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的江若琳,深信中醫固本培元的理論,雖然平時無大病痛,但卻對中醫治療法調理身子深信不疑,年前經圈內前輩介紹,開始向章醫師求診。 位於香港禮頓道一舊式樓宇的住宅單位內,有一位年屆八十六歲高齡的女中醫馬菁岐坐鎮;數十年來,她以「指穴」和針灸醫盡無數奇難雜症。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2025 前美國總統列根和老布殊,都曾找她治病,香港紅星如周潤發、劉嘉玲及王菲等,也曾上門找她應診,連梁朝偉和黃柏高,都是她的學生,跟隨她學習「指穴」。 據聞,張醫師的明星客人包括劉德華、吳彥祖、關之琳和鮑起靜夫婦等,專長骨傷科的他,遇上最多是扭親、跌傷和筋骨勞損的明星慕名光顧。 名人方面,本刊所知,前高官馬時亨早年當官期間,因受長期肩頸痛煎熬,醫極唔好;有一次得立法會議員梁劉柔芬介紹,到張勇診所求醫,進行密集式針灸和推拿,醫治半年,成功斷尾。
- 除了這批四、五十歲的新晉名醫,中環早有一批資深專科醫生坐鎮,當中以同是婦產科的何永超和梁淑德,因曾為多位名人、明星接生,而最廣為人知。
- 屋邨出身、就讀普通小學的黃仕雄醫生靠努力爬上成功階梯,成為骨科專科醫生。
- 醫務委員會昨召開紀律聆訊,專家證人指出,痔瘡槍手術較傳統切除手術風險高,有可能刺穿直腸,復發率亦較高。
- 「聽說何永超幫人接生收六萬元,但要看他也不容易,排期至少要一年。」有行內人士說。
- 據知,只需每星期接受兩次同樣的療程,兩三個月後,Suki便可成功「強腰」健體,想生仔絕對不成問題。
張指痔瘡槍可引致多項併發症,醫生應謹慎提醒病人,「如果解釋清楚畀病人知,佢哋多數唔做痔瘡槍。」張過去二十年曾施行五千宗傳統手術,痔瘡槍不夠一百宗。 張又認為,當病人投訴腹痛,應為他盡快檢查,陳卻曾提議病人用熱水浸泡肛門位置,以紓緩痛楚,張直斥:「唔可以接受係嚟自醫生嘅意見!」但張同意,陳已向病人解釋痔瘡槍的副作用。 涉事的中年男病人受痔瘡問題困擾,○九年底向陳溥深求診,陳在一○年二月替他進行痔瘡槍手術,疑刺穿病人直腸。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醫院診所分類
他早年在中建大廈十六樓,與名醫兄弟余宇康、余宇超等人成立「813醫療中心」,不少城中富豪如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查良鏞等都幫襯他。 何永超七四年港大醫學院畢業,十年前開設「輔助生育中心」,開宗明義幫難以成孕的夫婦「造人」,故有「不育聖手」之稱,傳聞做人工受孕至少收費十萬元。 據悉剛誕下孖胎的黎姿、懷孕幾個月的李嘉欣、育有四歲女兒的吳君如、劉嘉玲等都是他的病人,何永超亦幫過陳慧琳剖腹接生。 消息人士透露,盛傳港大內科學系系主任黎嘉能,或會步梁憲孫、韋霖等後塵,加盟養和醫院,而內分泌專科兼瑪麗醫院骨質疏鬆中心主任龔慧慈教授,以及專醫糖尿病的曹慧崑教授,傳聞亦計劃到中環開診。 3、仁安醫院:網頁顯示,該醫院提供日間大腸內視鏡檢查(監測麻醉),醫院收費5000元,未計醫生費、麻醉科醫生費、化驗費等其他收費。 2、浸會醫院:該院表示大腸鏡檢查最便宜的套餐為9,990元,包括基本收費、6小時日間病床,如發現有3粒瘜肉,切除及化驗費就額外多3,000多元,即需約13,000元,監測麻醉需另收費約2000元。
1、播道醫院:該院回覆指,至今年12月,一般大腸鏡檢查的收費為12,000至15,000,包括基本收費、3至4粒瘜肉的切除及化驗費,監測麻醉需另收費1750元,一般會以日間手術的形式處理,毋須收取住院費。 經朋友介紹下,去了另外一個比較細心的骨科醫生檢查,經他仔細檢查下,發現有外來物在傷口上(似是線頭),他幫我媽媽小心翼翼地取出來後,讓媽媽回家休息,感受下個傷口還有冇痛。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2025 過了幾星期,媽媽說還痛,於是再覆診照超聲波,報告發現還有外來物,又要來一次手術切除。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搜尋病症資訊
他醫治的,不僅是肉眼所見的身體痛苦,更時時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同行者,與病人及家屬攜手走過抗病路。 劉飛龍醫生出身於基層,自小在徙置區長大,就讀中學時,母親因病經常進出公立醫院,令他希望當醫生幫助貧苦大眾。 30多年的行醫生涯中,劉飛龍最難忘的是2003年沙士爆發期間。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處於疫症漩渦,最近兩次就曾發表的說話致歉。
