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水務署資料,現時香港住宅食水水費實行4級制,每4個月計算一次(見下表)。 商業用水則每立方米收費4.58元、建築用水每立方米7.11元,並沒有累進計算方式,總體食水收費多年來也被指偏低。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高級服務幹事吳堃廉則指,政府應立法監管分間單位,要求電力公司及水務署安裝獨立水電錶,以免業主濫收水電費。 調查指出,受訪家庭每月需要繳付約780元能源支出,佔11,000元的平均月入約7%。
因此報告建議,水務署應該策略性地提高水費,即在不影響低收入人士食水供應的前提下,選擇性地向具負擔能力的用家增收水費,真正推動節省用水。 思匯主席歐陽杞浚亦坦言,由於現時水費太低,未能反映獲取水資源的代價,加劇市民耗水的情況。 調查顯示,有65%劏房家庭每月要繳付高於每度1.4元的電費,而劏房家庭每月平均電費每度約1.42元,比起中電的1.13元高約26%,有劏房家庭每度電更要繳付2元,比中電收費高超過七成。 黃表示,料於2022年起逐步向新界東北地區供應再造水,取代食水沖廁,上水、粉嶺等地區屆時用水沖廁,不再需要收水費。 他表示,大部分樓宇無需重新接駁喉管,再造水亦會染色,避免市民誤用作其他用途。 水務署署長黃仲良接受《商業電台》訪問表示,將於2022年起逐步向新界東北地區供應再造水,取代現行以食水沖廁。
四人家庭水費: 調查:四人劏房家庭遭濫收近倍水費
受訪者每立方米用水的平均費用為十五元,較水務署設定的第四級水費,即每立方米水九元五仙的價格昂貴。 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於去年5月,聯同環保組織ADM Capital Foundation發表報告,直指現時制度下,七成的家庭用水均由政府補貼費用。 換言之,就算政府購買的東江水近年不斷加價,對市民的水費單影響微乎其微,根本引不起公眾對水資源問題的足夠關注。 貼文一出,有網友點出可能原因,甚至還曝恐怕後果。
事實上,台灣每日人均生活用水,其實是包含了家庭用水、商業用水(旅館、百貨公司、餐飲店等營業用水)以及公共用水(機關、學校、公共用水以及消防用水等)。 一般家戶收到的水單是「家庭用水」並非「生活用水」。 政府早在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由於希望節省開支,將部分公營機構私營化,其中水務署也是研究對象之一。
四人家庭水費: 水費2個月破4萬「家裡沒漏水」 內行人曝1恐怖後果
中華電力在香港經營發電、輸電及供電的縱向式綜合電力業務,透過現代化的電網為九龍、新界、離島(南丫島除外)及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逾220萬客戶供應電力。
- 據水務署資料,現時香港住宅食水水費實行4級制,每4個月計算一次(見下表)。
- 建議水利署調整推動節水的策略,先把生活用水解構吧,分別制定家庭、商業、公共用水的節水目標和策略,否則民眾永遠無感。
- 剛剛的計算是每個月平均支付數字,這樣的計算是方便大家有一個較好的概念去理解香港的電費丶水費丶煤氣費的價格。
- 翻查記錄,香港於1995年起凍結水費,至今未變過。
- 據報政府因為此事,暫時擱置水費檢討,直到今日也不敢再拿出來,容讓水費偏低的情況延續下去。
調查又指,近九成受訪者向業主或中介交水費,僅百分之六點六受訪者繳費予水務署,另有百分之四點一受訪者不知道繳費對象。 調查發現,受訪者有省水習慣,分別超過八成受訪者經常或間中儲大量衣服才清洗或縮短洗澡時間,近半受訪者經常或間中儲起洗米水或洗菜水作其他用途。 聯席認為,住戶慳水但水費仍高昂,反映業主濫收水費情況嚴重。
四人家庭水費: 建議追蹤
你的家庭用水量 低於「齊來慳水10公升」 每人每日住宅用水量目標的120公升。 阿芳與十九歲女兒居於深水埗劏房,水電費由業主定價,每立方米水收費十四元,每度電收費一元六角,每月水費及電費分別一百三十元及六百元。 為省錢,母女倆夏天不開冷氣,「儲洗米水、洗菜水嚟沖廁」。
他表示,新措施實施後,上水、粉嶺等地區用水沖廁,不再需要收水費。 建議水利署調整推動節水的策略,先把生活用水解構吧,分別制定家庭、商業、公共用水的節水目標和策略,否則民眾永遠無感。 根據水利署、工研院的估計「家庭用水」約佔「生活用水」70%以上,原因在於台灣是住商混合,所以沒辦法精確區分家庭、商業等用水量。 所以,水費太低、大眾未有妥善珍惜水資源的情況,早已持續多年,政府也明顯意識到問題,但往往在陰差陽錯之下,總是無法拍板落實增加水費,再加上以政府一貫怕事的作風,大概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加水費易惹民憤,倒不如避開爭議好過。 更為致命的是在2015年中,多條屋邨被發現食水含鉛量超標,水務署成為眾矢之的。
四人家庭水費: 香港水電煤收費如何?又是一筆每月大開銷?!
