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目標是要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公共租住房屋)的力量,將「公共房屋綜合輪候時間」在四年內(即 公屋輪候討論區 二○二六/二七年度)由二○二二年六月的六年降至四年半。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轄下的「改善基層住户居住環境事宜小組委員會」,明日(3月28日)將會討論過渡性房屋議題。 政府提交的文件指出,在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資助計劃,截至上月中,共10個項目投入服務,位於市區的項目入住率平均超過九成,新界區項目的入住率則平均近七成。
4, 按下「手動認證」後,瀏覽器會轉到另一頁,之後按閣下所知回答頁面問題,再填入一個可使用的電郵地址,我們將會以人手處理閣下的認證。 第三階段認證主要針對兩組電郵都已失效而未能進行認證的會員而設,而對於已進行認證的會員,則不需要再進行此部份。 請所有因兩個電子郵箱已經失效而未能進行證的會員登入後於彈出的提示窗中進入「手動認證」連結,並按指示回答相關問題及填上可使用的電郵地址。 我們會以人手檢查相關答案,通過後我們將把證認連結電郵到新填入的電郵地址,並會將其更新為閣下帳戶的備用電郵。
公屋輪候討論區: 簡約公屋
政府建議在新界項目的申請者要求方面,調低「輪候公屋滿三年」的比例至六成。 香港房屋供應嚴重短缺,根據房屋署昨日(5月11日)公布最新數字,截至今年3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延長至5.8年,創22年新高。 在基層住屋問題愈趨嚴重之際,特區政府卻在自詡過渡房屋措施——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稱已覓得1.4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的土地,與目標只有一步之遙;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已與150間賓館探討將房間轉為過渡性房屋的可行性,料可提供約1,500個房間。 無可否認,過渡性房屋的確可以紓緩基層住屋壓力,亦可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然而,有關措施同樣供不應求,拖延多年仍是杯水車薪,長期而言更加無法真正解決民困。 中央已多番提醒當局必須正視房屋問題,近日更傳駐港機構將於回歸24周年紀念日前後,大規模家訪劏房等基層市民,儼如「摑了港府一巴掌」。 簡約公屋即利用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消息指,簡約公屋以傳統公屋作為藍本,設計類型亦會偏向傳統公屋,單位面積由10平方米至31平方米。
- 亦有網民指景華樓處於山景邨最方便的位置,也是「荀盤」之一,「樓下有輕鐵站、巴士站 ,仲有間M記」、「山景啲單位可租可買,要咗嘅話做業主都得」。
- 政府建議在新界項目的申請者要求方面,調低「輪候公屋滿三年」的比例至六成。
- 他又表示,雖然本身有單軌列車由跑道區接駁至啟德站,跑道區居民也要前往港鐵站轉車,但目前單軌列車已經取消,「咁嗰邊點發展,我哋發展商都唔方便嘈。」。
-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在同一節目表示,過往曾經有居民反映,擔心搬入過渡性房屋後,住兩年又要搬走,希望能夠有所改善,包括可否把項目的居住期延長。
- 簡約公屋即利用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消息指,簡約公屋以傳統公屋作為藍本,設計類型亦會偏向傳統公屋,單位面積由10平方米至31平方米。
