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鏡能有防震設計(通常屬原廠鏡)當然理想,畢竟上文已提到,用到長焦距的話就要考慮安全快門速度,拍攝夕陽或者特別的室內布置,在沒有三腳架(即手持拍攝)的前提下,鏡頭有防震系統的話,會幫上一個大忙。 至於欠缺防震系統的天涯鏡,只倚靠機身防震系統也有一定幫助,至於効果當然不會及原廠鏡(有鏡身防震功能)配原廠機(內置機身防震功能)身出色。 Canon 旗下較少見的 10 倍變焦天涯鏡 RF mm f/4-6.3 IS USM 使用高速的 Nano USM 馬達,又提供了 5 級防震。
此鏡最特別之處是設有電子變焦及電子對焦功能,為影片畫面帶來更多變化,另 123.5mm 長的鏡身不論任何時候都不會伸長縮短(使用內對焦及內變焦設計),完全是為拍攝影片用家著想的設計。 B028是一支有趣的鏡頭,雖說從上述的比較看見不同光圈和焦段下鏡頭的畫質略有差異,但其實分別十分輕微,跟大部份變焦鏡需要收光圈畫質才會顯著提升的特性很不一樣。 換句話使用B028時不需要太顧慮光圈值對畫質的影響,即使全開光圈也可以安心拍攝。 另外一樣觀察到的是B028從中央到四角的解像度很一致,沒有出現四角鬆散的情況。
天涯鏡: 光學變焦
講究一點的影友拍黃昏日落時,可能都想加張漸變灰濾鏡,平衡天空與地景的亮度差異。 現有的天涯鏡全部都可以加上濾鏡,就算是插卡式的方型濾鏡都可以。 至於濾鏡口徑也採用主流的尺寸,例如:72mm,這方面相信用家不會遇到大問題。 廣角端焦距同樣道理,天涯鏡的廣角端焦距原則上也是越短越好,但少於 天涯鏡2025 24mm 的鏡款幾乎絕無僅有。 在一般城市/室内的空間等效焦距70mm通常已能拍攝特寫的效果,但在遼闊的戶外空間,70mm也不算是很長的焦段。
對不少使用者而言,在選擇旅遊攜帶的鏡頭會以輕便、涵蓋焦段廣為優先,原因無他,減一分包包重量或許就能保留體力多造訪不同景點,而涵蓋焦段廣則是可以讓拍攝彈性大增,不論是要用廣角端收納下壯闊風景,或是用望遠端呈現攝影師獨特視野,這都是高倍變焦鏡頭獨有的彈性。 RF mm f/4-6.3 IS USM的IS支援高達5級防震效果(CIPA標準),就算是日落後或身處室內拍攝,仍可手持拍攝而無需使用三腳架。 所以雖然鏡頭的光圈比不上2.8大光圈系列,但實際試用後發覺部份拍攝可以透過慢快門來解決。 高倍變焦當然是好,但影像質素同樣重要,傳統的高倍變焦鏡頭往往需要犧牲影像質素以換取一鏡涵蓋廣闊焦段的便利性,而RF mm f/4-6.3 IS USM卻受惠於RF鏡頭接環的優勢,除了高倍變焦及輕巧細小之外,亦擁有極高影像質素。
天涯鏡: 變焦倍數
再者此鏡的拍攝效果也很不俗﹐相信對要要求不特別高的情況一支鏡頭就拿出街拍攝,方便的同時又可有一定的影像質素。 其實,這本身也是企業實力的體現,並不是這些廠商不想做,而是礙於技術等各方面原因無法做。 所以希望大家要把手動變焦鏡頭和電動變焦鏡頭區別開來[2]。 操控反映「身價」 Olympus mm f/4 IS PRO 在質素上有能力「媲美」大三元,操控上亦當然要對得著 PRO 鏡的金漆招牌。
- 鏡身體積為 75.5 x 125.6 mm,重量為 620g,算是不過不失,但考慮到擁有達 300mm 的焦距且光圈仍有 f/6.3,這輕巧程度已經十分不錯。
- 值得留意的是200mm與400mm拍攝出來的氣氛其實差異頗大。
- 一般說來,變焦倍數越大的變焦鏡頭成像品質不如相同焦段的定焦鏡頭。
- 《掃毒3》將變改班底,由劉青雲、古天樂以及新加入的郭富城三大影帝合演,令觀眾有新鮮感。
