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線部份西接香港仔海旁道,東接香港仔隧道收費廣場及南風道的交匯處,為三線雙程分隔道路。 至於交匯處以東,黃竹坑道在壽山村道交界接駁香島道前往淺水灣及赤柱區。 南朗山出名睇日落,所以不妨先歎個Brunch再出發。
- 另外往返黃竹坑車廠的南港島綫列車亦須途經該側線[7]。
- 不過這段的梯級就沒有剛才的石屎樓梯好走,會出現碎沙石,容易滑倒,記者建議大家穿上防滑行山鞋。
- 經過加拿大國際學校及香港青少年培育會的宿舍後,南朗山道再沒有行人路,要行上馬路,小心來往的車輛。
- 在這觀景台可欣賞布廠灣全貌,雖然海拔只約200米,但有種一望無際,居高臨下的感覺,因而成為打卡熱點,Johnny提醒大家要小心,切勿為了拍照而走得太近崖邊。
- 夕陽照亮了石排灣的水道,極目遠望,隱約見到華富邨在耀目陽光之中。
- 行了一會,見到樓級旁有晨運人士開闢的小園地,行入去一看,景色豁然開朗,近望香港仔海峽對面的鴨脷排,還有大海另一邊的南丫島,發電廠的3枝煙囪屹立遠方。
這段南朗山道一直緩緩上斜,途中見到對面行人路有個黃竹坑配水庫休憩公園。 正當猶疑應否入公園時,看到公園前的圍欄掛住路牌,指示往南朗山的行山人士繼續沿馬路行。 經過加拿大國際學校及香港青少年培育會的宿舍後,南朗山道再沒有行人路,要行上馬路,小心來往的車輛。 踏入2002年,與黃竹坑邨僅咫尺之遙的深灣雅濤閣落成,在基座設有公共交通總站。 由此時起,深灣和黃竹坑邨兩地居民經常爭奪巴士路線資源。
黃竹坑行山: 走過沙洲尋燈塔- 玉桂山
可以靠繩索借力,不過建議大家先嘗嘗用個人的力氣行上山,也不可以過分依賴繩索。 沿香港仔水塘道前行,之後的路都是下坡,可以邊與友人聊天邊吹涼風。 黃竹坑行山 行多20分鐘左右便到達上水塘,看著平靜的水面和藍天白雲,行完記得落水壩石橋近距離觀賞水壩。 這個石坡位置面向香港仔避風塘及鴨脷洲,遊艇及漁船密密地排在海面,整齊有致;玉桂山屹立在眼前,一邊是連住鴨脷排的沙洲,另一邊則是鴨脷洲一簇簇的多層住宅屋苑,市區及郊區就是如此接近。
- 1939年,香港政府於南朗山南部修建「南朗山高射炮台」(近現今香港海洋公園「太平洋海岸」位置),裝配兩門3吋高射炮,並開闢軍用道路由香島道(今黃竹坑道)直達,該道路即為南朗山道的前身。
- 天橋全長550米,雙程雙線分隔行車,耗資3億580萬港元興建,1998年10月動工,2001年12月通車。
- 「因為石屎路的反作用力較大,易令雙腳勞累。但泥路沙路較軟身有吸震作用,相比起石屎路,走起來更舒適。」不過,他提醒泥路沙路每每多碎石,行走時要小心避免失平衡跌倒,如穿著保護度不足的鞋,更易受傷。
- 附近晨運客早已設置繩索幫助攀爬,若你看見繩索時,就應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能否繼續,請勿勉強,從山腳爬到山頂約需半小時。
- 正如今次他推介的短途路線,全程約5公里,中途有不少打卡位,亦沒有分岔路,減少迷路風險。
今次登南朗山路線的起點為黃竹坑站B出口,沿住南朗山道熟食市場旁邊斜路向上行,沿馬路往上走,到新加坡國際學校右轉,再行一會就會見到加拿大國際學校。 登上南朗山,可觀看港島南區一帶風景,向西望香港仔避風塘及鴨脷洲,往南看會見到海洋公園高峰樂園以至南丫島,東面則是深水灣及熨波洲。 南朗山高284米,來回路程約5公里,大部分是石屎樓梯及馬路,亦有部分泥路,是整體難度不高的大眾之選。
