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了多年豐富經驗,和記港口的業務現已擴展至全球其他物流及運輸相關領域,包括郵輪碼頭、配送中心、鐵路服務及船隻維修。 和記港口於 2022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2025 年的貨櫃吞吐量達 8,480 萬個標準貨櫃。 1970年8月,香港政府在葵涌貨櫃碼頭招標,現代貨箱即投得葵涌一號貨櫃碼頭的發展經營權,二、三號貨櫃碼頭則分別由日本大山船務公司及美國海陸聯運公司(英语:SeaLand)投得。 香港是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率的國際貨櫃港之一,在2022年,香港港口處理了近1 700萬個標準貨櫃。
- 這些數字節節上升,顯示香港受惠於國際海上貿易的蓬勃發展,而其貨櫃業的競爭力亦不斷提升。
- 救援人員接報到場,將昏迷的事主送往瑪嘉烈醫院治理,其後被證實死亡。
- 假如營辦商發現深度不足以應付未來需要,可建議政府再挖掘海牀。
- 1973年12月,葵涌四號地段(四號和六號泊位)以換地形式批出;1974年11月,葵涌五號地段(五號泊位)亦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出。
- [6]政府正式同意除非現有碼頭的使用量接近飽和,否則不會批出任何新的碼頭發展權,以保障各營辦商的投資不受未來碼頭發展的影響,情況恰如五號和六號貨櫃碼頭適用的觸發點條文。
- 現時全港共有大約425公頃的土地用作港口後勤用途,約100公頃位於港口範圍,而其餘大多數位於新界區(如元朗、落馬洲等地)。
- 葵涌8號貨櫃碼頭今晚(20日)有男工人暈倒,送院不治。
- 據上述港口的經驗,港口社群電子系統有效地提升港口整體效率。
例如,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擊敗MTL和其他對手,獲得七號貨櫃碼頭的興建權,造價約為43.9億港元。 當時估計興建泊位與貨運設備,如起重和吊臂等設施的建築成本合共超過10億美元。 [6]政府正式同意除非現有碼頭的使用量接近飽和,否則不會批出任何新的碼頭發展權,以保障各營辦商的投資不受未來碼頭發展的影響,情況恰如五號和六號貨櫃碼頭適用的觸發點條文。 [7]這機制為有興趣發展新貨櫃碼頭的投資者帶來信心。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公司簡介
舉例來說,儘管部分土地由營辦商填海而來,但政府仍須負責在葵涌海牀進出口位置和泊位沿岸維持適當的深度。 假如營辦商發現深度不足以應付未來需要,可建議政府再挖掘海牀。 政府在處理一號到六號貨櫃碼頭的發展權上,均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出;但在1988年,七號貨櫃碼頭的營辦商則改為以招標方式決定。 早於1960年,貨櫃運輸開始趨向全球化,當時地中海、北非、美國等國家已普遍使用貨櫃船。
- 此外,藉着使用資訊科技追蹤出入口的貨櫃,營辦商可以於船隻正式靠泊在碼頭前數周,評估裝卸貨物所需的時間。
- 中央電腦系統安排日常管理計劃,包括規劃貨櫃移動流程,和迅速向控制員提供有關貨櫃去向的實時資訊。
- 貿易通電子貿易有限公司亦同樣支持一路通的創立目的,隨後成為一路通的股東。
- 觸發點機制的其中一個好處是能夠確保營辦商有一定的投資回報,從而吸引他們作出投資。
- 中國經歷政治及經濟混局後,鄧小平實施的門戶開放政策帶來新的轉變。
- 早於1980年代初進行的港口發展策略研究,已就規劃至2011年的主要港口設施提出發展策略和計劃。
這五間營運商是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中遠-國際貨櫃碼頭(香港)有限公司、Goodman DP World Hong Kong Ltd和亞洲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九個碼頭佔地279公頃,提供24個泊位共7 694米深水堤岸。 觸發點機制的其中一個好處是能夠確保營辦商有一定的投資回報,從而吸引他們作出投資。 事實上在沒有政府資助下興建貨櫃碼頭非常昂貴,營辦商一旦投入初期投資,就要承擔往後無人可料的經濟風險。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貨櫃碼頭的成功之處