- B028在標準焦段到中長焦的畫質最為突出,在不同的光圈值下都沒有出現色散的情況,畫面的銳利度從中央到四角都很一致。
倍變焦能力的鏡頭概括為「小天涯鏡」,與上文提到有 7 倍以上變焦能力的「大天涯鏡」作出區分。 B028 使用了LD ( Low Dispersion ) 低色散及非球面鏡片來矯正色差和變型問題。 當光圈從全開縮小到f/7.1,鏡頭的中央和四角的銳利都略有提升。 天涯鏡2025 在同一個位置我們再試一下使用400mm焦段拍攝,可以拍到肉眼也難以看見的畫面。 雖然廠方聲稱防震是2.5級,但實際測試時我們稍為把手肘依靠在穩定物上,即使使用400mm遠攝端,快門速度慢至1/8依然能拍攝到清晰影像。
天涯鏡: 手機 + 相機通用 AnkerWork M650 雙無線咪套裝
如果你怕麻煩而沒有「影RAW」及「執相」的習慣,平時都是拍攝JPEG為主,小編告訴你一個貼士:EOS RP(EOS R同樣)上的DLO數碼鏡頭優化(Digital Lens Optimizer)可令你的直出JPEG質素全面提升,請務必在相機選單上啟動此功能。 DLO是佳能憑藉手頭上的鏡頭資料,針對部份不能在光學上解決光學問題(例如像差),逆向計算作數碼補償及提升解像度的功能。 以小編這次以EOS RP 及RF mm f/4-6.3 IS USM拍攝的經驗,以好天氣的順光風景為例,就算拍攝RAW後再用電腦執相,也未必及得上JPEG直出般漂亮(包括解像度、清晰度、顏色表現)。 這支 SP mm F/4-5.6 Di VC USD 保留輕巧度,同時加入嶄新的 XLD 超低色散鏡片,前組鏡片配備氟塗層,色彩還原度更自然。
- Tamron mm亦配備了2.5 級 VC 影像防震系統,讓外旅手持拍攝時有更大的彈性。
- 加上 ARNEO 塗層,即便是對著太陽直打,也可以減少重影和眩光的影響,對於旅遊拍攝來說幫助不少,並搭配 2 塊 ED 鏡片、1 塊非球面 ED 鏡片、2 塊非球面鏡片,即便是用最大光圈拍照,也有可靠的光學表現,照片細節也能忠實還原。
- 這樣的設計同時令B028在向下拍攝時較其他天涯鏡比不容易出現「垂頭」鏡頭自己伸出的情況。
- 會是跟原廠一支一樣的 mm 還是跟系列一樣採用古怪的焦距如 mm 等呢?
- 不過肯定的是,作為 Sony 全片幅無反的用家,即將又會再多一支高性價比的鏡頭選擇了。
- 本片在人物劇情上與前作2019年電影《掃毒2天地對決》沒有直接聯繫,沿用题材但採全新的故事線和角色。
鏡頭的另一尖端用於風景拍攝就最適合不過,鏡頭有不俗的色彩還原能力,層次及反差都有一定水準,不過始終是高倍天涯鏡,邊角解像方面的表現就稍弱了。 若要數這支鏡頭的弱點,大概是在鏡頭的最廣角端和最遠攝端,都出現了一點色散的情況。 但這算是所有天涯鏡的共通問題,而且在後製時修正色散其實很容易。
天涯鏡: FE-mount 天涯鏡 Tamron 28-200mm F2.8-5.6 Di III RXD 首測
所謂「天涯鏡」,就是指可以讓用家「一鏡走天涯」,變焦範圍由廣角至長焦的一些高倍數變焦鏡頭。 天涯鏡 因此一直以來天涯鏡都是入門和喜歡旅行攝影愛好者必入的一支鏡頭,大家可以見到各家原廠的會推出有一些約 10 倍變焦的天涯鏡讓用家選擇,但今次 Tamron 就推出一支達 16.7 倍超高倍數變焦的天涯鏡,而且價錢、輕巧度等看上去也十分吸引。 天涯鏡 今次我們就為大家借來這支鏡頭作測試,看看這支為無反而設計的天涯鏡效果是如何。
天涯鏡: 變焦的便利性一試難忘