- 馬醫師行醫超過三十年,求診者不乏外籍人士,她眼見他們害怕針灸,便採用以指代針的「經穴指療」方法,配合藥方雙管齊下,大受歡迎,更開班授徒。
- 作為準媽媽嘅藝人張嘉兒自從懷孕之後,就喺社交網站開設專頁,同各位準媽媽分享佗B心得,教大家懷孕嘅時候要注意啲咩。
- 「以前在公立醫院的病人,未必有能力出來睇私家了,在中環一定是target on中產階層。」曾繁光說。
- 記者對比坊間6間私家醫院及私營內窺鏡中心的服務收費,發現若要切除瘜肉,一般索價逾萬元。
- 名人方面,本刊所知,前高官馬時亨早年當官期間,因受長期肩頸痛煎熬,醫極唔好;有一次得立法會議員梁劉柔芬介紹,到張勇診所求醫,進行密集式針灸和推拿,醫治半年,成功斷尾。
- 為確保準確評論,我們會再次發放郵件給加入評論者作核實,經過核實的評論才會在E大夫網站顯示, 以保障醫生和市民的權益。
【本報訊】大腸癌連續多年成為本港最多人患上的癌症,除是第二號癌症殺手,更有年輕化趨勢,但港人及早診斷大腸癌意識仍有提升空間。 有外科專科醫生透露,曾診治過至少四名大腸癌患者在廿歲以下,他們一確診更已屆第四期,最終三人離世。 由於此「靜態殺手」在最初第一二期還是較後第三四期都可無明顯病徵,因此檢驗是預防它突然來襲最佳方法。 醫委會主席劉允怡在判詞指,張的行為已接近濫用醫生專業的邊緣,他向女病人發粗俗訊息,應被譴責。 劉會後稱,因控罪「告得唔夠好」,張醫生「今次好彩」,而女病人以其英文水平認為「yours」非指自己嘴唇,故難裁定張對她有涉及性的評論。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現年四十一歲的女病人與前夫育有十五歲女兒,張文德曾是他們的家庭醫生。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診所地址
張浩然表示,在日間中心進行大腸鏡檢查大約需時30至45分鐘,客人在檢查後可於日間中心稍作休息便回家,整個過程只需約1至2小時。 而日間檢查的定價較經濟實惠,「醫院要住院費,又要醫生巡房費」。 外科專科醫生張浩然指,大腸癌的新症持續有上升趨勢,並有年輕化現象,可稱為「靜態殺手」,不少人在40至50歲已患病,他更曾遇過4名只有20多歲的第四期大腸癌病人,其中3名男子離世。 他續指,由於大腸癌的病徵不明顯,故發現患病時通常已至第三、四期,生存率在第一期時可有95%,但第三期就只剩50至60%。 提供各醫生的診所地址、聯絡方法、應診時間和專業資格等資訊供市民參閱,以便大家能夠選擇自己所需的專科醫生。 生活 Power Up 網站 收錄香港超過 30,000 名註冊西醫及執業醫生(14,000 名西醫、10,000 名中醫、2,400 名牙醫、3,600 名物理治療師)的基本資料。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病人須知
張浩然指有7成人的憩室主要集中於大腸左側、即乙結腸位置,60歲以上有一半確診有憩室症,而80歲以上的人口更有7成人有憩室症,惟他指出,由於早期徵狀較難令人聯想到憩室症,大部分人只會在發炎時才得知自己患病。 憩室的形成由飲食習慣不健康引起,若攝取蔬果的纖維量不足,進食過多油份的食物,會令糞便較硬,久而久之變成便秘,大腸在排便過程壓力增加,而腸道亦會隨年齡增長老化,種種原因令較薄的大腸壁生出突起的囊狀,即是憩室。 不少人若有腹痛,會以為自己有腸胃炎;腹痛若持續,或會擔心自己患上大腸癌;排便習慣有變,以為單純是便秘;大便滲血,可能以為有痔瘡。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專科
馬醫師的父親醉心鑽研中醫藥,所以在女兒六歲時便請了一位氣功師傅教她功夫,故她自幼已學習「指穴」和經絡理論。 後來,馬菁岐輾轉逃難到澳門,給她遇上一名醫術高明的尼姑,學曉針灸療法。 往後她當過教師、督學師,再邊教書邊學醫,曾到中國國醫學院學醫,四大名醫朱鶴皋、丁仲英、丁濟萬、陳信齋等都曾是其老師,更於美國考護針灸醫師執照及東方醫學博士學位,乃香港首批註冊中醫師。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2025 私人執業的外科專科醫生陳溥深,涉嫌無向病人解釋痔瘡槍手術的風險,病人術後反映腹痛嚴重,陳卻無做檢查。 醫務委員會昨召開紀律聆訊,專家證人指出,痔瘡槍手術較傳統切除手術風險高,有可能刺穿直腸,復發率亦較高。 據專家經驗,病人若清楚痔瘡槍的利弊,多數會選擇傳統切除術,認為陳理應告知病人其他治療方法,又指該病人根本不適合做痔瘡槍手術,聆訊今日再續。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普通科
