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表示這樣的高頻震動可以顯著提升清潔能力,去除咖啡漬、醬油污漬等較難清除的頑垢也不是問題。 拖地時會對地面加壓是小米掃拖機器人2 與米家掃拖機器人1C 相比最為突出的升級,加壓拖地比起1C 和米家掃拖機器人單純只讓拖布抹過去效果都還要更好,針對水垢或灰塵的清潔會更有效率。 採用鏡頭視覺導航的好處是少了雷射頭的高度,機身會比較低,像1C 的高度只有8.2公分,比米家掃拖機器人的9.5公分低蠻多的。 家裡沙發或床架下的縫隙如果比較小,只能容許矮機身的掃地機通過,就要選1C 或者後續採鏡頭視覺導航的機型。 米家掃地機器人是小米台灣在17年引進的第一台掃地機,它只有「掃地」的功能而已。
如果沒有特別設定,一般掃地機器人會在每次清掃前重新掃描環境路線,因此準備一台就能打理各個樓層;有些進階款式甚至還內建有貼心的地圖選項,機器人會在掃描自動後備份地圖,之後搬移時就能直接啟動而略過掃描過程。 搭載4顆 LDS 雷射掃描技術,能夠精準識別障礙物,再結合3個不同方向的雷射感知器,使清掃路徑更加順暢。 更棒的還有加入陶瓷觸媒除臭技術,可幫助扼殺細菌並消除垃圾異味,四重濾心淨化也能有效防止二次汙染,推薦給對氣味較為敏感的人。 掃地拖地二合一 每個掃地機器人運轉時的聲響、音量都各不相同,有的款式在使用時幾乎感覺不到移動的聲音,有些則可能產生令人無法忍受的噪音。
掃地拖地二合一: Google Home 智慧音箱正式支援中文!設定與指令看這邊
這邊沒有把吸力納入考量,是因為就算是最差的米家掃拖機器人,它2100Pa 的吸力就足以應付一般的掃地需求了。 續航力也沒納入考量,是因為這些機型全部都有斷點續掃的功能,所以頂多就讓掃地機回家充個電再出來繼續掃就好了,除非很在意這點非要掃地機1次就掃完所有房間,才需要特別考慮續航力。 小米掃拖機器人2 是2021年最新推出的機型,可以把它視為米家掃拖機器人1C 的升級版,兩台都是採用鏡頭視覺導航系統。 升級的地方在於小米掃拖機器人2 有更長的續航力跟更強的吸力,同時它的邊刷改採六角邊刷,小米表示這樣可以徹底清除更細小的灰塵。 至於G1 被精簡的部分在於導航系統,它採用陀螺儀導航,精準度比起鏡頭視覺導航又更差了一些。
- 而若是不希望清理垃圾時弄髒手部,可選擇支援一鍵傾倒、或是可安裝拋棄式集塵袋的款式。
- 米家掃拖機器人1C 的推出時間比米家掃拖機器人稍早約半年(2020年初),跟米家掃拖機器人相比算是各有優缺點。
- 其他如低噪音、輕量及高續航力等特點,皆受到不少消費者肯定,甚至連清潔抹布都有專屬的矽膠刷。
- 小米表示這樣的高頻震動可以顯著提升清潔能力,去除咖啡漬、醬油污漬等較難清除的頑垢也不是問題。
- 剛好我有eufy 11s (slim),來比較一下新舊eufy 機型差異吧!