240mm 達攝端的 0.78 米最近對焦距離(240mm)提供不俗的 0.26x 放大率,另較長的焦距亦有助剪裁出環境中有趣的部分及帶來遠攝鏡特有的前、後景物壓縮感,特別適合用來拍攝城市景色。 為了滿足使用者外出拍攝需求,Nikkor Z 20mm F1.8 S 採用防塵、防水滴設計,包含鏡筒的移動零件在內,多個部份都經過特殊密封,確保其耐候性。 鏡頭採用多重對焦系統,可以提高近距離拍攝時的準確度,強調不論是在何種光圈值下都可以取得穩定的高解析度影像,且無論是中央或是邊角畫質表現都很優異。 XF16-80mm F4 R OIS WR 提供 5 倍光學變焦及 f/4 恆定光圈設計,就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亦是支非常實用的鏡頭。 此鏡鏡身一如 XF 系列其他鏡頭般充滿金屬感,亦有相當高的緊密度,讓人對鏡頭的耐用度有相當的信心。
天涯鏡: 防震令拍攝更方便
唯此鏡有一點生不逢時的感覺,畢竟「天涯鏡」主打亦是旅行用家,現時大家都不能去旅行,銷情和用家留意的程度很大機會也是受到影響的。 天涯鏡 在旅遊拍攝時,由於有些環境若有快門聲或甚至是鏡頭對焦聲可能會破壞當下的氣氛,Nikkor Z mm f/4-6.3 VR 採用的 STM 步進馬達可以確保安靜的運作,就算是錄影也不用擔心收錄進不想要的聲音。 不只是遠攝,鏡頭的近攝性能便比筆者想像中要好得多,遠攝端一樣可以最近 0.45 米的距離對焦,並提供直迫微距鏡的 1:2.9 效大率,應該一般特寫拍攝可說是毫無難度。 也許 mm 與 mm 天涯鏡之間的長度與重量差別不會很大,但多少也會降低便利性。 一般來說,28-200mm 鏡頭在重量與便利性之間能夠取得較佳的平衡,因此也是最多人使用的天涯鏡。 超級廣闊的變焦範圍讓B028不單止適合拍攝一般日常的題材,一些較專門的題材好像是生態、鳥攝之類,鏡頭都能夠覆蓋。
天涯鏡: its 亮度 + Mini LED 背光 + 8K 畫面升頻效果 Samsung 8K Neo QLED QN900C 智能電視
B028在標準焦段到中長焦的畫質最為突出,在不同的光圈值下都沒有出現色散的情況,畫面的銳利度從中央到四角都很一致。 以上圖為例,即使使用1/5秒快門速度手持拍攝,影像依然穩定,不需要使用腳架也可以用慢快門拍攝到漂亮的流水效果。 鏡頭的用料亦不馬虎,使用金屬接環和配備了通常只出現的專業鏡頭的防塵防水橡膠環。 鏡頭也使用了防塵防水滴鏡筒設計,使鏡頭在戶外環境下使用能保持耐用。 總括來說 天涯鏡2025 $5,880 的定價雖不算非常便宜,但擁有這個質素的話,其實也算得上對得起這個價錢。
天涯鏡: 實測 Tamron 18-400mm 天涯鏡,外遊高機動性之選
在自動對焦模式下,使用 105mm 焦距拍攝,最近對焦距離僅為 0.34 米(0.4x 放大率)。 若使用中心焦點微距(Center Focus Macro)功能及轉用手動對焦模式,24mm 廣角端的最近對焦距離會大幅縮短至 0.13 米,提供 0.5x 最高放大率。 最近對焦距離 去旅行遇到新奇又有趣的事物,都想拍張大特寫,特別是現今流行「相機先食」,美食一定不能景影漏。
天涯鏡: 擁有日本著名美少女遊戲品牌 Key VisualArts 股權轉讓給騰訊
它又提供 6 級防震,以等效 120mm 一端為例,理論上就算以低至 1/2s 的慢快門手持拍攝,畫面仍然可以保持清晰穩定。 與上文提到的 XF mm F4 LM PZ WR 一樣,兩鏡均設有防塵防水滴性能。 XF mm F4 LM PZ WR 提供 6.7 倍變焦能力,重量為 460g,多方面的規格在天涯鏡之中都屬於「中間路線」。
天涯鏡: 領先 Apple Watch Wear OS 版 WhatsApp 無須手機隨身!
