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邨(英語:Tai Pi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保平路8號[1] ,鄰近北區醫院,於1989年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現時外判予佳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保安公司:友聯,12小時),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為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五期)的其中一個出售公屋,於2002年1月起讓屋邨居民購買現時租住的單位[2]。 此外,太平邨亦是新界北唯一一個採用相連長型大廈的公共屋邨。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此列表會列出公共屋邨的名稱、相片、地址、屋邨類別、入伙年份、拆卸日期和現時土地用途(僅限已拆卸公共屋邨)、樓宇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所有資料皆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資料為準,屬於平民屋宇公司的大坑西新邨、興建中、規劃中和已拆卸的公共屋邨除外。
- 由於麗瑤邨(包括由荔景、祖堯及瑪嘉烈醫院一帶),過往未取消電話地區字頭時是跟九龍區的「3」字區域,居民早已根深柢固,在寫地址時常常把荔景、葵芳等寫成九龍荔景、九龍華景山莊、華員邨等並不罕見,但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電話公司只是商業機構。
- 屋苑為單幢式建築,大部份單位景觀開揚,中層以上向南的單位更可遠晀中環一帶及維港海景。
- 身兼葵青區議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的黃耀聰指,擬議發展用地30年前曾擬興建社區會堂,因政策有別而騰空多年,現時種了不少樹。
-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 1990年,皇家警察少年訓練學校結束營運,天祥營清拆,至1995年交由醫院管理局和建築署合作於天祥營舊址興建北區醫院。
1968年,16歲的嚴希敏和家人搬入華樂樓,一家8口,單位面積約400方呎,「當年月租135元,我爸爸月薪大約400元」。 此前他們一家住在大坑的木屋,爸爸幫有錢人開車,他小時候要用桶擔水回家。 截至2023年6月,香港共有258個公共屋邨,單位總計超過85萬個。 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樂華北邨內設樂華商場,樓高3層,商業面積逾一萬平方呎,座落於斜坡之上,在1985年9月27日落成。 頭髮變得灰白,滿臉鬍子的嚴義,此時彷彿回到5歲的時候,在走廊左穿右插。
華員邨好住嗎: 太平邨
本邨在香港房屋署租者置其屋計劃(第2期)的其中一個出售的公屋之一,於1999年3月讓居民購買現時租住的單位,現時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2002年,香港房屋委員會將太平邨加入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五期),部份單位可出售予當時租住該等單位的住戶。 不過,由於本邨有較多長者居住,所以他們都會刻意等候巴士,因為可以享有2元乘車優惠。 由於榮瑤樓附近有升降機塔及小徑(即新葵街)連接山腳的下葵涌村,居民為節省等車時間,選擇先沿這小徑(即新葵街)步行到葵芳,再在葵芳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如港鐵),因此步行漸變成居民出入的主要方法。 華富邨位於港島南區薄扶林,是香港第一個以新市鎮形式規劃和設計的公共屋邨,可供約5萬人居住,以「自給自足」理念設計及興建,社區設施齊全。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根據政府於2014年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華生、華昌、華泰、華景及華翠樓各個互助委員會每年均會舉辦盂蘭勝會,是全港公共屋邨中屬較大規模,原因是與入伙早期有不少潮籍居民有關。 而有關活動會在雙塔式大廈的中庭擺放神壇、紙紮鬼王,並進行開壇、破地獄、過橋和祭幽等儀式。 不過自2020年因新型肺炎疫情,活動一直停辦至今,加上政府規定所有互助委員會於2023年1月1日前解散下,該傳統可能會失傳[38]。 商場佔地9930平方米,在1990年代曾經進行擴建工程,增設扶手電梯和升降機連接山下的華貴邨。
