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繁忙時間由屯門南前往屯門站的路面車程約需10至20分鐘,而屯門南延線開通後,以鐵路行走相同路程預料不超過五分鐘。 至於屯門第16區的新站,屬架空車站,位置設於現有屯門泳池旁邊的屯門河岸上方。 16區新站擬設兩個出入口,北面出入口接近現時海皇路花園,至於南面出入口則接近「綠在屯門」附近。 現有湖景路將會改道,屯馬碼頭亦將設有3個車站入口,分別可透過現有天橋系統,直達兆禧苑商場、海翠花園,及待拆卸重置的湖景路花園,該出口亦可通向青山分區警署。 改善車站附近的行人道路網絡,
- 走線方面,延線路軌將以高架橋形式於屯門河的屯門公園至友愛邨一旁沿岸建造,經過第16區之後,越過屯門河出海口,抵達屯門碼頭的中心地帶。
- 2023年11月15日,行政長官賀一誠出席澳門立法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24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答問會,媽閣線將按計劃在同年12月開通,正籌備於媽閣站旁的媽閣交通樞紐設轉乘或專線巴士接載乘客到關閘或外港客運碼頭[49]。
- 報告又透露,政府計劃於屯門的西邊,即龍鼓灘一帶填海,之後加以發展,日後需要研究是否可以興建鐵路,將屯門西部連接屯門南站。
- 屯門南延綫將南面社區和屯門碼頭與區內鐵路網絡連繫起來,屯門友穿梭各區將可更安全、更可靠、更方便、更舒適,預計由屯門站至屯門碼頭附近的屯門南站車程少於5分鐘。
- 透露出爲保障輕軌列車穿行西灣大橋下層的安全,將原定靠內的軌道改爲靠外,即將現時颱風期間供輕型汽車行駛的原左側通道供輕軌行駛,而當時位於右側現有的軌道則改爲供輕型汽車行駛。
- 有了新鐵路延綫,區內的路面交通擠塞情況將得以紓緩,廢氣、噪音和碳排放也可以減少一點。
- 縱使工程規模龐大而複雜,我們重視每個細節,每一環,均以可持續發展為大前提,旨在為我們的持份者創造價值。
長遠而言,當屯門南、黃金海岸、深井及荃灣沿岸人口有顯著的增長,政府才重新審視興建屯荃鐵路。 屯門延線2025 屯門延線2025 2015年4月,港鐵就屯門南延綫工程研究項目進行招標,預計2015年第三季批出合約,第四季完成[2]。 報告又透露,政府計劃於屯門的西邊,即龍鼓灘一帶填海,之後加以發展,日後需要研究是否可以興建鐵路,將屯門西部連接屯門南站。 第三個方案亦即是現時選定方案,按照計劃,第16區站將「中間落墨」建於屯門游泳池及屯門河之間,避免觸及泳池的主要範圍。 報告指,在此方案下,泳池的主池部份,毋須在動工前就拆除,而且亦可控制對屯門河水質的影響。
屯門延線: 相關條目
而未來輕軌系統進行建設時,必須要配合經過國際公開招標所甄選的列車型號和規格,在大橋原有的基礎設計上進行調整和修繕[55]。 政府曾探討在地底建造延線的可行性,但受到基建設施及高架的屯門站至屯門南之間的坡度所限,在運作和技術上並不可行。 但研究以高架延伸部分可能會對區內景點屯門河道、以及對附近居民在視覺和景觀方面造成的影響。
港鐵公司早前支持古洞村公所舉行觀音寶誕暨敬老活動,在疫情下為區內長者送上抗疫福袋。 屯門延線 抗疫福袋豐富實用,包括防疫及日常用品,並附上北環綫項目小冊子,方便區內居民進一步認識北環綫項目。 經初步評估及仔細考慮各項因素,同時為積極回應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北環綫全綫擬採用地底走綫和地底車站設計。
屯門延線: 屯門河上設架空路段 建新橋墩料對河水水質有暫時性影響
屯門南延綫以「社區鐵路」為定位,全長約2.4公里,將屯馬綫由屯門站向南延伸至屯門碼頭附近的新終點站-屯門南站,途經第16區站,透過鐵路延綫連接屯門南社區,屯門友日後出行就可以更輕鬆。 屯門延線 屯門延線 2018年12月17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當氹仔線通車後,下一步計劃開展該線延伸媽閣站的工程,工程預算不超過45億元,保守估計2024年會完成工程並投入營運;但假如事情順利的話,或者2023年亦可完成。 45億元預算包括媽閣站的建設、連接氹仔和媽閣的路段、列車及系統設備[29]。
