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29日,臺北縣政府將這首代表淡水特色的歌曲刻成歌碑,豎立在淡水漁人碼頭情人橋旁[2]。 1970年代臺灣颳起一股校園民歌的風潮,陳明章的音樂創作才華也隨之沸騰。 也是在1993年,長期靠喝酒提昇創作靈感的陳明章陷入了一場人生的重大困境。 也是在1992年,陳明章在結束其巡迴台灣各大學的校園演唱會以後,發現自己整個人似乎已經空掉了。 陳明章 陳明章2025 也是在1992年,陳明章在結束其巡迴臺灣各大學的校園演唱會以後,發現自己整個人似乎已經空掉了。
- 這群人便組了「黑名單工作室」,一反過去臺語過於悲情的傳統腔調,而以RAP、民謠、搖滾的歌曲形式來詮釋。
- 這群人便組了「黑名單工作室」,一反過去台語過於悲情的傳統腔調,而以RAP、民謠、搖滾的歌曲形式來詮釋。
- 陳明章說,作曲前他與導演聊了一個晚上,回去就睡不著,寫到第二天早上。
- 陳詠賢在無任職期間,多次到內地採訪庾文翰母親找尋兒子的新聞,而她在一星期前,更致電庾母,叮囑她好好保重身體,想不到這竟是她向庾文翰媽媽的最後慰問。
- 其代表作有《戀戀風塵》電影配樂(1985年)、《戲夢人生》電影配樂(1993年)、〈伊是咱的寶貝〉(1993年)、〈流浪到淡水〉(1995年)、〈追追追〉(1998年)、〈撼山河〉、〈淡水風雲〉(2020年)等。
1989年,標榜為另類臺語搖滾的《抓狂歌》專輯由滾石唱片出版,每首歌都反應當年政經社會的現象,「計程車」、「阿爸的話」寫明當時人民生活的景況,而「民主阿草」一歌更以諷喻萬年國會、批判政府的犀利詞句,大膽的諷刺臺灣政治問題。 黑名單工作室賦予臺語歌一種新風貌,也充分表達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更提醒一個令臺灣人省思的問題[3]。 根據陳明章自己的說法,「成立音樂教室後,我才開始思考:什麼叫作臺灣音樂?我的臺灣音樂是什麼?」[2]。 讓他有這種省思的影響因素,一個是臺灣的傳奇素人歌手陳達,另一個是二二八事件。 1990年,陳明章樸實而獨特的音樂開始逐漸在台灣的流行音樂市場走紅,他於該年出版了《現場作品(1)》、《下午的一齣戲》兩個音樂專輯,並於隔年再出版《現場作品(2)》音樂專輯。
陳明章: 音樂目錄
南迴鐵路穿越中央山脈南段、連結台灣海峽與太平洋,因全長近100公里、隧道多達38座,為蒐羅沿線火車內外的景觀、驛站風貌與鐵道活動,蕭菊貞先後動員2組空拍在內的10組攝製人員。 人物找到之後,蕭菊貞覺得這群人有趣又可愛,「南迴不是沒有故事,是我們忘了他們。」她努力將人物的記憶串聯成篇,呈現更多樣的面向。 全片動員10組人力拍攝,經由國藝會補助、小額贊助與群眾募資等方式籌得經費,耗時6年完成,音樂人陳明章也以大廣弦、阿美橫笛等本土樂器,替詩意的影像和聲。 彼時陳明章和陳明瑜創作力豐沛,但礙於國語政策,寫出來的歌卻沒有發表機會。 那大約是解嚴前10年,正好是民歌末期,劉文正、陳淑華,蘇芮…等人的「明天會更好」年代。
展開鐵道田野調查後,蕭菊貞發現台灣環島鐵路很長,又有產業鐵路、港口鐵路等,內容浩瀚豐富,覺得個人難以處理。 但那時和鐵道相關的朋友都提醒她:這時想拍火車,不要想別的,趕快去拍南迴線,因即將全線電氣化,鐵路地景也會改變。 原本對南迴有些陌生的蕭菊貞,陷入苦思,最後因「再不拍就要沒了」的想法驅使,跨出第一步。 陳明章 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主蕭菊貞執導的新作《南方,寂寞鐵道》以南迴鐵路為核心,留下全線電氣化前的最後身影,記錄從司機員、維修員到土木工程師、工人、周邊店家等的共同記憶,由鐵道看見台灣生活史。 陳明章成了國寶級樂器月琴代言人,透過調整吉他調弦,開創了「月琴吉他調弦」「南管吉他調弦」「海洋吉他調弦」,精準抓住了從台灣傳統音樂到原住民傳統音樂的各式和聲,被他稱之為2音調弦理論。
