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大於兩厘米的肝腫瘤,約80% 的血液供應是通過肝動脈所獲得;而正常肝臟組織則是由門靜脈獲得大部份血液供應。 若通過肝動脈道導管注射釔-90 微粒,絕大部份微粒會優先進入並停留在腫瘤裡,從而減低對正常肝臟的損害。 鐳-223 (Ra-223)是一種放射性物質,經靜脈注射進身體之後會被骨骼中快速生長的區域吸收,釋放出的輻射可以殺死骨骼中的癌細胞。 由於鐳-223的輻射線的穿透力較低,因此減少了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害。 何善衡慈善基金會亦特別設立何善衡核磁影像導向放射治療中心病人支援基金,透過基金投資回報,讓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受惠於這項先進及優質的放射治療。
張醫生分享在整個療程,病人對治療的決心和動力付出是非常重要,因為每次治療都要病人配合,做多些檢查和影像,有心去治療。 縱使當中有些作悶、食慾不振和短期痛楚的副作用,她亦願意堅持準時接受檢查治療,成功抗癌。 最後患者做了4 – 5次近距離放射治療,療程前後一共經歷7個星期,最終病人成功完成治療。 子宮頸癌放射治療的副作用通常圍繞幾個身體部位,包括膀胱、直腸、大腸、小腸。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2025 患者輕則會出現小便疼痛、腹瀉,嚴重可能會因放射治療流血、發炎、失禁。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健康生活
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科從1996年起遷至R座,樓高十五層。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主要為居住在九龍中的癌症病人提供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住院、門診及紓緩服務。 自2017年起,新落成的伊利沙伯醫院日間醫療中心(新翼) T座亦增設兩部放療機組,為病人提供服務。
- 由於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的進步,大大提升病人的存活率。
- 此姿勢令乳房各部份所接受的放射線數量平均分佈,頂端及底部不會獲過多劑量。
- 系統同時結合影像引導和調強放射療法,那是腫瘤科重點研究的範疇。
- 港大外科臨床副教授及瑪麗醫院榮譽顧問醫生陳智仁表示,有關治療方案屬於全新策略,採取先縮後消除的方式根治,主要針對腫瘤體積不小於八厘米,未有影響主幹血管且腫瘤數量少於四粒的病人。
- 由於呼吸因素會產生腫瘤移動,主動式呼吸調控系統有助患者在進行模擬定位及放射治療期間以儀器輔助下閉氣及控制在相同的肺容量下進行治療,減低身體移動的可能性,提升照射的精確度,同時大大減低周邊重要器官或正常細胞所接受到的幅射劑量。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電療是一項先進的技術,應用於治療邊緣清晰、體積較小及通常生長於腦部、脊椎或肺部或肝臟的腫瘤。 放射治療可能會影響造血功能,尤其胸腹、骨盆、大腿骨等涉及大範圍治療的部位。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患者應避開人多擠迫的地方,並小心使用利器,避免損傷。 以放射線照射全身,一般用來為植入造血幹細胞或骨髓做準備,破壞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減低排斥機會,並將血癌細胞完全消滅。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肺癌
放射技術,可分二維 ,三維適形 ( 3D-Conformal )及調強適形 等。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放射治療以二維技術為主,電療劑量以人手計算,最多只容許四個同一平面的放射光束,而且照射野以方形為主,未能對應腫瘤的形狀作出優化,以至放射範圍太寬鬆,未能減低輻射線對正常組織的傷害。 而醫生作電療規劃時,多數以平面X光片為主,即使有CT或MRI影像,也只能作為參考,未能將三維數據作實際電療設計之用。 肝切除是醫學和技術上可行的肝癌及肝轉移的標準療法,尤其是由結直腸癌引起的肝轉移癌。 但是,由於合併症或不利的腫瘤因素,大多數患者不適合進行手術,只能接受化療作為其肝轉移的初始治療,難以永久消除轉移腫瘤細胞,而新一代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技術,能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 至於調強適形治療,是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基礎上演進而來。
- 傳統放射線治療每日給予低劑量(約200rad, 2Gy)。
- 由2009年接受SBRT起,「與癌共存」了逾6年,可說大大超出了當初對患「晚期癌症」而感憂慮的他與家人的預期。
- 已經有很多研究指出在轉移性的黑色素瘤病人上進行SBRT治療後,照射區外的病灶竟然也跟著消失了。
- 現時大多數私家醫院所使用的放射治療方法都是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亦俗稱IMRT。
簡單來說,就像不同國家的貨幣,100澳元和100港元不能直接對比,必先將兩者轉化為美元才作比較。 但傳統放射治療有一個明顯壞處,就是讓癌細胞有時間「唞啖氣」,癌細胞亦會進行修補(repair),甚至若療程拉長,癌細胞可能持續分化而再增多(repopulation),減低放射治療根治的機會。 另一個明顯弊端,就是傳統放射治療需時長,不利於病人每天來往醫院。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前列腺癌患者一般年紀較大,可能行動不便,這樣就更加麻煩。 正是因為這些殘餘的癌細胞,根據歐洲大型研究結果顯示,腦部手術後若不加上輔助的放射治療,半年內腦內腫瘤復發風險高達50%,所以有一些病人即使手術後仍要使用輔助電療! 實時呼吸追蹤調控利用紅外線相機偵測病人的呼吸起伏運動,並選擇呼吸週期中的某個階段才進行治療,以減少接受輻射的範圍。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極佳的控制率之外,嚴重副作用(第三級或更高)並不常見,而且治療後患者大多能維持術前大部份的肺功能。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2025 其實這種「手術」是用高劑量輻射對腦部細小目標作非常精確的放射治療。 傳統放射治療的治療次數由數次至約40次,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則是以一次性的放射治療。 其英文名稱Surgery,即是手術,意指此放射治療有如手術般一次便能完成。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專科服務