黃竹坑行山: 交通方法
黃竹坑的黃竹坑道是1號幹線的其中一段,接駁香港仔海旁道、鴨脷洲大橋及香港仔隧道,也連接南風道和香島道,成為黃竹坑、香港仔及鴨脷洲通往港島其他地區及九龍的主要道路。 黃竹坑是南區中擁有較遼闊平地的地區,因此設有不少運動場地,包括多個足球場及籃球場及室內運動場等。 而香港仔運動場是香港島三大運動場之一,每年均舉辦不少大型活動,如饑饉三十及太陽計劃等,自2012/13球季南區足球隊(現名冠忠南區)升上香港甲組足球聯賽,香港仔運動場成為南區足球隊的主場。 黃竹坑一帶早於新石器時代便有人居住,現存的古蹟有黃竹坑石刻。 到了明朝嘉靖年間,有人在該處一帶建立香港圍,成為香港島早期具規模的村落之一。 而當時黃竹坑西部為一個內灣,也吸引了不少漁船停泊。
然而於2010年,有部分南區區議員反對樓宇過高,恐成屏風樓。 不過政府認為上蓋住宅需要有足夠人口,才能確保商場有足夠人流[14]。 2021年1月21日,港鐵將發展項目命名為「港島南岸(THE SOUTHSIDE)」[15]。 基座設佔地51萬方呎的商場「The Southside」,而第3、4期之間將設中央會所及中央花園,讓6期住戶共用[13]。
黃竹坑行山: 英倫風法定古蹟- 香港仔水塘
由南朗山道到頂的山徑大部分沒有樹蔭,很多急上山的樓級,所以都要點體力。 這段路完全沒有樹蔭,上攀約40米,來到南朗山頂的發射站。 黃竹坑行山2025 黃竹坑行山2025 南朗山頂的三角網測站「藏」在發射站後,面向北面,向下望可俯瞰香港仔運動場、海洋公園站、黃竹坑站及車廠;正前方的是班納山及金馬倫山,有趣的是,還可以見到IFC及ICC兩座摩天大廈的頂部。 黃竹坑行山2025 約10分鐘後,見到一大片平坦岩石,到達第2個checkpoint觀景台。 在這觀景台可欣賞布廠灣全貌,雖然海拔只約200米,但有種一望無際,居高臨下的感覺,因而成為打卡熱點,Johnny提醒大家要小心,切勿為了拍照而走得太近崖邊。 之後我們往上行,沒有了人工鋪砌的石屎路,開始踏進天然山路。
他建議到疫情緩和時,家長可帶子女行這段路,齊齊享受大自然。 南朗山道(英語:Nam Long Shan 黃竹坑行山 Road)是香港南區的一條主要道路,連接黃竹坑黃竹坑道至南朗山半島南部,途經前黃竹坑邨及深灣道等地。 同樣位於港島南區的鴨脷洲,是難得一見的啞鈴島(Dumbbell Island),意思就是島的形狀有如一個啞鈴,與相連的鴨脷排尤如孖生小島。 從亭周圍的平台可環顧 360 度風光:前方海洋公園的機動遊戲、右面的南丫島,可見俗稱「3 黃竹坑行山2025 枝香」的港燈發電廠煙囪,還有大嶼山及遠方的檐桿群島。 黃竹坑道歷史上屬於群帶路的其中一段,早於香港開埠前便已存在。 1848年香港政府根據群帶路的基礎,修建連接香港仔至赤柱的道路,黃竹坑道即為道路的其中之一部份,屬於舊香島道的一部份。
黃竹坑行山: 南港島行山路線3大推介!南朗山、玉桂山、香港仔水塘 睇盡港島南岸風景
