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使用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規劃的不正常肥胖臨界標準時,會發現兩性不同的肥胖模式:在25到64歲的年齡組別,男性有16-32%盛行率,女性則是18-55%。 【星島日報報道】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調查發現,本港中年女士的中央肥胖率較男士高。 女性中央肥胖 結果發現,逾三成受訪的40至59歲女士有中央肥胖問題,比率較18至39歲女士高近20%。 受訪的40至59歲男士中,僅有約15%有中央肥胖問題,且與18至39歲男士的中央肥胖比率(16%)相若。 柔軟度方面,雖然女士在柔軟度表現上較男士佳,但有45%女士的柔軟度不達標,男士則有兩成不達標。 有很多女性朋友有着边看电视边吃零食的习惯,看得入神了,很可能一大包零食就吃进肚了,零食的热量是很高的,久坐不动,加上吃进去不少热量,这样久而久之,肚子和臀部就会胖起来了。
在存在2型糖尿病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改用二甲雙胍和噻唑烷二酮(羅格列酮或吡格列酮)作為抗糖尿病藥,而不是磺酰脲衍生物。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可能會導致體重略有增加,但會減少“病理性”腹部脂肪(內臟脂肪),因此,可為患有中央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開具處方。 女人中央肥胖 女性看似較男性「著數」,但唐俊業醫生提醒,如果經常暴飲暴食及缺乏運動,或於生育後體重上升,於更年期前已有肚腩,便要非常小心。 二、後天:受西方文化影響進食過多高脂食物,加上少做運動,是引致肥胖的一大成因。
女人中央肥胖: 肥胖的成因與對健康的影響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維他命D與雌激素可發揮協同作用,除了可能促進更年期婦女的骨骼健康,同時也能降低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脊醫及美國註冊臨 營養學家王俊華(見圖)表示,對於成年人中央肥胖,除了影響患癌風險外,還可引起許多問題,眾所周知,不少疾病跟體重扯上關係,最直接是增加關節負擔,尤其是腰椎和膝關節部位。 成人要改善過胖,首要是計算每日吸收量,消耗須大於吸收,把吸收量慢慢減下來,減的速度不應太快,建議一般人一個月不要超過六至八磅。
- 例如,肝臟旁的脂肪排入肝臟會導致脂肪肝,這是胰島素抗性的危險因素,亦為2型糖尿病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了解兩性對體重問題與減重策略所採取的不同方式、及背後的心理機制是重要的。
- 女人中央肥胖 香港肥胖學會指出,本港7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中,有8成屬於超重或肥胖,與BMI正常人士相比,過重及肥胖人士患糖尿病的風險分別上升3倍及7倍。
諸如斷層掃描和磁力共振成像等技術可以將位於腹部的脂肪組織的質量分類為腹內脂肪和皮下脂肪。 由於性激素的差異,男性更容易出現上身脂肪堆積,最有可能在腹部。 睾丸激素的施用顯著增加了大腿肌肉的面積,降低了所有水平的皮下脂肪沉積,但稍微增加了內臟脂肪的面積。 即使存在差異,在以腰圍或腰圍與臀圍比例衡量的任何給定的中央肥胖水平下,男女的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率均相同。
女人中央肥胖: 肥胖
黃醫生表示,若需減磅,帶氧及無氧運動都要做,加上良好飲食習慣,三管齊下並持之以恆就會漸見成效,只是做一樣帶氧運動也不是最有效果。 許多處方藥,例如地塞米松和其他類固醇,也可能具有導致中央肥胖的副作用,特別是在胰島素水平升高的情況下。 內臟脂肪(Visceral fat)位於腹膜腔內,堆積在內部器官和軀乾之間,與皮下脂肪和散佈在其中的皮下脂肪不同在骨骼肌中。 過量的內臟脂肪被稱為中央肥胖,即人們說的啤酒肚、肚腩,其中腹部過度突出。
一項有關中央肥胖的研究表明,急診室接受哮喘治療的患者中有75%是中央肥胖者。 中央肥胖定義 女人中央肥胖 鄭智俐解釋,當人面對壓力時,體內會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血壓隨之上升,而身體會自然將脂肪囤積起來,隨時製造能量應付壓力。 中央肥胖定義 還顯示出,在24小時內攝入高質量的蛋白質和必需蛋白質的次數氨基酸閾值已達到約10 g與腹部中央脂肪的百分比成反比。
女人中央肥胖: 通便食物|早餐飲凍奶茶成最強瀉藥 醫生揭4大通便原因
