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北第19區最快可於2026年入伙,惟北環綫進展緩慢,他擔心古洞站的建設或會落後於居民入伙年期,屆時居民入伙猶如「開荒牛」,認為「基建配套要追得上先得」。 發展局曾稱,古洞北第19區公營房屋發展用地的平整工程進度理想,預計可在2022年中如期完成,並交予房屋署建屋,首批居民料最快可於2026年入住。 市建局去年首次在土瓜灣的重建項目引入全面及小社區發展模式,為社區做好整體規劃,提升環境質素及改善道路網絡。 在重建的同時,我們亦必須尋求具效益的方法,解決樓宇老化問題。 市建局計劃以油麻地及旺角作為試點,展開地區規劃研究,探討如何能提升該區目前的土地使用效益及重建的發展潛力。 另外,市建局會同步進行樓宇復修策略硏究,制定適切及可持續的樓宇復修措施,延長樓宇的壽命,並探討「改造重設」作為樓宇復修方案的可行性。
被捕的社運人士周諾恆、議員張超雄的助理周振宇等,報稱被警方帶上警車後遭毆打。 而香港電台電視部伍姓記者前晚警方清場期間被抬走,港台表示,對警方粗暴對待傳媒的行為強烈不滿。 晚上約8時45分,財委會主席吳亮星突然宣佈「剪布」,不准議員再提問及提出動議,企圖直接就撥款進行表決,激起場外村民和市民不滿,一批學聯成員最先衝向議會的公眾入口,推倒架在門外的三重鐵馬,當時門外無警員把守,情況一度混亂,先後有記者、立法會保安和示威者倒地。 古洞發展藍圖 新界東北最初擬發展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三大區,發展局最終於2013年「拍板」優先發展古洞北、粉嶺北。
古洞發展藍圖: 城市規劃|恒基中環地王申建3幢商廈 規劃署不反對
該土地擬議總樓面面積達42.93萬平方米,擬議地積比率為6.25,預料可提供9,220個單位,而首批居民最快料可於2026年入住。 有議員表示,樂見政府終有具體建屋進展,但認為約9,000個單位,對比整個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計劃只是冰山一角,促政府加快發展步伐。 在中長期,潛在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可提供逾21 000個住宅單位。 古洞發展藍圖2025 當中,小蠔灣車廠用地上計劃中的綜合住宅及商業發展,正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及各項技術研究,該用地可於中長期提供不少於14 000個住宅單位及相關的商業和社區設施。
- 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表示,非常高興投得古洞此潛力優厚的地皮,將充分利用集團在發展新社區的經驗,結合大灣區的優勢,將古洞北發展成為下一個優質社區。
- 2007年:香港政府發表《香港2030》,建議開拓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和洪水橋新發展區。
- 上水展能運動村以南一帶,有約莫50間工廠,多數係木廠、廢物回收場、食品廠同車廠。
- 早前市場預計,該地皮每呎樓地價介乎6,500元至8,000元,估值約32億至39.4億元。
- 2012年,石仔嶺花園安老院收到必須搬遷的消息──石仔嶺花園北面在新界東北發展規劃底下,將變為住宅、商場和公共交通交匯處。
透過論壇平台,讓民間質詢及了解各候選人就該發展規劃的意見及立場,並表達意見。 行政長官在二零零七至零八年施政報告中,宣佈籌建新發展區作為促進香港繁榮經濟的十項重大基建工程之一。 此地帶有八塊用地,一塊作居屋用地,三塊作公屋/居屋用地,其餘四塊作私人住宅用地。 約33.31公頃的土地劃為「休憩用地」,以提供戶外公共空間作各種動態及/或靜態康樂用途,以配合當地居民和其他市民的需要。 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今日(十二月二十日)為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公布兩份新的分區計劃大綱草圖。
古洞發展藍圖: 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會
建築署高級工程策劃經理關潔玲介紹綜合大樓的主要設施,包括地下將用作展能中心暨嚴重弱智人士宿舍及嚴重殘疾人士護理院;一樓和二樓設有長者日間護理單位;一樓至七樓可提供約1,750個長者宿位。 大樓亦提供其他附屬設施,包括戶外綠化空間、屋頂花園、上落停車位等。 興建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是政府推展古洞北新發展區的其中一個先導項目,不但為長者、殘疾人士及智障人士提供院舍住宿照顧服務,亦會用作安置現時居於石仔嶺花園安老院舍而受古洞北新發展區規劃影響的合資格長者。 今次,我邀請建築署兩位同事介紹如何在建造、設計及提供服務方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入住者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 我們正致力推動建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為決策局及部門以至公私營機構,提供可以共享空間數據、支援各種智慧城市應用技術及配合智慧城市發展藍圖的資訊基建。
