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全面照顧病者的健康,門診跨部門合作,開展專業醫療團隊模式的服務,例如「糖尿星願之星計劃」等。 家庭醫學部已成為香港家庭醫學學院認可的培訓教學中心,同時亦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家庭醫學臨床教學診所。 家庭醫學部成立科研小組多年,積極參與基層醫療科研及推動實證醫療,得到東華三院及其他基金經費的贊助。 門診部完成了多項科研計劃,更有多篇學術文章在本地和國際性的醫學研討會上交流和發表。 油麻地窩打老道廣華醫院發生病人襲擊醫護人員事件,今日(25日)下午2時許,一名男子在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因治療問題與醫生爭執,有人突然情緒失控,涉嫌襲擊該名33歲姓李男醫生,46歲姓袁女護士見狀上前阻止,同告被襲擊,保安員聞訊將其制服及報警。
新系統精簡了醫院的工作流程,透過電腦網絡,病人資料能即時傳送往其他醫療資訊系統,減少重覆輸入病人資料。 文件指出,第一期新大樓落成後,相關的臨床服務便會按計劃遷入,而第二期工程會隨即展開,包括拆卸主座大樓東翼和北翼、東華三院余振強紀念醫療中心及職工宿舍,以興建第二期新大樓。 有關第二期重建計劃的文件預計於今年第二季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討論,如獲通過撥款,第二期重建工程暫定在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及遷入新醫院大樓第一期完成後開始。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九龍中醫院聯網界線重組巡迴展覽
警員接報到場,譚姓男子涉嫌普通襲擊被捕,案件交由油麻地分區人員跟進。 兩名醫護人員並無大礙,經檢查後已離開;至於涉案男病人則報稱不適,送到醫院急症室治理。 第二期主要工程隨即展開,包括拆卸主座大樓東翼和北翼、東華三院余振強紀念醫療中心及職工宿舍,以興建第二期新大樓。 第一期主要工程已於2016年展開,首先會拆卸廣華醫院主座大樓南翼、護士宿舍、行政大樓及東華三院廣華醫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臨床研究服務中心,然後在原址建造新大樓(一期)。
- 病人或其親屬需携同病人的香港身份證(或有效身份證明文件)及香港註冊西醫的轉介信 (由發出日起三個月內有效)往婦科門診部登記預約。
- 1952年擴建門診部門,門診病人由1951年的110,000人次激增至1957年的258,000人次,於1958年再加建一座門診部。
- 屹立旺角鬧市的廣華醫院,經歷逾半世紀的年月洗禮,樓宇結構百病纏身,基本如電動病床等設施亦無法大批添置,恐防樓層不勝負荷。
- 辜女士堅稱自己無辜被捕,「我真係冇打佢,佢講嘢令我太唔開心」。
- 廣華醫院於1911年成立,位於人口稠密的旺角,為旺角及黃大仙區提供全面的急症醫療服務。
- 通過內視鏡直接觀察通過內視鏡內的情况並收集活組織作化驗;如病人有復發性氣胸或因肺癌而致胸膜腔積液,醫生亦可以通過胸膜腔內視鏡直接施行藥物胸膜腔黏連術或其他治療。
張復熾說,新廣華將主力發展為區內大型綜合日間醫療服務中心,提供割膽石丶小腸氣丶割痔瘡丶癌症化療等日間服務:「可以即日處理,盡量讓病人早出院。」公營醫療服務需求日增,日間治療帶來服務模式改善,加快治療程序,緩和住院病床壓力。 屹立旺角鬧市的廣華醫院,經歷逾半世紀的年月磨蝕,樓宇結構百病纏身,基本如電動病床等設施亦無法大批添置,恐防樓層不勝負荷。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廣華醫院行政總監張復熾表示,該院今年底終正式興建新主樓,舊建築群近乎「一件不留」,原址將興建高十九層,貫通東丶北丶南翼的全新醫院大樓,首期工程最快二○二一年竣工。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公務員住院收費
廣華醫院獲得改革管理及改善服務的機遇,新管理架構成立並聘用醫院總監及其管理團隊,令到管理權力得以下放。 隨著醫管局實行聯網安排,廣華醫院成為九龍西聯網的龍頭醫院,因而獲得兩個額外衛星中心,分別是1993年加入的「牛頭角老人科日間醫院」及1994年的「尤德夫人分科診所」。 其他的工程還包括1965年的急症室,當時是整個九龍及新界區的第二個急症室,同年亦成立血庫。
- 此站鄰近廣華醫院、東華三院文物館、九龍華仁書院、百利達廣場、仁安大廈、好景商業中心、家樂坊、新寶戲院、仕德福酒店、香港壹零捌館(前地王酒店)等。
- 覆診病人只要將病人卡插入智能派籌機內,瞬息間便會收到電腦籌,印備了病人姓名、診症室號碼、輪候號碼及預約時間等資料。
- 樓面負荷力不足,無法全面更換電動病床:「有錢訂購一大批新床,卻怕電床太重,隨時整塌樓。」其他問題包括急症室太小,無法設廿四小時電腦掃描丶流感徵狀隔離區等,只能靠重建工程帶來「改善空間」。
- 另外,有百年歷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及建於1999年的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將會被保留。
