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做個有公德心的香港人。 行約10分鐘後,穿過叢林便可看得豁然開朗的景象,曝罟灣的半月形一綫堤圍映入眼簾,把波平如鏡的水面切開。 上窰家樂徑2025 上窰家樂徑 這裏原來是以前村民蓄水養魚的魚塘,後來漸漸廢棄,剩下這一彎月牙,倒不失為隱世好風光。 現時主要吸引少數釣魚愛好者前來垂釣,遊人罕至。 這條堤圍早已日久失修,部分路段已化作碎石塊,雖有好心人在路段間築起小竹橋,但仍有一定危險。
現時遊客仍可在文物館內參觀當時村民常用的傢俱器皿和屋外不遠處的灰窰。 接下來有少許挑戰:路線全程沒有太多的欄杆,路面闊度只能讓一部輪椅通過,輪椅朋友規劃路線時要多注意。 途中經過上窰民俗文物館,由於入口處是樓梯,所以輪椅朋友只能遠觀不能進入。
上窰家樂徑: 西貢行山好去處7. 黃石家樂徑 – 海岸景色一覽無遺
走過上窰民俗文物館後,在支路直走 (左走為上窰家樂徑/郊遊徑),往黃宜洲方向前進,接下來兩個分岔口都往左走。 到達起子灣廢村後見分支,先往右走至碼頭,隨後返回分岔路口。 由此右轉山徑,再循隱徑行走抵達曝罟灣的堤圍。 上窰家樂徑 及後返回主徑,沿著灣畔徑,行走至南風灣營地。 上窰家樂徑2025 隨後沿著車道左行至萬宜凹,再下走沿著大網仔路返回上窰完成旅程。 交通:西貢市中心巴士總站乘搭94號巴士(往黃石碼頭)到上窰站下車,抵埗會見到發記士多,沿指示牌進入。
- 於郊野公園北潭凹管理站沿小徑緩步下山,可見大枕蓋及牌額山在左方聳立,亦可眺望多個景色優美的離岸島嶼。
- 折回教育徑起點後,沿木橋進入尾段,可在蝴蝶谷裏認識不同的蝴蝶寄主,而在春夏之際更可見多種蝴蝶翩翩飛舞。
- 及後返回主徑,沿著灣畔徑,行走至南風灣營地。
- 制訂路線,更要量力而為,注意補水,切忌逞強冒進。
「鳳凰觀日」是本港著名的景點,沿木牌樓後的石梯直登上鳳凰山,可觀賞壯麗的日出美景。 「昂坪湖光」的傳意柱旁,可以飽覽石壁水塘的湖光山色。 在最後一站「曲徑茶香」,陣陣茶香隨即撲鼻而來。 昂坪由於終年被雲霧繚繞,濕潤的空氣令到泥土份外肥沃,特別適合種茶,並有特產「雲霧茶」。
上窰家樂徑: 【著數優惠】 「飛遇世界鉅賞」 香港航空限時搶$0機票
01.唔勉強 量力而行 出發前要衡量自身能力,不要「人行你又行」。 02.行甚麼山 就穿甚麼衫 裝備不能掉以輕心,如難度較高,切忌以布鞋波鞋或文青打扮出發,必穿行山鞋,亦要有防曬準備及充足糧水。
村徑雖較狹小,但更能從中感受鄉郊的味道。 電動輪椅使用者Terry:上窰這條路線我是十分推介給大家的。 上窰家樂徑2025 落車點是個有蓋的巴士站,附近設傷殘人士洗手間及雜貨店,輪椅朋友不用擔心。 【郊遊要留意!】 自然環境你我有份,行山郊遊記得以下3點,才可以長行長有喔!
上窰家樂徑: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此路線除了可以暢遊歷史古跡,了解香港水塘的歷史,亦可欣賞水塘內和附近優美的景色,是一條頗具特色的行山路線。 在大潭水務文物徑的這個官方地圖可以看到有很多石橋、水壩等的不同建築物可以探索。 上窰家樂徑 在最尾亦會有我自己製作的風景位打卡點地圖。
- 由黃姓客家族人而建, 他們在一處名為「過路廊」的交通要道開設小店, 為來往的村民及客商提供一個歇息的地方。
- 最值得一看的,就是附近有一個昔日村民使用、仍完好保留的大型灰窰。
- 由萬宜凹迴旋處沿右面車路(萬宜路)走至萬宜主抽水站的路口。
以懸索吊橋形式建造,跨距為 1.377公里,是世界上兼容道路及鐵路的最長吊橋,並已成為香港的矚目地標,聞名國際。 這牽涉到個人體力、喜好,難有絕對的標準。 不過,只要你多行、多留意,就可對各條行山徑作出比較,而對這些難度星星有一個概念。
上窰家樂徑: 黃石家樂徑交通資料
手動輪椅使用者Andrew:這次的行山地點位於西貢,是港人熱門行山地點之一。 由於地點位於北潭涌,乘巴士往西貢市中心後,需再轉搭94號巴士。 相比離島(乘船為主),這裡的交通較麻煩,因為在假日巴士往往會「迫爆」,回程期間亦需要等候數架巴士才可上車。 前行不遠處,可見土瓜坪海灣一帶的大片紅樹林,有如低矮樹海,在沿岸展現勃勃生機。 大潭水塘環境優美舒適,塘水翠綠寧靜,看著平靜的水塘,令人心曠神怡。
上窰家樂徑: 西貢行山路線|8大新手靚景好去處!橋咀島/東壩/龍蝦灣|附交通方法
依山靠海、擁有豐富資源的香港,其農業曾盛極一時,現時西貢便有不少荒廢農村。 惟部分路段經「爆林」路極崎嶇,遊人需量力而為。 以下的大牌坊就是北潭涌家樂徑的入口了, 上窰家樂徑2025 北潭涌家樂徑全長1.4公里, 終點為鯽魚湖。 北潭涌家樂徑的路徑平坦, 對於3-4歲幼兒應該都無難度。
上窰家樂徑: 上窰家樂徑
