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受難與被釘,見證人雖頑梗,卻又見證上帝對人深切的愛。 當我們在罪中得著釋放時,我們又可會學像耶穌,以愛去釋放加害者、以愛去釋放別人。 當古利奈人西門與耶穌分擔十架的重量、當羅馬百夫長宣認耶穌「他真是上帝的兒子」時,或許都提醒我們,救恩與拯救不是停在信徒群體之中,甚至福音書作者幽默地指出外邦人、被邊緣的人甚至比所謂的信徒群體,更早、更體驗到上帝的大能與慈愛。 因此,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本是罪人、是信仰的「外邦人」,因耶穌的柔和謙卑,拯救我們,今日當我們作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的使命,不是要定人的罪,而是以柔和謙卑,與罪人、與「外邦人」復和,並讓復活的盼望,上帝的慈愛臨到人間。
當我們看到聖周的歷程,由耶穌進入聖城開始,就是步上這條通往十字架的受苦之路,每走前一步,就接近死亡一些,這條路是步往犧牲之路,是要灑熱血成就救恩的路。 故此,以紅色作為聖周開始的禮儀顏色,可以說是最適當不過。 聖餐禮乃依據福音書及保羅的教導,在這個晚上所主耶穌設立的「最後晚餐」卻是「首個聖餐」,提醒我們基督徒應當恆常守聖餐禮,體會主為我們犧牲的大愛,領受主所賜我們的生命之糧。 上月參與了好朋友媽媽的安息禮,聽著聽著伯母的一生,叫我禁不住幾次感動落淚。 大概是難以想像,一位平凡的媽媽,如何在小女兒只有三歲時發覺患上末期癌症,本想自殺卻信了主;上帝彷彿延長了她的生命,卻沒有挪去疾病帶來的痛楚:除癌症引起的痛楚,姊妹視力日差,最終失明。
棕枝主日意義: 棕枝主日
因此,各派教會對此日的慶祝,往往以主耶穌基督的榮耀為主題,多以棕枝裝飾教堂(在臺灣有時以蘇鐵樹枝代替)。 「棕枝主日」(Palm Sunday)又稱爲「苦難主日」(Passion Sunday),是教會年曆最高峰──聖周(Holy Week)的開始。 棕枝主日意義 其實,聖周是指由棕枝主日至聖周四晚上「主的晚餐」崇拜(The Lord’s Supper)前為止。 緊接其後直至復活日晚禱的一段時間為「逾越三日慶典」(The Paschal Triduum)。 基督徒於這一周記念耶穌基督進入聖城、受難、死亡及復活的事蹟。 棕櫚主日是聖週的開始,若要仔細探究聖經,我們無法確實推斷耶穌進城的日期。
- 除了難過,也是不甘:明明耶穌基督已經復活勝過疾病死亡,我們卻仍在世上被種種苦難包圍。
- 當古利奈人西門與耶穌分擔十架的重量、當羅馬百夫長宣認耶穌「他真是上帝的兒子」時,或許都提醒我們,救恩與拯救不是停在信徒群體之中,甚至福音書作者幽默地指出外邦人、被邊緣的人甚至比所謂的信徒群體,更早、更體驗到上帝的大能與慈愛。
- 這個名字的由來,指的是在這一天,耶穌最親密的十二門徒中,有一位出賣了他,他是猶大。
- 是的,我們期望有一個安全的信仰,有一位賜給我們平安、喜樂、事事順利的主。
直到今天,还有很多教会会守当中一些重要节期,如棕枝主日,圣餐日,受难日,还有复活节。 「和散那」經常被使用在讚美詩中,希伯來語的意思就是「快來拯救」、「求主拯救」。 或許有人期待耶穌推翻當時的政權,但祂死在十架上的結果看似失敗,卻是超越世上掌權者、一切政權的成功之舉。 耶穌進城時,人們高呼「和散那」,也呼喊「耶和華啊,求你拯救!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亨通!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我們從耶和華的殿中為你們祝福」(詩篇118篇25節)。 耶穌在棕櫚主日進城的時刻,四福音書皆有類似的記載,但描述的著重點並不都一樣,也讓這段歷史情境格外珍貴。 復活節前的星期五,也就是所謂的「聖週五」(Good Friday)、「耶穌受難日」,這就是耶穌被釘在各各他山上的日子。
棕枝主日意義: 七個關於「棕櫚主日」的事實
我們盼望祂不需受苦的背後,其實更是我們自己不想受苦。 是的,我們期望有一個安全的信仰,有一位賜給我們平安、喜樂、事事順利的主。 是的,我們多想耶穌以威榮顯現世上,叫世人都知道我們早就選對了。 這主日是紀念當日群眾以棕樹枝歡迎耶穌基督,及耶穌基督最後一次進入耶路撒冷的事件。
- 那些歡迎耶穌的人卻未跟隨過祂的人,或許也會思想這個人是誰呢?