而如今的拖地功能才顯得更加實用, 目前的掃地機器人搭載大容量的微控水箱,容量大,加一次水就能拖完全屋,中途不需要反復加水。 有些機型可能「爬不上」地毯,或是因為長毛材質卡住掃頭或輪子,抑或堵住清潔吸風口等而停止運轉;而太小,太輕的地毯,也有可能被掃地機器人吸住而拖著走。 掃地拖地二合一2025 若有清潔地毯的需求,建議搜尋、瀏覽過官網資訊或網友口碑、開箱分享,從可以跨越地毯、在地毯上行走的機型著手。 擁有4段變速吸力模式和450mL 大容量集塵盒,能夠清除大部分髒汙,且無需頻繁清理集塵袋,省力又增長使用時間。
掃地拖地二合一: 會飛的監控攝影機來了!亞馬遜旗下Ring 推出Always Home …
還記得前幾年的掃地機器人為了更好的迎合智慧發展的趨勢,加入了APP功能,說實話,對於當時的APP來說連接會有很多的問題,無法連接、連接後無法使用、使用中無法正常操作……就算能夠正常使用,但是都能幹些什麼呢? 可進行遙控、查看耗材……不是說這些功能沒用,而是並不能說擁有了APP就叫智慧的升級。 因為定位較不精準的關係,1C 在推出時App 的功能並沒有很完整,僅有簡單的預約清掃而已。 不過小米表示1C 能透過韌體更新獲得更多App 功能,如果中意這台又想用App 去指定房間清掃、設定禁掃區域,在購買前記得留意當下的韌體版本是否已經支援這些功能了。 1C 的掃拖模式只有單掃地和掃拖一起進行2種選擇,少了米家掃拖機器人的單拖地模式。
會特別強調這點是因為台灣小米後續推出的機型都是「掃拖」機器人,不只能掃地,還兼具拖地功能。 Tapo RV10 Plus 的最大吸力為 2000Pa,非常適合直接強力清潔地毯和硬地板。 每次結束之後要把水箱倒空、清潔布稍微手洗一下(或是進洗衣機),自然曬乾。 我當然有密切觀察拖地的效果,必須說很不錯唷,像是滴落的飲料漬、污垢等等都可以被清掉,我自己會在水箱內倒一點地板清潔劑加強效果。 反正污垢就是這樣,積越久越難清,所以我的設定是eufy每週會工作三次。
掃地拖地二合一: 使用 Tapo 觸手可及的全面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執行這類功能時可能產生較高的噪音值,若是擔心會吵到家人睡眠,建議斟酌使用時機。 然而市面上的相關商品琳瑯滿目,價格帶也非常廣,從百元的平價款到上萬元的旗艦機種應有盡有,選購時除了考量預算之外,想必還有其他注意事項值得深入探究。 為此,本篇文章將透過選購要點、推薦排行榜、常見問題解答等單元,幫助各位從 iRobot、小米、kolin歌林、HERAN禾聯等廠牌的人氣商品中找到理想的選擇,以輕鬆優雅之姿迎接潔淨無塵的居家環境。
機型設計跟米家掃拖機器人有很大不同,掃地用的集塵盒要裝在機身內,拖地水箱則是跟拖布一起加掛在機器人的底部,如果不想拖地就不要掛上水箱跟拖布即可。 這台掃拖機器人很特別,有單掃地、單拖地,或者掃拖一起進行3種模式可以選擇。 不同模式要搭配各自對應的集塵盒或水箱,單掃地用的集塵盒與掃拖模式用的2合1 水箱包裝都會隨附,但單拖地用的水箱就需要另外加購。 這台在推出當時最大的特色就是採用LDS雷射導航,搭配它處理器的運算,即可建構出住家的地圖,並以此為根據去規劃有效率的清掃路徑(弓字型)。 在米家掃地機器人的機身上有一個圓形的凸起區塊,這裡就是配置LDS雷射測距感應器的地方,先記得這個凸起的特徵,後面比較機型時還會再提到。
掃地拖地二合一: iLife A10s 掃地拖地二合一機械人 香港行貨
另須注意,每家廠商對保固到期的商品有不同處理方針,其中一種是付費保固,金額會根據修理的內容變動;另一種則是保固期後便不再享有任何維修服務,一旦損壞後就必須汰換。 畢竟性能佳的掃地機器人價位都不低,建議大家盡量選擇保固期限後,仍能提供完整維修服務的品牌,讓機器的壽命能夠更長久。 採用雙渦輪驅動,標榜可增加80%旋風氣流,舉凡灰塵顆粒、寵物毛髮及殘渣碎屑等各類髒污皆能牢牢吸附。 除此之外,最多可儲存3層樓的地圖並進行分區分層的清掃,相當推薦給居住在透天或別墅的人使用。