夕陽照亮了石排灣的水道,極目遠望,隱約見到華富邨在耀目陽光之中。 上山時沒有為意,路旁原來有張由石砌成的座椅,既有椅背,也有扶手,椅子下還有兩級石級。 離開「龍椅」所在的平地,繼續落山,回到去上山經過的石坡等看日落,見到有幾位攝影發燒友已經擺好腳架。 鑒於社區會堂計劃目前處於草擬階段,工程不會在短期內展開,而新總站面積比臨時總站狹小,其位置亦不便居民使用,故當區區議員要求臨時總站繼續運作,與新總站一同服務居民,舒緩臨時總站候車空間的逼仄。 運輸署在其他部門不持異議下,對在臨時總站用地發展計劃確定以前延用臨時總站之建議持開放態度[24]。 新站名為「南朗山道巴士總站」,可容納三輛12米長巴士,已於2015年大致建成,候車亭已亦設置,港鐵將提供一條約四米闊之行人通道連接新總站與港鐵黃竹坑站[18]。
黃竹坑行山: 香港警察學院
直行過馬路沿南朗山道直上,見到馬路或燈口位都不用右轉,一直沿南朗山道往上步行至見到新加坡國際學校為止。 右邊會見到香港仔避風塘,經過這段,前面見到有樓梯上的位置就是南朗山的登山口。 坐上南港島綫,很快便來到,位於香港仔鴨脷洲南端的利東邨,這裡位置隔涉,在通車前只有小量巴士直達,區內亦只有屋邨商場,相信除了居民外很少人會去。 但原來屋邨倚山而建,有山可行,而這座後山叫玉桂山 黃竹坑行山2025 ,是區內晨運客的好去處。 它只有 196 米高,山頂景觀開揚,卻不易行(注意:非新手路線,必穿行山鞋及帶備手套,亦要有防曬準備及充足水糧。玉桂山斜度高,對體力要求大。記得出發前要熱身)。
黃竹坑行山: 設有站長室
離開小園地,繼續行樓級上山,右方的是海洋公園高峰樂園。 在路上,甚至可以清楚聽到海洋公園的廣播以及遊客在機動遊戲上的尖叫聲,可算是最能夠感受海洋公園氣氛的行山路線。 這段上山路樹蔭不多,如果是正午時分上山,相信會更加辛苦。
黃竹坑行山: 交通
繼續沿不規則的石級向山頂行,兩邊沒有可以依靠的繩或扶手,因此大家要小心行走,一會兒就會到達平地,繼續沿碎石路行,行至直升機坪。 這裏亦可以從高處俯瞰海洋公園,如果海洋公園有營業,應該會不時聽到玩機動遊戲的人尖叫。 離開南朗山頂,沿原路的樓級落去,風景開揚,可以見到直升機坪以及海洋公園高峰樂園,是個拍照的好地方。 上到南朗亭,亭的旁邊尚有長凳,行山人士可以在此休息。 休息過後,繼續上山,路口雖有幾級石屎樓級,但穿過樹叢,之後的路幾乎全是泥路或石路。
黃竹坑行山: 車站結構
行山初哥或以為石屎路較山路好行,但Johnny認為剛好相反,若行長程路線如5至6小時的路程,全走石屎路有可能增加腳傷風險。 「因為石屎路的反作用力較大,易令雙腳勞累。但泥路沙路較軟身有吸震作用,相比起石屎路,走起來更舒適。」不過,他提醒泥路沙路每每多碎石,行走時要小心避免失平衡跌倒,如穿著保護度不足的鞋,更易受傷。 1939年,香港政府於南朗山南部修建「南朗山高射炮台」(近現今香港海洋公園「太平洋海岸」位置),裝配兩門3吋高射炮,並開闢軍用道路由香島道(今黃竹坑道)直達,該道路即為南朗山道的前身。 戰後,炮台週邊範圍改建為「市政事務署訓練學校」,當時道路英文名為Occupational Road,學校至約1973年因為政府撥地興建海洋公園而遷走。
黃竹坑行山: 香港巴士大典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為配合黃竹坑車廠上蓋項目發展,車站正興建2個出入口連接車站旁的商場The Southside,預計將於2023年第四季隨商場開業而啟用。 項目於2017年內推出市場招標,預計於2022-2024年左右落成。
黃竹坑行山: 路線資料