他接受訪問時被問及面對莫名的批評時,形容不多不少都會「激氣」,惟每人崗位都有向自己使命,個人榮辱「不算是甚麼」,重要的是本港抗疫最終是否成功,是否可「守得住」。 張浩然解釋,由於憩室通常生長於血管與腸壁間的連接位,若憩室破裂時蛀穿血管,會引致大量出血甚至休克。 若憩室發炎時破裂,大腸內的膿水及糞便流出至整個腹腔,會引發腹膜炎,死亡率達九成,一旦導致敗血症亦有可能致命。 他補充,有1至2成東方人的大腸右側天生有2至3個憩室,但有病人會因右腹疼痛,而誤以為自己有「慢性盲腸炎」。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他澄清盲腸炎全屬急性,若病人持續右腹疼痛,可能有先天大腸憩室症。 憩室症的徵狀包括間中腹痛、腹瀉或便秘,若發炎時會發燒、大便出血、白血球指數會上升。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小檔案_楊一木 醫師
馬時亨當年除致送「醫術高明」四大字牌匾答謝外,還廣向政界朋友推介,故後來不少官員和議員都成為張醫師的客人。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2025 朱頌明醫生於2003年任職聯合醫院內科部,沙士期間正是抗疫前線。 17年後疫症重演,朱醫生不無感慨,他說比沙士及新冠肺炎更可怕的地方是——自私。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預約服務
他是楊一木,現任康福牙科診所院長,2009年獲選為《商業周刊》百大良醫,更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名網友票選中,獲得「牙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 楊一木在牙醫界除了有「打麻藥不會痛的神之手」封號外,另一個行醫特色是:不輕易幫病人植牙。 「醫學並不嚴肅!精靈面對,一點健康、多點幸福!」 《精靈一點》健康資訊守護大眾 精靈團隊與全港愛心醫護、健康專業人士攜手,組織最強的醫學網絡,提供實用醫療健康資訊。 大腸癌源頭往往只是長一至兩毫米的小息肉,但第一期時發現並接受手術,存活率可達九成。 張特別提醒,家族有大腸癌病例人士要特別留神,而不少人以為年紀輕患大腸癌機會就極低,因而大便帶血也不檢查,只以為是痔瘡,結果延醫。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專科骨科教育
公立醫院工作的內科女醫生穆琳,從實習到成為醫生數年間,經歷不少奇難雜症,也見過病人徘徊生死關口的驚險瞬間。 對一些晚期或年邁體衰的病人來說,生命進入倒數階段,是要堅持至咽下最後一口氣,還是放棄治療,讓生死回歸自然? 也許沒有一個絕對答案,而穆琳選擇謹守崗位,讓病人意願得到尊重。 控方專家證人、北區醫院外科部顧問醫生張浩然昨指出,該病人的痔瘡屬最嚴重的第四級,「連醫科生都睇得出呢個級別」,倘接受痔瘡槍手術很可能復發。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腸道内的良性瘜肉變成惡性癌腫,過程可長達10年。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外科專科醫生, 楷和腸胃肝臟科中心總監
【on.cc東網專訊】瑪麗醫院急症科副顧問醫生鍾浩然被控專業失德。 醫務委員會今(1日)展開聆訊,指鍾在2018年出版小說及接受3間傳媒訪問時,對其他醫生作出「不公允的評論」,直接或間接貶損其他醫生的專業,以及宣傳自己及小說。 另外,書中列出鍾是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健康教育委員會主席,但當時已經不再有此職銜,導致誤導。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我們的科學家