採用完全架空的輕軌方案,當時預留西灣大橋下層將輕軌連接澳門半島及氹仔。 2007年公佈的《澳門輕軌系統優化方案2007》中,澳氹跨海段建設維持不變。 考慮到項目的詳細規劃及設計需時約兩至三年,屯門南延線預計於2023年動工建造,並在2030年落成通車,初步估算延綫造價為114億港元。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已批准政府邀請港鐵港鐵公司開展屯門南延綫項目的詳細規劃及設計,並將以「擁有權」模式為該項目融資的基礎上,與港鐵公司就屯門南延線的融資安排進行談判[4][5][6]。 中鐵線中鐵線全長約17公里,由元朗錦田途經葵涌連接九龍塘,以連接「北部都會區」及「維港都會區」。
屯門延線: 屯門南延綫
屯門南延線於西鐵線從屯門站向南延伸約2.4公里,沿屯門河建造,可改善現時屯門市中心南面社區的鐵路服務及紓緩擠塞。 我們除了會建造大家較為熟悉的鐵路設施如車站、隧道和列車路軌外,亦會按法定要求、營運需要和鐵路發展計劃,在沿綫附近區域規劃、設計及建造新鐵路附屬設施、擴建現有鐵路設施及進行相關的備置工程。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西灣大橋總設計師徐恭義對改動西灣大橋原有設計佈局感到詫異,擔心破壞了原有結構的完整性與設計的合理性,曾向當局提出口頭及書面反對意見,惜至今未獲回應。 屯門延線2025 早在2010年總承建商已提出輕軌若行走西灣大橋將要動大手術的言論。
- 2015年5月11日,運輸基建辦公室代主席何蔣祺出席澳門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上多名議員關注輕軌澳門半島段建設與氹仔段連接問題。
- 2023年10月20日,另一條主要輕軌路線澳氹東線正式動工興建,媽閣線測試工作及預試營運已於日前順利完成,並移交至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按計劃在2023年底前開通[48]。
- 除了如《鐵路發展策略2014》預計於屯門碼頭附近設置新的屯門南站,港鐵公司在最新項目建議書中,建議在屯門第16區增設一個鐵路車站,以及提供上蓋發展。
- 比起地面走綫,採用地底走綫可為未來沿綫社區的地面空間發展預留更多彈性,對周邊自然生態的影響亦相對較少及短暫。
- 2012年5月22日,運輸基建辦公室表示:西灣大橋下層通道改善工程的細部設計已基本完成,政府跨部門聯合組成的西灣大橋跟進小組作出審核。
- 他續指,現時工程審批涉及多個部門,鐵路工程上港鐵亦有相關管理人員,一個千億元的工程,隨時有一成開支,即過百億元用作管理人員,令到工程費用更高昂。
2020年5月29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政府邀請港鐵公司開展屯門南延綫項目的詳細規劃及設計,於2023年動工、2030年通車[2]。 2020年5月29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政府邀請港鐵公司開展屯門南延線計畫的詳細規劃及設計,於2023年動工、2030年通車[2]。 ”,內容指出媽閣西灣一帶受媽閣交通樞紐及輕軌站主體工程,以及鄰近西灣湖景大馬路堤圍加固工程曠日持久影響較大,行車路面多次調整,令周邊以至往來西灣大橋交通常受影響。 屯門延線2025 運輸工務司司長指由工務局負責的鄰近西灣湖景大馬路堤圍加固工程成為運輸工務範疇超過一億工程中延誤之冠。 工程由2019年第四季動工,工期285個工作天,造價3.65億元。 雖然疫情影響屬不可抗力,但工程是為配合整體防災減災工作開展,風雨季將至,未知能否趕及完工,減低風暴潮對堤圍的損害。
屯門延線: 工程建設期間交通混亂