掃地拖地二合一: 自動集塵掃地機器人(掃拖二合一)
但須留意,有些型號無法辨認未滿5cm 的高低差,加上根據辨認落差的原理不同,各品牌或型號之間的靈敏度也有微妙差異。 且若是感知段落差的感應器被粉塵入侵,也可能會出現失靈的現象,使用前需先確認環境狀況,並勤勞地保養機身。 若是家中有階梯、架高地板等高低差較大的地形,請注意有無「掉落防止功能」。 搭載該機能的商品不僅能感知段落差,還會即時停止並且轉向,可避免機器在清掃過程中意外從高處墜落。 清掃區域設定又常被稱為禁止進入功能,在機器將家中的區域建圖完畢後,便可於其上限制禁止掃地機器人進入的區域,讓機器避開嬰兒房、寵物用餐的地方,或是雜物較多的房間等。
掃地拖地二合一: 掃地機器人人氣推薦排行榜TOP5
RV10 Plus 配備電子泵,提供 3 種水流,以適應不同地板類型,水壓一致且穩定。 跟單純掃地機器人的最大差異是G10備有額外的水箱、Microfiber清潔布,在水箱上有溝槽安裝固定清潔布,安裝很快幾秒鐘而已,就可以享受清地兼拖地的額外乾淨,也可以省略不裝,單純吸地。 在考慮入手一款高階的智慧打掃家電時,許多家庭都會將 LG 的 CordZer系列產品優先列入考慮。 本款的魅力在於低噪音設計,同步乾吸、濕擦時所產生的分貝數僅有60dB,讓家中有新生兒,時時刻刻得維護地板整潔、又擔心會吵到寶寶睡覺的父母得以安心入手。 IRobot將自動集塵系統搭載在掃地機器人身上,將倒垃圾這一步也自動化了,做到了真真正正的解放雙手。 以往的掃地機器人塵盒滿了需要你去倒垃圾,而如果Roomba i7+塵盒滿了它就會自動回到自動集塵底座上,垃圾從塵盒被吸入上方的一次性集塵袋中,整個過程無需你動手,讓你至少三四個月不用去想掃地、倒垃圾這件事。
掃地拖地二合一: ② 選擇超細纖維抹布款為佳
因為定位能力較差,App 功能很有限,沒有劃區清掃、指定房間清掃,也沒辦法設定清掃禁區,甚至連實體虛擬牆都不支援,因此不適合障礙物較多的住家環境。 Eufy G10 掃拖二合一機器人功能齊全、清潔力很不錯、貼心的設計,有一貫的表現水準,不會突然有意外、卡住或是撞倒東西,密集使用了一個月,目前沒有發生任何故障情況,各方面來說我覺得相當不錯唷。 更有大/中/小三擋水量,自由調節,根據不同的地面環境,提供更全面的清潔效果。
掃地拖地二合一: 拖地機的選購要點
考量台灣氣候潮濕,很容易因爲掃到一些濕的髒污而黏在集塵盒內,勤勞一點的人會每隔兩三天,或是在每次使用後就清理。 掃地拖地二合一2025 為減輕使用者的負擔,現在也有不少廠牌推出方便清理的自動集塵座,可說是懶人的一大福音。 基本上掃地機器人與一般吸塵器相同,大部分都能在清掃過程中一併吸附惱人的毛髮。 然而實際的清理程度主要仍取決於產品本身的吸力是否夠強、吸口設計是否不易卡毛髮等各項因素。
掃地拖地二合一: 商品分類
說實話,當時的技術加入拖地功能真的是多餘,隨便滲水、隨意的抹布,清潔效果一般,但是為了增加收穫更多的用戶,拖地功能也是勢在必行。 其他像3000Pa 吸力、5200mAh 大電量長續航跟米家掃拖機器人相比皆是明顯的升級。 2 Pro 跟米家掃拖機器人同樣採LDS雷射導航,前面已經說過,這類的導航定位較為精準,不像鏡頭視覺導航機型在低光源環境會有迷航問題,也不會不斷地用輕碰的方式去閃避障礙物。 米家掃拖機器人G1 是比1C 還要再陽春一點的機型,掃拖模式跟1C 一樣只有單掃地或掃拖一起2種選擇,水箱也是加掛在機身底部,拖地時只是輕輕抹過地面而已,拖地效果其實很有限。 1C 跟米家掃拖機器人最大的差異在於導航方式,1C 採用的是鏡頭視覺導航,後者則是採LDS雷射導航。 採用視覺導航的精準度沒有LDS雷射導航高,遇到障礙物時沒有辦法判斷距離,所以會以輕碰的方式去找路,一些桌腳椅腳會被撞來撞去,擺在地上的垃圾桶可能也會被它推著走。