貿易及物流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佔本地生產總值相當的比重,同時製造大量就業機會。 隨著彼鄰港口迅速發展,以及業內客戶對時間的要求不斷提升,香港在云云對手中,正為保持競爭力而努力。 要脫穎而出,單靠業內數大企業的努力是無法達成目標,亦有賴所有港口使用者(包括船公司、貨運代理、碼頭營運商、貨主及運輸公司)通力合作,才能提升本港港口業整體的競爭力。 和記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和記港口)是全球領先的港口投資、發展及經營商,是長和之港口及相關服務部門。
HMM GDANSK在返回寧波及高雄前將再次靠泊鹽田及香港。 HMM GDANSK配備全球最先進的智能船舶解決方案DS4®(DSME Smart Ship Platform),並置有可監視智能ECDIS及監視系統和智能導航系統,為貨船提供最佳、最安全的路線。 為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的限硫要求,HMM GDANSK特別安裝了脫硫洗滌器 (scrubbers),藉此減少排放的硫氧化物,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2009年10月29日,華潤創業進行架構重組,以包括10%HITIL及10%HPYIL在內的資產,交換華潤集團持有的內地超市及啤酒廠業務。 2006年4月21日,和記黃埔以340億元作價,向新加坡港務局出售和黃港口20%股權,並獲利243.8億元。 2003年,太古全數出售所持股份,其中九龍倉購入12.59%(共持有67.89%),作價港幣20.72億元;而招商局購入5.03%(共持有27.04%),作價港幣8.28億元。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葵涌貨櫃碼頭男工暈倒 送院不治
全球最大貨櫃船HMM GDANSK配備全球最先進的科技及系統,亦特別安裝了脫硫洗滌器,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葵涌8號貨櫃碼頭今晚(20日)有男工人暈倒,送院不治。 晚上約9時,警方接獲貨櫃碼頭一名工人報案,指其男同事在中遠國際貨運碼頭地下位置暈倒。 救援人員趕至,發現事主昏迷不醒,將他送瑪嘉烈醫院搶救,惟其後終告不治。
和記港口的全球網絡分佈於亞洲、中東、非洲、歐洲、美洲及澳大拉西亞等地,遍及 25 個國家共 54 個港口。 現代商船株式會社(HMM)旗下韓新遠洋船務共有十二艘可裝載24,000 個標準箱的超大型貨櫃船。 HMM GDANSK是其中一艘,船長399.9米、船寬61.18米,可裝載23,964個標準箱,為現時全球最大的貨櫃船。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貨櫃碼頭
1986年完成的研究報告一方面根據當時的貿易狀況預測未來的需求;另一方面亦評估已規劃的港口設施的效率和吞吐量,從而估算出中期至長期的策略性發展機會。 報告指出,現有貨運設施不僅會逐漸飽和;即使八號貨櫃碼頭竣工後,求過於供的情況仍會持續。 故此,報告建議政府仔細規劃在昂船洲一帶填海,以興建貨櫃碼頭和其他港口設施。 (香港,2020年7月12日) 香港海港聯盟(下稱「海港聯盟」)歡迎全球最大貨櫃船HMM GDANSK (現代格丹斯克) 日前首航,靠泊葵青7號貨櫃碼頭。 海港聯盟成員合共提供23個泊位及相關設施,共同提升船隻泊位和堆場策劃管理上的靈活性,自成立以來為客戶提供更高效率及更優質的服務。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關於香港海港聯盟香港海港聯盟由四間碼頭營運商組成: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中遠 – 國際貨櫃碼頭(香港)有限公司和亞洲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全球最大貨櫃船HMM GDANSK進入香港葵青貨櫃碼頭,首航靠泊香港海港聯盟轄下的香港國際貨櫃碼頭。 香港的貨櫃碼頭座落於葵涌-青衣港池,一共有九個碼頭,由五間營運商管理和營運。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貨櫃運輸與港口政策的發展趨勢
和黃港口鹽田投資(HYPIL)2008年及2009年的稅後盈利,則分別為37億元及30.6億元。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於2008年及2009年的稅後盈利,分別為14.96億元及13.億元。 涉及大量文件的繁複工序以及港口使用者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是妨礙港口整體效率的根本原因。 各地看透問題晶結的港口局及港口社群(如英國費利克斯托、荷蘭鹿特丹、荷蘭阿姆斯特丹及新加坡等),早於幾十年前開始開拓相關的港口社群電子系統,旨在捍衛其港口社群的共同利益。 此類電子系統,為各港口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溝通渠道,大幅減少重複而不必要的工序。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
