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公司又為何能夠如此「堅定」責任一定落在谷友身上? 這件事是否涉及管理公司疏忽責任,小業主又應該怎去舉證及保障自己利益? 我們會一文探討「侵權法照顧責任」(Tort of Negligence) 在事件的應用。 香港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副主席張欣宇,批評港鐵公司管理層要求前線員工在雨勢最惡劣的情況下,到黃大仙站清走積水,漠視前線同事生命安危。 張欣宇在社交網站上載的照片顯示,有多名戴頭盔的人員,手持工具在隧道內工作,水深及頸,只有頭部在水面。 張欣宇指,在凌晨收到港鐵前線員工的崩潰求助,並指,除非遇上需要拯救生命,防止更大傷害的情況,否則不會接受任何同事冒生命危險,走入嚴重淹水隧道範圍。
- 公契第160點亦有指出,管理公司不會為項目內水浸而導致損失或受傷負上責任,除非能證明損失由管理公司或其職員疏忽引致。
- 正因為黃小姐從未能接觸水錶櫃,而其後引述維修師傅所指,水錶與水掣之間的來水喉管有三至四公分高低差距,初步判斷用料未必符合標準,加上以一個入伙只有兩年的屋苑,屋苑已有多次爆水管前科,是否跟接駁喉管的物料及手工有問題?
- 我們打過電話向水務署查詢,其後水務署更派職員到黃小姐水錶櫃檢查,但他們只能指出「水錶」屬水務署負責,接駁喉管卻未能指出責任所在,叮囑黃小姐需要跟承建商及管理公司商討。
- 大意就是指業主需自費對室內外其「獨家佔用」的裝置維修及保養。
- 張欣宇在社交網站上載的照片顯示,有多名戴頭盔的人員,手持工具在隧道內工作,水深及頸,只有頭部在水面。
但上訴庭文件指出,就算喉管有分支、或是設於「水錶後」,也足以跌入「公共地方」定義,因為沒有一份註冊文件,清晰指出該部份由業主獨家享用。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根據港鐵現行機制,若港鐵服務延誤31分鐘以上,且事件屬港鐵可控制範圍內便需透過票價回贈罰款。 但他指,若該事故導致服務延誤並非港鐵可控制範圍,則不會計算回贈,當局有待今次雨災事故調查完成,再與港鐵溝通。 水浸電梯 由於大量雨水湧入黃大仙站及其隧道路段,加上石硤尾站至鑽石山站之間沒有路軌可供列車掉頭,港鐵於9月8日宣佈由頭班車開始,觀塘綫石硤尾站至彩虹站暫停服務,來往黃埔站至石硤尾站服務維持6分鐘一班車,來往彩虹站至調景嶺站服務維持12分鐘一班車。 本事故是香港地鐵開通40多年以來首次涉及行車隧道淹水[1],也是黃大仙站首次因車站嚴重淹水而需關閉,同時也是自2014年後黃大仙站第二宗因暴雨而導致車站淹水的事故。 本港多區有住宅升降機受水浸影響停用,也有商場的扶手電梯被淹浸,香港電梯業總工會向《大公報》表示,扶手電梯或升降機若被浸壞,維修一般需時一星期至十天,若需更換零件,而屬較舊款型號,維修期更可長達一個月或以上。
水浸電梯: 港鐵黃大仙站淹水事故
他也表示,一般而言港鐵出入站設計較地面高兩三級,預防淹水。 水浸電梯 在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期間港鐵已嘗試安裝擋水板,但事出突然,雨水以迅雷掩耳不及的速度湧至,職員難以在安全的情況下在所有出入口安裝擋水板,所以職員決定立即從安全的出入口疏散站內乘客及關閉車站。 他相信港鐵會總結經驗,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惡劣天氣[14][15]。 水浸電梯 他之後經扶手電梯返回黃大仙站出入口,可見出入口地面遍地泥濘。 拍攝者其後經C2出口離開,站外仍然下大雨,隨後陸續有大批穿戴頭盔、反光衣等的港鐵維修人員冒雨到場,並手持鐵圍欄,相信是要加緊清理及維修[7]。 入稟狀透露,今年4月3日,大廈管理公司發現有積水由7樓B室流入大廈的4部電梯,導致嚴重損壞,電梯公司檢查後的維修費報價為78萬元。
最後發現水錶房(櫃)有聲,還看見下方有點水,當時的水流只佔了兩個階磚。 晚上七時多回來,看見保安還在掃水,他們說是剩餘的水。 當日上午十一時半,管理公司連同檢查職員一行七人來到現場,工人打開水錶櫃後,先用軟尺打橫及打直量度喉管,並量度各分喉的距離,以及拍照存檔。 歷時20分鐘的檢查,全程採用目測、無拆走零件、對業主黃小姐的提問無回應。 水浸電梯 在場管理公司職員則向黃小姐補充,全幢大廈檢查後會再通知結果。 3月22日星期二,黃小姐收到管理公司電話表示櫃漏水期間,流浸壞其中一部住客升降機,需要黃小姐賠償,著她盡快聯絡保險公司。
水浸電梯: 回覆:siukei17 的帖子
當大部份私樓水錶房也設於單位外,鎖匙由管理處保管,究竟業主需要保管(水錶房喉管),但實際能否保管呢? 這可能成為爭拗的中心,或需引用案例來詮釋。 針對今次漏水事件,發展商願意全數支付索償金額,表面上看似曲終人散,亦令黃小姐如釋重負;但實際上,事件遺留多個尚未解決的疑團。 今次經發展商檢查後,若日後再發生類似事故,是否代表發展商已可完全免責? 水浸電梯2025 背後關鍵,視乎水錶櫃內水管是否要由業主維修。 公契第160點亦有指出,管理公司不會為項目內水浸而導致損失或受傷負上責任,除非能證明損失由管理公司或其職員疏忽引致。
由於1994年前的「雲峯大廈」未有獨立水錶設計,水費由各業主一起攤分。 有頂層業主把天台出租,再由自己單位引水到天台使用,卻被法團反對並要求拆卸裝置。 1994至1996年期間,大廈開始安裝獨立水錶,但當住戶把水引入天台使用時,再被法團反對,天台業主認為供水系統置於天台,屬私人擁有而威脅會關水掣,最終觸發一場官司。 在不過,觸發巨額賠償,卻是水錶櫃內水管爆裂,導致水流湧出最後浸壞電梯,在這件事上,管理公司又有沒有責任?