- 那晚在返家的途上,我為到疾病能夠如此折磨一個家庭心中難過。
- 全能的主擊退了死亡的權勢,之後耶穌在地上行走40天便升天去了。
- 在這些日子裡,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以便我們也要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的復活中。
- 濯足禮(又稱洗腳禮)乃依循約翰福音13章有關主耶穌為門徒洗腳的記載,教導我們基督徒也當以謙卑的心互相服侍、彼此相愛,正如主耶穌為門徒洗腳一樣。
- (第2節)這些猶太人清楚知道自己在說謊,然而在近乎瘋狂的意欲驅使之下,不惜處心積慮、泯滅良心,造出這樣惡毒的謊言。
- 亦唯有當他放下自己的榮辱,全心仰賴上帝,並全然的謙卑捨己,才能對加害者作出「最大的反擊」—就是「寬恕與復和」,能夠為加害者向上帝代求說的「求主赦免,因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 這樣的拯救也許不像預期,但姊妹就是忠心堅毅地與神,也與苦同行了三十載。
棕枝主日是聖週的開始,重現耶穌基督騎著驢駒子謙卑的形象,以及和平君王的身份進入聖城,受到群眾的歡呼迎接。 棕枝主日的意義是紀念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決意踏上苦難之路、完成天父旨意的前奏。 棕枝主日意義2025 凱旋的將士,騎著進城的應是馬匹;耶穌騎的卻是一頭驢。 即使驢駒是皇室的動物,又或驢駒表明了耶穌就是舊約預言的救主;現實是,從來沒有人會騎著驢駒上戰場。 我們與民眾一廂情願地期望耶穌進入城門,就是要「作王」、「戰勝」我們的敵人;我們卻從未曾盼望這位騎著驢駒的,定意進入城門,為要受苦至死。
棕枝主日意義: 基督不似預期
值得留意的是,有一個牌子上寫著「猶太人的王」(第38節),這牌子的文字用三種語言寫成:希臘文、拉丁文和希伯來文。 以三種不同文字來寫的目的,就是要叫人群中的每一位,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都可以徹底明白。 這也象徵教會的根基耶穌基督的主權是普世的,因為這些是當時世界的三大語言,每一種通行於一個重要的範疇。 希臘文是文化和知識的語言,拉丁文是法律和政治的語言,而希伯來文則是啟示宗教的語言;故此,他即使被懸掛在十架上將要死亡,「他頭上戴許多冠冕」(啟19:12)卻是鐵一般的事實。 本主日是棕枝主日,紅色是棕枝主日的禮儀顏色,但這色彩與凱旋進耶路撒冷聖城的耶穌似乎有點格格不入!
耶穌的光榮進城與受難被釘,似乎是一正一反的兩極,然而救主基督將這兩個場景,作出逆轉與轉化,他的光榮進城揭示人心悖逆易變,他的受難與復活卻是他戰勝邪惡的光榮奧蹟。 棕枝—光榮的記號亦是悔改的記號,因此本主日的福音經課亦作為聖周的起始,以基督受難的事跡作首,但不是終止點,而是重申基督的苦難是他得榮耀的最高峰,他的復活是我們等候與盼望的歸宿。 本主日經課,耶穌受難事跡,其中暴露了不同人物的動機與罪惡。
棕枝主日意義: 基督徒別小看屬靈的爆發力!從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一體兩面看科技
在耶路撒冷城門歡迎耶穌的民眾,大概是吸收了這個象徵意義,以此來歡慶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獨立將要來臨。 民眾認為,耶穌就是那位彌賽亞、救世主、猶太人的王:他會帶領猶太人打敗外邦人,重建輝煌的國度。 基督徒在聖周及逾越三日慶典與耶穌基督一起走過從苦難到復活的道路,這並不是周年紀念,而是超越時空的經歷。
棕枝主日意義: 紀念耶穌在世最後七天 關於聖週你應該知道的六件事
主耶稣将在这一周经历所有背叛、伤痛、沉重、黑暗,最终受尽鞭伤,在十字架上流尽最后一滴宝血,来付清罪债、完成救赎。 從午正直至申初(第44節),約三個小時,當日頭變黑、幔子裂開、耶穌大喊「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後,就斷氣了。 要留意的是百夫長和百姓的反應,在耶穌死時,他們深深受了感動,百夫長更公開地表達「這真是個義人。」(第47節)耶穌的死,成就了他生前未必能完全成就的,就是把人類剛硬的心,完完全全地破碎了。
棕枝主日意義: 信徒箴言
