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斷慾念,遇著狗胎,該生做狗就看狗胎好,該生貓就看貓胎好。 所以,慾念是錯覺,不是真正的真心,業力所使。 不淨觀圖片 不淨觀圖片2025 他們會藉由觀想人類身體的組成,以及人體在過世之後,成為屍體,並逐漸毀敗的過程,被認為是對治欲界貪欲特別有效的一種方式。 在梵文中,śubhā為潔淨或美好之意,加上否定詞頭a-,形成aśubhā,意為不潔淨、不美好,含有厭惡之意。
- 漢傳佛教所傳,主要為觀三十六物,南傳佛教的傳承則為三十二身分。
- 還有,死尸要是有味氣了、也是難聞,叫尸臭。
- 時常有時候到慈德寺,那時候,林居士的公子故去了,我去看,火化才抽出來,死屍就變成骨灰了。
- 不淨觀並不是由佛教發明,而是源於印度沙門傳統[3]。
再是知道欲念妄想都是幻妄不實,像天上的雲一樣,集合起來了,就成了雨,在寒帶就變成雪,有時候還下雹子,一切因緣和合的。 不淨觀圖片 這時抖擻精神,我聽說有兩位同學早晨兩點半起來就在那拜佛,很難得喔! 他兩點半起來,彼丈夫兮我亦爾,我也趕一塊兒起來用功,就好。
不淨觀圖片: 修行方式
五停心觀(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念佛觀、數息觀)之一;不淨觀與數息觀,合稱二甘露門;此外,觀身不淨,也是四念處之一。 不淨觀通過觀想自身和他人身體的種種污穢不淨現象,消除自身對欲望的貪戀,是對治貪慾的關鍵方法,佛教禪觀修持的重要法門。 不淨觀屬於四念處中的身念處[11],又可分成觀察自身(身至念),以及觀察死亡過程(墓園九觀)兩者。 不淨觀圖片 由墓園九觀,又發展出白骨觀。 縱觀茫茫濁世,監獄、訴訟日見增多。
大體欲念輕淡的、善根深厚,道心道念堅強的,這就可以修行。 還有,有一陣子就是欲念很少;有一陣子欲念很多。 不淨觀圖片2025 總是準備作不淨觀最好。 再是,眾苦都是從這兒來的,想著不受苦,就不要起欲念。 懺雲法師答:一起慾念,馬上觀骷髏骨,就好。 還有,死尸要是有味氣了、也是難聞,叫尸臭。
不淨觀圖片: 白骨觀
還有,對治慾念,一個人在山裡,我問:倘使慾念來了怎麼辦? 再是同學、同參道友,彼此在一塊修行這種生活,切磋琢磨,也少有慾念。 一個人太空閑,大家在一塊,再有什麼困難的、也要忍耐,比一個人好。 有在閱經的,或者聽梵音嘹亮,誦戒時懺悔、或者唱彌陀大願王,都是大眾同修之下切磋琢磨,高聲唱念,較比能降伏慾念。 再是知道慾念妄想都是幻妄不實,像天上的雲一樣,集合起來了,就成了雨,在寒帶就變成雪,有時候還下雹子,一切因緣和合的。 再是慾念是假的、虛妄的,在美國看,這不是白種人黃頭髮藍眼珠嗎?
我們的身體,小孩兒不懂,以後漸漸懂、尤其信佛了,才知道身體這個血肉之軀是男精女血結合的。 生產的時候,我小時候,鄰居有一個太太,本來是寡婦,守寡負擔不了生活、還兩個孩子,她就改嫁,改嫁又經過一年兩年、生產,在床上滾、生不下來。 母親說:該死了、該死了!
不淨觀圖片: 白骨觀
然而與女子有密切的身體接觸,難免有所染著。 今人遠沒有柳下惠的操守,切不可妄自效仿。 第五、究竟不淨,死了,變成死尸了。 不淨觀圖片 時常有時候到慈德寺,那時候,林居士的公子故去了,我去看,火化才抽出來,死尸就變成骨灰了。 慾念個人不同,還有一個時節、時期不同。
- 不淨觀仍然受到僧團的重視,被認為是二甘露門之一[9],也被列入五停心觀。
- 當慾火勃然而起時,往往難以遏制,縱然前後有刀、鋸、鼎、鑊等各種殘酷的刑具,隨時可能受到嚴厲的懲罰,還會存萬一的僥倖心理。
- 他兩點半起來,彼丈夫兮我亦爾,我也趕一塊兒起來用功,就好。
- 再是欲念是假的、虛妄的,在美國看,這不是白種人黃頭髮藍眼珠嗎?