陳明章: 開始思考什麼是台灣音樂
在學生時代,他的哥哥比較會唸書,一路考上高中,媽媽和姊姊就合買一把2700元的結他送給他哥哥以作為獎勵。 陳明章2025 然而這把結他,哥哥沒摸幾次,倒是讓當時才國中二年級的陳明章拿了去玩,為他後來走上音樂創作的道路埋下了伏筆[3]。 1956年,陳明章出生於臺灣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今臺北市北投區)。 1987年《戀戀風塵》在法國南特影展獲得最佳電影配樂,是臺灣第一部在國際影展獲得配樂獎的電影2。 陳明章 從此,侯孝賢拍電影就找陳明章作配樂,1993年《戲夢人生》的電影配樂,則是獲比利時法蘭德斯影展最佳配樂[2]。 經過半年,侯孝賢的助理突然打電話問他:「願不願意替侯孝賢所導演的《戀戀風塵》作配樂?」他那時候正在銀樓做生意,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高興得跳起來,生意也不做了[2][1]。
- 1970年代臺灣颳起一股校園民歌的風潮,陳明章的音樂創作才華也隨之沸騰。
- 病痛迫使陳明章停止創作,一直到兩年後,1995年才又寫下另一首多數臺灣人都耳熟能詳的歌曲〈流浪到淡水〉。
- 2002年首次执导演筒的处女作品《MVP情人》即赢得该年度台湾偶像剧收视冠军,之後又五度拿下该年度的台湾偶像剧收视冠军。
- 然而這把吉他,哥哥沒摸幾次,倒是讓當時才國中二年級的陳明章拿了去玩,為他後來走上音樂創作的道路埋下了伏筆[3]。
- 根據陳明章自己的說法,「成立音樂教室後,我才開始思考:什麼叫作台灣音樂?我的台灣音樂是什麼?」(引自郭麗娟 2005)。
- 佢喺臺灣彰化出世,1990年12月開始以歌手身份推出頭一隻臺語唱片《向前走》,銷量超過40萬張[1]。
- 真的找不到適當的話語,他就會起身拿月琴來示範,好像樂器才是他的翻譯。
- 回想4歲到6歲跟著阿公到處看戲的情境,陳明章表示,小小年紀的自己,總是被台上的戲偶動作、身段唱腔深深引(郭麗娟 2005)。
事實上,20歲到30歲這段時間,他已經累積許多創作,但在國語政策下,這些熠熠發光的歌曲,只能壓在酒瓶底。 《戀戀風塵》在法國南特影展獲得最佳配樂獎,這一個肯定,讓陳明章獲得了持續創作的信心,他在接受訪問時這樣表示:「有人肯定,心裏才比較踏實一點,覺得音樂這條路可以繼續走下去」[4]。 《戀戀風塵》在法國南特影展獲得最佳配樂獎,這一個肯定,讓陳明章獲得了持續創作的信心,他在接受訪問時這樣表示:「有人肯定,心裡才比較踏實一點,覺得音樂這條路可以繼續走下去」[4]。 陳明章2025 一向支持他的母親和姊姊,各買了一架鋼琴送他,母親還甚至不惜斥資送他一臺YAMAHA四軌錄音座,並將住家四樓裝潢成四間隔音室,改成音樂教室,陳明章於是成立「青青音樂教室」,白天下樓照顧母親的銀樓生意,晚上則在音樂教室傳授吉他[2]。 這群人便組了「黑名單工作室」,一反過去台語過於悲情的傳統腔調,而以RAP、民謠、搖滾的歌曲形式來詮釋。 1989年,標榜為另類台語搖滾的《抓狂歌》專輯由滾石唱片出版,每首歌都反應當年政經社會的現象,「計程車」、「阿爸的話」寫明當時人民生活的景況,而「民主阿草」一歌更以諷喻萬年國會、批判政府的犀利詞句,大膽的諷刺台灣政治問題。
陳明章: 〈流浪到淡水〉以及「淡水走唱團」
