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手機鈴聲突然響起,電話那頭傳來她母親急切的聲音,她父親心肌梗塞,正在醫院搶救,但恐怕沒有什麼機會了。 直到某一天,姚淑芬到台藝大舞蹈學系辦公室,看到桌上放著一盒蜜餞,一問之下才知是學生的禮物,是來自台南的某家名店,她二話不說帶著整盒蜜餞回到排練室。 一走進排練室,她便開心地對著扮演新郎角色的舞者說:「新郎請吃蜜餞。」便開始解說後續的舞蹈動作。 父母完全無法諒解,全家5個兄弟姊妹,只有她一人學舞,他們把期望都放在她身上。 好不容易等到她從紐約取得碩士回到台灣,卻什麼都沒有,還要到處借錢。
它已經發展成為全世界專業舞者所主要學習的舞種之一,並在美國和歐洲尤其受歡迎。 盡管始於和借鑑於古典芭蕾、現代舞和爵士舞,當代舞最終成為了一種混合元素。 [1] 由於技巧上存在相似性,當代舞經常與現代舞、古典芭蕾和其他古典音樂舞蹈風格存在緊密聯系。 19世紀60年代,因為早期舞蹈形式和社會變化,舞蹈新思想開始萌芽。 整個20世紀,社會政治問題、重大歷史事件和其他藝術形式的發展進步,對持續進步的美國和德國現代舞作了巨大的貢獻。
當代舞: 藝術家
舞蹈、戲劇,加上影片的輔助,學生們從中認識了人體、運動和創作語境的關係,以及如何利用音樂配上動作帶動觀眾情感,有「閱讀」舞蹈的機會。 例如學生從表演中看到舞者的動作,以及影片的解說,會明白到一些張開、伸展的動作帶有希望、正面的意思;一些下沉、卷曲的動作就帶有害怕、萎縮、負面的意思。 在大約1900年和1950年之間,出現了一種被稱為“現代舞”的新舞蹈形式。
- 評論內容涵蓋香港各大、中、小型舞團及獨立編舞家的舞台創作,以及在傳統劇場之外舉行的環境舞蹈演出。
- 接觸即興(contact improvisation)與即興不同的是,它必需由最少兩個人方能構成。
-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編舞進度完全是零,每次進排練室,姚淑芬總苦著一張臉,如烏雲罩頂一般,沒有人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大家只能悶不吭聲地重複練習那4個8拍的動作。
- 為表揚過去一年為香港當代舞作出貢獻的人士,以鼓勵社會大眾對當代舞的投入參與,CCDC於去年首次設立「城市當代舞蹈達人」獎項,鼓勵業界持續發展,表揚得獎者的成就和貢獻。
- 城市當代舞蹈團是香港首個全職專業現代舞團,以體現香港當代文化為宗旨,編創風格鮮明的作品,刻劃當代舞蹈發展軌跡。
也因為當代舞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讓它成為目前歐美的主流舞蹈。 本中心的當代舞蹈融合芭蕾、爵士與放鬆技巧,讓同學逐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在行雲流水的律動間,從生活的桎梏中解放自我。 當代舞(英語:Contemporary Dance)是一種在二十世紀中葉發展而來的舞蹈表演類型。
當代舞: 跳舞是最合適的語言
現為藍田聖保祿中學校長的王美德女士,於在2018年透過起動全方位的舞蹈教育計劃,培育學生的創意思維。 中三至中五學生除了在恆常的體育課接受創作舞蹈課程,學校更邀請專業的舞蹈家到校,在課堂教授編舞技巧,更於學校舉辦舞蹈節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學校認同舞蹈能啟發學生創意的理念,在常規課程中加入創意舞蹈的元素,成為教育界課程創新的先行者,值得表揚。 為鼓勵藝術家持續探索和拓闊視野,CCDC首次設立「當代舞蹈研究獎勵計劃」,支援具備一定創作經驗的藝術家深化其創作及研究。