)總括而言,2022/23年度公屋落成數量相對較低,相信是與新冠疫情有所相關,而2023/24年度公屋落成數量則會回升,亦期望能按預計成功落成,令住屋問題能有所紓緩。 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麗瑤邨 新公屋麗瑤邨(英語:Lai Yiu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在葵青區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新界葵青區下葵涌,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並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佔地逾6.05公頃。 沒懷疑自己不合資格該單親媽媽指大仔已滿18歲,細女在今年4月中才滿18歲,近3年仔女自願搬來跟媽媽住。 否則,住戶可能因明知而作出虛假陳述,觸犯《房屋條例》第26(1)(a)條,若如罪名成立,可判最高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或因忽略提供資產申報表指明的詳情,觸犯第27(a)條,罪名成立可判最高罰款2.5萬元及監禁3個月。
公屋輪候討論區: 公共出租房屋
在此我希望再次強調,「簡約公屋」是一個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30 000個無論在居住空間、周邊環境、輔助設施都比惡劣劏房好得多的選擇,加上租金十分之便宜,對於有迫切住屋需要人士,特別是居住在惡劣劏房的家庭,是刻不容緩的救生艇。 支持「簡約公屋」,就是支持社會最弱勢的一群去脫困,幫助他們脫離一個艱難的環境,令他們重拾信心,令社會充滿希望。 支持接受單位的網民認為,入住後的不便都只是一時,長遠可以安居,「遲啲就有一式一樣嘅連鎖店」、「北部都會區,要」、「唔要就笨,過2年轉綠表買居屋」、「所有新市鎮都係咁,過返10年就唔同」。 更有人笑言皇后山名字有氣派,「聽名似薄扶林附近」、「睇個名以為港島」。
有網民認為過多長者霸佔大單位公屋、市民負擔不起私樓樓價以及公屋申請人對指派公屋過於挑剔,亦是導致公屋輪候時間過長的原因。 不少網民都認為樓主應該接受,因為皇后山邨位於北部都會區,未來發展將會很好,只需捱10年左右就會有良好交通網絡,而且入住公屋後具有綠表資格,其後亦可申請綠置居或居屋,就能有更多選擇。 不過亦有網民認為應該拒絕,因為短期內交通問題難以解決,恐極之影響生活。 按現行政策,房委會容許公屋戶主以個人名義或連同部分家庭成員,從原單位戶籍分拆,再申請另一個公屋單位;當戶主獲配新單位後,原單位其他成員若家庭入息及資產沒有超出水平較高的富戶限額,即入息為公屋申請限額3倍,資產上限不逾84倍,便有資格「轉戶主」繼承租住權。 當局建議,容許未落成、位於新界的過渡屋項目,可預先申請調整甲類及乙類租戶比例,預計能有效加快處理租戶,特別是乙類申請的審批和入住工作,令項目可更早幫助有需要人士。 根據機制,個別項目若有需要,營運機構可申請調整甲乙類租戶比例,而目前元朗博愛江夏圍村及同心村已獲准調整,由8:2調整至6:4。
公屋輪候討論區: 發展商
事主求問一眾網民意見,大家紛紛給予建議,有網民提及應沒理由取消,至少轉單人申請計上該5年輪候時間,又或可先剔除未滿18歲女兒名字,然而事主表示單人或是2人申請也超出入息審查。 另有網民建議樓主找社工協助,「其實呢啲問題,一般申請資料都未必啱晒,真係搵社工一齊上房署問好啲」。 香港輪候公屋時間長,申請者均需接受詳細的入息審查,而在輪候期間甚至獲派單位入住後,也有機會被抽查。 最近1名女子就在社交平台的公屋資訊群組發問,指自己收到合格信,惟下個月即將轉新工,屆時入息會超過限額,她便打算收到首派及收匙時辭職,以避過審查,但未知此方法是否可行,故發帖向其他網民求教。 據該網民貼出的2頁政府通告,文件內資料顯示,若是「第一標準薪級表人員」以外的公務員,輪候公屋配額最快是東涌滿東邨(3-4人),需排4年6個月,算是較普通市民一般申請快少少。 但深水埗蘇屋邨(3至4人)及沙田碩門邨(3至4人)輪候時間竟長達36年3個月。
公屋輪候討論區: 最後一派都唔要點算?