自 Nikon Z 系列發表以來,Z 接環鏡頭群已經有了十多顆選擇,近期新增旅遊鏡 Nikkor Z mm f/4-6.3 VR,輕盈小巧的設計同時又能提供強大的拍攝彈性,很適合初入 Z 接環的用家入手。 EOS RP安裝這款鏡頭後,24mm廣角端可拍攝宏偉或優美的風光,或是有誇大效果的廣角透視, 240mm遠攝端則可拍攝遠距離或高壓縮感的特寫相片,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面感覺以不用一秒的變焦操作就做到了,那種便利性對喜歡相片構圖多變的用家來說,實在一試難忘。 手持長焦距拍攝最常見的一定是震動問題,而在鏡頭內置的 VC 防震幫助下,可見即使以低於安全快門的速度拍攝,影像依然可以保持清晰。 除了生態、風景等拍攝,遠攝其實亦適合用於街頭拍攝,只不過鏡頭因為光圈不算大,必要時用家便可能要推高相機的感光度了。
具有較大相對孔徑、甚至恆定光圈的變焦鏡頭,如佳能 EF mm 鏡頭,一般價格都比較昂貴。 數位變焦就是將光學變焦所拉近的距離,再用數位的方法做局部放大。 數位變焦雖能有效的放大影像,但會降低畫質並耗損解析度[1]。
本片在人物劇情上與前作2019年電影《掃毒2天地對決》沒有直接聯繫,沿用题材但採全新的故事線和角色。 2021年6月正式開拍,中国大陆原定2023年7月28日上映,後提前至2023年7月6日上映;香港則在2023年7月27日上映。 這次新推出的 NIKKOR Z mm f/4-6.3 VR 補齊了旅遊鏡陣容,滿足一鏡到底需求的使用者。 將上圖以50%裁切,照片能拍攝的細節比肉眼看到的還要清晰。 我們可以看到 18mm 與 400mm 在同一個位置拍攝出來的分別。
就以上的試相中大家不難看到不論在最廣角還是最遠端,鏡頭中央部份的解像力亦算不俗。 雖然不可能跟一些高解的定焦鏡頭媲美,但事實都能拍出頗為清晰的影像。 值得留意是在 18mm 時不論用哪一級光圈,中央部份的解像力都沒有明顯的變化,值得一讚。 但在 300mm 的時候,由最大光圈 f/6.3 開始至大約 f/16,影像的銳利度都能保持不俗的水準,但收到 f/22 或更細時,影像就開始變濛了,因此筆者並不建議大家使用 f/22 或更細的光圈拍攝。 至於邊角部份,18mm 天涯鏡 時會以 f/5.6 至 f/8 有較佳的效果,如需拍攝風景照,筆者會建議大家盡量選用這兩級光圈。
天涯鏡: its 亮度 + 8K 畫面升頻 Samsung 8K Neo QLED QN900C 測試
一般說來,變焦倍數越大的變焦鏡頭成像品質不如相同焦段的定焦鏡頭。 變焦鏡頭(英語:zoom lens)指可以改變焦距的鏡頭,光圈有些會隨變焦增加而縮小,這些鏡頭被稱為「變光圈鏡頭」。 上圖攝於高千穗峽,遊客可以乘船遊河,兩側的峭壁與岩石都是由火山噴發再被河水侵蝕而形成。 B028 另外一個特別的地方是使用7片電磁光圈葉設計,即使將光圈收小,依然可以拍攝到漂亮圓形散景的作品。 400mm的情況則有點不一樣,或者是光線開始出現繞射的關係,在畫面的中央,全開光圈的銳利度比f/13為佳。 Tamron mm亦配備了2.5 級 VC 影像防震系統,讓外旅手持拍攝時有更大的彈性。
天涯鏡: 相機手機
天涯鏡的最近對焦距離越短,代表其近攝能力越強,能夠更清楚地拍出更多細節。 拍攝時,以最前組鏡片計,鏡頭與被攝物的距離可能短至 5cm。 考慮到天涯鏡鏡身通常較粗,近攝時有可能阻擋光線,甚至讓鏡身的影子覆蓋到被攝物上,大家必須留意。
天涯鏡: 使用 Facebook 留言
一個心得分享,使用廣角焦段時盡量與主體保持較近的拍攝距離,這樣主體會較突出畫面,照片看起來也更有層次。 公路上突然出現了一個便裝飛快的單車手… 天涯鏡 防震功能也可以幫助拍攝pan鏡效果。 行駛中的車輛難免有點顛簸,但在鏡頭防震功能的輔助下,即使使用長焦拍攝影像依然清晰。 順帶一提,使用長焦拍攝能拍到柔和的散景突出主體也是我喜歡這支鏡頭的一個地方。 不同的攝影題材都有各自合適的拍攝焦段,好像是70mm左右較長的焦段特別適合食物/產品攝影,因爲長焦段的透視變形比較輕微。 如果手邊有其他 Nikkor Z S 系列鏡頭的話,由於所有 Nikkor Z S 系列鏡頭皆採用一致的控制介面設計,因此即便從其他鏡頭換到 Nikkor 天涯鏡2025 Z 20mm F1.8 S,也不用花時間摸索或是重新設定拍攝功能,可直接流暢套用先前設定直接拍攝。
小編在近一年攜同 mm f/4 IS PRO 親歷紅葉和櫻花外遊之旅後,終於可以為這個「久等」的詳測報告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Nikon Z 接環家族之中,當然不能缺少傳統的「大天涯鏡」。 Nikon NIKKOR Z mm f/4-6.3 VR 配備 5 級防震及防塵防水滴鏡身設計。 鏡頭用上 5
天涯鏡: 旅行最佳之選!無反機專用天涯鏡選購攻略 2022
片特殊鏡片,又提供抗反射高清塗層(ARNEO),可以減少影像畸變、色差,以至是鬼影等問題。 綜觀市場上現有的產品,典型的天涯鏡通常指 mm 或 mm(以等效焦距計,下同)等光學變焦能力在 7 至 8 倍左右的鏡頭,以及擁有 10.7 倍光學變焦的 mm 鏡頭。 後來有影友也把 mm 與 mm 之類擁有 4 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