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Wilson獲香港藝術節邀請,舉辦44年來首個由本地管樂演奏家演出的長笛獨奏會。 馬勒樂團由香港青年指揮家吳懷世於 2014 年成立,旨在培育本地年輕音樂家,支持他們全力發展,且秉承「將古典音樂現代化,與社會大眾聯繫在一起」的理念,致力推行意念創新的音樂會,向社會大眾推廣古典音樂。 在當代音樂方面,吳懷世獲邀指揮中國國家交響樂團2019年北京現代音樂節的開幕式演出,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4月2日(下周五)的第二場音樂會,選曲與電影有關,時間橫跨一百年,包括近年漢斯森瑪的《星際啟示錄》組曲,二十年前譚盾的《臥虎藏龍》協奏曲以至約一百年前的蕭斯達高維契第一交響曲等。 我跟Wilson說:「我耳朵的記憶比視力強得多,很多經典的電影情節,早已忘掉,配樂反而會歷久常新。」他應該同意吧。 當然,這場音樂還有本港大提琴家李垂誼拉奏大提琴,他的琴音,感人至深,每一次演出,我都不會錯過。 指揮家吳懷世(Wilson)回歸,接受了二十一天的隔離檢疫,將聯同香港管弦樂團舉行兩場音樂會,還會為香港藝術節演出。 在航班降落前的一刻,他從飛機舷窗拍下香港的夜景並上載facebook,即時引起樂迷的注意。 在放「疫監」之後,他跟我短談,細說如何在「有點寂寞」的隔離中,準備呈獻莫扎特、高大宜、漢斯森瑪、譚盾和蕭斯達高維契的音樂。
吳懷世: 古典音樂vs網上洗腦式兒歌 你選哪一種?
影片由一個神童彈演奏會開始,卻以一個乖僻少年迷失在成長途上作結,叫人不勝感喟。 專業守護超安心:透過月租方式租用設備(部份光世代方案資費已內含全屋通服務費用),沒有設備採購成本與維護問題,有問題直接撥打電話尋找客服,就能協助排除問題無後顧之憂。 屋內漫遊超涵蓋:透過便利的「網狀網路」 吳懷世2025 架構來進行訊號延伸 ,擴充家中網路訊號,且全屋單一網路名稱不用擔心切換路由器會斷線,也能依實際收訊需要加設Wi-Fi路由器,建構高涵蓋室內無線網路環境。 在不知不覺間,卻養成了時刻想證明自己的心態,去了歐洲有一次老師跟他說,「為什麼在你的音樂裏,我成日都見到你好似要急着證明自己些什麼?」那時,吳懷世才開始反省自己的急進,慢慢沉澱,學懂如何去真正地享受音樂。
Wilson 說:「像我們這些穿插音樂廳的人,很多時都會忘記,如果明天聽不到這些樂曲,這一刻是how 吳懷世 thankful I could be able to listen to this music(多麼感恩能夠聽到這首樂曲)!」 我們聽到優美的音樂,自然就會生起感恩之情。 佛教鼓勵我們常存感恩心,而音樂觸發起人們的感恩之情,在這一點上,佛教與音樂也是相通的。 吳懷世2025 Wilson心裏一直有個疑團解不開:「佛教講求detachment(去執),但音樂鼓勵人有情感。例如人們悲傷時,會聽悲傷的樂曲。到底音樂跟佛教有沒有衝突?」直到那次在香港大學向衍空法師請法,他才有了新的領悟。 音樂是人的感情跟自然互動產生最美的結晶;青年人的躍動熱情是人心最純真的一刻。
吳懷世: 時間:2020-07-19 04:23:16來源:大公報
