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G K314P也是早早的停产了,不过后来又出了一批复刻版K314P,本来定价依然是100多元,但是量很少,所以后来价格被疯狂炒起来,现在淘宝上依然能搜到一些,甚至包括天猫商城,价格高达1000元上下。 女毒 就声音而言K314P远远不值这个价,纯粹是因为绝版收藏而已。 这一系列疑惑操作让前述的LDAC和升频补偿等加了个寂寞。 所幸其他声学参数如谐波失真,电相位失真,最大SPL动态等还是属于T0梯队。
刚收到这个耳机的时候我并没有测,先听了一下,就觉得人声非常奇怪。 而这个耳机的曲线嘛,不知道是不是个例,反正我是看不懂。 音调较低时人声偏厚,这点与X2HR是不同的。
女毒: 价格优势
顺带提一句,CKR100在国内存在假货,导致很多听感分享差异很大。 喜欢闲鱼淘宝的朋友要特别注意了,国行正货耳塞上这个L字母,竖横笔画的粗细是不一样的。 据我的了解,CKR100是铁三角2016年6月17日发布的,属于CKR系列(sound 女毒2025 女毒 reality earset)中的旗舰机型。 这个系列分普通版和带麦版,日本发行的产品型号标识为CKR100/CKR90,而日本以外的地区发行的都是带有is后缀的型号,意为线控版本。 此外由于欧盟的听力保护相关法案,发行了高阻抗版本的耳塞(80Ω),美国的也是。
-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五位HiFi女歌手吧,第一位就是有“黑胶女声”之称的孙露。
- 我在留言中看到很多网友反映原文章内容太多过于复杂,看我的章只是想比较明确的获取目前适合选购耳机的信息。
- 将颜色改至全哑光磨砂黑色则是我的个人偏好,不知道你在看本世代Xbox Sex的发布有没有感受到这份震撼,在看到全黑色的立式Xbox在画面上成型时,我感觉这就像《2001:太空奥德赛》中蕴含着无穷力量的黑色石碑一样,我心里暗潮汹涌。
- 100Hz:Bass的主要频点,在这里做提升,可增加丰满度和底鼓的击胸的感觉。
由于这个耳机的音染比较严重,其实我觉得也就是5分的水平。 这是拜亚动力近几年推出的个人认为最靠谱的一款耳机。 女毒2025 整体三频没什么太离谱的调音,只不过低频音质确实比较一般。
女毒: 女毒耳機: 耳機音質術語判斷
M50X的声音有点像是一个“大号”的ER4S,均衡、还原、透亮。 女毒 因为音染少,不会有传统铁三角那种“妖艳”的感觉。 女毒2025 同时容易驱动,佩戴舒适,颜色众多,更适合普罗大众。 而KATO在中频和低频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动态上的大幅提升,人声明显有了生气,结像明显变得舒展,问题在于依旧不够扎实,还是有些发虚。 而在古典乐上,中频的丰富层次撑起了整体的场面,当然,场面依旧不算宽大。 至于低频,整体的弹性和下潜较深部分的动态都能感受到明显的提升,在09mark3上你甚至可以感受到低频的厚度,当然,下潜并没有显得更深,但相对于KXXS那种完全配不上摇滚或金属,KATO至少还是稍微能听一听的。
監聽耳機的用途:Live演出、PA控台、廣播、錄音室。 耳道式耳機在Live演出時還蠻常見的,優點:隔音好,方便攜帶,歌手可以跑來跑去不用怕沒有監聽喇叭,客製耳模常常出現在各大藝人樂手身上。 今天以一個樂手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監聽耳機與一般耳機的差別。 其二、按其在电路中的位置与作用来划分时:IF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 [2] 女毒 是指高频信号经过变频而获得的一种信号。 为了使放大器能够稳定的工作和减小干扰.一般的接收机都要将高频信号变为中频信号。 女毒2025 中频(MF,Medium Frequency)是指,频段由300KHz 女毒 到3000KHz的频率,多数作AM电台。
女毒: 需要多驅動單元的設計?
