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中期前因設施簡陋(例屋頂經常漏水),被當時學生謔稱為「爛廟」(破爛的廟宇)[26]。 辦學宗旨:本著基督仁愛精神辦學,提供靈、德、智、體、群、美並重的天主教全人教育,令學生的學行均「臻於至善」,並以「力行仁愛」精神服務社會。 《圣若瑟英文小学校歌》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是在创校时由 Rev. Bro.
- 校方表示礙於社交網站的有限接觸面,所以老師團隊在「腦震盪」構思中提出的,希望可以借彩繪雙層巴士,邀請該校校友回校參加校慶重聚[30]。
- 身穿校服的他逃生及墜樓一幕,被大部分電子傳媒清晰拍攝[69]。
-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觀塘區,但有部分學位會分配給九龍城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大部分學生來自 BAND 1 的小六畢業生。
- 候選內閣「Musketiers」以452票信任票對275票不信任票及40票廢票當選成為該屆學生會。
- 該校首個校友組織是於1965年成立的聖若瑟英文學校舊生會(The Old Boys’ Association of SJACS),負責建立舊生網絡及舉辦聯誼活動。
學生會選舉採用內閣制,全校學生普選產生,而會長必須為舊學制中六預科生及334新學制中五高中生,其他幹事則包括內外務副主席、內外務秘書、兩名司庫、總編輯、公共關係秘書、總務秘書。 2010年10月8日舉行的第19屆學生會選舉,候選內閣分別是「Myth」、「跨時代」及「Nuevo」,「Nuevo」以427票支持當選成為該屆學生會[123]。 2005年10月舉行的第14屆學生會選舉,候選內閣為「雷雨陽」及「WINGS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2025 翼」,「雷雨陽」以505票支持當選成為該屆學生會[118]。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中學分區名單
2015年9月,中一班別數目由4班改回5班,並在A,B班實行小班教學,一班約20人。 2006年12月,教育統籌局發出「2006年度第三次校舍分配工作分配通告」[88],其中一所校舍的校址位於現時校址附近的的平山彩雲道及佐敦谷毗鄰的發展區,該校舍佔地面積達7,650平方米,為現時學校面積達兩倍半。 校方在得到全體教職員贊成及諮詢家長意見後,正式把計劃書交給教統局審批。 2007年4月27日,教統局公佈2006年度第三次校舍分配工作分配結果,決定把平山發展區中的該擬建校舍推薦分配給該校,當時預計新校舍於2010年中啟用[89]。 1971年,時任喇沙會總會長Brother Charles Henry 頒授榮譽會士勳銜予校長孫保祿修士,該校亦成為喇沙會聯校成員[17]。 同年,該校因嚴格執行學生禁蓄長髮回校的政策,一名師長強行剪下一名學生的長髮而引發「剪髮風波」,引起當時香港社會關注。
根據2022/23學年資料顯示,聖若瑟英文中學的班級結構是中一4班,中二4班,中三4班,中四4班,中五4班,中六4班,總計全校共開24班。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中西區,但有部分學位會分配給灣仔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絕大部分學生來自 BAND 1 的小六畢業生。 在香港日佔時期(1941至1945年間),書院被日本皇軍佔用,被逼停辦。 部分修士逃往越南,其他則被監禁於集中營,另有一位修士任志願救傷隊被日軍伏擊身亡。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學校傳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时香港教区原定计划“按阶段撇退”该校,并有意停止该校招收新生。 此计划惹来当时该校家长不满,并有家长代表去信时任教区主教胡振中,要求教区指示该校校董当局重新招收新生、批准该校重建以及把该校纳入教区发展计划内[17]。 1982年6月4日,三位家长代表与主教胡振中见面,胡主教表示家长所提出的三项要求已全被接纳,并会指示该校校董当局重新招收新生[18]。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自2000年起,該校中文學會每學年都會出版文集-《賢思集》。 文集頁數約四十多頁,內容包括編者的話、師生文集等,間中也會刊登標語比賽得獎作品。
- 有人在提供網誌託管服務的Xanga網站上設立一個名為「SJACS」的網誌,批評校方做法,引起新舊學生廣泛討論,由此延伸到有關母語教學及其他校政問題的討論。
- 2008年3月19日為該校50周年金禧校慶,因發生流行性感冒疫潮,校方不能安排學生於校慶開放日回校幫忙並取消五年一度的開放展覽。
- 《圣若瑟英文小学校歌》 是在创校时由 Rev. Bro.