於郊野公園北潭凹管理站沿小徑緩步下山,可見大枕蓋及牌額山在左方聳立,亦可眺望多個景色優美的離岸島嶼。 終點設於北潭路鯽魚湖怡庭,此處是一個露營地點,以一道石砌拱牆為入口。 上窰家樂徑 今天由上窰巴士站起步,行約15分鐘便到達上窰民俗文物館,多走15分鐘至上窰家樂徑及郊遊徑的分岔路。 走約40分鐘便到達家樂徑的終點 – 西貢萬宜路,再走10分鐘返回上窰巴士站。
上窰家樂徑: 延伸閱讀:曝罟灣|超美半月形海上堤圍 西貢上窰郊遊徑路線+靚景位
來的第一班巴士擠滿了人,沒法子;第二班的乘客不算太多,而車內的輪椅位仍然空著,但礙於車廂通道狹窄,也只好再等待下一班。 其實到底該不該先請部分乘客下車,騰出空間讓輪椅上車,連我自己也沒有一個答案,但我覺得這事倒是很值得大家去思考。 這次有兩位輪椅使用者同行,為了省時,我們分別在鑽石山和沙田乘巴士出發往西貢,再轉乘巴士到北潭涌。 在鑽石山乘車的Terry雖然早已排在前頭,但巴士卻是從站後駛出,停在站外。
上窰家樂徑: 西貢行山路線|北潭郊遊徑簡介
我們走約1小時就到達北潭涌家樂徑終點鯽魚湖了。 由西貢坐94、96R、289R,於「上窰」站落車,出大馬路向左方前進,經過傷健樂園,約5-10分鐘就可見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的入口。 營地環境寧靜優美,四周林木茂盛,在此可眺望鹽田仔及滘西洲等西貢內海之風光。 沿路有一所上窰民俗文物館,是一座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客家村莊。 上窰村和鄰近的一座石灰窰於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重修後,於1984年開放為博物館。 上窰位於西貢北潭涌,旁為龍坑,上窰村座落其側。
上窰家樂徑: 西貢行山路線|上窰郊遊徑起伏少啱一家大細 飽覽糧船灣海美景
於黃泥涌水塘公園巴士站下車後,沿油站旁的樓梯上大潭水塘道,經過黃泥涌水塘繼續往陽明山莊方向走。 可以選擇繼續行大潭水塘道或行大潭家樂徑。 上窰村早於1830年由廣東省寶安縣黃姓客家人興建,村民以製石灰、捕魚和農耕為生。 由於農業和建築業發展初期,大量需求石灰,西貢過往的窰燒工業亦蓬勃,上窰村民亦因建窰燒造殼灰,作灰泥及肥田料之用而致富。 及後由於英泥及造磚行業的競爭,窰燒工業遂告沒落。 60年代起,村民漸漸遷出,村落亦告荒廢。
上窰家樂徑: 西貢行山好去處|蕉坑自然教育徑簡介
由北潭涌巴士站下車後,可以先到遊客中心,了解西貢郊野公園的生態及地理特色,然後在大網仔路閘口斜行至傷健樂園避車處,經無障礙斜道返回行人道。 沿著大網仔路往上窰方向行走,在士多前右轉橫過復興橋,循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前進,經過石灰窰,再一段升降路段後走至上窰民俗文物館。 經過上窰家樂徑的入口後,會遇上一個分岔路口。 西貢行山路線「家樂徑」與「北潭涌自然教育徑」相連,起點設於自然教育徑終站的「上窰」。
河水的源頭為石屋山, 石屋山南邊山坡的數條水系在這裡形成水潭, 再經此流入海, 因此這裡又名 「北潭涌」。 元荃古道郊遊徑連接元朗及荃灣,是昔日居民往返兩地必經之路,如今放步古道之上,可以感受到當年村民如何翻山越嶺跨越大欖區。 以今日的標準來看,這條古道顯然既狹窄又凹凸不平,但對當年十八鄉一帶的村民卻十分重要,因他們必須通過這裡把農作物運往荃灣的市集,以換取日常用品。 古道沿途風景優美,既可飽覽青馬大橋之景色,亦可在蒼翠林蔭中漫步。
上窰家樂徑: 上窰家樂徑交通資料
沿路有極多種類的植物和蝴蝶,生物多樣性豐富。 遊郊遊徑初段不久可見右方起子灣的海岸,稍遠則為黃宜洲及鹽田仔等小島。 鹽業為香港昔日四大原產業之一,在沿海的淺灘引入海水來蒸發和加工。 上窰郊遊徑位於萬宜水庫西北,繞斬竹灣和糧船灣的海岸,到達接近元五墳的萬宜路。
上窰家樂徑: 西頁行山好去處5. 上窰家樂徑 – 最適合一家大小遊玩
家樂徑的終點位於大網仔路,步行約20分鐘即可返回北潭涌,轉乘交通工具離開。 西貢行山路線蕉坑自然教育徑位於漁護署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內,全長約0.8公里,步行約需一小時。 沿途還可看到楓香、柿、露兜樹及白欖等多種植物。
上窰民俗文物館:上窰民俗文物館位於西貢郊野公園內,佔地約500平方米,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客家村舍。 上窰村和鄰近的一座灰窰於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重修後於1984年開放為博物館。 你沿著北潭涌自然教育徑走,就會走到文物館。 現在雖然已人去樓空,文物館的房舍中、有古老的灰窯和一件件農具及家具擺設,可以感受到昔日農家生活的簡樸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