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程式亦利用流動裝置的定位系統,為在戶外工作的人士提供實用的參考。 @西貢東壩以至破邊洲一帶,擁有奇異六角柱狀凝灰岩圍繞,外型排列整齊,就好似人工製作一樣,但其實是一億多年前火山大噴發後熔融物質自然形成的,在風和海水侵蝕下會慢慢散落。 土拓署指出,用以劃分火山爆發猛烈程度的「火山爆發指數(VEI)」分為8級,超級火山爆發屬最高的第八級,代表噴發物體積逾1000立方公里,可填滿4億個標準泳池。 地質公園遊客中心座落於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內,於2009年12月正式啟用,中心面積約160平方米,用於介紹香港的地質環境,並提高市民保護地質環境的意識及地球科學的興趣。 此外,位於西貢北潭涌的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內亦有展區介紹西貢地質園區的地理特徵。 由於設立地質公園的目的是教育,提高普羅大眾對於地質的認知,中心都設於比較容易到達的地點。
- 位於西貢的六角岩柱甚具規模,覆蓋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分布於西貢東郊野公園、滘西洲、吊鐘洲、甕缸群島及果洲群島等。
- 直至2008年,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接納建議,宣布考慮設立地質公園,以發展香港的特殊地貌及岩石群,成為可供觀賞的自然景點。
- 赤門北岸的大部分地方和黃竹角咀同樣擁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這些沉積岩是在約4億年前的泥盆紀時形成。
- 糧船灣沿岸一帶布滿排列整齊、近乎垂直及高聳的多邊形(通常為六角形)火山岩柱,其中花山沿岸擁有香港最高的火山岩柱,高度達100米,堪稱「天然六角形岩柱壁畫」。
- 不過,土木工程拓展署指出,超級火山於1.4億年前噴發後已崩塌,標誌着香港火山活動終結,料未來本港不太可能再有超級火山噴發。
- 據估計,當時有一座直徑超過20公里的巨型火山,坐落於現今的西貢一帶。
糧船灣景區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距離西貢市中心約20公里。 糧船灣沿岸一帶布滿排列整齊、近乎垂直及高聳的多邊形(通常為六角形)火山岩柱,其中花山沿岸擁有香港最高的火山岩柱,高度達100米,堪稱「天然六角形岩柱壁畫」。 此外,在萬宜水庫東壩設有萬宜地質步道及解說牌,介紹多種有趣的地貌景觀,包括斷層、扭曲的岩柱、侵入岩脈及破邊洲海蝕柱等。 另外,大浪灣海岸更展示由火山岩柱構成的海岸地貌。
六角柱岩: 西貢火山岩園區
地質公園不是另一個主題公園,所以不會有大型建設。 但現有位於北潭涌的遊客中心將於2010年初翻新以介紹西貢區火山形成的歷史及區內的六方柱石群,而蕉坑的遊客中心亦將會在2010年初完成擴建為以介紹香港地質公園為主。 黃竹角咀擁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在約4億年前由聚積在河口三角洲的沉積物所形成;這裡的岩層原本呈水平狀,後來因為受到擠壓而變成近乎直立的形態,加上海浪的侵蝕,最後塑造出著名的地標—「鬼手岩」。 赤洲的三分之二面積是由紅色的沉積岩構成,岩石以礫岩、砂岩和粉砂岩為主,是形成於約1億年前的晚白堊紀;由於沉積物沉積時的氣候炎熱乾燥,沉積物裡的鐵質發生氧化,所以使岩石變成赤紅色。 甕缸群島景區由橫洲、火石洲、沙塘口山及吊鐘洲的金鐘岩組成。 由於海岸長期受到猛烈的風浪衝擊,在海岸作用下形成獨特的外觀,沿岸遍布懸崖峭壁及許多海蝕穴、海蝕拱。
- 沉積物含豐富碳質的植物便可能形成煤;若沉積物中含大量動物貝殼,則可能形成石灰岩或燧石。
- 不過,現在新增一條伸延出水面的木橋步道,就可以安全地近觀海蝕洞。
- 例如火成岩可直接化身為變質岩,而途中無須到達地球表面,也不用先演變為沉積岩。
- 成分是指岩石的組成成分,包括晶體、礦物、其他岩石碎片及/或化石; 同時亦指岩石的化學成分。
- 萬宜水庫東壩的範圍相當大,到底前往花山破邊洲的入口在哪?