1K~2KHz:这段频率范围通透感明显,顺畅感强。 如果这段频率缺乏,音色则松散且音色脱节;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则有跳跃感。 女毒 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K~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 如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例如当收音机接收电台频率不正时,播音员常发出的咳音声。 5K~6KHz: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可懂度。
再有一点就是这款耳机的佩戴可能并不是特别舒适,有些夹头。 可以说如果比较看重音质,500左右的预算可以考虑拜亚动力的这款。 但如果比较看重佩戴,还是选择飞利浦9600更合适一些。
女毒: 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耳机的声音,并不讨好或者说好听。 比如说低频部分,虽然测量的时候有泄露,但是这个耳机的低频确实算是比较标准的低音而不是哈曼曲线,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低音偏少,但实际上这个低音才是标准的。 人声部分倒没什么好说的,这个耳机的人声是非常标准的,但是可能一部分会觉得没那么好听。 高频部分也很标准,那个12kHz的波峰是耳机扫描人工耳之后的频响,至少戴在我头上扫描我的耳朵是听不出高频有像DT990Pro那样的毛刺感。 其实综合好听和真实来说,我觉得这个耳机比HD800S还要好一些,但是说的太好吧,又有种打广告的感觉。 首先,最没想到的是FINAL E3000并不女毒,但我推测,若不对比,买回去经常听,可能会让人认为“女声好”,但实际对比这一下午轮番插的10来个耳机后,感觉它的人声是真的挺平淡(素质另说)。
女毒: 耳机怎么玩
本来想着和同时期别家出的同价位动圈耳塞去做对比,但查了一下,叫的上号的好像只有达音科的隼pro,天使吉米的HANA,声音记忆的SM2以及NICEHCK的凌云? 凌云送测过自己也听过,印象不算好,隼pro由于那个官司显得太敏感(虽然也听过),SM2说是像圈铁,怕自己听过会给差评,刚写点东西就拉仇恨实在没那个精力,至于HANA,前代的氧气我倒是觉得有点意思,但现在手头没有,等有兴趣再考虑。 于是我决定就拿前一代产品——也就是KXXS——去做对比,看看其在宣传中刻意强调的“ULT超线性动圈单元”会有什么样的性能提升。 优雅提示:在我看来foobar2000的核心功能是播放本地音乐,虽然可以通过某些手段爬取歌曲在线播放,但效果并不怎么样,因此此款软件更加适合喜欢折腾,会下歌的人使用。 女毒 如果想方便一点听歌的建议还是使用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现成集成播放器,对普通用户来说听感上差别并不大。 其外此款软件免费提供了SDK,因此对于大佬来说这款软件如同一块画板,可以把它做成任何自己满意的样子。
女毒: 索尼降噪豆WF1000XM4测评
与Kato相比:Hana 2021版的高频暗很多,人声口型更大且更浓郁贴耳,低频量感更多下潜和回弹更差,横向声场接近,纵向声场偏小,声场不如Kato规整,解析素质稍弱,更容易驱动。 与Kato相比:QT9mk2s的高频偏暗,人声口型更大且更清晰润泽,低频量感多很多下潜更好,横向声场更大,声音解析更强更易驱动。 与Kato相比:Na2+的高频偏暗,人声口型更大但是密度和味道更差,低频下潜更好回弹更快,横向声场更大,解析素质接近,驱动性差不多。
女毒: 特别推荐
注意:这里做的工作是否能得到好的结果和你的监听音箱也有很大的关系,一对频率响应曲线平滑的专业监听音箱,对录音和混音工作来说决对是必须的! 女毒2025 女毒 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你可以把自己认为不错的唱片的WAVE放在电脑硬盘里,对之频率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标准。 而把最终调整好的结果做成CD、磁带,在不同的CD机、磁带录音机中播放也是一种不错的检测手段。 抛去那些花哨的立绘包装,秉持着实用主义至上的原则,EST112身上所有的工业风设计都在围绕一个原则:“如何让女声变得更好听”。 女毒2025 包装盒子上更是直接明了地告诉你,我们用了一个硕大的动圈降低中低频失真。 一枚楼氏动铁加上一组声扬一拖二静电单元,保证展现出精准的高频细节以及无比迅捷的响应速度。
女毒: 铁三角 ls70is 怎么样?