雖然香港的供水成本愈來愈高,但食水價格在發達地區之中卻處於偏低水平,因此近年有智庫以至其他組織,都提過政府可以適度提高水費,讓市民「知痛」省水。 當然,一提加費難免會引起社會反對聲音,但現實情況是,香港水費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加過,人均的耗水量卻處於高位,反映無論水務署多麼努力呼籲市民珍惜用水,終究也是作用不大。 四人家庭水費 四人家庭水費 雖然公帑補貼水費最後還是由納稅人買單,但始終不會影響到市民手上的水費單。 對於增加水費,政府過去已研究過很多次,但始終因為爭議而議而不決,尤其數年前爆出鉛水醜聞後,政府更不敢提加水費,深恐引爆政治炸彈,結果問題還是持續下去。 四人家庭水費 由於劏房沒有獨立的水錶及電錶,單位內分錶一般由業主安裝,並自行訂定費用,故劏房戶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多交水電費。
四人家庭水費: 節水行動+檢驗成效
前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去年6月在立法會發言時,只表示政府會繼續定期檢討水費,審慎考慮各項因素,包括市民的負擔能力、水務署的財政狀況、社會經濟情況,以及立法會議員意見。 水費過低的情況,政府一直有留意到,並多次研究過加水費,但每次最後都不能成事。 其中最近期的一次,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2014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到水費已19年沒有加過,政府會研究調整。
四人家庭水費: 爆鉛水醜聞後 水費檢討不了了之
關於水電煤轉名攻略,也會推出,幫助大家答疑解惑。 有關於水電煤疑問也可以留言,會在之後的推文中未大家解答。 黃仲良表示,供應循環再用水作非飲用用途的公眾諮詢上月結束,公眾大部分支持發展循環再用水。 黃表示,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提升處理能力後,將率先把區內污水處理和生產再造水。
四人家庭水費: 政府曾研加水費 遇眾多反對聲音
所以如果撇除個別劏房業主向租戶濫收水電費,現時水費可算是住戶日常雜費之中,市民較不在乎的一項,一般三人家庭四個月的水費可能只是二百元左右,通俗講句:「出街食晏都冇咗」。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感到有一些問題,就是如果自己報數不誠實會怎麼樣。 水務署是根據在該段時間內抄錄水表所得的讀數來計算用水量。 計算水費的方法是將用水量分為4級,然後按每級的漸進式收費率計算水費。 你的家庭用水量是 介乎「齊來慳水10公升」 每人每日住宅用水量目標的120公升及香港現時人均每日住宅用水量130公升之間。 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訪問二百名居於劏房、天台屋等不適切住屋住戶,按水務署收費,四人家庭每月平均水費約為一百零六元,但調查結果顯示四人家庭被濫收近一倍費用,有居於葵青區劏房的四人家庭被濫收六倍多的費用,每月水費達八百元。
四人家庭水費: 水費凍結逾20年 處於國際低水平
水費丶電費丶煤氣費的相對應公司或政府部門,會寄賬單到各位的府上。 這是我家的帳單,兩口人最近一期兩個月的帳單用水17度(含公共3度),17度的水就是17,000公升,除以60天、2個人,換算起來每人每日用水約142公升。 疫情緊張,宅在家避免群聚,「水」是最基本的需求,我不是節水專家,但我提出一個觀點:先從知道自家的用水量,制定節水目標開始。
四人家庭水費: 水費單知多少?