曾往台灣、廣州,作舞蹈文化交流及演出,更赴紐約Broadway Dance 當代舞 Centre進修舞藝。 成為香港迪士尼開幕首批舞台表演者,演出《獅子王慶典劇場》之數個角色。 當代舞2025 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編舞及舞蹈導師,為不同團體作演出及教育。
當代舞: 西九文化區大型舞蹈節:首屆「自由舞」本周…
世紀當代舞團創立於千禧之年,以現代舞融合劇場語彙、視覺影像、文本敘事空間等多項創作養分不斷推陳出新,跨域合作各領域頂尖藝術家,創立具有當代符號意涵的表演藝術浮世繪。 四位教育藝術家以輕鬆逗趣的方式,演出三段舞蹈及戲劇,介紹當代舞歷史、中外編舞家及世界經典等;又提出一些觀眾經常問的問問題,看得學生們開懷大笑之餘也有思考空間。 當中他們提到「其實不需要明白當代舞中所有的動作,全都是感覺而已。」這提點了學生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對舞蹈的詮釋,沒有標準答案。 當代舞蹈的開拓者包括Isadora Duncan, Martha Graham和Merce Cunningham,因為他們打破了嚴格的芭蕾舞形式。 這些舞者/編舞者都相信舞者應該有活動自由,讓他們的身體自由表達內心的感受。
中國古代舞蹈的消失不正是自然地說明了這個問題的複雜和難點嗎? 第四、現代社會是一個極浮躁的脈動,人們很難安靜深入到事物的深層,甚至在觀念上就拒絕深入,以為它實在不實用也。 故而,舞蹈這門「苦」差事,就更難讓舞者潛心研究,哪怕是學非常磨人的傳統舞的素材。 這樣一來,能跳傳統舞的人有多少、能編傳統舞,具被傳統美學韻味的人,更是不可能有了。
當代舞: 當代舞零距離——專訪2020年藝穗節節目《在地》
透過藝術研討會、工作坊、演出等形式,為獲挑選的境內外藝術家營造自由交流、相互啓發的藝術平台。 李智偉先生於2015年香港年青獨立編舞家林俊浩的新作《單》中,擔任舞台及燈光設計。 他以奇思妙想,在小型黑盒劇場內營造了巧妙的旋轉機動裝置,製作成本低,卻充分調動視覺互動效果。 香港首演後,他多方改進這一旋轉機動裝置,研究出可攜式的裝拼方法,最終把作品《單》包括整個舞台裝置,輕巧地帶到北京和廣州進行巡演,好評如潮。 當代舞2025 李智偉先生能夠以有限的資源實踐新穎的創作,為香港當代舞蹈的發展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陳頌瑛女士以高瞻遠矚的視野和開朗豁達的胸懷,全力推動香港的年青當代舞者與國際接軌,貢獻良多。
當代舞: 當代舞的不同切入
另外,亦曾參與演唱會演出、及為著名歌星及各大小活動的舞蹈編排。 雖然他與老技術保持著更強的聯繫,但他是第一個將非裔美國人的美學和想法引入當代舞蹈的人。 演出服裝樸實的是現代舞,強調內在想法,流動性,思辨性(不知所云或者一千個人眼中一千個意義或者編者要觀眾自己去感受找尋意義的),強調本質,自我,身體的就是現代舞。 當代舞 課程專為從未或較少接觸當代舞的學員而設計,主要着重於基本功上的練習,用輕鬆簡單的方法切入,令學員更容易及快速地接受和了解現代舞。
當代舞: 城市當代舞蹈節2023:HOTPOT東亞舞蹈平台
剛好有位媽媽牽著小女孩站在遊民的前方,再往前就是車水馬龍的大馬路。 沒過多久,遊民突然起身,仰著頭面向陽光伸展肢體,他看來是喝醉了,卻很享受當下。 當代舞 最後,她跑到旁邊的天橋上,先是將鏡頭拉近,對準那位遊民;再拉遠,放大到整個街景,然後結束。 但上完第一堂芭蕾課之後,她當下決定,從此放棄苦練20年的芭蕾舞。 15歲,順利考上藝專(現在的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科,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如父母的期望,靠著舞蹈的一技之長,養活自己。 姚淑芬出生於1964年,小時候就是個過動兒,永遠靜不下來。