- 新門診大樓內,無論環境設施、醫護服務均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
廣華醫院內科及老人科設有呼吸系統專科病床共17張,主要接收經急症室或臨床醫生診斷需住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的病人。 按病情需要,醫生會為呼吸科病人提供入侵性/非入侵性呼吸機支援治療及加護病房服務。 另外,有百年歷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及建於1999年的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將會被保留。 政府亦會在廣華醫院第二期的重建工程進行同時,按照工務工程既定程序展開早前諮詢油尖旺區議會的港鐵油麻地站至廣華醫院無障礙通道初步方案,提升行人來往廣華醫院的暢達性。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屹立旺角鬧市的廣華醫院,經歷逾半世紀的年月洗禮,樓宇結構百病纏身,基本如電動病床等設施亦無法大批添置,恐防樓層不勝負荷。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預約
廣華醫院行政總監張復熾表示,該院今年底終正式興建新主樓,舊建築群近乎「一件不留」,原址將興建高十九層,貫通東、北、南翼的全新醫院大樓,首期工程最快二○二一年竣工。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2025 日間醫療護理服務 – 重建後的綜合日間醫療服務中心,將提供一站式日間醫護服務,方便病人接受治療和長期護理。 除本院外,聯網醫院還包括明愛醫院、葵涌醫院、聖母醫院、瑪嘉烈醫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仁濟醫院。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服務範圍
廣華醫院於1911年成立,發展至今成為擁有超過一千張病床的急症全科醫院,多年來為區內市民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 為了應付人口老化及現代醫療等需求,目前的廣華醫院急需透過重建,以解決建築物老化及空間不足的問題。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已於2013年2月通過撥款展開廣華醫院重建項目的籌備工作,整項重建工程將分階段於廣華醫院原址進行。 孕婦或其親屬需攜同孕婦的香港身份證(或有效身份證明文件)、 由本地註冊西醫 / 中醫 / 母嬰健康院在最近三個月內簽發之懷孕証明及孕婦或其配偶的香港住址資料前往產科專科門診登記預約。 如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在診症時段前發出,診所服務暫停;如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在診症時段內發出,診所照常服務直至該診症時段完結。 請留意醫院管理局透過電台及電視台宣布有關警告信號除下後的服務安排。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健康資訊
廣華醫院首創綜合性乳病中心亦為病人提供全面教育、診斷、治療、輔導及康復服務。 廣華醫院乘著門診部搬往「徐展堂門診大樓」,同時引進 自動化登記系統。 當新病人求診時,即時會獲發一張智能病人卡,上面印上病人姓名、編號及一排記錄資料的電子條碼。 覆診病人只要將病人卡插入智能派籌機內,瞬息間便會收到電腦籌,印備了病人姓名、診症室號碼、輪候號碼及預約時間等資料。 新系統每天處理約800名病人登記,除了縮短登記時間外,也節省病人輪診時間。 新系統精簡了醫院的工作流程,透過電腦網路,病人資料能即時傳送往其他醫療資訊系統,減少重覆輸入病人資料。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重建廣華‧共建共享」手指畫創作活動
屆時新廣華總面積將大幅增加八成,急症室擴大四倍,增設二百張日間病床,目標打造為區內主要日間醫療中心。 2003年2月21日一名廣東廣州中山醫科大學(現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退休教授與妻到香港參加婚禮,教授在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門診診所幫忙時,亦曾診治一些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病人,他在同年的2月15日出現類似感冒的病徵,並自行服用抗生素。 他抵達香港後在京華酒店(京華酒店在2006年易名為九龍維景酒店)的911號房住了一晚。 在酒店一天內令10位人士,包括其妹夫受感染,後來被發現為其他地方(加拿大及新加坡)爆發沙士的源頭病人。 