水浸電梯: 東張西望|水管爆裂延誤處理浸壞𨋢 業主要負責維修費上百萬
他稱,如果部件遭鹹水浸濕,相關組件會出現銹蝕,嚴重的須全部組件更換,動輒要過百萬元。 但實際上《水務設施條例》哪一行、哪一句說明「無論是水錶前或水錶後,業主需要負責保管、保養及修理,純粹為其單位供水系統」,答案是沒有。 《水務設施條例》只指出這句:「水務監督認可佔用該處的人、負責管理該處所或其任何部份的人,按指明形式承受責任保管與保養內部供水系統。」水務署職員進一步解釋,「小冊子」內的說明,只是水務署執行《水務設施條例》上的一般做法。 水浸電梯 套用落黃小姐個案上,黃小姐表示當日漏水後找人維修,要求打開水錶櫃卻被管理公司表示,需要有管理處職員及工程人員才可打開,又有沒有違反公契?
9月10日,港鐵表示由於黃大仙站被淹水毀壞的設施修復工作需時,B3出入口仍需關閉,預計排隊出入閘及候車時間可能較長,呼籲乘客為行程預留充裕時間。 而除了連接D1出入口與車站大堂的升降機已恢復服務外,其他升降機及扶手電梯暫停服務,呼籲市民在可行的情況下,盡量使用樂富站或鑽石山站乘搭觀塘綫。 水浸電梯2025 水浸電梯 另外,站內的部分月台幕門已回復正常運作,其餘月台幕門仍會維持打開直至完成修復,提醒乘客要注意安全,留意車站職員指示[10][11]。 說到這裡,我們可參考2007年「雲峯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上訴案,這案件正引伸出水管是否公共地方的討論。 這宗發生在北角「雲峯大廈」的案例,D座供水系統設於頂層天台,透過喉管延伸至各住戶使用。
水浸電梯: 發展商回應
據黃小姐證供,居於水錶櫃毗鄰鄰居,早於下午1時30分已經通知座頭,走廊大堂有滲水問題。 地下空間包括隱藏的升降機槽及電梯井 ,地下位置越深,水壓便越大,當升降機使用率頻繁,嚴重時更有機會導致井底水浸,影響升降機電梯的安全及運作,建造升降機電梯井時,應妥善處理井底及井壁的防水層。 地下停車場牆身如出現漏水,有機會滴到停泊的車輛車身,物業管理公司可能有需要承擔責任,應及早建造防水層避免滲水發生。 保險公司職員表示,這是第三者責任保障,但今次未必是你的責任,有可能是大廈的第三者責任,這宗(啟德)個案暫時未判決,故暫未有結論。 但若不幸遇上類近問題,記住不要承認自己的責任,不要說是我家中的責任,只表示需跟保險公司商量。 水浸電梯2025 1016,接,1237 因為呈上法庭時,對方可能會質疑你的說法,表示你已承認責任,而需要你賠償;若我們發現原來與你無關,但我們不會因你已承認責任,而為你作出賠償。
水浸電梯: 30 單位走廊出現一灘水漬
基於「公共水泵房」沒有密封式獨立間隔,管理公司長期鎖上,結果有車場業主曾要求取一條備份的「垃圾房」鎖匙,方便通往「機房」卻被拒絕,最終入稟控告管理公司。 恐怖意外發生後,上水名都巴黎閣的屋苑管理處,在各大廈貼出通告,指除了出事的升降機、位於第3座的5號升降機外,全屋苑4幢大廈其餘7部升降機,均即時暫停使用,待機電署完成檢查後,方可重開。 水浸電梯 家住紅磡一唐樓的讀者吳先生致電《大公報》表示,本周四(7日)晚所住大廈的升降機有泥水湧入,管理處基於安全考慮,暫停升降機服務,至翌日下午上班,仍未恢復運作。
水浸電梯: 讀者投訴/泥水湧入升降機 維修需逾月
如果專業機構提供服務,則會被視為存有「Duty of 水浸電梯2025 care」,因法庭都會認定普羅大眾會依賴專業人士的意見。 重新整理事件,一共有四大疑團很值得討論,亦大致勾劃出管理公司、發展商與小業主之間權責爭拗核心。 第一,為何位於公家地方水管滲漏會跟小業主有關? 對於水管結構,我們一般理解都是「水錶前」屬於管理公司或法團負責;「水錶後」才屬於小業主,翻查「市建局樓宇復修平台」都指出這一點。