- 其後當水份蒸發或水中含礦物過多,最終礦物會沉積或從溶液中沉澱而形成化學岩石。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亦提供相關以香港岩石及地質地貌為主的展覽。 2015年7月,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將會面臨首次4年一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估,於同年9月揭曉是否達標,繼續維持其世界地質公園之資格。 200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香港地質公園成為國家級地質公園;香港國家地質公園於同年11月3日開幕。 六角柱岩2025 其後經過兩年籌備,有關單位為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申請為世界地質公園。 2011年9月17日在挪威朗厄松舉行的第10屆歐洲地質公園會議上宣布,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接納香港國家地質公園加入為該網絡的成員;香港國家地質公園因而易名「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及至2015年9月,公園成功通過評估,繼續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
六角柱岩: 香港十八區景點
大壩下游朝向太平洋,工程師為了防禦洶湧的海濤和鞏固建築結構, 加建了一道由7000塊錨形石拼合而成巨大錨形石防波堤,而工程更被列作「香港十大傑出工程項目」之一。 不過要到此宏偉東壩參觀只准許的士及特定小巴通行,亦可選擇徒步郊遊。 漁護署指,據地質學家研究,西貢火山岩柱群源自約一億四千萬年前該地區的火山活動,當時劇烈的地殼活動導致香港東南面形成一個大型火山。 專家認為火山爆發噴出大量火山灰及熔岩,火山最終崩塌形成直徑約20公里的破火山口。
而海蝕洞的形成並不複雜,就是因為海浪長年衝擊海岸岩石,遇到節理較多的脆弱地帶,岩石就會逐漸剝落,形成了這個海蝕洞。 Erik(右)向團友講解火成岩的形成,這裏是西貢橋咀洲,當年位於破火山口邊緣,現時布滿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火成岩。 自從1978年水庫建成後有防波堤阻擋海浪,海蝕洞就再沒受到嚴重的侵蝕,因此令海蝕洞的形態能保留至今。 過往要一探海蝕洞,需要冒險綑邊攀山涉水,不過如今就方便得多。 因為萬宜水庫下有一條長長木橋,大家只需要沿着木橋走到盡頭,便能近距離一覽大自然的奇貌。 目前六角柱的形成並沒有一致的結論,部份學者認為六角柱石由火山灰形成,熾熱的火山灰填入巨大的破火山山口,凝結並逐漸冷卻而成。
六角柱岩: 香港地質公園六角火山岩柱群 入選百大地質遺產地 與大峽谷齊名
(上)除了岩石和地貌,導賞團也介紹一些海岸生物,圖中的是大木林蜘蛛,亦稱為「人面蜘蛛」。 (下)露兜樹,果實由多個房聚合而成,多生長於海岸邊,外形像菠蘿,故又稱「假菠蘿」。 Erik是資深生態導賞員,更曾是全港最年輕的全職生態導賞員,由於他鍾情地質研究,及後也成為了香港地質公園的導賞員(R2G)。 六角柱岩2025 入行12年,他眼見不少行家相繼轉職,但對他而言,地質導賞這工作就像是度身訂做一樣合適,所以一旦擔起了,就從沒想過放棄。
六角柱岩: 世界級奇觀 西貢六角柱驚艷全球
首百個國際地科聯地質遺產地名錄十月二十五日至十月二十八日(西班牙時間)於西班牙蘇瑪伊阿鎮宣布。 六角柱岩 入選的地質遺產地包括內地石林喀斯特地貌、澳洲艾爾斯岩、美國大峽谷及土耳其棉花堡等。 人工木橋的盡頭處是海蝕洞的入口,Erik說,以往地質學者必須沿着岩壁攀越(又稱綑邊行),才能近距離觀看海蝕洞內的岩石地貌。
六角柱岩: 地質教育中心
其中一座火山坐落於現今的西貢,以糧船灣為中心,北至大浪灣,南至果洲群島,直徑超過二十公里. 火山活動噴出大量熔岩和火山灰,後來火山口內部中空陷下,形成範圍廣闊的凹地,又稱破火山. 六角柱岩2025 經歷千萬年來的風化侵蝕與海平面上升,西貢一帶海灣漸形成現今的地貌。 香港地質公園內萬宜水庫的六角岩柱是本港其中一個自然景點,原來這些六角岩柱是香港「超級火山」爆發留下的印記。 不過,土木工程拓展署指出,超級火山於1.4億年前噴發後已崩塌,標誌着香港火山活動終結,料未來本港不太可能再有超級火山噴發。 看過《侏羅紀》電影的觀眾,都曾經有回到侏羅紀的念頭吧!