當代舞: 當代舞賞析 舞出教育計劃
本課還引入了靜坐和放鬆練習,以幫助孩子培養自我意識及降低壓力。 2008年,決定要上演30分鐘版本的《雙囍》,共有三場演出。 演出前一天,飾演新郎的舞者半月軟骨破裂,只好臨時換人,重新排練。 當代舞 但是,直到演出當天的晚上6點半,距離開演前一小時,很多細節還沒搞定,沮喪加上焦慮,姚淑芬坐在觀眾席上,忍不住地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當代舞: 課程名稱:當代舞蹈
在學期間曾參與多個校內製作,包括《Savage Symphony 》、《Echoing Woods》、《Here &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re》。 黃氏在校外參演包括: CCDC青年舞團「舞蹈青年2013 ─ 舞裝舊社區」、《Sky of Nepal Arts Project》、並為不加鎖舞踊館《英雄 @ Eb Major》擔任文化大使。 可以說,中國現指的當代舞的概念,與西方藝術名詞中的概念有著很大區別的。 中國當代舞的屬性,我以為更符合中國的國情和人的狀態,同時也更為觀眾群的接受。
當代舞: 潘小俠用生命紀錄台灣影像 文化部將頒發旌揚狀
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自1979年成立以來,引領香港當代舞的蓬勃發展,見證當代舞的成長除了藝團及藝術家默默耕耘外,亦需要不同領域人士的共同努力。 為表揚過去一年為香港當代舞作出貢獻的人士,以鼓勵社會大眾對當代舞的投入參與,CCDC於去年首次設立「城市當代舞蹈達人」獎項,鼓勵業界持續發展,表揚得獎者的成就和貢獻。 本年度之頒獎禮已於4月1日(星期六)晚上六時假香港文化中心四樓舉行,業界人士、著名演員、CCDC舞者及傳媒朋友蒞臨頒獎禮,見證達人得獎的時刻。
當代舞: 城市當代舞蹈節
不像芭蕾舞或鄧肯和她的“Isadorables”的作品,現代舞是一種形式化的舞蹈技巧,具有獨特的審美。 現代舞是由瑪莎格雷厄姆等創新者發明的,它是圍繞呼吸,運動,收縮和釋放肌肉而建立的。 在中國,當代舞(Chinese Contemporary Dance)有著不同的意義。
當代舞: 學習電動滑動舞蹈
作品從女性視角看「景」,既有仿生自然、展現植物智慧之景,將女性的形象與植物的生存策略,某種為適應環境、生存、繁衍而演化出的特徵,互相結合;也有來自社會,被傳統觀念塑造之景,所有的存在都轉化為一個表像,通過對某種人或社會關係的表像的重新組建,景觀由此而生。 首批獲獎勵的藝術家由專業組委會挑選,每個獲獎勵的項目將獲港幣10萬元資助其研究過程及成果呈現。 此計劃於2021年7月展開,2023年11月將展示其研究成果或階段匯報。 好處 ➀|增強柔韌度|趁著兒童筋骨還十分柔軟的時期,定時伸展幫助維持肌力均勻發展,降低身體受傷風險。 好處 ➁|增加自信心|透過瑜珈接觸身心靈幫助打開心胸,自我成長提高社交能力。 好處 ➂|提升專注力|小朋友出現精神渙散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做瑜珈可學習專注留意動作的伸展。
當代舞: 城市當代舞蹈達人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系, 現為自由身藝術工作者,曾任「多空間」(香港)舞者。 黃氏於在學期間獲得葛量洪獎學金和香港文化機金會獎學金到上海交流。 在學期間曾參與多個校內製作,包括《Savage Symphony 》、《Echoing Woods》、《Here &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re》。 黃氏在校外參演包括: CCDC青年舞團「舞蹈青年2013 ─ 舞裝舊社區」、《Sky of Nepal Arts Project》、並為不加鎖舞踊館《英雄 @ Eb Major》擔任文化大使。