有一半人切除部分大腸後,可將其餘部份接駁好,保留排便功能,惟另一半人則無法駁回大腸,需在肚皮開一個永久造口,並戴着俗稱「屎袋」的排洩物袋生活。 希愈女性健康中心致力服務女性患者、並關注她們各方面的醫療需求,包括泌尿、婦產、荷爾蒙及乳房等方面的問題。 「在中環開診,服務是否妥貼好重要,如果病人滿意,醫生的口碑就會在病人的network口耳相傳,才會有更多人幫襯。」有中環名醫說。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2025 名醫的病人非富則貴,除了診症準、手勢好,對病人是否細心亦很重要。 曾是「賭王」主診醫生的腦科醫生謝勝生,雖然診所設在萬邦行對面的連卡佛大廈內,但病人一樣絡繹不絕,部分人更要在門外走廊等候。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與中建大廈一街之隔的「皇后大道中九號」,乃新晉名醫大廈,坊間被稱為頂級診所的「仁德醫療中心」正落戶於此,仁德在九五年由霍英東三公子霍文遜成立。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醫生
病人術後翌日便出院,腹痛愈加嚴重,其後往公院急症室求診,證實直腸有刺孔及患腹膜炎。 至於較輕微的憩室炎,患者的憩室會有膿水,醫生可以抗生素及止痛藥等治療,並以放針的方式抽走膿水。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2025 以往要確診憩室症,可將顯影劑灌入大腸觀察,但現在已被大腸內窺鏡取代,好處是較清晰見到憩室的情況,不過張浩然說,照大腸鏡只適用於憩室未發炎、情況較穩定的病人,若病人已開始發炎,只能以電腦掃瞄診斷。 上述情況,患者需緊急接受開刀手術,將有問題的大腸部份切除,醫生一般會切除約四分一的大腸。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 大腸癌年輕化未夠20歲也中招
上周三,全民自願醫療保險計劃諮詢正式出台,政府鼓勵市民買保險轉投私人醫療服務,以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但事實上,近年不少原本在公立醫院睇症的資深醫生已紛紛「出走」,病人要找名醫,只能到中環或名牌私家醫院走一趟。 4、荃灣港安醫院:網頁披露,日間大腸內窺鏡檢查套餐收費為13,300元,已包醫院收費及外科醫生費,惟不包括病理化驗費、住宿及手術前後診症費等其他收費。 記者對比坊間6間私家醫院及私營內窺鏡中心的服務收費,發現若要切除瘜肉,一般索價逾萬元。 惟市民可參考以下資料,翻查衞生署網頁,查閱哪些醫生參加計劃及有否額外收費。
外科專科醫生張浩然表示,病人一般都會有10個憩室以上,而60歲以上人士有一半人均有大腸憩室症,其中10%至25%人可引發急性憩室炎,即4個人中,多至有1人需入院接受緊急手術,開刀將大腸有問題的部分切除。 新世界集團旗下的公司近日在中環、葵芳開設內視鏡中心,分別佔地3071及2212平方呎。 其中在中環分店方面,接受大腸鏡檢查如發現沒有瘜肉及活組織抽取,收費9,800元;如有1至3粒瘜肉,就需12,800元;如有4至9粒,價格上升至14,600元;如有10粒以上,就需要16,500元。 以上價格已包括醫生費、手術室費、儀器費、靜脈注射鎮靜劑費、化驗費等。 感謝日10仁醫獲表揚 仁心仁術, Michael;註冊專科:西醫,令本人蒙下陰影,第一次醫生就話叫我去照超聲波,一年一次 邊個女婦科醫生好? 據香港癌症資料中心最新統計,一六年度全港有五千四百多宗大腸癌確診個案,是連續第四年成為最多人患上的癌症。
除了注意飲食及多運動,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亦有助及早發現,切除瘜肉預防演變成癌症。 衞生署正推展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沒有症狀、50歲或以上的合資格市民照大腸鏡。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第二則是多問幾家,「不要被一家框住了!如果遇到兩個醫師都說你這顆牙不用拔,那第一家要你拔的就是有問題的。」楊一木笑說雖然多看幾家會浪費健保資源,但針對要植牙的病人,貨比三家還是必要的。 「我想他可能不是個名醫,但最起碼應該是個良醫!感覺不是個『向錢看』的醫師,在這急功近利的大環境中實屬難得。」「沒看過這麼不愛錢的醫師,很愛幫我省錢,懷疑他到底有沒有賺呀?真是佛心來滴。」網友們紛紛讚許這間診所的醫師。 在《良醫健康網》25個科別中,網友評價最高的各科醫師,這些醫師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在4千多位醫師中脫穎而出?