- 另一宗個案的申請人於同意進行仲裁後決定接納地政總署的補地價建議,因此無需仲裁;餘下16宗個案的申請人選擇與地政總署繼續商議補地價。
- 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房屋委員會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申請,建議把古洞北新發展區第19區略為放寬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以作公營房屋發展。
- 地政總署將繼續挑選合適的土地契約修訂/換地個案,邀請相關申請人透過仲裁釐定補地價金額,亦歡迎私人土地業權人就其處理中的土地契約修訂/換地申請提出仲裁要求。
- 隨後在《2007至08年施政報告》公布把上述新發展區發展計劃列為十大基建項目之一,以推動經濟增長。
- 該土地擬議總樓面面積達42.93萬平方米,擬議地積比率為6.25,預料可提供一共9,220個單位,而首批居民最快料可於2026年入住。
政府計劃於 古洞發展藍圖2025 古洞發展藍圖2025 年度就有關地區展開法定規劃程序,並因應技術研究結果,適當地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跟進各項技術事宜及有關細節。 西鐵八鄉車廠上蓋物業發展項目,亦可於中長期提供約6 000個單位。 政府將繼續與港鐵公司探討現有及未來鐵路沿線車站及鐵路相關用地的發展潛力,以善用有關土地。 建基於《香港2030》,《香港2030+》旨在為香港跨越二零三零年的整體空間規劃、土地和基建發展,以至為建設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塑造探討策略和可行方案。
古洞發展藍圖: 港版開發大西北 新界巨變
該項目位於河上鄉路一帶附近,周邊為露天貨倉,鄰近仍未落成的港鐵古洞站。 該幅地皮佔地約4.72萬平方呎,現時屬於住宅(乙類)地帶,擬放寬地積比率,由3.5倍調升20%至4.2倍,以興建1幢樓高25層的分層住宅,提供250伙。 上述項目位於古洞南坑頭,鄰近雙魚河,周邊較大型的屋苑為天巒、嘉麗山莊。 該幅地皮現時屬住宅(丁類)地帶,佔地約13萬平方呎,擬以地積比率0.48倍發展42幢樓高2至3層的獨立屋,總樓面面積約62,518平方呎,平均每幢獨立屋面積約1,489平方呎,料可容納294個住戶。
古洞發展藍圖: 項目編號:
設立此地帶的目的,亦是要保存在復耕及作其他農業用途方面具有良好潛力的休耕農地。 約0.24公頃的土地劃為「鄉村式發展」地帶,用作重置受新發展區發展計劃影響而會根據搬村條款重置的村屋/屋地。 古洞村現時的情況與菜園村相距不遠,菜園村的賠償方案因而甚有參考價值。 運輸及房屋局當時為受影響的住戶提供了一個特設的特惠安置方案,以助照顧菜園村住戶的特別安置需要。
古洞發展藍圖: 新界東北發展進行時 村民憶述昔日上水古洞村文化
惟古洞北的地價要看最後的規劃,交通配套方案,但由於與羅湖南站的競爭,加上受不明朗因素影響,料地價上會有壓力。 整個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項目分兩個階段發展,分別為第一階段及餘下階段。 全面落成後將提供合共約71,800個房屋單位,當中近七成是公營房屋,可容納約188,100新增人口,亦將提供約868,000平方米樓面面積作經濟活動,連同擬議的社區用途,可創造約40,100個就業機會。
古洞發展藍圖: 項目顧問:
我們剛完成進一步增加啓德發展區內發展密度及土地用途的檢討,確定整體上可增加住宅單位至約5萬個及總商業樓面面積至約230萬平方米,並正就有關建議進行公眾諮詢,隨後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修訂有關啓德分區計劃大綱圖。 我們將繼續採用新市鎮發展模式,規劃及發展棕地密集的新界西北及北部地區,包括洪水橋和元朗南,從而釋放土地作發展用途。 土木工程拓展署將繼續以洪水橋為試點,研究將部分棕地作業遷入多層樓宇的可能性,從而善用土地。 有關研究結果將提供全港棕地及其作業的詳細資料,有助政府制定處理不同地區棕地的適當政策,以達致善用土地、釋放棕地潛力和改善鄉郊環境的目標。 有環保團體要求應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作發展住宅,以取代發展古洞及粉嶺北。
古洞發展藍圖: 香港边境禁区与新界東北发展计划