- 此後,該校於2010年12月15日完成最後一個在前校舍進行的上課天(Day VI, Cycle 11, 星期三),在學校聖誕假期前(12月17日,星期五)舉辦前校舍最後一個校內活動-聖誕聯歡會[111]。
- 此後直至1978年,深資童軍隊(港島第一旅)連續七屆奪得威爾斯親王錦旗。
- 在校園環境方面,以往前校舍校務處使用開放式格局;學生都會在早會前及下課後在操場自由進行球類活動,形成足球與籃球同場進行的特殊景象,很多同學亦喜歡放學後留在學校觀賞球賽或溫習以應付公開考試。
李姓學生雖然身體有多處骨折,卻奇蹟生還,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後完全康復。 身穿校服的他逃生及墜樓一幕,被大部分電子傳媒清晰拍攝[69]。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母語教學
學生會會址最初設於觀塘道前校舍211室,於上課時段為課室用途,於小息、午膳及下課後則有學生會幹事於此當值,負責售賣校簿、校呔等用品,在遷校前已改為G04A室。 該校學生會曾為觀塘中學生聯會、學生福利聯盟(2002年至2005年及2010年)等組織的成員。 早於70年代中期,校友何安達就讀中三時曾發起簽名運動,表示有意與一班同學籌組首屆學生會,但校方卻沒有理會[需要較佳来源]。 在2008年以後,校方曾在前校舍舉辦幾次小型開放日讓一眾舊生回校緬懷和拍照留念,最後一次開放日為2010年12月5日[110]。 此後,該校於2010年12月15日完成最後一個在前校舍進行的上課天(Day VI, Cycle 11, 星期三),在學校聖誕假期前(12月17日,星期五)舉辦前校舍最後一個校內活動-聖誕聯歡會[111]。
Alban 作曲及填词的[24],有英文版本和中文版本,各版本有4节,一直沿用至今。 1975年,校歌加入中文歌词,由中学部校长陈江潮执笔(亦有一说是中学部老师李汉良填词)[25]。 虽然校歌有四节,但是早会时以及其他情况下,都只会唱首两节英文版本的校歌。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校舍
雖然此舉可能會影響前校舍晚間的校園保安,但校方之前對此並無出言禁止。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2025 有喜歡放學後留校溫習的預科生曾為此向該校高層師長表達可否對此作出酌情處理的意願,但得到的回覆是建議該學生使用香港公共圖書館自修室或周末使用前校舍地下小食部桌椅溫習。 鑑於當時該校發生連串偷竊事件,事後部分預科生認為校務處此舉目的只是想杜絕一切失竊的可能性(例班長忘記鎖門),但此等便利校務處的行政措施卻只是收窄學生在校內的自由度,減少學生對該校的歸屬感。 在校園環境方面,以往前校舍校務處使用開放式格局;學生都會在早會前及下課後在操場自由進行球類活動,形成足球與籃球同場進行的特殊景象,很多同學亦喜歡放學後留在學校觀賞球賽或溫習以應付公開考試。 學生會選舉採用多數制的模式,假若只有一個候選內閣同額競選,則必須進行信任投票,信任票過半數始能當選。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天主教澳門教區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觀塘區,但有部分學位會分配給九龍城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大部分學生來自 BAND 1 的小六畢業生。 收生詳情請看:學位分配辦法 、自行分配學位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中學統一派位。 學校雖然位於觀塘區,但收生不受地區或校網限制,全港收生。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2025 學校不在教育局之「中央派位」或「自行分配學位」之列以內。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教學情況
創校初期,舊校舍選址於九龍觀塘道一棟由法籍女教友(Mrs.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Lily La Fleur)[9]捐給教會的海景別墅(即觀塘道57號),再改建而成[10][11][12],初期舊校舍與小學部共用。 創校首年中小學教師共23人,學生410人,由小三至中二共設15班[8],而學校則當時位於觀塘道海邊[13]。 初時課室不足,需要上、中、下午班三班上課[14][15],上午為中學、中午為小一至小三、下午為小四至小六[12]。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1993年,小學與中學首次在剛落成數年的香港文化中心舉行聯合畢業典禮[21]。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觀塘道前校舍
此後在校內一直有選舉「造馬」(作假)疑雲,因很多同學在選舉後表示投下不信任票。 而在千餘名學生的投票中,在信任與不信任票接近下廢票竟近一成多達94張。 據當年當選內閣成員了解,該屆選舉是在老師們的協助下,將不信任票變成廢票,原因是以免如上屆般重新舉行補選浪費資源及沒有學生再為該屆成立候選內閣所致。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服 有學生認為這樣形同虛設、黑箱作業的選舉是對選民(學生)一點也不公平。 2010年12月,該校時任校長楊少雄表示在2011-2012學年度起,將響應教育局及香港教區呼籲自願減班,計劃把中一班別數目由5班改為4班[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