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吳克羣素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曾因急性發作而臨時取消演唱會;中國知名女演員李冰冰也曾因腰椎間盤突出住進醫院。 椎間盤突出若壓迫到神經,可能會造成坐骨神經痛,例如麻木、刺痛、灼熱感。 收治個案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楊書念指出,包括:從事粗重工作的搬運工,工作時必須常彎腰的服務業,或長期久坐的上班族,都是腰椎椎間盤突出的高危險群。 椎間盤的退化是一個相當常見的現象,也是一種正常的老化過程,若以先進的磁振造影 來檢查30歲以上的無症狀成年人,約可在30%的受測者身上發現所謂椎間盤退化的證據;而對60歲以上的人而言,則幾乎所有人都會有類似的變化。
急性發作時,除了必須臥床休息,也會搭配肌肉鬆弛劑等藥物幫助舒緩。 許多久站的工作者、跑者都會有腳底板痠痛等問題,並且與腿痛一起病發,嚴重時還會罹患足底筋膜炎! 由於腳底板痛的原因大多數為肌肉失衡的情形,所以需要以長期矯正的方式來重新讓肌肉達到平衡,以及小腿和骨盆的強化訓練。 透過瑜伽坐姿前彎式來伸展這些拮抗肌,並幫助它們恢復彼此的協調性,因此就能改善腳底板痛的困擾。 許多人都有媽媽手、板機手、腕隧道症候群等症狀,由於長時間滑手機、搬重物、做家事等,都會造成手腕受到傷害!
椎間盤: 休息
●休息:在急性期盡量臥床休息、減少平時活動量,減少患部承受負重的活動。 藉著減少患部承受正常負重的活動所形成的壓力,來緩解疼痛,同時減少髓鞘內壓力,如此通常可使突出之椎間盤自刺激神經根的位置上離開。 纖維環裂縫可能形成疤組織,因此可以防止椎間盤繼續突出。 坐骨神經痛通常由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引致。 椎間盤處於椎骨之間,主要功能是使上下椎骨活動。
- ※小提醒:千萬別拉至有疼痛的感受,如感受太強烈,可以先嘗試將膝關節微彎,適應後可以再慢慢伸直。
- 椎間盤突出以往多發生在老年人及運動員身上,而現在因為上班族的工作時間長並需要久坐,致使椎間長期受到壓迫,因此頸椎、及下背部第4節、第5節腰椎、薦椎容易發生椎間盤突出。
- 頸、椎腰椎間盤切除手術是一項需要麻醉的大手術,可能引發的手術併發症有神經損傷、硬腦膜撕裂、傷口血腫及傷口感染等。
- 這些都有助於幫助脊椎維持在好的姿勢,降低脊椎的壓力、改善疼痛、減少未來復發的機會。
- 以上的復健階段,主要是依據椎間盤組織學的特性去設定,但有時病人有強烈的坐骨神經痛,恢復的時間更長,就會需要先PRP注射強化修復、徒手治療或更久的時間做好麥肯錫和核心運動。
- 我會建議徒手治療來放鬆過度緊繃的肌筋膜,或是透過Redcord紅繩懸吊系統、Pilates彼拉提斯來訓練核心肌群,矯正不良的姿勢或習慣動作。
- 當您感覺精神或體力良好時(通常是在手術後幾小時),您便可下床走動。
「椎間盤性下背痛」是在椎間盤累積許多慢性傷害後,產生的發炎和疼痛(圖1)。 椎間盤2025 因為椎間盤引起的疼痛,不論在症狀、身體檢查或影像檢查,常常缺乏可供診斷的特徵。 要精確診斷,便極度依賴醫師的相關經驗與進一步的特殊檢查。
椎間盤: 正確的坐姿很重要
一名60歲林先生,一個月前開始下背痛,且伴隨左臀即下肢麻痛,就醫確診是椎間盤突出,經由手術治療,成功緩解疼痛症狀。 醫師提醒,經常彎腰搬重物、長時間彎腰、低頭工作等,特別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 但是病人總是怕開刀,他說,現在有核磁共振等影像精準定位,脊椎的手術已經相當安全。 很多人擔心一發生椎間盤突出,必須要開刀才可能「斷根」。 花世源和劉建廷都表示,在急性期因為才剛發生壓迫症狀,趕快就醫,除非是一發作就有很明顯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必須趕快開刀外,一般只要進行保守治療,還有機會回復。
- 至於手術與否及適合的手術方式必須視個別患者的情況,經由醫師看診後評估。
- 椎骨之間的椎間盤通常允許背部彎曲和彎曲,就像減震器一樣。
- 陳奕霖醫師是專精脊椎微創手術、骨水泥、人工關節、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骨折創傷的骨科專家,希望透過Dr.Ortho分享一些專業的骨科醫療資訊,希望能在日常生活中幫到大家。
- 很多人擔心一發生椎間盤突出,必須要開刀才可能「斷根」。
- 椎間盤像是中間填了果凍的甜甜圈:中間的「果凍」為「髓核」,包圍果凍的「甜甜圈」是「纖維環」。
椎間盤退化症引起的下背痛雖然惱人,但所幸經由保守治療通常可以使症狀緩解。 有椎間盤退化症的病患更應自我調適,隨時注意自己良好的坐姿、站姿、睡姿(圖3-5),並避免造成椎間盤傷害的危險動作,因為雖然經由保守治療症狀大多可以緩解,但卻可能因為自我的不良習慣而使背痛反覆發生。 脊椎一節與一節之間有椎間盤,它的功能是增加脊椎的活動度,以及緩衝脊椎所受到的壓力與衝擊力。 當脊椎長期姿勢不良、受力不均時,有可能造成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若沒有壓迫到神經,可能造成下背痛,彎腰時疼痛、咳嗽時疼痛、久坐疼痛…等問題。
椎間盤: 椎間盤突出復健會好嗎?
