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分設兩座議事廳,民治議事廳位在新營區民治路的原臺南縣議會大樓。 而台南市政府民治市政中心(舊縣府)所在地的大新營地區,則是另一個發展重心,因地理位置處於雲嘉南地區中心,未來將規劃建置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新營綜合轉運站、新營車站立體化、全國自來水員工訓練園區等重大中央及地方建設。 市府也持續將新營區外圍土地變更為住商用地,包括公辦新營客轉專區重劃、長勝營區市地重劃等。
- 元朗區最早興建的公共屋邨為元朗邨,位於大橋街市附近,但已經拆卸。
- 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 與高雄市、嘉義縣交界一帶曾有南鄒族居住,後已遷移或被同化。
- 爭取規劃國道三苑裡交流道下為新科技產業擴大園區,增加在地就業機會與人口。
- 元朗為一沖積平原,也是香港唯一一個平原,大約形成於唐、宋年間。
而落馬洲支線亦已於2007年8月15日啟用,其新建的過境車站落馬洲站及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亦是位於元朗區,但與之連接的東鐵綫並不能到達本區市中心。 元朗區內設有不少旅遊景點,其中南生圍的美景不僅吸引雀鳥,近年亦吸引不少市民,趁假日到來觀鳥拍照及野餐。 而大棠於10月中至11月期間紅葉茂盛,別有一番風味,成為港人熱門拍攝勝地。 康熙八年,朝廷放寬遷海令,原居民遷回之餘,錦田進士鄧文蔚獲封地設墟;遂將原來的大橋墩墟,遷到西邊圍與南邊圍之間的地方,今稱元朗舊墟。 存於廟內,刻於1856年(清代咸豐六年)的「重修天后古廟碑」中亦清楚紀錄:「清康熙八年(即1669年)大橋墩市場改遷元朗(即元朗舊墟)」,元朗舊墟之擁有者(稱爲「墟主」)是錦田泰康村鄧氏家族。
西源裡: 双十八木 台南育德門市
[98]交通網路以市區內最為發達,呈放射型之格局,道路密度僅次於台北市;而市內聯外交通又以大新營區及原臺南市分別為溪北溪南交通樞紐。 而最著名亦最具爭議的開發案濱南工業區在十數年反覆爭論後,已因環境意識及臺灣產業轉型而中止,並於2009年在當地成立臺江國家公園。 西源裡2025 海派以日治時期北門郡地區出身者為主,代表人物為黨外人士吳三連、首任縣長高文瑞及首任議長陳華宗等人。 西源裡 而山派則是以國民黨主委胡龍寶等人為代表,受泛藍介入較深。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座落於中西區,為臺灣高等法院的第一個分院,主要業務為審理及裁決雲林、嘉義、臺南三個地方法院第一審民事、刑事上訴及抗告案件。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分署座落於中西區,為臺灣高等檢察署的分署,辦理雲林、嘉義縣市、臺南四縣市提起上訴之刑事案件等。 臺南市通行現代標準漢語,而另一種通行的漢語是距今 年前隨福建漳泉移民帶來的臺灣閩南語,居民多具備雙語能力。 另因受日本統治影響,現今80歲以上受過教育者,能說日語。
西源裡: 輕井澤鍋物 台南中華西路店
唯在地民眾對於「市區」的認定範圍仍與實際地理上的都市範圍有落差,可能與歷史因素以及早期行政區劃分隔縣市兩地有關。 臺南的醫療院所可溯自1865年,由英格蘭長老教會馬雅各醫師開設的看西街醫館(今新樓醫院前身),是臺灣醫療史上最早出現的西式醫院。 日治時期1896年則有公營的臺南病院(今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設立。 西源裡2025 二次大戰後,原日軍台南衛戌病院建築被中華民國國軍接收,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軍醫院。 隨後醫院曾數次更名,1955年改編為陸軍第四總醫院,1960年改稱陸軍第八0四總醫院,當時有500張病床,為台南市主要大型醫院,經常派遺醫護至偏遠鄉區義診,捐助貧民[96][97]。
- 目前臺南市總人口約185萬人,以福建漳泉裔為絕對多數,而戰後由中華民國各省遷入的外省人次之(約1成餘)。
- 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發展出與眾不同且具有多樣性的生態環境。
- 臺南機場屬民(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臺南航空站)、軍(國防部空軍司令部空軍第一戰術戰鬥機聯隊)共用的機場,共有兩條長3,050公尺的機場跑道,目前尚未設有空橋,旅客需由航站搭乘機場接駁車至機坪後登機。
- 后海灣沿岸一帶(流浮山、米埔)寧靜舒適,岸邊有一堆堆的蠔殼,海上有漁民出海捕魚,米埔更是觀賞候鳥的場地。
紐西蘭城市普遍具有高度適居性,例如奧克蘭就曾於2010年時被評為全球最適合人類居住城市的第4名;惠靈頓則排名第12[15]。 現在國會主要政黨有工黨(Labour 西源裡2025 Party)、國家黨(National Party)、綠黨(Green Party)、毛利黨(Maori Party)、行動黨(Act New Zealand)。 因為MMP聯立制選舉,通常最大政黨無法取得過半數席位,必須聯合小黨組成聯合政府。 在2017年10月的大選中,國家黨得票第一,但工黨與優先黨(紐西蘭第一)共同聯合組閣,組建一個綠黨支持的聯合政府。 香港西九龍站附近設有巴士總站,加上鄰近的九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廣東道及佐敦道,提供超過40條專營巴士路綫服務。
西源裡: 運動