這些數字節節上升,顯示香港受惠於國際海上貿易的蓬勃發展,而其貨櫃業的競爭力亦不斷提升。 首先,貨物會送到貨運站,經包裝後存入貨櫃,貨櫃上鎖後由拖車運走。 拖車到達貨櫃碼頭後會駛到堆場,根據貨櫃船的目的地由跨式吊車卸貨和堆疊貨櫃。 存放在堆場的貨櫃大多會在七日內處理,直至貨櫃船到達港口。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
全港現時共有六個公眾貨物裝卸區,提供4,828米堤岸,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海事處管理。 香港中流作業區主要提供躉船與貨櫃車/貨車之間的貨物起卸服務,貨物包括遠洋和內河貨物。 現時的中流作業區共佔地約33公頃,提供約3 310米的堤岸,而作業區的租約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葵涌貨櫃碼頭男工暈倒 送院不治
1994 年和記港口成立,負責管理日益增長的環球港口業務。 [4]現代貨箱碼頭擁有蛇口集裝箱碼頭20%股權,旁邊赤灣集裝箱碼頭亦間接持有8%股權,均與公司股東招商局港口合營。 自首個貨櫃碼頭於1972年竣工開始,香港貨櫃港的發展模式都是由政府負責斥資提供基建設施,例如道路、排水管、公共設施等,再由私人發展商負責碼頭填海、器械裝配、營運等支出。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貨櫃碼頭的成功之處
自2005年开始,香港理工大学的所有本科生都必须完成课程内的必修单元 – 校企协作教育。 校企协作教育是一种在职学习,它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 我们帮助同学在香港、中国内地及海外通过暑期实习完成校企协作教育,让他们有机会在不同岗位及机构中学习、观察及思考。 警方於20日晚上9時02分,接獲事主的同事報案,指他懷疑在貨櫃碼頭南路對開暈倒。 救援人員接報到場,將昏迷的事主送往瑪嘉烈醫院治理,其後被證實死亡。 現時全港共有大約425公頃的土地用作港口後勤用途,約100公頃位於港口範圍,而其餘大多數位於新界區(如元朗、落馬洲等地)。
政府繫泊浮泡主要供遠洋船隻繫泊,以便起卸貨物至躉船上。 此外,政府繫泊浮泡可在惡劣天氣情況下作為船隻碇泊之用,也可用於其他非貨物起卸用途,如供郵輪繫泊。 中國經歷政治及經濟混局後,鄧小平實施的門戶開放政策帶來新的轉變。
屆時,跨式吊車會將貨櫃裝卸上碼頭拖車,在到達岸邊後,貨櫃會由高架起重機吊運到貨櫃船上。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亦是和記港口集團環球網絡的一員,與旗下港口及物流公司成員共享集團資源。 現時有兩類船廠為香港的港口工業提供服務:第一類是規模細的船廠為本地船隻提供服務;第二類是大型浮塢及船廠,為遠洋船隻提供服務。 在2022年,葵涌-青衣貨櫃碼頭的吞吐量約1 290萬個標準貨櫃,佔港口貨櫃吞吐量約77%。 餘下23%的貨櫃則在中流作業區、內河貨運碼頭、公眾貨物裝卸區、浮泡和碇及其他碼頭。 1987年,香港超越鹿特丹與紐約,處理合共約343萬個標準貨櫃箱(TEU),其中76%的業務經葵涌貨櫃碼頭處理。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1973年12月,葵涌四號地段(四號和六號泊位)以換地形式批出;1974年11月,葵涌五號地段(五號泊位)亦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出。 此外,藉着使用資訊科技追蹤出入口的貨櫃,營辦商可以於船隻正式靠泊在碼頭前數周,評估裝卸貨物所需的時間。 大型營辦商由於管有多個泊位,極需彈性應付延誤的情況,因此電腦對它們來說尤其重要。 預早規劃讓它們能事先根據船隻大小和所需吊臂數量來決定其泊位,也可以先預留裝卸空間,處理有關的貨物。 [15]出口貨櫃方面,電腦系統可以將船隻大小、設計和貨櫃重量納入計算,更有效率地堆疊船上貨櫃。 自2003年成立以後,一路通致力服務香港港口社群,因應港口社群的操作需要,開發相關的電子服務,透過服務聯繫各類別的港口使用者,促進各港口使用者合作,並協調及簡化其繁複的操作流程。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公司簡介