華員邨好住嗎: 規劃
第二就是風水好,名人輩出,例如「平民港姐」譚小環、電台節目主持小儀、前律政司長黃仁龍、作家王貽興等,都出身華富邨。 華員邨好住嗎 第三就是坊間流傳不少靈異故事,傳聞多由「華富邨原址以前是亂葬崗」開始,然後是居民打麻將會出現9隻手、有人上巴士但到總站都無人下車、每年都有一人命喪瀑布灣等——不是華富居民,也說得繪聲繪色。 以圓筒形設計聞名的勵德邨在大坑半山,鄰近豪宅地段寶馬山,附近為香港真光中學,亦方便到銅鑼灣及天后等地區,佔盡地利位置,可以說是豪宅地段中的老牌公屋。
1998年,華貴邨成為當時唯一在南區成立的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屋邨[3],及首個在港島推行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屋邨。 華員邨好住嗎 商場樓高3層,設有街市、茶餐廳、便利店、醫務所、文具店、OK便利店、7-11便利店、惠康超級市場和老人院。 華員邨好住嗎 另外,民間團體「華富邨研究工作小組」在2016年開始為華富邨進行研究及公眾參與活動,希望能夠利用社會學及園境學角度,記錄邨內的歷史與人情風味,並分析空間設計和展望將來新屋邨的規劃[21]。
華員邨好住嗎: 社區服務中心
於1980年代揭發的26座問題公屋醜聞,使香港房屋委員會發現全港共577座工務司署負責興建的公共屋邨出現問題。 華員邨好住嗎2025 在1992年底開展第二個整體重建計畫拆卸周期時覆檢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及房委會負責興建的公共屋邨,揭發另有152座出現問題,當中包括華富邨華樂樓、華光樓、華珍樓、華康樓、華基樓、華昌樓及華興樓。 華員邨好住嗎 當中狀況最差的華昌樓、華康樓及華樂樓混凝土強度分別只有6.45MPa、6.5MPa及6.8MPa,遠低於標準。
華員邨好住嗎: 設施
邨內亦有3座多層停車場,各座天台均設有兒童遊樂場,並會成為屋邨的心臟。 屋邨亦會設有大於2英畝的平台,可以望到香港仔漁港、鴨脷洲及南丫島的景色[6]。 屋邨是香港政府於1970年代發展觀塘北時規劃,前身為復華村平房區,於1951年落成,為當時在剛發展的觀塘工業區工作的人提供臨時居所。 港府於1978年著手清拆復華村平房區,計劃原稱「新牛頭角邨」[2]或「牛頭角東邨」[3],原址重建後的樂華邨於1982年至1985年分4期落成。 第一期為A及B座的舊長型、聖公會基樂學校、樂華巴士總站及樂華街市、第二期為樂雅苑及振華道體育館、第三期為樂華商場及H型大廈、第四期為Y1型大廈、樂善堂楊仲明學校、熟食亭及樂華社區中心。 華員邨好住嗎2025 樂華邨於1985年開幕,開幕牌匾位於商場地下的噴水池後方之護土牆之上。
華員邨好住嗎: 註冊日期 單位地址 面積 成交價 呎價
天華邨(英語:Tin Wah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中西部,是供遷置前元朗邨及朗邊臨時房屋區居民的屋邨之一[1]。 華富邨在落成之初,並未吸引太多市民申請,原因是該邨在當時位處偏遠,交通非常不便,對外交通如前往中上環,僅能夠依靠一條狹窄的薄扶林道,即使來往最近的社區香港仔也要乘車,加上屋邨原址為雞籠灣墳場及香港日治時期的亂葬崗,使不少迷信的市民不願意申請入住。 至落成該年,香港政府為了吸引市民入住,而播放了一齣名為「華富新邨」的宣傳影片,並請來藝人譚炳文作旁白[7]。 華員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8],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華員邨好住嗎: 華貴邨
太平邨前身為大埔公路粉嶺段(後改建成粉嶺公路上水段)與吳屋村之間的寮屋地及荒地,其西面則是皇家警察少年訓練學校的天祥營。 1970年代末,政府開發粉嶺/上水新市鎮,並率先發展大埔公路北面的彩園邨。 至1980年代中期,政府開始發展上水南地段,收回天祥營以東的土地,交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建設公共屋邨,並命名為「太平邨」,於1989年落成入伙,同時預留巴士總站北面土地作護養院之用。 由於繼深水埗區蘇屋邨、華富邨在樓宇結構目前仍然安全上的詬病,房委會曾經計劃將華富邨全邨清拆及重建。 華員邨好住嗎2025 至2008年年初,房屋委員會證實華富邨的整體結構仍然安全,加上同區一帶新落成的公共屋邨少,難以安置受到重建影響的居民,故此於15年內都不會清拆華富邨[10]。
華員邨好住嗎: 社區設施
至1977年2月,該會獲批出華員邨現址用地建屋,成為「公務員樓」計劃短暫重啟後,首個啟動的同類項目,並於同年2月尾接受申請[1],翌年3月進行揀樓[2]。