謝德富在九○年曾與「富豪飯堂」福臨門的兩兄弟徐鈞沛和徐維均合作開公司,並一同擔任董事,可見謝德富不止在醫學界吃得開,與城中名人家族亦十分老友。 至於被稱為「高齡產婦救星」的梁淑德,亦是名人、明星御醫,傳聞王菲、林青霞、張栢芝、盧淑儀等都找她接生,連「小小超」李澤楷女友梁洛施,亦是她的客人。 據悉她的收費在行內算數一數二,一般產前檢查約一千四百元,超聲波檢查盛惠五千大元。 「我的診所叫『悅愉中心』,希望別人心中愉悅。」曾繁光自言有「少少野心」,假如這一檔做得成功,不排除將來在尖沙咀再開診所,甚至轉戰內地以至倫敦。 同佢講, 要面對, 對証下藥, 唔好擔心, 我已經過左十幾年, 只要乖乖覆診, 如發現有問題, …
據知,只需每星期接受兩次同樣的療程,兩三個月後,Suki便可成功「強腰」健體,想生仔絕對不成問題。 本刊專訪張勇醫師,年約五十歲的他,師承詠春派的傳人岑能,十八歲開始習醫,主要學習正骨和跌打,之後再到廣州暨南大學醫學院正式修讀中醫骨傷專科,八十年代尾來港執業至今逾二十年。 他的醫療方法,包括針灸、推拿、拔罐及中藥調理,全套療程由內至外十分全面。 黎青龍醫生16歲破格獲港大醫學院取錄,21歲行醫,至今已將近50個年頭。
他鍾情投資工商單位,九六年曾以公司名義,一擲近一千八百萬買入香港仔海灣工貿中心十個單位;惟較特別的是,該工廈大部分單位由發展商華懋持有,歷年來甚少賣給外人,未知此交易是否與謝的人脈網絡有關。 謝德富亦在二千年,一筆過以三千九百萬購入中半山世紀大廈一複式單位,相當豪爽。 除了這批四、五十歲的新晉名醫,中環早有一批資深專科醫生坐鎮,當中以同是婦產科的何永超和梁淑德,因曾為多位名人、明星接生,而最廣為人知。 「聽說何永超幫人接生收六萬元,但要看他也不容易,排期至少要一年。」有行內人士說。
據了解,自從他「棄公投私」的消息傳開後,幾十名病人先後致電查詢,並已有兩名病人預約,足見名醫有幾渴市。 中環名醫收費不菲,據悉有的開一次刀索價三、四十萬,旺市時一星期賺「一球」(一百萬)的大有人在,故有「星球醫生」之稱。 部分名醫「棄公投私」後,身家暴漲幾倍,密密掃入豪宅且愈買愈豪,富貴逼人。 張浩然醫生好不好2025 咁我一早已經預約左,我係預約時間早5分鐘去到,開頭入到去都覺得唔錯,姑娘既態度都幾nice,完成左正常既登記程序之後,但都等左一段時間。 地方好細,都幾逼下,得兩個位俾病人坐,但我目測診所好多人,惟有企係到等。
雖然片中嘉兒冇提及醫生同診所嘅名,但睇得出呢個經歷令佢覺得好唔舒服。 佢話經朋友介紹去咗中環一間婦產科診所驗孕,雖然價錢貴,但因為評價好所以想去睇。 由於朋友推介嘅嗰位醫生太出名,已經Full booking,所以嘉兒就喺姑娘嘅介紹下,試吓同一診所嘅另一位醫生。 在眾多名醫中,擁有最值錢物業的女醫生,要數在中建大廈開診的「乳癌聖手」張淑儀,她手揸兩間超級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