未完未完,最後記得去埋香港仔下水塘,站在山水之間。 大家若然想直接到古蹟水壩和水塘,就不用再經灣仔步行上去,坐上南港島綫便可以了,節省不少腳骨力。 南港島綫(西段)將由中西區的香港大學站開始,到達南區的瑪麗醫院站及數碼港站,再經華富站、田灣站及香港仔站,最終以黃竹坑站為終點站。 黃竹坑站公共運輸交匯處連接黃竹坑站地面層,設有巴士站、小巴站、的士站及上落客區等設施,可經A出口前往。
黃竹坑行山: 港島南區1小時行山路線 秘道睇日落眺孖生小島奇景
提到港島南的人氣聚腳點,位於黃竹坑港鐵站A2出口旁的Sensory Zero應該都會在榜單之上。 空間感十足的Cafe咖啡和食物都不錯,加上沒有限入座時間,與摯友吹水一流。 不過這段的梯級就沒有剛才的石屎樓梯好走,會出現碎沙石,容易滑倒,記者建議大家穿上防滑行山鞋。 沿著圍網回頭看,已經慢慢看到更多景色了,雖然玉桂山不算很高,但攀爬的難度也是不能小看的。 去到一個分岔路看到地下的路牌,有三條路徑,分別為「舒服」、「有繩」和「驚險」。 打算向難度挑戰,我們上山揀了「有繩」的路線,有繩路線的斜度較高,每步之間都較大,要跨出較大腳步,有些更要手腳並用。
黃竹坑行山: 南港島綫(西段)
而A1出口原設計設有蓋行人通道連接車站至巴士站,但最後以公帑支付為由消失,故引起部分區議員批評[11][11]。 位於黃竹坑站以東設有側線,有關側線亦會進入黃竹坑站之結構之內。 黃竹坑行山2025 另外往返黃竹坑車廠的南港島綫列車亦須途經該側線[7]。
爆裂的是一條直徑60公分的鋼喉水管,在1994年鋪設,主要將淡水由銅鑼灣掃桿埔送往黃竹坑配水庫,全長600米,由於並非食水管,故未有住戶受影響。 現場為黃竹坑道向香港仔隧道方向的休憩公園,公園內一截地底水管爆裂,大量淡水湧出,將依山坡而建的梯級沖毀,大量黃泥水流入黃竹坑道。 2010年2月8日早上9時許,黃竹坑道一條地底淡水管突然爆裂,大量食水夾雜泥沙湧出,香港仔隧道來回線一度全線封閉,交通大擠塞,車龍長達2公里,水管經搶修後路面下午重開。 由於該段水管使用只有16年,水管爆裂原因有待水務署進一步調查。 黃竹坑道設有一條跨過南朗山道交界的行車天橋,稱為黃竹坑道天橋。 黃竹坑行山 天橋全長550米,雙程雙線分隔行車,耗資3億580萬港元興建,1998年10月動工,2001年12月通車。
走遠一點,在鴨脷洲還會發現如啞鈴一樣的孖島,要觀看就得先留意潮汐漲退。 黃竹坑行山2025 南朗山的名字因為海洋公園「森度遊」而有更多人知,但其實不想狂行園區旁的樓梯,還有另一靚景路線,可以俯瞰海洋公園及270度欣賞香港仔避風塘的日落。 記者強烈建議來回均取有繩索那條,路程短、有麻繩幫助上山耗力較少。
在石坡上,靜候紅日西下,然而天上吹來一襲厚雲,遮擋太陽。 時間不早,天色漸暗,便趕快離開,經過南朗亭,再返回南朗山道。 另外,深灣遊艇會辦公室大樓設有適用於黃竹坑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的車費回贈[12]。
按照當局原有計劃,新巴士總站會於2017年中啟用,臨時巴士總站土地則會交還政府,預留日後興建多功能社區會堂。 至於黃竹坑邨舊址,現已建成港鐵黃竹坑車廠,上蓋劃為綜合發展區,佔地7.17公頃,分三期發展住宅與商場[16][17]。 發展計劃包括在深灣道路口以南的南朗山道南行綫、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對面路旁興建新巴士總站,即前黃竹坑邨巴士總站原址。 就地理位置而言,黃竹坑邨與大多數南區公共屋邨同樣遠離對外主幹道黃竹坑道,巴士公司需要特地增闢路線服務居民,否則安排路線繞經此站相當費時,非必要時都不會出此下策。 由香港仔經南風道往返銅鑼灣的中巴72線,自1975年開辦時便刻意繞經黃竹坑邨。 中巴先後增闢兩條區內線18(後稱78)、48,前者由黃竹坑邨開出,後者雖為海洋公園而設,中途駛經黃竹坑邨,部份班次亦以該邨為總站。