中央肥胖定義 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小組三建議,男性和女性的肥胖分別為102厘米(40英寸)和88厘米(35英寸),以作為中央肥胖的標誌。 患有早發性嚴重肥胖的人(其定義為在十歲前就發生肥胖,且BMI較平均高出3個標準差以上)有7%帶有核苷酸的單點突變(SNP)。 雖然有許多證據支持這些原因在肥胖發生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但目前仍缺乏決定性的證據斷言它們和肥胖症的關聯,而作者也認為這些原因對肥胖的影響可能也小於上段所談的其他因素。 女人中央肥胖 肥胖會使許多生理與心理疾病的風險上升,疾病與肥胖的共存關係展現在代謝症候群上,代謝症候群包括第2型糖尿病、高血壓、血中膽固醇過高、血中三酸甘油酯過高等。
- 睡眠不足也會令皮質醇水平偏高,令食物更易積聚在腸胃,導致中央肥胖。
- 更進一步的調查發現,67%減重超過體重10%的患者,能在此後一年內維持該體重或者保持繼續減重的趨勢。
-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唐俊業醫生解釋,香港女性大約於50歲左右開始更年期,此時卵巢減少分泌女性荷爾蒙,心臟病風險便驟升至與男性一樣水平。
- 學童肥胖問題亦不容忽視,小學生及中學生當中的肥胖檢測率分別錄得約21%及22%。
- 患有早發性嚴重肥胖的人(其定義為在十歲前就發生肥胖,且BMI較平均高出3個標準差以上)有7%帶有核苷酸的單點突變(SNP)。
要注意的是,如有三高及心臟病等家族病史,代表本身已有危險基因;加上更年期後缺乏女性荷爾蒙保護,導致體重上升及血管受損,心臟病及其他三高併發症的風險亦會大大增加。 女人中央肥胖2025 因此,女性應控制可改變的高危因素,以減低停經後對心血管的傷害。 「假設一名女性素來身體健康,即使於50歲停經,並開始中央肥胖,心血管所受的破壞仍然有限。」唐俊業醫生說。
女人中央肥胖: 【肥胖系列】中央肥胖 腹部脂肪踢不走?營養師有計
很多女性到了中年,运动的积极性就减少了,不仅不爱运动,甚至活动下身体都觉得累,上班一坐一整天,下班回家可以躺着就决不坐着,加上代谢能力的降低,这样即使吃得少,也是会长胖的。 如果你此时还是像年轻时一样吃喝,就会导致摄入热量多过消耗的热量,这样就会让脂肪在身体里堆积,很容易就会变胖了。 女人们对于自己的身材都是比较在意的,有些人年轻时明明很苗条,可是上了40岁后就发现自己哪怕只吃很少的食物,身上的肉肉都会不受控制地蹭蹭地往上涨。 赘肉一多,难免就会产生“大妈感”,当被小年轻叫大妈时,心里那可真不是滋味。
女人中央肥胖: 中央肥胖定義9大優點
另外亦可從計算腰圍及臀圍作指標(即是腰圍除以臀圍尺吋),男士若多於0.9,而女性多於0.85,屬於肥胖。 研究人員指,減肥後進行有氧運動1年的人能夠防止腹部脂肪恢復,而不運動的人腹部脂肪增加25-38%。 中央肥胖定義 行為治療是很重要的,如提升個人自信,對暴食行為的正確認知,執行飲食計劃,處理生活壓力等。 女人中央肥胖 女人中央肥胖2025 脂肪囤積會形成「大肚腩」,肥胖指數上升,身體就會出現胰島素對抗的情況,長遠來說同樣會令血糖上升,增患糖尿病風險。
女人中央肥胖: 中央肥胖的誤解
性腺功能減退(Hypogonadism):是指男性睪丸製造賀爾蒙有不足的情況,可引致中央肥胖、糖尿病、代謝綜合症及心血管疾病。 引致中央肥胖的根源是新陳代謝失衡,故此必須針對性改善日常的生活習慣做起。 女人中央肥胖2025 女人中央肥胖2025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着手:1.控制飲食︰減少攝取過多卡路里是最有效改善中央肥胖的方法之一,詳情可以與營養師查詢。
女人中央肥胖: 中央肥胖定義: 中央肥胖人士可善用益生菌減肥
這尤其需要警惕,因為過多的內臟脂肪較之於過多的皮下脂肪對健康有更大的危害。 女人中央肥胖2025 過多的內臟脂肪在代謝過程中會讓大量的脂肪酸隨血液進入肝臟,也會在胰臟、心臟等其他器官積累,影正常的身體功能。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聯同中大等校,於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招募543名50歲以上有中央肥胖人士,以探討太極應用於減肥的成效。
女人中央肥胖: 女人中央肥胖詳細攻略
有些人四肢並不胖,體重也未過重,但卻有個大肚子,即是腰圍過寬,稱為中央型肥胖或者蘋果型的身材,但他們卻比一些四肢粗壯、腰圍正常、體重過重的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這是因為中央型肥胖的患者,脂肪主要堆積在內臟,影響新陳代謝造成血管硬化的情形更為嚴重。 國內過去的統計顯示,男性腰圍在90公分以上、女性腰圍在80公分以上的民眾,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機率比起一般人多出了70%。 中央肥胖定義 醫學界亦有研究發現,想要消除內臟脂肪,飲食控制比運動會來得更有效。
女人中央肥胖: 女性更容易有中央肥胖!減少腹部脂肪,從這3方面入手!