2003年2月21日一名廣東广州中山醫科大學(现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退休教授劉劍倫與妻到香港參加婚禮,教授在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門診診所幫忙時,亦曾診治一些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病人,他在同年的2月15日出現類似感冒的病徵,並自行服用抗生素。 1991年12月1日東華三院與新成立的醫院管理局達成協議,將廣華醫院撥交醫管局,所有醫護人員獲取與其他公立醫院相同的醫管局聘任條件。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東華三院賣旗籌款日
香港政府將會於同年8月進行招標有關於籌備工作的顧問服務,同年12月會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若果撥款獲批,將會可以於2013年展開籌備工作。 1931年,廣華醫院新建肺癆病房及將手術室翻新,1940年重建停屍間及1947年重建醫院廚房。 1952年擴建門診部門,門診病人由1951年的110,000人次激增至1957年的258,000人次,於1958年再加建一座門診部。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原護士宿舍於1952年落成,但已經不足以應付當時額外新增的人手,於1959年重建。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九龍中防跌推廣週
廣華醫院是香港首間公立醫院在專科門診引入專科門診智能登記系統,並涵蓋不同專科的門診。 智能登記系統處理病人登記的所需時間,比傳統人手登記快百分之四十。 病人只需在位於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地下的自動登記站自行登記,即獲安排輪候編號及就診時間,系統會自動列印有關資料供病人參考,病人可於就診時間才返回門診等候,方便病人安排時間,大大減少不必要的輪候時間。 為加強市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東華三院於廣華醫院成立了綜合診斷及醫療中心。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醫療及衛生服務單位資料
中心配備先進的醫療儀器和檢查設備及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致力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身體檢查服務,並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跟進和治療,以及專科診治服務。 去年底,臨床大樓南翼及周邊的護士宿舍丶行政大樓丶東華三院中醫專科門診已拆掉,預計今年中打地基及挖掘地庫層,今年底在原址興建第一期主樓,最快二○二一年竣工,及後進行第二期主樓清拆和重建,最後打通兩期大樓,於二○二五至二六年完成整項重建。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2025 新大樓總面積將較現時增八成,由現時樓高十一層,增建至連同兩層地庫共十九層。 門診部從單一的「街症」門診蛻變為以家庭醫學為理念的綜合性家庭醫學全科門診,逐步發展了家庭醫學科。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 急症室服務
港府前年提出預留二千億港元推行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包括重建或擴建十一間公立醫院,廣華為重點項目之一,分兩階段清拆舊建築群,只保留建於一九九○年的徐展堂門診大樓及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東華三院文物館。 20世紀初海港以北的九龍區並沒有醫院設施,病人需要舟車勞頓到香港島就醫。 1907年一群社會賢達建議在油麻地設立中式醫院,以應付九龍及新界急速增長的人口。 醫院最終耗資139,340元,歷時5年才告落成,於1911年10月9日由港督盧押爵士主持開幕。 翌日(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推翻了滿清帝制統治,開創了民主共和的中華民國。 廣華醫院第一任值理共6位,包括陳柏朋、方建初、崔秩山、梁植初、余植卿及香文。
新系統跟醫管局的門診預約系統(OPAS)和病人總索引(PMI)連結,互相配合,有助建立病人數據庫,提供管理資訊,以作檢討及資源分配之用。 整套系統包括10萬張病人卡耗資110萬元,全數由東華三院董事局捐贈。 廣華醫院東華三院徐展堂門診大樓相片2025 廣華醫院乘著門診部搬往「徐展堂門診大樓」,同時引進 自動化登記系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