為了紓緩基層市民壓力,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指,關愛基金應設立能源津貼制度,每月或每季向有需要用戶發放津貼。 如果我們依據70%來計算,每日人均生活用水280公升,推估家庭用水量約196公升;如果以每日人均生活用水250公升來推估,則家庭用水量約是175公升。 既然宅在家,建議大家先找出水費單,計算一下用水量。 依據我自己在數十場演講場合的調查經驗,大膽估計台灣可能有超過九成的人不曾研究過水費單。 剛剛的計算是每個月平均支付數字,這樣的計算是方便大家有一個較好的概念去理解香港的電費丶水費丶煤氣費的價格。 除了從水費單得知家庭的整體用水量外,水務署亦鼓勵各位於家中進行用水考察,深入了解各用水器具的實際耗水情況,從而制訂節水措施。
四人家庭水費: 家庭理財
水務署過往調查指,人均每月用水約6立方米,若以此計算,一般四人家庭每月水費約140元,但四人的劏房戶卻高達290多元,較一般家庭貴逾一倍。 四人家庭水費2025 因此,保守估計,四人家庭改用再造水沖廁,約能節省水費100元。 按照水務署數字,本港2015年人均每日淡水用量約為132公升,高於全球平均的110公升,也遠高於聯合國建議的50至100公升。 就連審計署2015年的報告都批評,目前水費的收費基準,未能鼓勵市民節約用水。 按照水務署數字,現時水費只佔本港一般住宅用戶開支約0.3%,在全世界也屬極低水平。
四人家庭水費: 冷氣狂漏水成「室內瀑布」 原因曝光
據報政府因為此事,暫時擱置水費檢討,直到今日也不敢再拿出來,容讓水費偏低的情況延續下去。 最後要補充一點,其實最終的電費丶水費丶煤氣費的支出,其實還是要取決於大家的使用量,用得多自然要支付較多,用得少自然支付較少。 所以希望上述的資料可以給大家一個比較好的參考! 具體還是要取決於大家在家的使用情況,本文數據僅供參考。 先普及一下,香港水費丶電費丶煤氣費,是可以到便利店繳交,例如OK便利店 及7-11便利店;還有各區的郵政局!
四人家庭水費: 研究指劏房戶遭濫收水電費 平均每度電貴兩成半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與世界綠色組織於去年底至今年首季,在葵涌區訪問134名居於劏房及板間房等基層住戶,結果顯示水電費出現濫收情況。 不少劏房戶抱怨水電費貴,有關注團體的研究發現,住戶水電費濫收情況嚴重,平均每度電約1.42元,比中電收費高兩成半,最嚴重的住戶更加高七成;水費方面,若以四人家庭計算,劏房戶的水費更加比一般家庭高逾一倍,基層市民苦不堪言。 至於水費方面,根據水務署收費,首12立方米用水免費,其後以累進制方法計算,最高水費每平方米9.05元。 調查顯示,受訪家庭每月平均水費每立方米12.2元,代表首立方米水,已經比一般家庭貴。
阿紅指,曾經在兒子幾個月大時,在夏天多開冷氣,結果光是電費已經要700、800元。 她表示,現時每月電費約500元,水費則約150元。 阿紅每月領取8,200多元綜援,4,100多元的劏房租金,再加上約700元水電費,已經佔去超過一半綜援金額,再扣除兒子每月850元學費,每日剩餘不足100元,生活捉襟見肘。 水費是二個月收一次,找到「合計度數」就是你們家的用水量,一度水是一立方公尺-1000公升;「基本費」是不管有沒有用水就要繳,這是按口徑計算,口徑越大基本費越高。 這是合理的作法,把水弄髒了,要經過下水道送到污水處理廠,才能放流到海洋。 翻查記錄,香港於1995年起凍結水費,至今未變過。
水務署亦傾向加價,認為需要填補一定成本,並著手全面檢討水費政策。 根據國際水協會的數字,香港食水水費在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之中處於低水平,以2015年計,每100立方米收費為33.71美元,相對東京、巴黎、倫敦、紐約等大城市都遠遠為低(下圖)。 找出家裡的水單算一算,如果高於每日人均175公升,那就努力節水降下來,如果已低於這個數字,也再努力節水共同度過56年大旱。 但消息一出,即時引起反彈,其中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政府帶頭加水費會令基層生活雪上加霜;至於餐飲業等用水量較多的業界,也表示這會增加經營成本,揚言將會轉嫁予消費者。
四人家庭水費: 水費凍結逾20年 處於國際低水平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 先檢查家裡是否有漏水,可以先查詢過去幾次水費是否有異常的狀況,例如有一期開始特別高,就可能是漏水了。 香港電燈提供香港島、鴨脷洲及南丫島的電力,主要發電設施設在南丫島,為煤、油兩用機組,發電量為3,420兆瓦。
有調查發現,近九成居於「不適切住屋」的住戶向業主或中介交水費,四人家庭平均每月水費一百九十二元一角,較水務署收費高近一倍。 四人家庭水費2025 受訪者平均被收取每度電一元五角七仙,較中電收費貴近五角。 團體促請水務署及電力公司為住戶安裝獨立水電錶,並建議政府運用關愛基金向住戶發放夏季能源補貼。 四人家庭水費 近日天氣酷熱少雨,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更擔憂60年代制水重臨,引起港人對水資源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