- 願佛法廣泛傳播,教化衆生,讓這個愛欲橫流的濁惡世界,變成清涼自在的淨土。
假若人能勤修九種不淨觀法,想念純熟,心不分散,便能成就三昧,欲念除滅,惑業消盡,得證聖果。 (術語)五停心觀之一。 為治貪心,觀身之不淨也。 此中有二:一者觀自身之不淨,二者觀他身之不淨。 觀自身不淨,有九相:一死想,二脹想,三青瘀想,四膿爛想,五壞想,六血塗想,七蟲噉想,八骨鎖想,九分散想。 智度論中加燒想,而缺死想((參見:九想))。
不淨觀圖片: 修行方式
大體慾念輕淡的、善根深厚,道心道念堅強的,這就可以修行。 還有,有一陣子就是慾念很少;有一陣子慾念很多。 再是,眾苦都是從這兒來的,想著不受苦,就不要起慾念。 不淨觀圖片 白骨觀,又稱骸骨想,或簡稱骨想,白骨觀最早源自不淨觀中的墓園九相中的後半階段,觀想屍體腐化或火化之後所剩下的白骨[1]。 不淨觀,佛教禪觀修持的重要方法。
不淨觀圖片: 修行方式
人投生為人,就是依著欲念來的。 老狗生小狗也是這樣,貓也是。 一定想法怎麼斷,拜佛懺悔,求佛力加被,再是持咒、尤其楞嚴咒。 早晨一起來就念楞嚴咒就是為的降伏欲念。 不淨觀圖片2025 《楞嚴經》中,阿難尊者那都是佛菩薩再來示現的,也是示現被欲念摩登伽女給控制住了,身不由己,這是根本問題。 要是修得像廣欽老和尚那樣就好了,就沒有這些。
不淨觀圖片: 白骨觀
觀他身不淨有五不淨:一種子不淨,是身以過去之結業為種,現以父母之精血為種。 不淨觀圖片 二住處不淨,在母胎不淨之處。 三自相不淨,是身具有九孔,常流出唾涕大小便等不淨。 四自體不淨,由三十六種之不淨物所合成。 五終竟不淨,此身死竟,埋則成土,蟲噉成糞,火燒則為灰,究竟推求,無一淨相。 出於智度論十九,俱舍論二十二,大乘義章十二。
不淨觀圖片: 白骨觀
一個人太空閒,大家在一塊,再有什麼困難的、也要忍耐,比一個人好。 他在那拜佛,我看了心裡歡喜、法喜充滿,也感覺清淨。 不淨觀圖片2025 有在閱經的,或者聽梵音嘹亮,誦戒時懺悔、或者唱彌陀大願王,都是大眾同修之下切磋琢磨,高聲唱念,較比能降伏欲念。
不淨觀圖片: 修行方式
唯獨淫心萌動時,雖親眼目睹貪淫好色者的報應,也還是不能斷除心中的慾念。 只有認識到人身汙穢不淨的真實狀況,才能從根本上予以斷除。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能克制十分,不如變淡一分。」因此對於戒淫來說,一定要以不淨觀的修習爲根本。 白骨觀是佛教修行方法之一,為佛教五門禪法之一種,源自不淨觀中的九想觀[2][3],是通過對人的骨相的觀想,對治世間法的貪愛執著。 [4] 不淨觀圖片 在《大般涅槃經》特別指聲聞弟子對治貪心的修觀之法[5],在《大方等大集經》更進一步說明修此觀能得舍摩他定[6]。
不淨觀圖片: 修行方式
這不是顛倒中的顛倒嗎! 不淨觀圖片 那麼生極樂世界怎麼生的? 《阿彌陀經》裡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有蓮花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 青、黃、赤,一切宇宙人生所有的顏色就是這三種配合的。
不淨觀圖片: 白骨觀
再是有慾念,脫不了人身,將來臨死那天怎麼辦呢? 人投生為人,就是依著慾念來的。 早晨一起來就念楞嚴咒就是為的降伏慾念。 《楞嚴經》中,阿難尊者那都是佛菩薩再來示現的,也是示現被慾念摩登伽女給控制住了,身不由己,這是根本問題。
不淨觀圖片: 白骨觀
人生下來那個味道腥、噁;要是生極樂世界就微妙香潔。 不淨觀圖片2025 不淨觀圖片2025 這就是有欲念、沒有欲念的關係。 再是,要不對治欲念,不把欲念觀沒有了,生死不能了。 人生下來那個味道腥、惡;要是生極樂世界就微妙香潔。
不淨觀圖片: 修行方式
這就是有慾念、沒有慾念的關係。 再是,要不對治慾念,不把慾念觀沒有了,生死不能了。 還有,對治欲念,一個人在山裡,我問:倘使欲念來了怎麼辦? 大聲念念念…,念一會兒,沒有了! 再是自己有常常看的、特別歡喜的經,常常拜佛。 再是同學、同參道友,彼此在一塊修行這種生活,切磋琢磨,也少有欲念。
不淨觀圖片: 白骨觀
聽後請轉相勸化,徹底斷盡滔滔愛河。 願佛法廣泛傳播,教化衆生,讓這個愛欲橫流的濁惡世界,變成清涼自在的淨土。 自念我身,亦復如是,有何可愛? 眾生從無始來,貪著世間色聲香味觸的五欲,以為美妙可愛,耽戀不捨,因而沈淪生死苦海,未能出離。
不淨觀圖片: 修行方式
不淨觀仍然受到僧團的重視,被認為是二甘露門之一[9],也被列入五停心觀。 不淨觀並不是由佛教發明,而是源於印度沙門傳統[3]。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教授了許多種不同的禪修方法,不淨觀是其中之一,被認為特別可以對治五蓋中的貪欲[4][5],也有助於七覺分的修行[6]。 僧團中因修行不淨觀,產生了不良影響,造成自殺等事件,釋迦牟尼改而教授了安那般那念[7],並於不殺生戒中禁止自殺、勸死、讚死[8]。 五不淨觀,第一、種子不淨,普通說是男精女血結合的,這是種子不淨。
明天吃餃子,餃子吃完了,後天呢? 大家都到廁所,拉在廁所裡頭,這也是髒,做不淨觀最好,多貪眾生不淨觀。 這就是不淨觀運用在修持上。
古代儒家聖賢諄諄教誨,其所確立的道德行為準則,對於這些愛欲深重的衆生,往往只是一紙空文,無法發揮作用。 幸而有如來的經教住世,爲衆生打開了通往清涼安寧的甘露之門。 佛以大慈大悲,教導人們修持不淨觀,使滿腔慾火化爲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