其實導致中央肥胖的原因除了飲食習慣以外,有機會是由壓力及睡眠不足引致。 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調查3,500名市民進行椎間盤退化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有73%人出現椎間盤退化,當中45%人的BMI計算屬過重或肥胖。 女人中央肥胖 過重人士較體重正常人士( BMI指數18.5至23)患椎間盤退化高30%,嚴重退化機率則高21%。
女人中央肥胖: 相關文章
康文署及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今日(16日)發布「全港社區體質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超過53.7%成年人的運動量未達世衛的建議標準,即每星期累積不足150分鐘、中等或以上強度的體能活動。 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由於體內免疫系統產生了抗甲狀腺抗體,破壞甲狀腺組織而引發此症。 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分泌過多造成。
減肥療程達人發現,原來很多人不知道穿緊身褲/裙也會令你Pat Pat大,還以為緊身衣物易修飾線條? 太緊身的下半身衣物會阻礙腰腿血液循環,新陳代謝下降就會令肉肉累積,而且內褲太緊也會令臂部多餘的肉擠出來,長久下去易變形,到時候就要做多幾次減肥療程打救。 中央肥胖定義 此外,短褲短裙也易令腿部著涼,影響血液循環,為健康與下半身美觀著想不要多穿。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加上辦公室一族大多是久坐又少運動,會令脂肪囤積腹部;便秘亦是常見後果。 女人中央肥胖2025 女人中央肥胖2025 研究顯示,過重或是肥胖(BMI數值過高)的人,罹患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症候群、骨性關節炎、乳癌、大腸癌等慢性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比健康體重的人要高。
女人中央肥胖: 女性中央肥胖: 女性動起來!更年期後每增5歲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倍
因為肥胖指數上升,身體就會出現胰島素對抗的情況,長遠來說同樣會令血糖上升,增患糖尿病風險。 我們常把「大肚腩」叫作「豬腩肉」、 「啤酒肚」、「士啤胎」等,不可忽視的是這類「啤梨型」身材,可能已患上中央肥胖。 不少國家為了減少肥胖問題,甚至制定相應的公共衞生政策,例如徵收糖稅,以望減低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 為什麼更年期特別容易變胖,這是很多大齡女子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其實肥胖可以由多種原因導致,包括年齡、不良的飲食習慣、運動量不足、家族遺傳、藥物副作用等,對於預防超重或肥胖,一般可由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等方面入手。 另外,調查顯示分別66.3%及50.7%的兒童(7至11歲)和青少年(12至16歲)未達世衛建議,即每周平均每日做一小時中至高強度體能活動,有學童稱因「功課太忙」。 教育局署理高級課程發展主任(體育)袁麗芳昨被問會否檢討課程結構,她稱局方過往已去信校長,強調家課重質不重量,希望學校按學生能力派功課,讓學生有時間全人發展。 體能活動量方面,逾半成年人(53.8%)未達世衛要求每周做至少150分鐘中等至劇烈運動的建議。 運動不足比率較高的年齡層為40至59歲男性,61%未達世衛建議,以及20至39歲女性,67.8%未達標。 17至79歲成年及長者組別有較高中央肥胖率(見圖),34.3%女性和26.6%男性有中央肥胖,即男性腰圍達90厘米、女性腰圍達80厘米。
女人中央肥胖: 中央肥胖知多點:性別差異
而且大部份人會不達百分之百二飽肚不會「收手停食」,誓要撐大肚皮才甘心,這樣會招徠更多脂肪。 中央肥胖定義 本港小學生超重和肥胖比率由2010/11學年的21.4%,下降至2014/15學年的18.7%,但同期中學生的比率則由18.7%增至19.4%。 有一個普遍對中央肥胖的誤解,針對性鍛煉(即鍛煉特定的肌肉或身體的特定部位)最有效地燃燒該置的脂肪,但事實並非如此。 重點鍛煉對建立特定的肌肉有益,但對身體那個部位的脂肪或體內脂肪分佈幾乎沒有影響。 仰臥起坐和其他腹部運動對增強腹部肌肉很有幫助,但對那裡的脂肪組織幾乎沒有影響。 西方中央肥胖的患病率正在上升,這可能是由於體育活動量低和高熱量飲食的共同作用所致,而且在發展中國家,中央肥胖與人群的城市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