直至二零一六年年底,口岸連接路及旅檢大樓工程已分别完成超過40%及30%。 受到計劃影響的居民估計逾萬,涉及範圍包括古洞村、松柏塱村及大頭嶺村、粉嶺北石湖新村、馬屎埔村、天平山村及虎地坳村。 立法會保安及警方先後向示威者發出警告,留守的約190名示威者沒有理會,手牽手坐在地上,由警員逐一抬走。 清場行動約兩小時後結束,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許鎮德表示,在立法會外的集會,最高峰時期約有900人,警方拘捕20男1女,介乎19至72歲,全部已獲准保釋,6月中旬至8月返署報到。
古洞發展藍圖: 土地爭議
儘管如此, 古洞發展藍圖 這類多媒體內容會擺放在特定位置,確保不會阻礙用戶接觸本網站所載的重要內容。 另外,工程團隊利用電能發電機來推動四部重型天秤,吊運及安裝MiC組件,以減少使用柴油發電機所產生的空氣和噪音污染,達到零碳排放、更寧靜及安全。 同時,為保障工友的健康,承建商添置了一部自動空氣消毒機械人,定時為建築工地、工人飯堂等進行消毒。 承建商亦採用自動物料運輸機械人,協助工人運載重物,既縮短運輸時間,亦減低工人因搬運重物而造成勞損或受傷的機會。 由於警方預先將所有鐵馬全部鎖在一起,示威者推倒鐵馬後,即將全部鐵馬一併拖走。
古洞發展藍圖: 社區設施
第一期平整工程料可提早完成以供興建公營房屋,首批居民可於2026年入住。 2010年1月11日 就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初步發展大綱圖』,為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轄下的規劃小組委員會作出簡介。 其後當局在1998年委聘顧問進行的「新界東北規劃及發展研究」(下稱「新界東北研究」)確定了古洞北,建設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及重置鷺鳥林棲息地等工程。 政府亦會參考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的補償及安置方案,考慮為受影響的清拆戶提供特設的補償及安置安排。 為確保適時有序地發展元朗南計劃,政府會參考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實施模式,考慮採用「加強版的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
古洞發展藍圖: 住宅
同時,我們會繼續在大澳、梅窩和馬灣涌村進行改善工程/活化項目,及其他地方的改善工程。 此外,我們亦會推展那些可行及值得推行的大嶼山康樂及旅遊發展建議。 在長遠發展方面,我們將研究發展「東大嶼都會」成為一個新市鎮和第三個核心商業區的建議。 有關大嶼山發展的各項持續進行的措施,請同時參閱下文第51至53段。
我們現正考慮收集到的公眾意見,制定「可持續大嶼藍圖」,為探索及推展大嶼山發展及保育計劃提供參考路線圖。 2012年6月13日,梁振英以候任香港行政長官身份接受《東方日報》視像訪問,提及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旁邊的邊境禁區可以變成「特區中的特區」,中國大陆人和外國人均可以免簽證進入。 古洞發展藍圖 根據《大公報》引述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報道,隨着新界東北地區住宅單位建設納入計劃,大陸居民落地簽證進入的深港「邊界特別發展區」開發逐漸進入活躍期;報道形容古洞北及粉嶺北為「配合發展區」,將會為深圳特區及香港「邊境特區」的開發提供住宅配套。
而古洞有路南行到石崗,出古泂南行過雙魚河到担水坑,向西南經唐公嶺到蓮塘尾,再南行到打石湖,過坳到亞公田,再落係上輋、竹坑、橫台山同石崗。 今日古洞有三山環抱,南有麒麟山,東北有鳳崗山,西北有白石凹到馬草壟之間唔知叫乜山。 英國人將古洞到上水、粉嶺呢個大谷地叫Long Valley,意思係好長嘅谷。
古洞發展藍圖: 新界北發展建造工程料2025年展開 首批居民及企業2032年遷入
用餐期間,時不時都有食客、店員走來與冒卓祺打招呼,閒話家常,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歷經多次香港新市鎮的發展衝擊,居民搬遷,今日的古洞已不再是昔日的模樣。 政府當局在90年代進行的「全港發展策略檢討」中,首次提出新界東北具有策略性增長潛力。 其後當局在1998年委聘顧問進行的「新界東北規劃及發展研究」(下稱「新界東北研究」)確定了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適合開拓為新發展區。 2008年11月25日 在香港規劃署與深圳市規劃局城市規劃聯席會議上,就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作出簡介。 古洞發展藍圖 2008年11月26日 在第十二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上,就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作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