當然,香港人「磚頭大過天」,如果能夠付出低至十餘萬元首期便成為「綠置居」或新居屋業主,實在是十分吸引,更何況擁有物業後,除了可以把業權留給下一代外,就算老來無依,擁有的居屋單位亦隨時可以成為救命稻草,透過申請安老按揭每月收取年金,應付生活所需。 他又表示,雖然本身有單軌列車由跑道區接駁至啟德站,跑道區居民也要前往港鐵站轉車,但目前單軌列車已經取消,「咁嗰邊點發展,我哋發展商都唔方便嘈。」。 公屋輪候討論區 政策局要看大局,要處理大局問題,而不只是着眼於三萬戶這個數字以及去做家訪這種情緒式感情消費。 若果大家真的同情劏房戶,就不應該只有三萬個單位,而應該是從生態處理這個問題。 公屋討論區 公屋輪候討論區2025 公屋討論區 處理劏房問題有很多方法,例如先鼓勵私人發展在工廠區重建,提供五年中轉屋機會,五年後遷出便可以回復到本來面貌。
公屋輪候討論區: 最新2022公屋預派一覽
合資格的申請人共有三個(每次一個)配屋建議,未具「可被接納」理由而拒絕所有三個配屋建議將引致有關申請被取消,申請人可於取消申請通知信發出日期起計15天內提出書面上訴。 根據房委會的《公共租住房屋申請須知》所示,為公平分配公共資源,公屋單位會以電腦隨機方式,按申請人的家庭人數及單位編配標準;並配合輪候到達編配階段時的資源編配。 不少人對公屋申請、公屋輪候至派樓的程度有疑惑,以下將逐點講解整個公屋制度。 首先一般申請者的平均公屋輪候的時間較上一季(即2022年3月底)微跌0.1年。 截至2022年6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0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
公屋輪候討論區: 簡約公屋大比數通過!立法會財委會:首期撥款撥款149億
香港人申請輪候公屋等到頸都長,一般申請最新輪候時間再延長至5.6年,殊不理想。 而有鐵飯碗之公務員,可透過「公務員公共房屋配額計劃」申請公屋,近日有網民在討論區發帖,指 年公務員房屋結果公布,結果發現「第一標準薪級表人員」以外的公務員,輪候時間最快要4年6個月,一人單位輪候時間更長達36年,難怪有網友表示等到退休也未必排到。 【公屋輪候 公屋輪候討論區 / 房委會 / 擴展市區 /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公屋輪候時間沒有最長,只有更長,根據最新公布數字,一般申請者和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升至21年來新高,分別為5.6年和3.3年。
公屋輪候討論區: 連登仔獲派皇后山邨公屋 嫌交通差猶疑要唔要 網民:唔要就笨!
最後港媽一家獲派粉嶺皇后山邨皇澄樓,每月租金為2370元,她形容心情如同「中獎」,「在等三派期間想了很多,皇后山真的是最理想的,第一:新樓;第二離大埔家人也不遠,孩子也暫時不用轉校」。 房委會最新檢討「2022/23公屋申請入息和資產限額」,公屋入息限額凍結在現行水平,即一人家庭維持在12,940元。 在2022年第一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6 公屋輪候討論區 0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20宗。
公屋輪候討論區: 公屋討論區: 申請公屋入息超額!港媽計劃生多個「重賽」
當局擬參照公署建議,禁止公屋戶主在沒有合理理由解釋下,分拆申請另一個公屋單位,以及倘戶主遷走,繼承新租約的家庭成員必須符合公屋申請門檻,否則須遷出單位。 政府是考慮到有關的選舉已塵埃落定,加上輪候上樓時間愈來愈長,認為有足夠理據防止濫用公屋。 根據房屋署數字,截至2021年3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為3.6年,兩者比起上季度分別延長0.1年及0.2年,創22年新高。 房屋署解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房屋編配工作,如駿洋邨及暉明邨被用作隔離檢疫中心,令公屋住戶無法如期入伙。 不過,有關說服似乎難以服眾,反而令人質疑試圖把本身的工作不力推卸給疫情。 公屋輪候討論區 事實上,在疫情前的公屋輪候數字已一直高企,據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間的編配數字,期間有五成以上家庭輪候超過6年方獲編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