Wilson曾多次指揮世界一流樂團,包括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法蘭克福歌劇院樂團、荷蘭國家芭蕾舞樂團等。 Wilson 曾跟隨幾位世界知名的指揮大師學藝,包括David Zinman和Roger Norrington等,閒時便到音樂廳觀看他人排練。 香港管弦樂團將很多精彩的排練開放予他觀看,他的指揮造詣也日益精進。 他又到柏林藝術大學進修音樂,並善用課餘時間,觀看柏林管弦樂團排練。 「有一次,樂師看過我指揮後,非常欣賞我,邀請我去觀看他們排練,使我獲益良多。」2017年,他在蘇提爵士國際指揮大賽中獲得亞軍(這個比賽被喻為指揮界的「諾貝爾獎」),才華備受肯定。 中四那年,他負笈巴黎音樂學院,畢業後再到瑞士洛桑高等音樂學院學習長笛。
- 4月2日(下周五)的第二場音樂會,選曲與電影有關,時間橫跨一百年,包括近年漢斯森瑪的《星際啟示錄》組曲,二十年前譚盾的《臥虎藏龍》協奏曲以至約一百年前的蕭斯達高維契第一交響曲等。
- 2017年6月,由吳氏指揮的馬勒樂團「巨人之旅」音樂會中,馬勒《第一交響曲》「巨人」的演出首次被灌錄成唱片,更獲著名樂評人李歐梵點評「吳懷世的指揮手勢自然流暢、強勁有力,由他所成立不久的馬勒樂團在他棒下展現出很高的水平」。
- 另外還有許多關係到家用寬頻使用體驗的細節,像是除了充足的國內互連頻寬,想要享受網路無遠弗屆、來自世界各地的豐富資訊內容,更需要穩定且足夠的「對國外連線頻寬」,才能真正地「暢行無阻」。
- 青年音樂家吳懷世(Wilson)擅長吹長笛、精研指揮,年僅26歲已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
最近在法蘭克福舊歌劇院之新年音樂會中,吳懷世憑藉指揮史克里亞賓的《狂喜之詩》贏得了全場觀眾起立鼓掌,並獲得《法蘭克福評論報》以「完美的狂喜」作報導主題,獲得一致好評。 香港青年指揮家吳懷世曾獲獎於2018年第四屆法國斯維特蘭諾夫國際指揮比賽 、2017年第八屆德國蘇提爵士國際指揮大賽 (The 8th Frankfurt Sir Georg Solti International Conductors’ Competition)以及2016年美國阿斯本音樂節指揮大獎 。 由長笛轉到指揮的短短三年間,吳懷世已被日本太平洋音樂節推舉為「新一代青年指揮家的代表」。 他曾跟隨幾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指揮大師學習, 包括 Bernard Haitink, David Zinman, Robert Spano, John Nelson及Hugh Wolff。
吳懷世: 藝術與文化
鍾一、何森、陳海川及陳偉昌詳細試聽了這個接近30萬元的盤/臂/頭組合。 利斯特來到,伊莉莎白要他把訂婚戒指送交法國國王,他欣然服從命令,對這任務無動於衷。 伊莉莎白懷疑他愛上了她的政敵,在百般不願之下答應與瑪麗會面。 紀錄片最後的定格,是趾高氣揚的黃家正唸中六,經常曠課;同時他眉心鬱結,憤恨父母親因第三者而離婚;他似乎很躁動,咄咄地詰問現世的規繩。
吳懷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此,他們便成為知己朋友,惺惺相惜,互勵互助,繼續在音樂人生的路上拼搏。 近年樂團踴躍向不同類型的機構推廣音樂,為其舉辦籌款音樂會,極具社會意義,當中包括樂團的媒體伙伴温暖人間、大樹下善待動物庇護站、黑暗中對話(香港)基金會。 樂團亦獲深水埗區青年活動委員會及深水埗民政事務處邀請於區內不同地點演奏,將音樂帶到社區。 劉與眾主筆,聯同2017年第八屆 Sir Georg Solti 國際指揮比賽第二名得主、香港指揮家吳懷世,一齊到威達位於銅鑼灣世貿的陳列室,聆賞環球新出版的 Solti《萊茵黃金》與《女武神》LP 及 SACD,會得出結論嗎?