2012年12月8日,西灣大橋氹仔端中央分隔帶開展道路建設工程,為大橋下層通道開闢新緊急出入口,藉以優化下層通道的交通配套,並配合輕軌日後的運營需要。 報告強調,如沒有屯門南延線,居於屯門南邊的市民,需10至20分鐘才可到達屯門站,而且難以紓緩交通擠塞。 在工程完成後,第16區站有助釋放該區的發展潛力,服務現有4.2萬人口,而日後隨新房屋項目落成,區內會再增2.4萬人口。 屯門延線 南港島線(西段)政府正推進南港島線(西段)的規劃工作,以連接香港仔、華富及數碼港等地區至南港島線黃竹坑站和港島線香港大學站。
屯門延線: 項目時間表
北環綫將連接東鐵綫和屯馬綫,在新界北形成一個環狀鐵路網絡,縮短車程時間。 北環綫亦將為一些現時主要依靠路面交通工具的地區帶來便捷的鐵路服務,為新界居民及乘客提供更多出行的路綫選擇來往各區,有助疏導新界東北的鐵路客流及減輕路面交通負荷;更能促進跨境人口流動,尤其方便新界西居民使用東鐵綫的跨境鐵路服務過境。 屯門延線2025 與此同時,使用屯馬綫前往市區的屯門區居民不算多,主要原因在於路線先繞經元朗、後經天水圍,最終才到達屯門,費時失事而且交通費用高昂,而屯門前往市區經屯門公路會比較直接。 S3線是溫州市“大幹交通”重點建設項目,S3線一期工程起于甌海梧田站,終于瑞安飛雲站。
屯門延線: 車站特色
北環線東延線全長約9.5公里,,將北環線從古洞站向東延伸至坪輋,途經新界北新市鎮(包括羅湖/文錦渡),料於2039年及以後落成。 屯門延線2025 張欣宇續指,除了工程開支,其實當中的管理人員亦花費了不少金錢,例如政府每次於大工程都開設新的首長級職位。 他續指,現時工程審批涉及多個部門,鐵路工程上港鐵亦有相關管理人員,一個千億元的工程,隨時有一成開支,即過百億元用作管理人員,令到工程費用更高昂。 他形容當中有不少「水位」,人手過於臃腫,應該減省部份人手,以節省成本。
屯門延線: 港鐵公司歡迎政府通過古洞站鐵路方案
比起地面走綫,採用地底走綫可為未來沿綫社區的地面空間發展預留更多彈性,對周邊自然生態的影響亦相對較少及短暫。 屯門延線 屯門延線 屯門延線2025 由於北環綫項目的規劃和設計工作仍在進行中,圖像只作概念展示用途,展示內容亦僅供參考,可能會有所變化。 我們正全力推展的北環綫項目包括在東鐵綫上建造古洞站;以及在古洞站與錦上路站之間興建北環綫,連接東鐵綫及屯馬綫,並於新田、牛潭尾及凹頭興建三個中途站。
屯門延線: 運輸藍圖|30多項交通基建未來15年落成料涉千億 議員憂財政問題
東九龍線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東九龍的運輸系統全長約7公里,方便接駁港鐵彩虹站及油塘站,途經彩雲、順利、順安、秀茂坪、寶達及馬游塘,並透過行人通道接駁安達臣道一帶。 屯門延線2025 運輸系統主要在高架道上運作,初步技術可行性研究建議,以隧道形式由馬游塘伸延至油塘一帶。 屯門延線2025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今日(12日)公布《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當中提出近40項交通運輸基建,包括20個鐵路或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以及18條主要幹道,其中逾30個項目料於未來15年內竣工。
屯門延線: 鐵路延伸
而S3線是溫州市市域鐵路骨幹網規劃的最後一條線路,預計于2027年10月開通初期運營。 據悉,S1、S2、S3線將共同形成總規模達150公里的市域鐵路骨幹網,三條S線串聯起樂清、瑞安等主要城區,初步構建起溫州都市區“1小時交通圈”。 2021年4月中旬,下環坊會批評媽閣站周邊工程工期延誤對交通做成混亂,已鄰近的媽閣巴士總站至西灣大橋落腳點西灣湖景大馬路圍堤加固工程延期完工,加上輕軌媽閣站工程與媽閣交通樞紐連接部分工程同時進行中,工程施工對交通的影響仍將持續一年多[68]。 2023年11月29日,澳門立法會舉行運輸工務範疇施政方針辯論,直選議員高天賜關注西灣大橋的安全,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回應時指,西灣大橋行輕軌絕對安全。