黃竹坑行山: 月台
行約10分鐘就會上到南朗亭觀景台,這裏是另一個方便大家休憩的平台。 南朗亭前方的長椅面向大海,可讓大家坐著休息一下再上山頂。 不過我們沒有去到那麼遠,去到連島沙洲就原路折返了。 在下山時,我們揀了「舒服」那段路,但原來沒有所想的「舒服」,雖然斜度沒有「有繩」那條的斜,但是路依然的崎嶇難行、容易滑腳,這樣比較三條路,我覺得從「有繩」原路折返較容易。 水塘分為上下水塘兩部分,最特別的地方是大壩下有條小石橋,想試試近距離看水壩,一定要來看看!
Johnny自中學時代接觸行山活動,後來進修山藝課程,成為「獲推薦地質公園導賞員」(Recommended Geopark Guide, R2G),至今山齡逾20載。 數年前他以筆名「戴緻賢」出版行山書,細數香港山路。 山頂視野非常廣闊,清楚看到山下的連島沙洲與鴨脷排,荒涼孤寂,與身後的市區恍如另一個世界。 附近晨運客早已設置繩索幫助攀爬,若你看見繩索時,就應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能否繼續,請勿勉強,從山腳爬到山頂約需半小時。 由於該段路面為低窪點,瞬間已水深1米,路面頓成澤國,來往香港仔隧道的車輛未能駛過,紛紛停下。 黃竹坑行山 警員到場封路,通知水務署派員前來關水掣及進行清理。
黃竹坑行山: 車站啟用
受事件影響,區內交通嚴重擠塞,駛往香港仔隧道行車線大排長龍,超過20條巴士線及10條小巴線改道。 在直升機坪繼續行,行完200多級樓梯便來到南朗山山頂,在山頂上有數碼電視發射站和警察電波天線。 雖然路線適合新手,但大家要有心理準備比較多樓梯要行,特別中間一段梯級殘破不堪且滿怖碎石,兩旁又無任何可扶,記者建議大家要換上防滑行山鞋。 行多一會兒後,山徑的左方會有一個觀景的位置,是一片植被稀疏的石坡,是個觀看避風塘日落的好地方。
或是到銅鑼灣乘搭72A、75、107 巴士於黃竹坑巴士總站下車,再沿上述路徑上山。 大家坐南港島綫去海洋公園去得多, 但其背後的南朗山 ,很多人也未踏足過。 南朗山只有 284 米高,又稱海洋公園山,雖然山上沒有郊野公園,但勝在路程短,短短 45 分鐘步程已見盡港島南岸風景,是當年黃竹坑村童的後花園。 離開石塔,折回主徑,繼續上山,很快便見到前方有路口與石屎樓級匯合,轉左上山頂,轉右則往直升機坪。 直升機坪前有小路路口,沿泥路行出一點,可以望到更開揚的景色。
黃竹坑行山: 玉桂山屹立在眼前
直至2001年黃竹坑道天橋落成通車,讓車輛行經天橋而毋須途經地面的交通燈位,全線繁忙程度才略為舒緩。 天橋早期只有東行有巴士行駛,2018年開始西行亦有巴士行駛。 長度:約4公里 需時:約2小時 難度:2 / 5 起點:黃竹坑巴士總站 從巴士站沿斜路上,進入南朗道,途經新加坡國際學校。 沿路一直行,走上左邊樓梯,向南朗山道休憩花園進發。 在黃竹坑站A天橋出口起步,走到天橋盡頭,在南朗山道熟食市場旁的樓梯和升降機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