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粉嶺未成新市鎮之前,呢個墟係上水、粉嶺、沙頭角同打鼓嶺各村做生意嘅地方。 個墟舊時由廖氏打理,後尾因為秤佣不公,部份鄉民喺粉嶺另立聯和墟,變成新界東北兩大墟市。 後尾因為上水變成新市鎮,唔單單係個墟,石湖墟就變成上水嘅舊市區,係個商住混合區,有唔少舖頭,運輸署劃咗部份街做行人專用區。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圖書一《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 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 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 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
石湖墟: 石湖墟淨水設施 (行政樓、電熱聯供發電機樓、污泥脫水樓及基本污水處理一號樓)
上水是香港最北端的已發展區,位於深圳河以南,雞公嶺以北,東面連接粉嶺平原,西面毗鄰元朗區及落馬洲,與中國深圳連接。 位於上水西北部的羅湖及北部的文錦渡是往中國內地的主要通道。 上水與粉嶺、沙頭角、打鼓嶺組成了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 )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新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 石湖墟的街道多以「新」字作開頭,並取健康、成功等等之意:新豐路、新健街、新康街、新財街、新發街、新成路、新功街、新樂街、新祥街、新勤街。
- 預計這種環保能源能夠使設施的的用電量每年減少2000萬千瓦時,相等於4,000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 2003年區議會選舉,陳興福爭取連任,而建制派派出自由黨成員張玉書角逐,另有獨立候選人黃聯發參選,陳興福成功以過半票數勝出,得票更是多於另外兩人的總和。
- 不少老字號都在石湖墟見證上水的變遷,部分更是在七、八十年代已經開始立足,成為上水區歷史鴻流的一掬清泉。
- )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新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 此外,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升級後將變成石湖墟淨水設施,打造成為一個“環境校園”,增設綠化園景及社區共融元素,把傳統厭惡性設施轉化為區內的迎毗資源。
預計這種環保能源能夠使設施的的用電量每年減少2000萬千瓦時,相等於4,000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渠務署藉此機會將傳統上以功能爲主的污水處理廠轉變為有綠色生態的環境校園,引入了各種可持續發展設計特色和社區融合元素,並命名為石湖墟淨水設施。 設施以“環境校園與社區相連”為主題,設立訪客“淨水之旅”的教育導覽。 石湖墟 公眾也可以透過參觀設施内的公共空間(例如綠化天台,生態花園和河畔步道)擺放的展覽品來了解可持續生活概念。
石湖墟: 區議會議席分布
1990年代聯和新村被收購及拆卸,重新發展為兩幢大廈及大型商場。 昔日的兩層建築物亦重建為多層大廈,不同類型的商店陸續進駐。 新街市於2002年7月1日投入服務,提供356個有空調的攤檔及熟食中心,舊街市於同年9月26日停止運作,結束長達50多年的歷史任務。
疫情至今已一年半,水貨客影子消散,多間藥房結業,上水一些古舊的小店招牌再次浮現在大家眼前 ── 可能現時就是重遊上水,了解她真實面貌的最佳時機。 屹立上水75年的成發餅家,與石湖墟只是一條馬路之隔,每次行過都會聞到陣陣包餅烤焗的香甜味,下午蛋撻新鮮出爐,總是吸引不少人排隊半打半打的買。 石湖墟2025 老字號餅店又何只月餅受歡迎,傳統餅食如嫁女餅、皮蛋酥、忌廉奶油筒都在此找到,還有可能只有圍村老一輩才認識的「大肚餅」白餅。 平民價的唐餅材料簡單,例如白餅只用麵粉、水、糖、鹼水及酒餅,但從發酵到搓成麵餅,就要兩日時間,每一件都是大師傳經驗心機和手藝之作。 今年年頭疫情出現搶菜潮,內地供港菜價格飆升,馬寶寶的農夫們拒絕坐地起價,以平日正常價錢賣本地有機菜。