屯門延線: 屯門南延綫項目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綫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屯門第16區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 2013年3月, 西灣大橋下層通道新出入口建造工程前期工作大致完成。 在樓板移除後,將在此開口處建造一段長約200米的坡道,連接西灣大橋下層通道及東亞運大馬路。 新出入口建成後與未來輕軌車道及走道平台等的設置作相互配合,滿足輕軌的運營需要;另一方面,西灣大橋下層通道亦能更直接地連通至東亞運圓形地,改善颱風期間使用下層通道車輛的通行環境[11]。
屯門延線: 主要資料
拟议屯门南延线会将现有屯马线从屯门站向南延伸约 2.4 公里,并于屯门码头附近及屯门第 16 区兴建新铁路站,以改善屯门市中心南面社区的铁路服务。 我們亦會因應不同工程需要,擬定合適的施工方法及緩解措施,確保鐵路的設計、建造及營運均符合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定要求。 為了提供強勁的資金要素保障,優化企業融資結構,加快項目建設,國開行、農行雙牽頭,于2023年8月11日簽約溫州市域鐵路S3線一期工程項目銀團貸款合同。 此外,農業銀行溫州分行與鐵投集團簽訂了500億元戰略框架協議,為建起溫州都市區“1小時交通圈”添磚加瓦,為“溫州速度”提速增效。 2022年9月30日,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表示,媽閣站工程進度順利,主體工程接近完工,稍後將安裝及調試系統,會按目標於2023年連通氹仔線[34]。
擬建的古洞站將設於落馬洲站及上水站之間,位處現時馬草壟路與河上鄉路交界,即未來古洞北新發展區的市中心。 據港鐵介紹,當東鐵綫古洞站投入服務時,車站的東面及西面將各設兩個出入口,連接古洞北新發展區;而西面出入口將連接未來公眾街市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而北環綫古洞站啟用後,車站的東面及西面隨後將增設出入口連接附近社區。 鐵路發展|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早前批准古洞站及屯門南延線項目的財務安排,運輸及物流局與港鐵公司隨後簽訂工程項目協議。 政府發言人指,古洞站及屯門南延線項目均以「擁有權」模式推展,港鐵負責項目的融資、設計、建造、營運和維修。 屯門延線2025 東鐵綫古洞站將設於落馬洲站及上水站之間,位處現時馬草壟路與河上鄉路之交界,即未來古洞北新發展區的市中心。
其中屯馬線的屯門南延線,預計明年動工,2030年竣工,現正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公眾諮詢。 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張仁良歡迎發表《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認為是經過政府深入研究和廣泛諮詢,包括聽取交諮會的意見。 將軍澳線南延線將軍澳線南延線全長約4公里,以現有將軍澳線的重型鐵路系統為基礎,由位於地面的康城站向南伸延,以隧道形式經過將軍澳創新園外的海床,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的地底車站,料於2034至2038年落成。 港鐵公司歡迎政府按《鐵路條例》(第519章),在憲報刊登東鐵綫古洞站的相關鐵路方案。 港鐵公司歡迎政府按《鐵路條例》(第519章), 屯門延線2025 在憲報刊登北環綫的相關鐵路方案。 公司將全力配合及履行工程展開前的法定程序,以按計劃於2025年動工,目標於2034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