六角柱岩: 六角岩柱 地動山移的證據
漁護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陳羽嵐表示,六角形岩柱群可與一些世界較出名的地質產地如美國大峽谷、內地石林喀斯特地貌等齊名,證明香港的六角形岩柱群有珍貴價值。 海蝕洞:破邊洲本與花山相連,是突出的一個岬角,以六角柱狀的流紋岩為主,節理甚多,形成弱點。 當懸崖上的石縫與海岸線形成直角,巨浪拍打岩層簿弱帶,岩層逐漸被侵蝕。 當已存在的岩石遇上高溫、高壓、含豐富礦物成分熱溶液,或混合以上情況,皆可形成變質岩。 在變質岩中,部份甚至全部原有的礦物會被新的礦物取代,而原有的岩理則可能受到與變質作用同時出現的變形﹝如剪切及褶皺﹞而被遮蓋。 噴出岩,或稱火山岩,是當岩漿向上湧出噴發,並在地面或非常接近地球表面冷卻而形成。
六角柱岩: 西貢東壩前往方法
這裡的沉積岩是由層層平疊的粉砂岩構成,形態非常獨特,猶如千層糕,十分有趣。 島上的「平洲環島郊遊徑」沿途設有解說牌,介紹島上的地質特色及海岸地貌,包括海蝕平台、海蝕崖、海蝕柱等。 此外,東平洲海岸公園擁有健康、豐富及珍貴的沿岸生態系統,包括石珊瑚、珊瑚伴生魚類、海洋無脊椎動物及海藻。
六角柱岩: 沉積岩
排列整齊的六角形石柱被稱為「柱狀節理」,在這裏除了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偉,更看到昔日採石場留下的洞窟挖掘痕迹。 有日本專家發現玄武洞的磁性方向與地球目前的磁場相反,令人一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明報專訊】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糧船灣至果洲群島一帶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岩柱群(簡稱六角形岩柱群),為全球罕見且最具代表性的奇觀,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昨晚公布其入選首100個地質遺產地。 漁護署表示,六角形岩柱群值得讓市民及國際認識其珍貴價值,以及培養保育意識。
六角柱岩: 岩石是什麼?
2012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地質調查期間,於香港東南部果洲群島附近,發現了遠古時期的超級火山,那就是「糧船灣超級火山」。 所謂「超級火山」,官方定義是曾爆發逾1萬億立方米火山灰的火山,現時全世界發現了約50座超級火山,糧船灣超級火山正是其中之一。 綜合明報、香港文匯報、香港01等港媒報導,六角形岩柱群保存完好,且分布範圍廣,是全球罕見且最具代表性的地質奇觀。
六角柱岩: 西貢六角岩柱群 入選世界百大地質遺產
市民可於西貢市中心或北潭涌乘坐的士前往,即可到達位於萬宜水庫東壩的地質步道。 不過,若市民想以的士離開萬宜水庫東壩,就要謹記跟的士司機事先預約回程時間,因為很少的士會主動前進東壩。 此外,館內亦透過短片、模型、互動形式等介紹世界各地及香港的六角岩柱的形成過程、火山的基本知識及構造,還可看到不同地方的岩石特質。 整條步道,沿路一共設有 12 塊資訊牌,當中包括水庫公程、岩石資料、地質解說、海蝕洞形成等,而那些資訊牌圖文並茂,市民即使自遊行亦可容易理解,不需導賞員都能夠長知識。 Erik提議,遊人到橋咀洲必須注意潮汐漲退的時間,尤其是獨自前往的人士。
攝影大師 Robert Capa 說得對,「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是因為你不夠近。」靠近了,火山岩的紋理都無所遁形,只有乖乖巨細無遺地呈現給大家。 萬宜水庫東壩的範圍相當大,到底前往花山破邊洲的入口在哪? 入口就在萬宜水庫東壩紀念碑(那個藍色錨形石)側的梯級,然後往上走,穿過茂密的叢林。
六角柱岩: 礦物的分類及鑑定
葉理是當岩石中片狀或稜柱狀的礦物,受極高壓壓縮以致構成定向排列而形成。 晶體及碎片從已存在的岩石中經過長期的風化而剝落,並搬運到另一地方沉積。 其他常見的非矽酸鹽礦物,合共佔地殼成分不足10%,計有碳酸鹽、氧化物、硫化物、磷酸鹽和鹽。
六角柱岩: 熔岩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浪茄及西灣一帶,均佈滿六角柱石群,當中以東壩的 六角柱岩 S 形六角形岩柱最為獨特,可說是觀賞六角柱石群的最佳位置。 這裡展示了岩柱在尚未完全冷卻凝固時,受重力影響而向下彎曲,形成現今的獨特形態。 要注意的是,六角形柱岩壁周遭只設矮石壆,沒有設置大型欄杆,可讓遊人近距離觀賞,但因岩石風化已久,存有落石風險,故不宜走得太近。 六角柱石群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Hong Kong UNESCO Global Geopark)的主要景點之一,其他景點還包括:海蝕洞、破邊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