水浸電梯: 管理公司3月22日通知電梯浸壞報告
公契大致確立了其「照顧責任」,管理公司有責任處理水流至電梯的問題。 水浸電梯 正因為黃小姐從未能接觸水錶櫃,而其後引述維修師傅所指,水錶與水掣之間的來水喉管有三至四公分高低差距,初步判斷用料未必符合標準,加上以一個入伙只有兩年的屋苑,屋苑已有多次爆水管前科,是否跟接駁喉管的物料及手工有問題? 水浸電梯2025 住在隔壁的鄰居表示,因為當日是她的結婚日,故印象特別深刻。 當日鄰居夫婦出門時聽到有水聲,有點像毗鄰單位洗澡的聲音,還在想為何這裡如此應聲?
水浸電梯: 港鐵人員危險走入嚴重淹水隧道範圍
我們打過電話向水務署查詢,其後水務署更派職員到黃小姐水錶櫃檢查,但他們只能指出「水錶」屬水務署負責,接駁喉管卻未能指出責任所在,叮囑黃小姐需要跟承建商及管理公司商討。 管理公司回覆指,當天接獲有關單位業主通知後,屋苑管理服務處職員即時到場了解,安排工程人員增援,團隊接報10分鐘內已關閉水掣,同時在該樓層擺放沙包、及使用吸水機處理地面積水,有關清理工作20分鐘內完成。 但我們訪問當日剛好碰見鄰居,一問之下卻得出不同答案。
水浸電梯: 相關文章
《胡‧說樓市》發信向負責天寰的管理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查詢,並要求提供當日電梯大堂閉路電視紀錄作佐證,但截稿時管理公司並沒有回覆我們,但卻曾經回應業主指,當日下午3時40分,曾按單位門鈴查詢需否協助。 我們《胡.說樓市》收到一名谷友居於啟德「天寰」的業主求助,她表示收到管理處通知要她賠錢,而賠償金額竟然高達100萬,背後跟一條在公家地方入屋的水管滲漏有關。 水浸電梯2025 為何在公家地方的水管滲漏會跟小業主有關?
水浸電梯: 黃竹坑香葉道爆水管沙泥掩蓋路面 積水湧入鄰近工廈波及升降機
9月8日,網上流傳一條片長40秒的抖音影片,片中可見多名港鐵職員在站內以人鏈方式將淤泥逐袋運出地面,期間有人苦中作樂拍攝影片,為港鐵員工打氣,拍片者沿大堂C出口開始拍片,沿樓梯一直拍攝,拍片者詢問「你哋愛邊個?愛唔愛地鐵?」,但有人笑言「愛錢」。 2023年9月7日,香港受到熱帶氣旋海葵其殘餘相關的低壓槽影響而出現暴雨,香港天文台於深夜11時05分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間,香港多區出現嚴重淹水的情況,包括九龍、新界東北及港島東區也出現淹水。 水浸電梯2025 原告就事件先後發律師信予兩被告,要求還原單位,但不獲回應,遂入稟高等法院,要求兩被告還原單位,及要求首被告,即7樓B室業主許綺芹支付78萬元電梯維修費及利息等。
水浸電梯: 回覆:住戶漏水水浸整壞部電梯(法律問題)
上水名都巴黎閣發生恐怖升降機意外,一名年約60歲女性居民,疑出門時遇上升降機故障,腳被外門夾住後,被扯進升降機槽死亡;大埔警區重案組接手調查,已排除謀殺或棄屍。
水浸電梯: 問題3: 為何水錶櫃爆裂會導致電梯浸壞?
這一點,我們上次的影片播出後,也引起網民熱烈討論,表示《水務設施條例》是清晰列明這點。 我們《胡.說樓市》按這封回覆信致電水務署查詢,職員解說,小冊子為讓協助公眾了解保管水喉的權責。 水浸電梯 沒及時取吸水機、以及打開了水錶櫃門馬上關上,卻又不馬上關上水掣,算不算違反「照顧責任」? 水浸電梯 例如其他管理公司在場同職級的員工,在同一情景下,會否同一手法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