1980年代,中國在現代化政策下逐步開放沿岸城市,令南中國經濟得以發展,並和香港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係,兩地貿易更趨頻繁。 2001年初,九龍倉向匯豐購進4.5%股份,使其股權增至55.3%[5];而據年報其他主要股東為招商局國際(22.1%)及太古公司(17.62%)。 這些活動乃港口運作所必需,但無需於港口範圍以內進行。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葵涌貨櫃碼頭男工暈倒 送院不治
貿易通電子貿易有限公司亦同樣支持一路通的創立目的,隨後成為一路通的股東。 韓新遠洋船務代表接受香港國際貨櫃碼頭送上的紀念品,標誌著該超巨型貨櫃船靠泊香港,成為本地航運界的重要盛事。 為應付香港於1990年代的需求,政府參考了顧問的建議,在1981年決定進一步填海,以擴充葵涌貨櫃碼頭的貨運設施。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1985年年底,政府以私人協約方式批出葵涌六號地段,用作發展七號和八號泊位,以期在1988和1989年分階段竣工。 後來政府進一步於1988年批出葵涌七號地段的標書,並在1990年建成九號和十號泊位。 八號貨櫃碼頭則於1994和1995年分兩期竣工,屬最後一個在1997年前興建的貨櫃碼頭。
現時香港港口每星期提供逾240班國際貨櫃班輪服務,連接香港港口至全球逾460個目的地。 1986年的港口發展策略研究反映政府在1970至1990年代對港口政策的取向。 面對需求上升,政府總是有效率地制定未來港口發展方向。 政府全面監察貨櫃港的發展進度,並不時檢討有關情況,以期在有需要時能夠迅速開展新建設工程。 香港政府積極規劃港口,將香港港口轉型為貨櫃港,同時推出多項政策,確保行業健康發展。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貨櫃碼頭的成功之處
[2]然而,在處理這些大型的長方形貨櫃前,有關方面必須先設置專用的碼頭設施,才能享受提升效率帶來的便利。 當時,香港沒有一個專用的貨櫃碼頭以迎合日益增長的貨櫃船停泊需求,未能有效處理船隻運來的貨物,因而削弱了香港航運業的競爭力。 中央電腦系統安排日常管理計劃,包括規劃貨櫃移動流程,和迅速向控制員提供有關貨櫃去向的實時資訊。 [13]以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研發了一個電腦系統以處理貨櫃流向,並把由甲板至出口閘門,以至控制室和會計部的工作流程簡化。 [14]因此,與貨櫃有關的不同業務,包括航運、船廠管理、貨櫃控制、貨物裝運等,皆能得到妥善管理。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2025 鑑於營辦商各有不同的策略,貨櫃碼頭的擁有權亦隨着營辦商購買、出售和交換泊位而不斷改變。
1966年,政府有見貨櫃運輸在國際間愈見盛行,遂成立一個專責委員會,評估香港應否增建貨櫃處理設施。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儘管委員會同意興建貨櫃碼頭的建議,但由於早期投資資金龐大,以及面對未來需求不明朗的因素,計劃待至貨櫃船數量於其後三年持續上升方才啟動。 [3]1969年8月,港督會同行政局根據委員會的建議和工務局提供的詳細工程可行性研究,決定將來由私人發展商在葵涌海牀地段發展貨櫃碼頭。 一年後,政府批出葵涌一號、二號及三號地段(一號、二號及三號泊位)的標書。
25日晚上10時許,警方接獲途人報案,指一名男子懷疑在貨櫃碼頭2號附近一棵樹,以拖把電線上吊。 救援人員接報到場,消防將事主解下,昏迷送往瑪嘉烈醫院,其後被證實死亡。 全港有14個避風塘共423公頃的水域範圍,作為本地及內河船隻在颱風和惡劣天氣情況下,提供避風地方。 使用避風塘的船隻長度限制為30.4米,50米或75米。
香港在1974年首次打破貨櫃吞吐量的世界記錄,每日處理達3,561個標準貨櫃,至1982年更增長至4,630個。 1974年和1982年的貨櫃處理量分別達72.6萬和150.7萬個標準貨櫃。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2025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18]1988年,貨櫃處理量攀升至403.3萬個標準貨櫃,而1989年更高達446.4萬個,令香港成為全世界最繁忙的貨櫃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