一般人在抬腿時可以高至70度以上,而少於60-70度,並且有劇烈痛楚,便需要多加注意。 腰椎間盤切除術在舒緩臀部和腿部疼痛的成功率大約為 85%- 90%,而不同腰椎間盤切除術的結果都是相似的 [15-17]。 一些報告顯示,及早做手術相比長期非手術治療,更能獲得較佳的疼痛舒緩和較快的復原效果 。 手術後通常能立即舒緩腿部疼痛和麻痺,但在某些情況下,症狀可能需要幾星期才能改善。
椎間盤: 椎間盤突出檢測
而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原因,第一是腰椎及纖維環退變;第二是外傷;第三則是長期姿勢不當所引發。 椎間盤突出會令腰部及背部疼痛,工作時需要長時間站立者可能是高風險人士! 今次,Bowtie 請來物理治療師教你 4 個運動,測試自己是否患上椎間盤突出,分享治療及預防的方法。
椎間盤: 健康網》三高男晨出門休克倒地 醫:防溫差索命做好3件事
如果有椎間盤突出,當腰部向前彎曲時,會對椎間盤施加強大的壓力,使症狀惡化並且疼痛增加。 這通常是自限性的併發症,並可透過口服抗生素有效治療。 深層的傷口感染則較嚴重,通常需要靜脈注射抗生素,有時亦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手術,幸好這情況屬罕見(0.3%)。 硬膜囊是包含腦脊液之纖維膜,腦脊液讓脊髓和脊神經浮動。 這情況通常沒有重大後果,但患者可能需要臥床休息 4-5 天,以防止腦脊液漏出。 手術導致半身不遂(兩邊下肢完全無力)的機會極低。
椎間盤: 手術如何進行?
一般來說,手術治療可以分為傳統手術及微創手術,2種手術的神經減壓效果都相同,微創手術好處是傷口及肌肉軟組織破壞較小,但需自費。 對於因椎間盤突出而感到劇烈痛楚的病患,醫生會給予止痛藥,還有肌肉鬆弛劑,讓病患的痛楚得到舒緩和改善。 不管是靠藥物或是手術治療,「矯正姿勢」才是避免椎間盤突出的首要法則。 以下3招健身姿勢,能幫助你減輕脊椎和椎間盤的壓力。 隨著年紀增長、骨質流失,椎間盤會失去一些含水量,這使得保護椎間盤的環狀韌帶漸漸退化,導致椎間盤向外滑出的機率較高。 不過,別以為年輕就不會有椎間盤突出的情況,如果平時姿勢不良、作息不正常,也可能會發生此症狀。
椎間盤: 椎間盤突出的開刀手術治療(積極治療)
例如搬運重物時,步驟應為:先蹲下、不彎腰、兩腿略為張開,雙手將重物網身邊靠,再緩緩將物品抬起,切記要儘可能保持腰桿挺直,避免直接彎腰給予腰部過大的壓力。 雖然坐骨神經源於腰部,但可經臀部伸延至大腿後部、小腿和腳部。 因此,患者不一定腰痛,臀部、大腿或小腿外側也會疼痛。
椎間盤: 「坐骨神經痛」只是症狀 真正的脊椎疾病讓你「一路麻到腳」
醫生會割除突出的椎間盤部分,令其不再壓迫神經。 現在這手術已可利用微創技術進行,傷口較小而且恢復期亦較短。 治療椎間盤突出及椎間盤突出手術或椎間遭遇重創後復健的重要一環,放鬆肌肉、伸展椎骨及訓練肌肉強度,可以鞏固頸椎及脊骨的正確弧度,增加活動幅度及保持椎間的健康。 椎間盤 椎間盤是脊椎抵擋壓力的組織,蔡永裕主任指出,若我們使用不正確的姿勢,就很容易產生突出或膨出的現象。
椎間盤: 健康網》木耳超強血管清道夫 醫列4大好處:降膽固醇兼減肥
當由於長期的磨損或突然的外力傷害,導致其椎間盤中果凍狀的髓核向其外環推動時,這種對外環的壓力可能導致腰痛、下背痛、或腳麻,讓你產生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如果壓力繼續,髓核可能會一直壓迫椎間盤的外環導致纖維環凸起,這會對脊髓和附近的神經根施加壓力。 現時可治療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有 2 種,包括傳統開放式外科手術和微創手術,兩者成效普遍良好,但適用於不同患者或情況,醫生會根據患處情況進行最適合的手術方式。 現代人時常維持同一個姿勢打電腦、使用3C產品,導致肩頸的肌肉越來越緊繃而導致沾黏,長時間下來會導致肌肉發炎、疼痛,透過瑜伽牛式可以改善此問題,並且幫助頸部、肩膀伸展,將沾黏肌肉打開。 如果你的情形是以下其中之一,如:非常疼痛、產生感覺異常、出現明顯肢體無力、做了保守治療 6 個月以上仍未有任何改善,建議可與醫師及治療師討論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切勿迷信偏方延誤就醫。