石湖墟: 上水終極指南
我們相信新設施會把傳統上定義為鄰避設施的污水處理廠變為當區受歡迎的公共資源。 及發展商重新規劃,以「新」字為首,配以「健康成功發財」的街道名,就是新石湖墟標誌。 不少老字號都在石湖墟見證上水的變遷,部分更是在七、八十年代已經開始立足,成為上水區歷史鴻流的一掬清泉。 拖喼、水貨客及藥房,是我們近年對上水的印象,如果早幾年有人向你推介上水美食,相信你想起那些水洩不通、人來人往的畫面也會興致索然。
石湖墟: 石湖墟街市熟食中心
石湖墟選區自1982年區議會選舉成立,當時定為單議席選區,由劉森波當選。 1985年區議會選舉,因應彩園邨入伙後人口增加而定為雙議席選區,原任議員未有尋求連任,吸引到六人參選,最終由張根貴和張英以過二千票當選。 )喺香港上水,係當地一墟,喺家下港鐵東鐵綫上水站東北。
石湖墟: 主要交通幹道
「創辦股」由來自粉嶺、打鼓嶺、沙頭角及大埔頭的鄉村認購,而「普通股」則由個人、祖堂或公司購入。 根據統計處2007年的統計,聯和墟人口約21,335人。 上水美食|上水雖處於香港最北,但美食一樣多不勝數,既可以找到懷舊餅店、又可以找到經營多年的老店,而且最特別的是大多小店大隱隱於市,集中在市政大廈,想吃什麼小食及晚餐,一應俱全。 石湖墟 石湖墟的美食足以讓你食遍一整天,很多小店都很早開舖,所以早餐並不缺選擇。 石湖墟街市熟食中心在石湖墟市政大廈的二樓,是第三代的石湖墟街市,因為整層都是熟食中心,座位非常多,隨便挑一張枱便可以點勻所有檔口的美食,伙計會千叮萬囑你要將不同小店的碗碟各自歸還,以免他們的碗碟流失。 雖然座位多,但早上10時至下午1時是他們最繁忙的時段,經常座無虛席。
石湖墟: 上水美食|7大餐廳推薦!必食小食+晚餐推介:手剉紅豆冰|區區搵食
1898年,租借新界及新九龍的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亦有收錄「石湖墟」,並在條約附圖中顯示位置在粉嶺圍以北。 石湖墟在1930年代设立,并成为当时区内重要的商业中心,早年由上水乡事委员会管理石湖墟的农业买卖活动。 但1955年及1956年发生了两场大火,使石湖墟沦为颓垣败瓦,1964年才重建完成,现有墟内建筑物多是当时才建立的。 于1993年政府把位于新成路的旧街市迁到现时的石湖墟新街市。
石湖墟: 上水美食|懷舊小食|4.興發餅家 第二代手造老餅
18間長者健康中心繼續為會員提供新冠疫苗(科興「克爾來福」)即場接種服務,無須預約。 石湖墟 疫苗接種時段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12時30分及下午2時至5時(公眾假期除外)。 1980年代未期,沿用了30多年的天光墟遷往鄰近龍躍頭的安居街農產批發市場。
石湖墟: 發展與變遷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掃管埔路、馬適路以北至雙魚河及梧桐河以南的地區為範圍。 2016年東區區議會屬下天后及維園選區於2016年劃入灣仔區議會,2015年由灣仔民政事務處處理相關選舉。 石湖墟 1999年區議會選舉,鄉村地帶改劃為鳳翠選區,而粉上選區的上水部分劃回本區,全區亦因應區內屋苑人口增加而以非原居民為主,最後民建聯成員黃志華以不足百票差距敗於民主黨的陳興福。 1988年區議會選舉,因應天平邨入伙後人口增加,石湖墟選區劃出彩園和天平選區後,改為單議席選區,張英轉到天平選區參選,由於本區只有張根貴報名,張氏自動當選。 1991年區議會選舉,張根貴未有參選,結果由獨立候選人莊金寧以705票打敗自民聯成員謝立富的384票而當選。
石湖墟: 石湖墟公立學校小一公開課
香港最古老墟市之一的上水石湖墟,墟內的民生小店、涼茶鋪、匹頭布行換成了淘金的藥房、金舖、水貨店。 2020年,同是疫情,邊境關閉近一年,水貨店關門大吉,竟令上水回復舊模樣。 售賣本地產品、手作甚至傳統製作的小店回歸,陶瓷工藝工作坊、社區共享空間亦落戶於此。 2000年觀塘區議會利安選區於1999年與沙田區議會新設選區重名,結果觀塘一區2003年加入順天邨兩棟樓宇後改名為利安天。 2003年區議會選舉,陳興福爭取連任,而建制派派出自由黨成員張玉書角逐,另有獨立候選人黃聯發參選,陳興福成功以過半票數勝出,得票更是多於另外兩人的總和。
