常地孕育健康的嬰兒。 慣性流產 若最終因其他問題而沒法自然成孕,現時也有不同的輔助生育技術幫助夫妻誕下下一代,正如上文提及的年輕個案,女士在控制甲狀腺素分泌不足的病情後,成功自然懷孕。 至於免疫系統疾病本身,也有機會影響懷孕的成功率,例如甲狀腺素過高,會導致排卵紊亂、月經頻密;而甲狀腺素過低,則可能會導致停經。
慣性流產: 健康檢查
一位20多歲的女士,因一直沒法懷孕而求醫,醫生為夫婦檢查精子、卵子及輸卵管狀況後,沒有發現任何異樣。 慣性流產2025 醫生繼而為女士安排抽血檢查及仔細查問過往二人的身體狀況及各種不適,始發現女士曾經因心跳過快而險些入院,驗血報告亦顯示其甲狀腺素過低,影響排卵及懷孕的機率。 一些臨床醫師會建議女性再經過一次月經週期後,才嘗試另一次懷孕。 另外,流產後的第一個月經週期可能比預期的長或短。 慣性流產 如果父母經歷了晚期流產、葡萄胎或是準備接受檢查,則會建議他們再等久一點。
- 母親因故跌倒、撞擊、工作繁忙、情緒緊張、濫用藥物、抽煙、酗酒、性生活不適當或接觸幅射線等,均可能造成流產。
- 一般胚胎在被排出前就已死亡;出血至底蛻膜(decidua basalis)內和組織壞死會引起子宮收縮,將妊娠組織排出[47]。
- 血型是Rh陰性的婦女可能需要使用Rho(D) 免疫球蛋白(英語:Rho(D) immune globulin)[8]。
- 不僅會導致流產,懷孕後子癲前症、早產、早期胎盤剝離的機會也很高。
- 死產一辭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適用情境不盡相同,有時需考慮體重和孕齡,在挪威 16 週、美國和澳大利亞 20 週、英國 24 週而義大利和西班牙 26週[146][147][148]。
據統計,年過四十歲的婦女,流產率超過三成,是年輕孕婦的兩倍。 他指若孕婦持續流產三次,應找婦產科醫生進行檢查,例如以三維超聲波檢查子宮結構、檢測基因及賀爾蒙等;如及早找出成因,接受手術或賀爾蒙治療等,仍有機會誕下可愛的寶寶。 流產可能源自多種原因,且並非所有原因都能找到。 增加流產可能性的因素稱為風險因子,但它們並不一定必然導致流產。 其它風險因子還包括內分泌系統、遺傳學、子宮構造或激素的異常、生殖道感染和自體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組織排斥反應[43]。 方醫生指,連續3次或以上小產便屬「慣性流產」,約每100名婦女就有1人屬此情況。
慣性流產: 流產的原因: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的女性,若有甲狀腺結節,必須特別注意抗體是否增加,並且定期追蹤控制。 慣性流產2025 如果本身家族病史有血液循環方面的問題,如血栓、靜脈炎或經常容易流血的女性,也要注意。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為亞太區首個發展以基因測序技術作產前基因診斷的研究團隊。 經過大量的臨床樣本驗證,中大於去年正式推出FetalSeq胎兒測序平台作臨床服務。 團隊於今年將技術再改進,推出進階版的基因測序技術ChromoSeq,可以更全面檢查染色體結構,不單能夠檢測出染色體的微缺失或微重複,同時可以精準地檢測結構重新排列及雜合性缺失(如單親二倍體)等異常。 新技術尤其有效檢查慣性流產夫婦二人的染色體片段有否出現重新排列,例如「平衡易位」,即兩個染色體之間的染色體片段交換,這極有可能令胎兒遺傳到有缺失的染色體片段,因而導致流產或胎兒先天缺陷。
慣性流產: 懷孕40週這樣吃《天然飲食,安全懷孕》
臨床上,或許第一次發生流產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運氣」來形容;但如果已經發生兩次,醫師必須設法解決實際的問題,而不是再次歸咎於運氣不好,再努力就好,或是尚未達到習慣性流產「定義」來應付病人。 慣性流產2025 應該先把病患當作是習慣性流產的可能,先做詳細檢查評估。 如果並無發現問題,在下次懷孕開始時,便先以預防性治療,來增加成功懷孕的機會。 夫妻雙方也必須互相扶持,讓孕婦儘可能在輕鬆無壓力的環境下生活,如此才能共同面對樂觀的未來,早日遠離流產的夢魘。
慣性流產: 年齡
孕婦萬一不幸反覆流產,不但需要接受多次醫療程序或手術治療,她與丈夫亦要面對隨之而來的心理壓力,還有婚姻及社會壓力。 慣性流產個案中,有四至五成可以透過檢測,從內分泌、免疫及解剖病理學(如子宮結構異常)等方面尋找原因。 約有2至5%可從傳統的染色體核型分析檢測出染色體或基因異常;餘下的一半個案即使接受多種測試,仍得不到答案。 有部分夫婦的染色體或基因的異常情況較細微,傳統的染色體核型分析檢測或會遺漏這一類群組。 若經過測試確認有遺傳異常,可以選擇人工受孕,配合胚胎植入前基因測試,避免受影響的胚胎進行植入操作,減低流產機率。 在自體免疫引發的流產,媽媽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成長中胎兒或中終正常的懷孕進程[9][89]。
慣性流產: 免疫因素兩大類型
也因此,曾啟瑞便試圖在懷孕初期,給習慣性流產的媽媽施打黃體素,每周打1次,打到胎盤比較成熟時、通常是懷孕12至16周才停止施打,發現效果絕佳。 母親若有先天性子宮異常(子宮中隔、雙角子宮、雙子宮等等)或是後天性子宮異常(子宮腔內沾黏、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子宮頸閉鎖不全等等)之情形,都比較容易造成自然流產的現象。 有外國研究顯示,孕婦每日飲三杯咖啡,流產風險較常人高三倍,應盡量少喝,並要保持體重適中及戒煙。
慣性流產: 風險因子
肥胖不僅與流產有關;也可能導致不孕和其他懷孕相關的併發症。 患有神經性暴食症與神經性厭食症的女性的流產風險可能更高。 慣性流產2025 尚未發現營養缺乏會影響流產率,但妊娠劇吐有時會在流產前發生[39]。
慣性流產: 上班族快看!久坐是慢性自殺 原因太嚇人
第二孕期流產可能由母親因素造成,如:子宮畸形、子宮內的發育(肌瘤)或子宮頸的問題。 與第一孕期流產不同,第二孕期流產較少由遺傳基因異常;在三分之一的病例中發現染色體畸變。 流產的危險因子包括高齡、流產史、接觸香菸、肥胖、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使用藥物、毒品或酒精等等[7][8] 。 大約80%的流產發生在懷孕的前12週(前三個月,又稱第一期)[1] 。 流產診斷可以檢查子宮頸的開合、血中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濃度和超音波檢查[10]。 慣性流產 會產生類似症狀的其他疾病包括異位妊娠和著床出血(英語:Iimplantation bleeding)[1]。
慣性流產: 造成流產的原因
根據習慣性流產發生的時間可將流產分為早期習慣性流產及晚期流產。 早期習慣性流產系指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以前,一般多與遺傳因素,母內分泌失調及免疫學因素等有關;晚期習慣性流產多指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以後,多與子宮畸形、宮頸發育不良、血型不合及母患疾病等因素有關。 懷孕、分娩的過程驚險萬分,每位嬰兒的誕生也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