亦唯有當他放下自己的榮辱,全心仰賴上帝,並全然的謙卑捨己,才能對加害者作出「最大的反擊」—就是「寬恕與復和」,能夠為加害者向上帝代求說的「求主赦免,因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經文中耶穌的沉默,對照的是群眾的喧嚷聲,喊叫的是「釘他十字架」。 耶穌的被鞭打、羞辱對照的是兵丁的殘忍、人對真理的嫌棄與迷失。 巴拉巴的被釋放,讓我們看到彼拉多的不公義、並以政治手段「獨善其身」;也讓我們看到祭司、長老的邪惡並一心置耶穌於死地的仇恨;更讓我們看到群眾百姓的飄忽善變,對是非舉棋不定。
棕枝主日意義: 七個關於「棕櫚主日」的事實
【記者曾雪瀅╱編譯】進入40天大齋期的最後一週,即「聖週」(Holy Week),又稱為「受難週」(Passion Week)。 在基督教傳統中,這是復活節之前的一週,以紀念耶穌受難;因此在聖週期間,信徒的思想和內心應該專注於耶穌。 懷特(Lesli White)於新聞媒體網站beliefnet分享關於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前一週,讀者也許會忽略的六件事,請看她的分享: 一、棕枝主日代表聖週的開始
棕枝主日意義: 基督不似預期
为了记念与感恩主所做的牺牲与救恩,受难周的第一天,被称为棕枝主日。 今天也是四月第一个主日,是我们领受圣餐、领受主的饼和杯的日子,然而因为疫情,我们没法聚集,没法来到主的圣餐桌边,只能通过线上来敬拜。 但我相信,主的圣灵与我们同在,在这样特殊的日子他覆庇着我们,安慰着我们,保守着我们,我们也时时得到他的帮助与供应,愿与主一同经历受难周的旅程,愿主的圣灵始终内住在我心里。 主立聖餐日又稱為「濯足節」(拉丁語:Dies Cenae Domini意思是「設立聖餐日」;英語:Maundy Thursday 意思是「授命星期四」,)紀念耶穌基督在這晚設立了聖餐禮及濯足服事。 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天被称为『棕枝主日』(Palm Sunday),是纪念耶稣基督昔日以谦卑的姿态,光荣地骑驴进耶路撒冷时的情形。 他们称颂主耶稣是来自大卫家族的君王,然而短短五天之后,这欢呼颂赞声就会变成将主耶稣钉十字架的怒吼。
棕枝主日意義: 紀念耶穌在世最後七天 關於聖週你應該知道的六件事
彼拉多的「明哲保身」(24節)、祭司文士長老對耶穌的仇恨(20、41節)、兵丁的嘲弄(29-30、35節),這都成為整個耶穌受難的總結,就是源於「人的罪惡」。 從本主日的以賽亞書、腓立比書及福音經課,都指向耶穌的謙卑,以謙卑抵制邪惡,忍受加害者對他的非人待遇。 棕枝主日意義2025 耶穌這位受苦僕人,正如以賽亞先知記載一樣,「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侮辱我,向我吐唾沫,我並不掩面」。 耶穌在他受難被審判時的寡言,不是被動的忍受,不是向罪惡的俯首,而是主動以沉默回應,貫徹上帝的旨意及承擔使命,並在這刻不恃人力,惟恃上帝。
棕枝主日意義: 棕枝主日
耶穌的說話,彷彿是王對身旁服侍他的人施行了恩典一樣,即使是這位犯人已經走到生命中最後一段路,當他能夠親口認信,知道耶穌基督的國將會降臨時,主的恩典就臨到他的生命中,而且永遠都不會太遲。 耶穌在世的年代,猶太的宗教領袖們根本沒有執行死刑的權力,是以他們需要向擁有此權力的羅馬人(就是彼拉多和希律)求助,期望能一舉把耶穌消滅。 在彼拉多面前,「褻瀆上帝」的罪名根本不是甚麼死罪,於是猶太的宗教領袖們就以三個謊話來控告耶穌,分別是:(1)煽動叛亂、(2)慫恿百姓不納稅給該撒、(3)自稱為王。 (第2節)這些猶太人清楚知道自己在說謊,然而在近乎瘋狂的意欲驅使之下,不惜處心積慮、泯滅良心,造出這樣惡毒的謊言。 今天是棕榈主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圣周(Holy Week),在过去初代教会也称为受难周(Passion Week),是指教会用来纪念耶稣基督复活前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日子,从棕枝主日开始直到受难日,再到复活节为止。
据《福音书》记载,主耶稣基督于此日骑驴入耶路撒冷,受到民众手持棕櫚树枝、欢呼和散那,如迎君王般的礼遇[1]。 因此,各派教会对此日的庆祝,往往以主耶稣基督的荣耀为主题,多以棕枝装饰教堂(在臺灣有時以蘇鐵樹枝代替)。 在这个圣周期间,基督徒主要是再次回顾主耶稣基督为罪人受审判、鞭打,并被钉十字架受死,以纪念神对我们的恩典。