吳懷世: 吳懷世與首爾愛樂樂團香港藝術節第49屆香港藝術節
他由長笛轉向指揮,創辦馬勒樂團,到任職首爾愛樂樂團(Seoul Philharmonic 吳懷世2025 Orchestra,下稱SPO)副指揮,腳步日益穩健,正快步走向世界舞台。 吳懷世11歲開始學習長笛,13歲首次與樂團演奏協奏曲,畢業於巴黎及瑞士洛桑高等音樂學院。 期後主力鑽研指揮,期間獲挑選到美國阿斯本音樂節及日本太平洋音樂節演出,跟隨 Robert Spano、Michael Stern、Markus Stenz 及 Jun Märkl 學習。
吳懷世: 歌劇
「我爸爸媽媽屬於比較嚴苛的家長,我又比較活潑頑皮,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被打,感覺自己不被疼愛。」吳懷世憶述,曾經試過幾次被趕出家門口露宿。
吳懷世: 馬勒樂團藝術總監及總指揮 – 吳懷世
也因為看到消費者對於上傳頻寬的需求,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的資費方案都提供更為充足的上傳頻寬,以主打的高速方案 500M 下載方案來說,就搭配了 250M 的上傳頻寬,1G 下載方案更是提供 600M 上傳的規格,對比第四台有線電視的網路方案,500M 與 1G 下載方案都僅搭配 50M 的上傳規格,相對較為不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在今年也將 300M 下載方案的上傳頻寬由原本的 吳懷世2025 100M,不加價直接升級至 150M,更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根據東方線上發布「2022年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統計,去年採用 101M 以上寬頻網路方案的用戶超過半數,其中 301M 以上使用者更是大幅成長。 當然,也因為更多人青睞高速網路方案,挑選寬頻服務前也必須了解家用寬頻業者過往提供的網路品質,除了下載/上傳速度的方案多元選擇之外,網路的穩定性都是重要指標,包括家中同時有多人、多裝置使用時是否會有網速不佳、不穩定的情況,另外在尖峰時段、天候不佳時是否會有網路延遲、斷線的狀況,也是許多使用者關心的重點。 大家都知道,生命的三要素是「陽光、空氣與水」,不過對於現代人來說,「網路」的重要性應該可以被列入第四要素吧? 而近幾年因為疫情影響,避免接觸的關係,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而上班、學習與娛樂都改為線上化,再加上家中連網設備愈來愈多,寬頻網路更已成為「居家標配」!
吳懷世: 國際學校2023|「強制校車計劃」是甚麼?哪些國際學校推行這個計劃?
相較於過去的家用寬頻多半以有線直連電腦使用,現今連網設備更為多元,且大多支援 Wi-Fi 無線連結,因此反而更重視無線網路連線品質。 在生活的低潮期,音樂讓吳懷世覺得自己並不孤單,「柴可夫斯基寫完第六交響曲就死了;貝多芬如此熱愛音樂,耳朵卻聾了。這些音樂家的悲慘經歷,讓我覺得自己雖然苦,但卻未至於絕望」。 回顧過往,吳懷世沒有過多的埋怨,反而認為「小時候有個苦的環境是好的」。 二人皆謂,擔任指揮是一項平衡練習:平衡不同聲部,平衡團員意見,平衡現實與期望,平衡幕前幕後的雙重身份⋯⋯也許,疫情令這一課平衡練習劇化,成為一次角力,一次現實變卦與內在藝術追求之間的角力,節目安排,不過是當中冰山一角。 作為樂團的領軍人物,指揮的日常工作,不少是節目編排的決策上,除了短期決定,還有長期計劃,如未來三至五年的目標。
吳懷世: Orliński Jakub Józef Orliński More… 歌劇 Musica Viva 血灑英廷 非凡美樂 hkop 香港 大館操場音樂節 假聲男高音 金蘋果古樂團 奧林斯基 Maria Stuarda Donizetti 吳懷世