石湖墟: 石湖墟淨水設施
訪客亦能應用BIM虛擬參觀廠房内的運作,同時展示BIM在設計、建造和將來資產管理階段中的強大功能。 渠務署透過運用這技術實現高智能、高彈性及創新的設計,在建造業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願景。 新的污水處理技術將允許擴展的靈活性,簡化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的選擇。 石湖墟淨水設施毗鄰計劃建造再生水處理設施,將經處理的污水再進一步消毒,以達至用於沖厠和其他非飲用用途的水平。 明記的三式套餐(腸粉、陳皮魚蛋及豬皮)賣到街知巷聞,如想吃得豐富點,不妨試試皮蛋瘦肉粥及豉油皇炒麵,每款$20或以下即有交易。 老闆是上水街坊,他每天凌晨5時就會到舖裏準備,7時正準時開舖。
設施内亦將會種植多種本地物種美化園景,提升生物多樣性。 透過污泥處理收集再生能源是全球的趨勢,石湖墟淨水設施亦不例外。 設施除了通過厭氧消化污泥產生的生物氣外,更會安裝香港首個熱水解污泥處理系統,不但增強污泥消化能力,還可增加生物氣產量多達30%。
石湖墟: 區議會議席分佈
此外,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升級後將變成石湖墟淨水設施,打造成為一個“環境校園”,增設綠化園景及社區共融元素,把傳統厭惡性設施轉化為區內的迎毗資源。 1994年區議會選舉,議席由民建聯成員黃志華和無黨派人士陳漢林爭奪,由黃志華以不足百票差距勝過陳漢林。 衞生署於全港設有18間長者健康中心,65歲或以上的長者均可申請成為會員。
他們的豬扒麵最馳名,炸豬扒炸漿不會太厚,外脆內軟也不算太油膩,值得一試。 愛新奇口味又嗜甜食的朋友可以嚐嚐他們的「菠蘿蛋」,是一層薄蛋漿包裹着菠蘿包的小食,但若喜愛傳統菠蘿包的香脆酥皮,就未必能貼合你的口味。 於1993年政府把位於新成路的舊街市遷到現時的石湖墟新街市。
中心會員的流轉量不高,所以新申請人士一般需輪候一段較長時間才能成為會員。 1940年代香港政府鼓勵鄉村籌建墟市,1948年由當地鄉紳成立「聯和置業公司」,當中的「聯和」含有「聯合」、「和睦」之意思。 公司地址為安樂村瑞勝書樓,於1949年12月22日註冊為有限公司,負責人為李仲莊(董事長)、馮奇焯(副董事長)、彭富華(總經理)、李毓棠(協理)、鄧勳臣及劉維香(司庫)。 法定資本為50萬港元,合共5萬股,每股10元,分500股為「創辦股」及49,500股為「普通股」。 分三次招股,累計總數為21,918股,集資2,191,800元。
)是香港北區上水的一個舊墟市,位於現時東鐵綫上水站附近。 石湖墟的街道多以「新」字作開頭,並取健康、成功等等之意:新豐路、新健街、新康街、新財街、新發街、新成路、新功街、新樂街、新祥街、新勤街。 現時石湖墟仍是上水一個商業活動十分繁忙的地方,故墟內一些街道現已由運輸署劃為「行人專用區」。 2015年區議會選舉,民主黨捲土重來,由林卓廷參選,與劉匡健和民建聯成員王潤強競逐,結果林以五成六得票當選,而林氏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成功接替時任民主黨主席劉慧卿代表民主黨當選新界東立法會議員。 2007年區議會選舉,因應彩旭太選區分拆,旭埔苑劃入本區,使本區繼八十年代以後跨越九廣鐵路。 同時陳興福退休,民主黨黃成智轉戰本區,在另外三人參選下,黃成智以四成七的1,534票擊敗主要對手民建聯的王潤強當選,其後黃成智更在2008年立法會選舉勝出,繼2000年後再次成為雙料議員。
藥房水貨店退場之際,石湖墟內新開了一間叫上水貨鋪的獨立小店,以「水.貨」食字戲謔,英文名則叫 BeWater Mart。 店內全是真香港製造的「港貨」,有50年代創立的老字號醬油、新創的本地天然護膚品品牌、塱原生態米、新界魚菜共生新鮮蔬菜。 石湖墟2025 原來上水貨舖會不定期舉辦「 北區同學會」,讓生於斯長於斯的北區同學仔找個藉口聚聚。 逢星期六日石湖墟內的大街會變身步行街,店家於門前放幾張小櫈,邀來音樂人表演,廣東話歌聲傳遍街坊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