棕枝主日意義: 基督徒別小看屬靈的爆發力!從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一體兩面看科技
在這個主日裡,有教會主日學老師,教導學生以綠色紙張做成棕樹枝,然後繞著教堂邊唱邊喊著說:「和散那,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彷似跟當時的人群在一起,對著耶穌呼喊。 今天教會節期也漸被忽略,我們會記念受苦節、復活節,甚至是聖誕節,而教會歷史留下來的其他節日,往往因別的緣故而忽略了,失去了基督教精采的內涵。 濯足禮(又稱洗腳禮)乃依循約翰福音13章有關主耶穌為門徒洗腳的記載,教導我們基督徒也當以謙卑的心互相服侍、彼此相愛,正如主耶穌為門徒洗腳一樣。 棕枝主日意義2025 在步往十字架的道路上,主耶穌分別遇上了古利奈人西門和一群婦女。 耶穌背負十字架的道路是既漫長又艱辛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那沉重的木製十字架,開始時耶穌還是親自背十架,到中段不勝負荷、倦極倒地時,負責押送耶穌的羅馬百夫長找來了路過的西門,替耶穌背負十字架。
我仍然相信醫治的神蹟,深信主有超乎萬有的能力和權柄。 棕枝主日意義 不過,如果我們擁有一切權柄的主依然甘心情願的掛在木頭上,祂對我們的苦、世界的苦就不單不是無動於衷,祂更是與我們一同受苦。 世人盼望無痛的信仰,這個基督不像預期,祂不僅沒有趨吉避禍,更反過來迎向苦難,祂甚至給予我們勇氣,期待我們能像祂一樣面對這個艱難的呼召。 棕枝主日意義 另一件不可忽略的事,我們該知道當大君王進入京城,必騎著戰馬,帶著軍隊浩浩蕩蕩且威風凜凜進城;但如今耶穌竟然一反常態,騎著驢駒入城,這種形態正表示一個信息,祂帶來的正是和平。 當在耶穌年代,猶太人在羅馬政權統治之下,他們期望耶穌像一位統領大軍的彌賽亞,協助他們推翻羅馬政府。
豈料,就在他剛退休的一年間,太太發現患上末期癌症,已到了無藥可醫的境況。 那晚在返家的途上,我為到疾病能夠如此折磨一個家庭心中難過。 棕枝主日意義2025 除了難過,也是不甘:明明耶穌基督已經復活勝過疾病死亡,我們卻仍在世上被種種苦難包圍。
棕枝主日意義: 信徒箴言
今耶穌故意騎著驢駒進城,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帶來的是和平。 耶穌這次騎驢進京,只是應驗撒迦利亞先知部分預言,其餘部分將會於彌賽亞第二次降臨時應驗,我們真的不可忽略,反之,該好好預備自己迎接彌賽亞的再來。 棕枝主日(Palm 棕枝主日意義 Sunday)指出耶穌在這聖週被出賣、審判,最後被處決於十字架受死;更是復活節前的一個主日,標誌著聖週的開始。 本主日經文講述耶穌騎驢進京,這是教會節期定下來的主日,名為「棕枝主日」。
耶穌的身體被安放在墳墓裡,直到復活節主日、到墳前的婦女訝異於祂的死而復活! 全能的主擊退了死亡的權勢,之後耶穌在地上行走40天便升天去了。 耶穌像王一樣受到歡迎,這裡的人都聽過祂行的神蹟,這是棕櫚主日的開始,也是耶穌受難日的倒數。 祂將受許多的苦並且被殺,歡迎祂的同一群人,也吆喝著要把祂釘上十字架。 在主的十字架旁,分別有兩位也是判處十字架極刑的犯人,其中一位因責備另一位譏笑耶穌的犯人,而獲得耶穌應許與他在樂園裏(第43節)。 「樂園」這一個字,源出波斯,意思是指四面圍牆的花園;服侍的人能夠與波斯王在這花園中散步,是王給予的恩典。
棕枝主日意義: 基督徒別小看屬靈的爆發力!從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一體兩面看科技
「棕枝主日」(Palm Sunday)象徵耶穌受難週的開始。 據四福音書記載,耶穌傳福音的最後一週在耶路撒冷,然後被釘是在城外各各他山丘上,結束了祂在世上最後的旅程。
棕枝主日意義: 基督不似預期
對眾信徒而言,聖週是一年之中最神聖的一週,為要紀念和記住基督在地面生活的最後一週。 這週中最大的焦點是耶穌的受難與復活,以及導致耶穌受難的事件。 在這些日子裡,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以便我們也要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的復活中。 聖週同樣是信徒潔淨心靈、處理不必要活動時間表的時候,我們的心思意念應更焦距在耶穌,以及祂為我們所做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