曾經演出包括:香港話劇團《太平山之疫》、《HELLO DOLLY》;動藝Dance Art《初纏戀後》、《3各演異》、《探‧索期》;東邊舞蹈團《非凡舞意》;香港藝術節40年特別呈獻節目的WOW《藝裳奇幻世界]》及曾為多位著名歌星演唱會擔任舞者。 課堂以接觸四種不同的街舞Hip Hop, Breaking, Popping, House組合,身體透過音樂運用節奏,掌握不同風格的特性,適合初學者。 透過簡單之芭蕾舞技巧和遊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鍛鍊小朋友的腦力及四肢之協調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觸角和節奏感。
當代舞: 現代舞起源
而舞台導賞節目《點睇當代舞:〈棱角〉》,更獲提名香港舞蹈年獎2019 傑出舞蹈教育/青少年舞蹈/社區舞蹈或環境舞蹈。 這是一個系列性的創作項目,已於2020年2-8月進行了第一階段的《線上共振》,以及2020年10-11月的第二階段《未來身體社》。 第三階段以跨學科駐地創作實踐為主,邀請相關領域,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學者組成小組於2022年5-11月期間進行駐地創作實踐。 《春江花月夜》是「風景區」系列創作的其中一個作品。
當代舞: 現代舞 不被框架的舞蹈
於七十年代開始學習裁縫技藝的黃海真女士,從畫紙樣開始透過一針一線,編織出各式各樣讓舞者盡情發揮的舞台服裝,從而結下與舞蹈界的華麗緣。 黃氏以默默耕耘的姿態,在車衣機前為舞者親手縫紉肢體以外的焦點,可謂表演者背後最堅實的伙伴。 2000年開始一些規模較大的工作室開設獨立的抒情爵士舞課程,抒情爵士的形式才開始真正起步。 2007年她開始舉辦「永康藝族閃亮亮快閃比賽」,與永康商圈店家合作,以社區藝術節形式,透過表演者在店內的快閃表演,觀眾跟隨著表演者的腳步認識店家、認識藝術表演。 另一方面,也提供年輕藝術創作者自由發揮與交流的舞台。 2014年,她推動跨國合作計劃《驅動城市》,廣邀日本、香港、韓國的年輕編舞家進行跨文化交流。
哲學人總在發問、辯論,追尋世界、知識、人文與藝術的意義。 好青年荼毒室與城市當代舞蹈團首次跨界合作,與藝術總監伍宇烈一起追問身體與舞動的邊界與本質,以「係咁問、係咁跳」的形式交流發問:甚麼是舞蹈? 主修現代舞表演和舞蹈教學,在校期間曾接受各種不同舞蹈的專業舞蹈訓練 (現代舞、芭蕾舞、爵士舞、Hip Hop等)。
適逢「賽馬會當代舞『賞.識』教育計劃」啟動,於是讓團體到校內「多元智能課」推廣舞蹈藝術,讓小四至六級的同學來了解什麼是當代舞。 當代舞 作為「舞渡假期」的嚮導,CCDC將以最新作品《大鄉下話》之首演作為開幕節目。 當代舞2025 由CCDC藝術總監伍宇烈編舞,伙拍音樂劇鬼才劉榮豐、多元音樂人盧宜均,繼《Tri家仔》及《撈鬆》三人再度聯手創作出火花連場的港式歌廳作品,再配上CCDC舞蹈藝術家演出和城中頂尖樂手現場演奏,載歌載舞演繹「鄉下」情懷,引發香港人的深思和共鳴。 當代舞,在臺灣又稱現代舞,表現形式沒有限制,是所有舞蹈的融合,它的內涵主要是編舞者想要表達的理念。
當代舞: 北市交被冠「中國台灣」 副市長:未來將及時抗議、據理力爭
最終,後現代舞藝術家拒絕現代舞的形式主義,包括如行為藝術、接觸即興、放鬆技術和即興這樣的元素。 畢業於香港大學,擁有《機械工程》學位,由2002年開始接觸街舞,從Bboyin (Breaking)到Hip Hop Dance,並副修多種街舞舞種。 是舞團Spark 及Asylum Crew 之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