掃地拖地二合一: 自動升壓至最大模式
其和第一代相比不僅吸力增強,抹布也升級為抗菌等級,配合增壓的拖地模塊能讓地板重現猶如以手擦拭般的潔淨。 再者,清潔抹布為吸水力強的超細纖維材質,地板擦過之處不會過於濕滑,直接踩踏也很放心。 可惜主機在安裝水箱時無法進行自動回充,須以人力自行搬回充電站,在意者最好謹慎評估。 如果擔心拖地機在運轉時會碰撞到家具或因段差而掉落,可依照家中環境選擇具備相關感應機能的款式,像是防撞緩衝機制、紅外線或超音波感應偵測等。 不過,須注意的是有些商品僅在機身前方有相關感應裝置,故側身和後方還是有可能因前方轉向而撞擊到障礙物。
掃拖機器人的優劣通常取決於功能性,然而功能越豐富則價格越高,不過當中也有像東元這款能在兩者間取得完美平衡的聰明選擇。 除了內建三種清潔模式之外,還多了一個自動式的選擇,可根據不同地面材質與環境髒汙情形自行調節。 掃地拖地二合一 而透過隨附的遙控器可操控機器暫停、運轉、切換清潔模式和回站充電,輕鬆享受操控的快感。 結合掃地及拖地雙重功能,搭配高速內旋清潔系統和自動清洗拖布設計,可避免同一塊布越擦越髒的問題。 再加上5000pa 的強大吸塵力,無須多次來回清潔,即可達到最佳除塵效果。 此外,這款掃地機器人還內建語音助手,不用另外透過 App 使用,只要開口即可下達指令,推薦給追求簡便及輕鬆操作的人士。
掃地拖地二合一: 掃地機器人可以用多久?一直插著充電會損害電池嗎?
擁有業界最強的5300pa 吸力和 Hybrid 滾刷設計,能夠深入隙縫和死角進行全方位清潔。 此外,這款掃地機器人還擁有 AI Action 掃地拖地二合一2025 視覺避障功能,能智能避開障礙物,確保清潔操作的順暢。 配備強大的5100pa 吸力和雙邊刷設計,能夠深入縫隙並貼合各種地面,而自動回洗抹布搭配40°熱風烘乾功能,更能讓掃地與拖地一次完成。 再加上僅84mm的輕薄機身,可輕鬆進出沙發、床底等清潔死角;簡潔美觀的外觀放置在家中也十分雅致,適合注重外型美感與纖薄度的人。 刷頭配備獨特滾輪雙膠刷設計,不僅能徹底清除髒汙,還能防止滾輪被毛髮纏繞。 掃地拖地二合一 再加上自動清空垃圾、App 提醒集塵盒已滿等機能,很適合家中有養寵物,且不想費心留意倒垃圾時間的族群使用。
然而如今的APP更智慧的同時也更加的實用,連接APP可實現預約、定點清掃、分區清掃、掌上虛擬牆的功能。 在掃地機器人清掃的過程中APP端可即時看到建圖過程,建圖完成後可實現想掃哪間掃哪間,不掃哪裡全遮罩,讓你真正體驗到智慧的清潔過程。 科沃斯將全新AIVI視覺識別技術加入到掃地機器人當中,機器人被賦予深度學習的能力,面對不同的家庭環境, 能識別並避開經常會阻礙機器人工作的電線、拖鞋、襪子和充電座。 小米掃拖機器人2 Pro 同為2021年上市的新機,是目前台灣小米推出的掃拖機器人中,拖地能力最佳的一台。 可視這台為米家掃拖機器人的升級版,拖地方面除了延續原有的「人字型左右雙向來回擦拭」外,還加入了高頻率聲波震動。
掃地拖地二合一: GoPro 比較!Hero 8 9 10 & Max 畫質、…
所幸重量僅有600g,搬運不算太費力氣,以價格來說還是相當具有吸引力。 另外,OZMO™ Pro專業拖地系統能以每分鐘480次振動頻率擦拭地板,即便碰到沾黏性汙漬也能徹底清潔。 加上本款還能與智慧語音設備相容利用聲控操作,有興趣的讀者可不要錯過囉。
掃地拖地二合一: iPad 比較!根據需求及用途推薦適合你的iPad 機型(2022最新選購指…
如果擔心無法確實解決毛髮問題,挑選前不妨先瀏覽消費者的使用心得,或是親自到家電行試用看看都是方法之一。 機身僅5.7cm的超纖薄設計,能夠輕易穿越在家裡各個角落,加上100mL水箱,提供吸塵及拖地功能,使地板清潔更加徹底。 圓形雖然是掃地機器人的主流,但此類機種有較難清除角落灰塵的缺點,因此部分廠商也針對這類清潔需求,推出了有尖角的三角型機種,或是能與牆壁完全貼齊、深入清潔角落的 D型設計。