而神道教在日治時期被定為國教,臺灣第一座神社即為延平郡王祠所改成的「開山神社」,臺南市中心與新營市中心分別建有臺南神社、新營神社。 西源裡2025 但戰後隨著日人離臺,神道教神社均改建或轉變用途,僅部分指定為史蹟。 新營神社則陸續改建為臺南縣忠烈祠、臺南縣體育場、中山公園(南瀛綠都心公園前身)。 臺南市議會是臺南市的民意機關,代表臺南市全體市民立法和監察市政府之施政。
西源裡: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
臺南是臺灣傳統藝術的重鎮,至今仍保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及職人。 如王永川神轎製作、莫永崇竹編工藝、許漢珍廟宇大木、蔡天民妝佛工藝,及糊紙、剪黏工藝、雕刻、泥塑、繡黼等工藝。 另外,藏傳佛教於戰後傳入臺灣,使臺南出現禪宗佛寺改皈西藏密宗的例子(詳見重慶寺),1980年代後更因信仰快速發展而於臺南山區出現大型寺院,如噶瑪噶居寺、大圓滿廟等。 西源裡2025 與臺灣全島相同,臺南市民信仰的宗教以臺灣民間信仰和道教、佛教為主,另外傳統的齋教(龍華教、先天道、金幢教)至今仍源遠流傳。 其他較少信眾的宗教有基督新教、天主教、一貫道、法輪功等,西拉雅族原住民則有阿立祖祖靈崇拜。
西源裡: 家樂福 安平店
分區委員會始於1972年,主要目的是推動市民參與「清潔香港運動」及「撲滅暴力罪行運動」。 時至今日,分區委員會成為各社區與民政事務處之間的橋樑,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10]。 而規模則為每8至10萬居民及流動人口(包括工人、購物人士、遊客等)有一個分區委員會。 據一份2005年發出的分區委員會委員資料綜合表[11]所指出,元朗區共有三個分區委員會,是「天水圍南」、「天水圍北」及「元朗市」,覆蓋新市鎮範圍,而鄉郊一帶則沿用鄉事委員會諮詢制度。 元朗(英語:Yuen Long)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
西源裡: 香港島, 西區, 西營盤, 西源里 (Sai Yuen Lane)樓盤
著名企業的有,東展興業、臺南紡織、東雲、新藝纖維、佳和實業、宏遠興業、和明紡織等企業,而成衣則以台南企業較為著名。 西源裡 精密機械則集中於市區外圍如安平工業區及永康工業區,其中以橡膠成型機、塑膠射出機為大宗。 沿海一帶的土壤多屬鹹性沖積土,鹽份含量甚高,不適農作,遂墾拓魚塭從事養殖漁業,其中虱目魚最有名,為全國主要產地,亦出現大量以虱目魚為食材的小吃,成為重要觀光資源。 另外近海牡蠣(俗稱蚵仔)養殖盛行,也是臺南小吃的重要食材。
西源裡: 家樂福超市 台南開元店
少數族群有客家人(約12萬人,6.4%)、原住民(5,940人至6萬人,0.3%~3.2%之間,後者含平埔族)[37][38]。 與高雄市、嘉義縣交界一帶曾有南鄒族居住,後已遷移或被同化。 大灣低地位於臺南臺地東邊,大部分屬臺南市永康區境,西緣以明顯的南北向臺地崖與臺南臺地相互銜接,以東則與新化丘陵相接,其長度約12公里半,寬約3公里,標高大部分在10公尺以下。 因日治時期把大安溪北岸日南地區規劃於台中市 ,並未照大山大水劃分行政區域方式劃入苗栗縣,造成現今苑裡平原都市設計的態樣。 苑裡鎮公所是苑裡鎮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苑裡鎮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苗栗縣政府。 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西源裡: 香港西九龍站
元朗區是香港唯一「一區兩市」(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a][b],此外發展中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也有大部份範圍位於本區。 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隔河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臺南建城至今已有將近四百年的歷史,擁有國定古蹟22處,並有直轄市定古蹟116處,歷史建築61處,極富歷史意義與考古價值。
西源裡: 土地使用
臺南市位置於臺灣島的西南部,嘉南平原的核心位置,中西部為鹽水溪、曾文溪淤積平原,近三百年來增加大量土地,平坦適合農作。 地勢平緩且有大小河川橫亙;東側有丘陵,屬於阿里山山脈的尾段,有部分丘陵、山地分布。 在歷史上沿海地帶曾有倒風內海、臺江內海等潟湖,但多已陸化,2009年於當地設立以濕地保護為主的台江國家公園。 綠覆率六都之中僅次於高雄,若相較兩市地形及平原面積,山區不易到達之處,臺南每人可分配綠地面積已超越世衛組織建議標準。 1950~60年後,臺南市先後於仁和、安平工業區發展輕工業。
西源裡: 茶湯會 台南成功店
元朗區的第一個大型屋苑是位於南生圍的錦綉花園,第二個是新元朗中心。 由於元朗新市鎮的發展計劃沒有改動元朗市中心的用地規劃,所以大型屋苑只在市中心周遭建立。 這些新型及半新大型屋苑相繼落成入伙,漸漸改變元朗的地區面貌和人口結構。 下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新營、麻豆、白河、佳里、學甲、善化、新化、歸仁、玉井、永康等16個分局,其總局廳舍沿用原臺南縣警察局,與新營分局僅圓環之隔。 臺南市位於中華民國南部的嘉南平原,是一座文化古都,有「府城」之別稱,由原臺灣省下轄之臺南縣及原臺南市於2010年底合併改制而成[62]。 臺南為臺灣歷史上最早開發建立的城市,在19世紀中葉以前為全島的政經中心,近代則為南部都會帶的核心城市之一,亦是南臺灣的文化、教育中樞[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