至於副作用方面,SBRT比其他兩種電療沒有明顯增多。 醫生會因應病人的病情處方不同劑量的放射治療,所以費用亦因人而異。 我們比較了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2025 2 間醫院的腫瘤中心/ 放射治療部的費用,發現費用由 2 萬至 40 萬不等。 電療/ 放射治療是一種非手術性的癌症治療,可用於良性腫瘤或血科病上,或用於末期癌症病人身上以減輕其痛楚,效用無庸置疑,然而電療的費用可以令人卻步。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與龍崗區開展經貿科技教育交流 聚焦醫療衞生領域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精準的影像對位融合才可能有精細腫瘤辨識,避開標靶區內正常組織(危及器官)來完成治療。 傳統上以電腦斷層進行影像融合,近年配合呼吸運動相位的4D電腦斷層也成為高精度放療的顯學,本院已引進最新一代的4D電腦斷層。 ICON匯聚了多位臨床腫瘤科醫生,以病人為本為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的健康與福祉盡心服務。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電療後的保養方法
在香港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至2010年左右,許多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都是以直線加速器 配以特殊的圓形准直儀 使用非常窄的照射束進行。 那時由於影像導航治療(Image-guided Radiotherapy)的發展並不太成熟,故此神經外科醫生會為病人進行局部麻醉,以便裝上框架,再利用三維立體定位技術去確定靶區位置作放射治療。 病人配帶框架的時間頗長,如只有一個靶區,配帶着框架的手術時間長達約6至7小時。 假若是治療多發性癌症腦轉移,曾經有須時超過20小時去治療多過12個靶區的情況。 港大臨床腫瘤科助理教授及瑪麗醫院榮譽副顧問醫生蔣子樑表示,有關治療方案除了針對體積大於八厘米的肝癌腫瘤外,亦需要符合因無法動手術根治、未有出現黃疸或腹水、沒有免疫系統失調症和沒有擴散至其他器官人士,才能接受治療。 他又指,有關方式以放射形式比傳統藥物控制更準確及有效,而且免疫治療會強化病人的免疫系統,令治療效果更顯著;整個過程亦毋須留院、麻醉和留下手術創口。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前列腺癌電療 最快5次搞掂
前列腺癌一般分為3類:低風險、中度風險和高風險;透過抽針化驗細胞分化程度(Gleason score)、臨牀上癌症分期和癌指數高低作分類。 三者分別是,低風險前列腺癌不需要用抗男性荷爾蒙藥物治療,其他兩種則需要在放射治療時再加上抗男性荷爾蒙治療。 中度風險一般需要半年藥物治療,高風險則需要1.5至3年藥物治療。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香港亦引入了經會陰注射透明質酸聚合物作填充劑的技術,使原本已經十分安全的SBRT變得更為安心。 此技術透過超聲波導航,經會陰注入填充劑(Rectal Spacer)暫時將直腸前壁與前列腺分離,使直腸更遠離前列腺的高劑量靶區,從而進一步減少直腸因電療傷害所產生的副作用。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香港公營放射治療服務現況
由於電腦發展及物理,生物及工業的進步,目前主流的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可以根據腫瘤不規則的形狀、厚、薄給予不同劑量,以降低正常組織損傷。 SBRT更藉由精準定位,以單次高劑量X光”攻擊”局部腫瘤,以高於傳統治療數倍的分次劑量,一個療程約1至2週,每週1-3次,6次內完成。 當中放射治療簡稱「電療」,在中國內地則簡稱為「放療」。 原理是利用高能量放射線照射患者體內的癌細胞,破壞其染色體,令它們無法生長而死亡。 在低分次放射性治療當中,每天給予劑量是3Gy,病人需要20天治療,所以總劑量是60Gy。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子宮頸癌】3D近距離放射治療 副作用少存活率高
在1951年,開放性神經外科手術的死亡率接近40%,於是瑞典神經外科醫生Lars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2025 Leksell便以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作為手術的替代療法。 其實這種「手術」是用高劑量輻射對腦部細小目標進行非常精確的放射治療。 傳統放射治療的治療次數由數次至40次不等,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則是以一次性的放射治療。 其英文 “Surgery”,中文即是手術,意指此放射治療有如手術般一次便能完成。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 國藥難在港註冊 病人有藥無得醫 團體倡政府優化藥物…
上述技巧都需要病人配合,治療前需要訓練來找到最佳的呼吸節奏。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香港2025 新光醫院領先台灣有第一台ABCHES系統以及自主研發的反向呼吸床。 日前與日本山梨大學附設醫院簽訂高精度放射技術合作備忘錄,台日互相交流,擷取兩者之長,更能發揮彼此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