本着為年輕指揮家職業生涯初期提供幫助的目的,比賽要求參賽者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而少有專業樂團指揮經驗、三十歲的吳懷世此時便決心一試。 繼柏林愛樂直播演出,首爾愛樂樂團亦將直播音樂會,時間為今日香港時間下午2點。 吳懷世 由香港指揮家吳懷世領導,獻上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為韓國醫務人員,以及正在與疫症戰鬥的韓國人致敬,鼓勵所有受疫症困擾的人。 有別於一般俄國風格當中的沉重和張力,獨奏家嘉貝蒂(Sol Gabetta)弓下的蕭氏第一大提琴協奏曲,也比較通透澄明。 小時候Wilson聽到Kenny G用色士風吹奏的音樂便愛上了,父親卻告訴他這是用長笛吹奏的,在這個美麗的誤會下,他十一歲開始學習長笛。
吳懷世: About 吳懷世
Wilson與本地一班青年音樂家於2014年成立馬勒樂團,希望將音樂與不同階層及背景的人士分享,並正發展一個名為「the 吳懷世2025 Musicians without Borders」(無邊界音樂家)的項目。 他認為這將是古典音樂會的模式之一,「如果繼續是一首協奏曲,下半場一首交響曲,然後觀眾拍手離開,這已不足以追上今日的social media及時勢。」Wilson深信當中需要一個突破,令人覺得古典音樂與大家息息相關,將協奏曲拉近演出者和觀眾的距離。 青年指揮家吳懷世(Wilson)佛緣深厚,繼去年8月和今年1月於東蓮覺苑出演「嶠炎慈雲音樂會」後,近日又將在紅館首次演出,率領馬勒樂團於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的「感恩‧傳承」慈善音樂法會上與各位結緣,慶賀佛誕。 他談到這個音樂法會時,殷切盼望之情盡形於色:「身為香港人,通常一提到紅館就會起哄,而我身為古典音樂家,可以在紅館中演出,當然十分興奮。」他磨拳擦掌,要在佛誕給大家送上一份禮物.
吳懷世: 指揮
「接二連三地劃去行事曆上的節目行程,是難受的。2020 年 2 月我正與安特衛普交響樂團走一個大型巡迴,那時歐洲各地疫情還未爆發,但甫進入 3 月,忽然全部停頓,陷入長達數月的全面癱瘓。衝擊大,但自己都要學習適應,正如樂團在營運和技術上也要適應。」Elim 與團員溝通之際,亦學懂與自己對話。 指揮的身份,讓他把自己鍾愛的音樂帶到更遠的地方,給更多人聽見,「就像我做了個蛋糕,我覺得這是全世界最好的蛋糕,而我想分享,就是如此簡單。」他常強調,音樂不是用來演奏,而是聆聽,「所以你去聽已經好好。」他對着對古典音樂一竅不通的記者說。 馬勒樂團的成立,給予年輕音樂家提供發揮才華的空間和平台;不論樂師及管理團隊都是三十歲以下,為本地音樂界帶來新氣象。 在中環海濱以外,港樂亦將與西九文化區首次合作,在藝術公園同步直播當晚的音樂會,讓聽眾在大草坪上欣賞現場盛況! 當晚的音樂會將同時在港樂網站及YouTube頻道作全球直播,太古的「信望未來」Facebook專頁亦會現場直播這場音樂盛會。
吳懷世: 音樂
2019年5月,樂團舉辦《「唔使指揮」音樂會》,邀請著名小提琴家胡乃元擔任領奏。 在香港,吳懷世聯同一班青年藝術工作者在2014年成立馬勒樂團,致力把樂團建設為香港首個樂團學院。 透過排練,演出和定期邀請國際及本地大師指導,該樂團為香港年青音樂家提供一個發展基地和進入職業樂團的準備平台。 吳懷世深信音樂並非奢侈品,而是基本需要的哲理,他希望透過馬勒樂團的創新和富教育意義的音樂會把音樂與不同階層和背景的人士分享。 除此之外,他與樂團計劃推出新的音樂會模式,務求拉近演出者和觀眾的距離,以音樂為更多香港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