這是2000年所出版之《山城小唱/陳達珍貴錄音夢幻再現》這個音樂專輯CD的封面(「風潮唱片」發行)。 陳明章2025 陳銘章毕业于世新大学视觉传播系,以话剧导演的身分跨足电视界,完成过多部偶像剧,其所拍攝的偶像剧大多为经典之作。 2002年首次执导演筒的处女作品《MVP情人》即赢得该年度台湾偶像剧收视冠军,之後又五度拿下该年度的台湾偶像剧收视冠军。 2005年由明道、陈乔恩主演的《王子變青蛙》打破《流星花園》在2001年創下的收視紀錄。
陳明章: 開始思考什麼是臺灣音樂
2002年首次執導演筒的處女作品《MVP情人》即贏得該年度台灣偶像劇收視冠軍,之後又五度拿下該年度的台灣偶像劇收視冠軍。 2005年由明道、陳喬恩主演的《王子變青蛙》打破《流星花園》在2001年創下的收視紀錄。 最成功的作品;《命中注定我愛你》更是破天荒的以「商業偶像劇」之姿贏得2008年台灣電視金鐘獎「最佳戲劇節目獎」,成為金鐘史上首部贏得該獎項的偶像劇,被譽為「台灣偶像劇金牌導演」。 多年來陳明章在屏東、台東學到的台灣音樂技藝,這次都派上用場,主旋律更在一夜之間完成。 陳明章 陳明章說,作曲前他與導演聊了一個晚上,回去就睡不著,寫到第二天早上。
陳明章: 音樂作品
事發後,陳的家人獲警方通知,趕到案發現場了解,其間遇到陳的同居男友,雙方發生爭執,有人更向陳的同居男友斥罵,指他累死人,最後要勞動警方和解,並在單位內撿獲三頁紙遺書,透露因感情問題困擾而尋死,初步相信死因無可疑。 陳明章 陳詠賢在無任職期間,多次到內地採訪庾文翰母親找尋兒子的新聞,而她在一星期前,更致電庾母,叮囑她好好保重身體,想不到這竟是她向庾文翰媽媽的最後慰問。 2006年夏季,陳明章為愛之味公司出品的「水果醋方」飲料電視廣告創作台語主題曲〈我要呷醋〉,由黃妃主唱,陳明章合音及彈奏吉他,日本、巴西混血的名模香月明美(Akemi)擔任代言人。 陳明章 陳明章2004年出版的精選輯《伊是咱的寶貝》CD封面(滾石有聲出版社發行)。
陳明章: 製作宣傳
陳明章就像布袋戲裡的「神醫琴魔」怪老子,無論是流行音樂還是傳統歌謠,在他撥弄琴弦的指尖下,都只是滷菜一碟。 加入結他社後,每天從晚上9點練結他到早上4、5點,回家睡到下午再去上課,到學校最重要的不是上課,而是先到教官室偷換點名單,然後再去結他社混[3]。 2006年初,陳明章為愛鮮家公司出品的飲料品牌「『卡打車』身體補給水」電視廣告創作主題曲,並自彈自唱。
陳明章: 曾收伍佰當助理成音樂啟蒙 陳明章嘆:國外得獎才讓質疑聲消失
這首唱遍全台的〈流浪到淡水〉,是陳明章有感於盲人歌手金門王與李炳輝走唱人生的無奈和悲苦,而於30分鐘內完成的作品。 這首歌在1998年獲得第九屆金曲獎流行音樂作品類最佳作曲人獎。 2003年11月29日,台北縣政府將這首代表淡水特色的歌曲刻成歌碑,豎立在淡水漁人碼頭情人橋旁(郭麗娟 2005)。
陳明章: 陳明章大事記
陳達是臺灣最傳奇的說唱藝人,20歲便開始走唱生涯,其中還因大病而瞎了左眼,半身不遂,在高齡65歲時被史惟亮、許常惠發堀發片,引起臺北藝文界的一陣騷動。 陳明章2025 陳明章是偶然之間,在一家西餐廳聽到陳達唱歌,「陳達的歌聲直指人心,我終於發現自己所缺少的,就是對土地的情感,對本土文化的反省,回首自己過去的華語作品,霎時驚心不已」[2]。 根據陳明章自己的說法,「成立音樂教室後,我才開始思考:什麼叫作台灣音樂?我的台灣音樂是什麼?」(引自郭麗娟 2005)。 讓他有這種省思的影響因素,一個是台灣的傳奇素人歌手陳達,另一個是二二八事件。 這群人便組了「黑名單工作室」,一反過去臺語過於悲情的傳統腔調,而以RAP、民謠、搖滾的歌曲形式來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