椎間盤: 椎間盤構造 – 從解剖學角度分析
頸椎,以及下背部第4節、第5節腰椎、腰薦椎之間最為容易發生椎間盤突出。 應矯正不良姿勢或避免同一姿勢過久,平常多運動,把椎間盤突出的風險降到最低。 若有腳麻無力或長期腰痛,坐骨神經痛,可至醫院檢查,在醫師的評估下,接受積極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及早改善不適症狀。 椎間盤退化症要正確診斷並不容易,除了要有詳細的病史及理學檢查外,影像學的檢查也相當重要。 一般而言,在普通的X光片上可見椎間盤高度減小、椎間孔變小、相鄰的椎體有邊緣骨刺形成、椎體終板也會有硬化的變化、在較為嚴重的情形甚至可能因脊椎不穩定而發生椎間滑脫 的現象(圖1)。 但對於較為早期的病變,在普通的X光片上就不易有明顯的變化,此時必須借重磁振造影來協助診斷。
椎間盤: 椎間盤突出別急著開刀 醫師:椎間盤突出會自己縮小
如果因長期受壓退化或突然衝擊力,而導致椎間盤突出的話,就可能造成背痛,甚至壓到神經而有坐骨神經痛。 一般的治療方法有:西醫習慣以熱敷使血液循環加快,避免缺血缺氧;或用冷敷減少發炎,減少疼痛。 此外像是服用消炎止痛劑來消炎止痛,用牽引機(拉腰)等物理治療使兩椎空間拉大,幫助椎間盤縮回原來的位置,若情況確實很嚴重,使用類固醇局部注射治療也是一種方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竹分院復健科醫師何宇淳表示,當椎間盤突出剛發作、還在發炎、疼痛的時候,不只不能運動,連復健也不能做,否則會讓受壓迫的地方更嚴重,最好可以臥床休息2週以上,而且要保持平躺的姿勢。 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方法包括有磁力共振(MRI)、X光,電腦斷層(CT)掃描和肌電圖及神經傳導檢查。 這些檢查均能指出椎間盤突出的位置,令治療手法的成效更明顯。
超聲波治療可以促進椎間盤突出部位及周圍部位的血液循環,可有效放鬆肌肉及減輕痛楚,促進修復受損組織,有助治療及改善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治療方法選擇的原則:盡量選擇非損傷的保守治療方法,比如藥物治療。 包括有損傷的微創介入等均排在保守治療方法之後,在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其他治療。 高濃度的臭氧,具有收斂、氣化作用,藉助該作用,近幾年有極個別醫院採用治療腰突症。 在理論上注射臭氧可以氣化濃縮腰椎間盤髓核,但臭氧進入椎管內會有哪些化學反應和併發症呢? 椎間盤 這有待進一步的觀察與研究,從目前病人反饋來看,該治療方法的成功率並不是太高。
椎間盤: 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3. 胸椎疼痛:
如果長期維持以上姿勢,會導致上斜方肌、提肩胛肌、胸大肌、胸小肌 「短縮、僵硬」,深層頸部屈肌、菱形肌、前鋸肌、下斜方肌 「拉長、緊繃」 。 剛剛說的都是肌肉的問題,到底跟椎間盤有什麼關係呢? 椎間盤2025 可以參考下圖:當頭往前移1吋,頸部受到的壓力就提升約10磅;換算下來,大約前移1公分就提升約1.8公斤。 烏龜脖子姿勢會造成曲線部分(即藍色文字框)的肌肉長期維持於「縮短位置」,縮短的肌肉會限制脖子、背的活動。 另一方面,會造成直線部分(即紅色文字框)的肌肉長期維持「拉長位置」,由於要長時間抵抗短縮肌肉的拉力,可能也常會在這些肌肉感到緊繃、痠痛。 首先把身體躺平在瑜伽墊,面望向天空,兩腳打開屈膝,利用臀部的力量把臀部抬起,腰部形成一個拱狀,把動作維持6-10秒,重覆做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