華員邨好住嗎: 香港葵青區的私人屋苑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除此以外,太平邨的設施還包括停車場、羽毛球場、籃球場、排球場、乒乓球桌、健體設施、兒童遊樂設施和休憩涼亭。 她認為新型公屋同樣可以培養人情味,「不過,有時候想到住在對面的鄰居,我由她出生、看着她成長,都會不捨得」,陷入矛盾的Karman說。 和邨內其他家庭一樣,嚴希敏和兄弟姐妹長大後陸續離家獨立,但常回華富探望父母,他的父親剛過世,住了近半個世紀的單位交回政府。 當年嚴希敏結婚擺酒的酒樓翡翠宮、弟弟經營食店的冬菇亭,鄺耀輝口中「有泰國人妖show看的香江大舞台」,只剩招牌、標榜「香港仔中心」的商場內的大大百貨公司,新一代居民可能聞所未聞,但對兩人來說,一切都是美好回憶。 華富邨建築設計甚具特色,整個屋邨因應地勢高低規劃,樓宇高低錯落,沿海地段興建長形樓宇,令更多居民能享受海景;二邨因應地勢創出「井字型」、「雙塔式」設計,採光好,也通風,設計亦為後期的何文田愛民邨沿用。
華員邨好住嗎: 公共交通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400]。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401],較重建前的1,600伙大幅增加,首兩期重建會讓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則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約100多萬港元[402]。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華員邨好住嗎: 葵涌的其他屋苑
商場於2014年被領展以5.18億港元出售後,商場改名為「華貴坊」。 新業主原本聲稱翻新街市,但2015年6月突然在沒有通知下將街市結業,20多個商戶頓失生計,街市盛傳會改建成大型超市或特賣場。 華員邨好住嗎 華貴邨業主立案法團指有近2萬居民受影響,長者和輪椅住戶現只能光顧超市「捱貴菜」,促盡快重開街市,盼政府介入協助[8]。 翻新後商場已於2017年重開,主要租戶包括業主旗下公司U Home及優品360、7-11便利店、百佳超級市場、屈臣氏、藥房、中醫診所、洗衣店和髮廊等。
華員邨好住嗎: 商場
天華邨位於天水圍第30區,地段在1980年代初打算規劃為一個工業區,但後來因本地工業用地需求下降而擱置[2]。 當局於1990年代初將該地連同區內其餘3幅原預留作工業同醫院的用地,改為發展公營房屋。 天華邨連同第3及31區居屋地盤(分別現今的天盛苑及天頌苑)一同於1996年8月進行打樁[3][4],屋邨上蓋則由保華建業於1997年6月起興建[5],1999年11月落成。 商場名為華貴商場,樓高2層,原為香港房屋委員會持有,2005年售予領展房地產信託基金。 華貴邨也是繼華富邨後,另一個以市鎮概念設計的屋邨,屋邨規劃以華貴商場為中心,商場更滙聚飲食、超級市場、銀行等不同行業設施,街市則已結業,雖然規模比華富邨小,但也同樣一應俱全。 而在華貴商場旁,設有華貴社區中心及升降機塔連行人天橋連接山上的華富邨。
1990年,皇家警察少年訓練學校結束營運,天祥營清拆,至1995年交由醫院管理局和建築署合作於天祥營舊址興建北區醫院。 由於麗瑤邨(包括由荔景、祖堯及瑪嘉烈醫院一帶),過往未取消電話地區字頭時是跟九龍區的「3」字區域,居民早已根深柢固,在寫地址時常常把荔景、葵芳等寫成九龍荔景、九龍華景山莊、華員邨等並不罕見,但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電話公司只是商業機構。 葵青區南面以呈祥道為界,一些人視為九龍的地區,如華荔邨、荔欣苑、荔灣花園、華豐園等位於荔園原址的住宅以及九華徑及鐘山臺一帶,都是全屬於新界葵青區。
華員邨好住嗎: 鄰近屋苑
與鄰近的華景山莊、海峰花園、麗瑤邨、翠瑤苑以及嘉翠園組成葵青區議會下轄的華麗選區[9][10][11]。 由民主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兼司庫、葵青區議會前主席、前香港島選區立法會議員單仲偕擔任當區前任區議員。 麗瑤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15],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與鄰近的華景山莊、海峰花園、華員邨、翠瑤苑以及嘉翠園組成葵青區議會下轄的華麗選區[16][17]。 由民主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兼司庫、葵青區議會前主席單仲偕擔任當區前任區議員。 1980年代,華富邨被指是「問題公屋」,華樂樓、華康樓、華昌樓需在大廈外牆加設鋼架作支撐,以鞏固結構,部分樓層全部住戶要搬遷。 自此,華富邨除人情味為人樂道外,鋼架也成為邨內「第二奇景」。 早在2013年3月,九巴向房委會提出在樂華巴士總站設置站長休息室,不過房委會以需得到業權人領展批准為由,一直進展緩慢。 到2017年6月,樂華南邨管理諮詢委員會通過增設站長室建議,但仍需經領展的同意。