一提到掃地機器人,許多人都會想到知名的「Roomba」,而這個型號正是由號稱掃地機器人先驅的 iRobot 所推出。 對於不擅長機器類產品的人來說,按鈕越少、功能越簡單的商品或許會更合適。 相反地,如果對高性能產品駕輕就熟的話,則推薦搭載 Wi-Fi功能的款式,出門在外也能隨時發出指示、巧妙利用時間掃除,即使臨時有訪客也不必驚慌失措了。
除非找到比1C 便宜很多的價格,同時也不在意較差的導航能力,才會推薦選擇G1。 ILife A10s 掃地拖地二合一 除了搭載浮動滾刷實現貼地清掃外,還首次升級了2合1雙效組合滾刷設計,不僅保證了傳統毛刷在清潔上的效果,更能避免令人頭疼的毛髮纏繞問題。 徹底告別其他產品需要裝配兩套可替換滾刷的繁瑣,省去了用戶根據不同的地面環境更換滾刷的步驟,讓清掃更便捷。
身為第二台的eufy使用者,我完全可以感受到新一代eufy的進步,除了最主要新增了拖地功能讓我家變得更乾淨,幾乎不需要手動拖地之外,原本的吸塵功能也變得更智慧、方便、強大跟貼心。 所以今年eufy出了掃拖二合一的機型 eufy G10 後 (全名是 RoboVac G10 Hybrid)我超級興奮的,繼吸地之後,終於又可以擺脫拖地這個麻煩事了。 生活很忙清潔這項工作我盡量能外包就外包,現在連拖地都可以包給機器人做,嗚嗚….感恩科技進步啊!! 今天跟大家分享使用一個多月掃拖二合一eufy G10機器人的心得、優缺點以及分析跟市面上其他類似機型的差異。
掃地拖地二合一: 亞馬遜推出家用機器人Astro!搭載Alexa 智慧螢幕和攝影機,居家…
除非在其他通路找到更便宜的價格,或是真的不想要掃地機有拖地功能,再來考慮17年的這台米家掃地機器人。 掃地拖地二合一2025 在撰文當下,小米官網的米家掃地機器人是缺貨狀態的,而且它的價格十分尷尬。 因為最近小米掃拖機器人2 系列的推出,米家「掃拖」機器人的價錢降到跟這台米家「掃地」機器人差不多,甚至還更便宜。 配備 2600mAh 長效電池,Tapo RV10 Plus 每次充滿電後可提供 3 小時的連續清潔。
掃地拖地二合一: iLife A10s 掃地拖地二合一機械人
準掃描家居環境,構建室內地圖並實時定位,實現有規劃、有規律的高覆蓋清掃工作。 激光設備5×360°/秒的掃描速度與1800次/秒的測距頻率,保證了iLife A10s 在面對複雜環境的應變能力,面對打開房門、移動家具等情況,能夠及時更新清掃區域,重新規劃清掃,實現智能化用戶體驗。 蒼詠從大學時期組裝了第一台電腦以後就對3C產品有著極大的興趣與熱情,閒暇之餘也常上網關注各類科技產品的最新訊息。 素有「生活魔法家」之稱的家事達人陳映如,大學時期主修財經而研究所專攻企管,但最後將畢生所學運用在家事上,希望能幫助讀者們少花時間及精力在難以避免的繁瑣家務,能留更多時間給自己,投資在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上。 因此努力鑽研提高效率的方法,深信好用的清潔工具及有效的家事技巧是基本要素,再加上一顆愉快的心,家事也能變佳事。
既然下定決心要買一台拖地機來減輕打掃的負擔,想必讀者們都希望能在理想預算之下買到符合需求的款式。 其他的必備功能:像是有防摔偵測(別擔心,從eufy 11s三年前開始,它從來沒有掉下來過)、電力低時自動回充、卡住會逼逼叫求救這些都正常運作,沒有失誤過。 剛好我有eufy 11s (slim),來比較一下新舊eufy 機型差異吧! Eufy 11s 吸力是 1300 pa ,新的G10機型吸力有2000pa,吸力增強許多,不論像是食物殘渣、貓砂(!)、頭髮這些都吸得很乾淨。 其他如低噪音、輕量及高續航力等特點,皆受到不少消費者肯定,甚至連清潔抹布都有專屬的矽膠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