后来im系列握住了动铁的接力棒,im01、im02、im03、im04以更加直观的型号标识展示了单元数,im04作为旗舰型号,价格一度超过三千。 时过境迁,铁三角动铁大旗由ls系列撑起,但相比im04时代的默默无闻,ls400要出名许多,因为差评无数、骂声一片。 你要有个Z7m2(有可能也是咸鱼收的2手),预算有比较有限,可能两三千的话,那么有两个选择,要么先就着手上的播放器将就着(声音肯定会让你受不了),或者可以考虑以下两个解码耳放用来搭配。 对于题主说“发现1a特别明亮通透,z7感觉闷闷的”的现象,先抛是否推好的问题,单从这两款耳机的调音走向来说也是有着不同的。 另一个我比较喜欢的“中空海绵套”虽说被厂商誉为“通透”海绵套,但实际听来,只是中音区通透些,高音区像是信息不足,未能充分展现出实力,通而不透,有些不爽。 女毒 女毒 好的是此时整体乐感很不错,动态很好、结像面够大,又够明快,低音下潜很深,且很有力道感。
女毒: 平衡接線更勝單端
手机直推下,ad900x的高频毛刺感很强,齿音也有点难忍。 女声在很多高频部分都会刮耳,也就牧野由依那轻柔的嗓音能暂时安抚ad900x的破锣高频,可高潮一旦来临,耳膜又是一次大妈级别的泰式按摩,如果你有特殊爱好,那可以手机直推这耳机单曲循环大黑摩季《只凝视着你》,快感一波接着一波…… 池座是一只二单元的动铁,价位在6000左右。
女毒: 耳机美学
只不过09mark3上面KXXS的人声是一粒弹球,而拓品G5上是一粒芝麻而已,更夸张的是不论男女声都如此。 而哪怕是在听器乐,比如古典乐,这种动态上相对高频明显较差,瞬态又明显快速,层次完全谈不上多么丰富的中频,呈现的是一个木讷而又狭小的场面,这种场面如果是几年前的市场可能还能让人接受,但放在现在就只能是差评。 而低频的问题是一样的:动态差,瞬态快速,导致听感发木,下潜较深部分的木讷使得KXXS的低频弹性和厚度都明显较差。 这种低频在09mark3上只能说勉强可以接受,在拓品G5上就显得要命了。 至于这个低频能不能听摇滚或者金属,只能说你都这么问了我当然不用回答。
女毒: 感受“新铁”音质 铁三角ATH-LS70iS开箱+体验
这是一个自己曾买过该耳塞的老烧反馈的,网上百度也能看到少数烧友曾反馈这个情况。 但老实说,在我试听的过程中没有听出这种像是被围住、如有音障一般的情形。 可能我耳朵不够灵敏,建议万一有烧友遇到这种情形可以尝试调节一下耳塞的位置,看看是不是有改善。 女毒2025 我询问了甲苯方面,他们也表示尚未听说有烧友反应这个问题,他们自己听也没发现有这个情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100并不是以前铁三角那种浓郁的女毒走向,反而是向中性+原音再现靠拢的。 女毒 显然旗舰机型为了照顾更多人的听感,适应更广的面,走了更通用的调音路子。 但之前女毒的影响也不是一点没有,也就是说如果细细体味一下的话,它的高频多少还是有点当初女声“毒性”的影子的。
女毒: 索尼Walkman NW-ZX300A均衡器怎样调音最佳?
同时自带的5段GEQ和几个预设音效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初始调音的缺陷。 PNC来源于耳机的人体工学设计以及耳套的选择,XM4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似乎都要归功于其自带的聚氨酯海绵套,比一般的海绵套要更厚更密更长。 我也不反对支持XM3的朋友,现在的价格也只是1589,618必定是要降价的,但价格到了一个底部,也不会很大,因为Bose 35还在卖1499的价格。
不过,确实这款耳机超高频和低频存在一些瑕疵,并非完美。 如果抱着比市面上优秀的有线耳机还要好的预期,可能不会达到那么高的要求。 总之,如果想选一款音质优秀的便携蓝牙头戴耳机,漫步者STAX S3是目前很好的选择。 此外,超高频有些乐器存在音染和音质问题,或者说有些超高频会稍微给人一种“塑料感”。 并且森海这款耳机相对来说没有拜亚动力一些头戴式耳机的齿音问题。 瑕不掩瑜,总体而言这款耳机的音质表现优秀,没有严重的硬伤。
相比于现在动铁高频而言,KATO这个动圈单元也有资格去谈高频的空间感了,这在几年前基本上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当然,KATO只能说是有资格谈,声音仍旧不够松弛舒展使得KATO其实也没法让人觉得有多么好的空间感,现场录音基本上依然不怎么像现场。 先来谈高频,这也是KATO相对变化最大的地方。 女毒2025 可能在听独奏时问题不算大,但如果是交响曲之类,由于这种脱节导致高频的结像缩成一团,就很难听出是大编制乐团了,这种极高频和高频的脱节导致的怪异结像是我比较反感的地方。 这个耳机的测试数据其实比较好,但实际听起来却比较差,主要原因我觉得还是漏气。
对那些从平头耳塞时代走过来的老发烧友来说,平头耳塞大概是儿时回忆一样的存在,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情怀。 平头耳塞对于老发烧友来说,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虽然平头耳塞远说不上灭绝,二百元以下价位还有相当多的平头耳塞可以选,有相当数量的大品牌的入门平头耳塞,也有好多不知名的平头塞,以及小作坊平头塞,比如近几年很热门的潜水专家39等等。 但不可否认平头耳塞有先天的劣势,存在漏音问题,相对于入耳耳塞来说很难达到优秀的音质,所以200元以上价位好一些的平头特别少。 从技术上说,现在的平头耳塞相比以前是有进步的,只是可惜很少有厂商有心再去打造一条高水平的平头耳塞,令人叹息。 虽然我还是坚定这样一个观点,在绝对的音质上入耳式耳塞远比平头耳塞有优势,这可能也是大多数耳机厂商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