華興樓及華昌樓是香港首批落成的雙塔式大廈,有別了從前的中央走廊式及露台相連式大廈。 在華富邨,近海邊的大廈主要是較矮的大廈,而較遠離海邊的大廈是高於20層的雙塔式大廈,此種設計佈局令更多住戶擁有海景,同時各住戶更享有露台等設備,所以有「平民豪宅」之稱[22][23]。 直到2020年11月,有近54年歷史的華富邨,房屋委員會宣佈重建華富邨、分五期進行清拆,現時尚未有公佈重建計劃;一直至到了2043年便完成重建香港仔華富邨的新公屋興建項目共有15幢住宅大廈,再增設南港島綫(西段)的華富站連接(華安樓及華樂樓之間)[18][19]。 華明邨(英語:Wah Mi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北區和合石、畫眉山附近,邨名得名自畫眉山的諧音。
華員邨好住嗎: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華富邨(英語:Wah Fu Estate),位於香港島南區瀑布灣,鄰近貝沙灣、置富花園及華貴邨等。 是香港著名的公共屋邨之一,因為部份樓宇可以看到海景及鄰近的貝沙灣,所以普遍有「平民豪宅」之稱。 華富邨項目編號為UR06/RD14[1],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先生負責設計,並分別由德榮建築有限公司(第一、三、四期)、嘉民建築工程公司(第二期及華富(一)商場)及新昌營造(第五期及華富(二)商場)承建,而華富邨重建計劃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負責。 2016年,政府為增加房屋供應,遂委托Design 2公司所於麗瑤邨旁山坡地皮將興建樓高40層公屋大廈,提供819個單位[7][8],當時項目名稱為「葵涌麗祖路公共房屋發展項目」,預計可住人口約2020人。 房屋署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略為放寬地積比率限制,由5倍變至6倍,以及建築物高度限制由160米增至165米。 華員邨好住嗎 房屋署提交城規會的申請理據為,放寬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作公營房屋發展,與政府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政策相符,亦與附近的發展密度相約,與周邊環境互相協調,不會為附近居民帶來不良視覺影響。
「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之保育社區文化遺產計劃」贊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辦華富邨導賞團,請來「第一代邨民」嚴希敏、鄺耀輝和馬思涵擔任導賞員。 28歲的阿琪3歲與父母搬入華富邨華美樓,3人同住約300方呎細房單位。 阿琪沒有自己的房間,家中只以窗簾作間隔,她說:「父母覺得我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對我有虧欠。」中學時期,她很渴望有自己的房間,但年月過去,她慢慢習慣在這個有限的空間生活,反而是父母覺得沒有私人空間而覺得尷尬,常常叫阿琪「抽居屋」。
1953年石硤尾大火後,政府在1950至1970年代間斥資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位置多在原區興建,如葵涌、黃大仙等。 當時房屋的角色是盡快安置受災居民及寮屋戶,設備簡陋,直至1965年起興建的徙置大廈,居民才能享有獨立廁所。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而強度大約只有6-10MPa),但遲至1990年代初才被揭發,其中華樂樓、華康樓及華昌樓需要於1996年加裝鋼架作鞏固工程以延長壽命。 承建商德榮建築及嘉民建築亦因而被房署追討賠償,是各宗前屋宇建設委員會屋邨偷工減料案件中,最嚴重的一宗。 現時有一間7-Eleven便利店和一間學勤教育,另外一間基督教銘恩堂上水堂銘恩創奇坊 。 居民日常消費需要通過連接平治樓的行人天橋或屋邨東側百和路天橋前往粉嶺公路北面的彩園廣場和上水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