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幼兒(五歲以下)夭折率為千分之二,在世界上最低;嬰兒夭折率千分之三,與嬰兒最低夭折率的新加坡十分接近。 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香港男性平均壽命為80歲,全世界排名第一,女性為86歲,全世界排名第二,與排名第一的日本非常接近。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2025 大多數人對於香港醫療是稱讚有加,而且越來越多外國人、內地人選擇到香港就醫,哪怕只是打疫苗、生孩子也選擇香港。 2001年4月,黃霑證實患上肺癌,由莫樹錦擔任主診醫生,至2004年11月因併發症病逝[6]。 2007年,多倫多華商網絡選出莫樹錦為「紅楓傳奇」人物之一[7]。
8年,大大耽誤了一個癌症患者的治療之路,甚至因為這8年,本來可以拯救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 中心由成立至今,進行了60多個肺移植手術,今年至10月則進行12宗單肺或雙肺移植手術,每年需處理的新症個案達30多宗。 本港目前有17人輪候肺部移植,港島西聯網公布2017/18年度工作計劃,轄下全港唯一肺移植中心將新增進行7個肺移植手術名額,另撥款共350萬元提升移植手術病房規格及硬件等。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4) 電腦掃描:顯示腫瘤在胸部的擴散情況,包括胸肺淋巴核擴散等,醫生會在檢查後決定能否幫病人做手術醫治肺癌。 是下呼吸系統,包括支氣管和細支氣管表皮細胞產生的惡性腫瘤。 肺癌是香港癌症頭號殺手,每年新症超過四千宗,死亡人數約三千六百人。 吸煙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大約百分之九十男性肺癌患者都是煙民,而長期吸食二手煙的人士患肺癌的機會也比沒有吸食二手煙的人士高出兩倍以上。 因此,各位煙民,為己為人,請馬上戒煙;如果您的家人或朋友是煙民,請勸他/他們戒煙。 可大部分病人發現患上肺癌時已達中期或晚期,增加治療的難度,因此高危人士(煙民與經常吸食二手煙的人)請對呼吸道疾病保持最高警覺,以及早發現,增加治癒率。
現時亦沒有足夠證據支持或反對以低輻射量電腦掃描為無症狀人士進行肺癌篩查或為所有市民進行肺癌篩查。 常見的肺癌篩查測試包括:胸肺X光檢查、痰液細胞檢查及低輻射量電腦掃描。 考慮接受肺癌篩查的人士,應先充分了解箇中的效益與風險。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香港最新免疫治療】肺癌患者好消息 醫生:治療效果非常好
另外兩種常見肺癌包括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carcinoma) 及肺癌類腫瘤 (lung carcinoid tumor)。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大多溫和及可控制,當中包括疲倦、腹瀉、食慾不振和關節或肌肉痛等。 免疫治療出色的效果,對肺癌病人當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消息,如果希望了解更多,可以向醫生尋求專業意見,希望免疫治療可以幫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利用患者本身的免疫反應機制來對抗癌細胞,能喚醒人體免疫系統中沉睡的T細胞,使其重新認出並對癌細胞進行攻擊,副作用普遍較輕微,可用於術前或術後輔助治療,或晚期肺癌。 肺癌是本港男性中首位最常見的癌症,而女性方面則排行第三位。
- 第四期的肺腺癌病人若癌細胞有基因突變者,接受標靶治療的效果最好,但第四期的小細胞肺癌主要的治療方式是化學治療加上免疫治療,目前仍然沒有適用的標靶治療。
- 中大與科技園公司共同成立、位於香港生物科技研究所內的先進療法產品良好生產規範中心(ATP GMP中心)今日正式開幕。
- 近年亦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免疫治療在肺癌治療上有明顯成效,而且可以透過增強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對癌細胞作出攻擊,不過仍有一定副作用。
- 8年,大大耽誤了一個癌症患者的治療之路,甚至因為這8年,本來可以拯救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
- 因為癌細胞的DNA會進入人體的血液中,通過進行血液化驗,能夠簡便地獲取腫瘤DNA,判斷癌症病人所患的癌症基因類型。
現時有很多治療方法也可有效控制肺癌,由手術、化療,到較新的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都有助病人對抗癌症。 小細胞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化療及免疫治療(如是擴散期) ,輔以胸部放療和預防性全腦放療。 但是,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有30%的肺癌成因與吸煙無關。 莫樹錦教授介紹,當代科學研究表明,有一部分肺癌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其中在東方人中最常見的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引致。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它是一種蛋白,有時會在癌細胞的表面大量出現,並會促進癌細胞生長。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基因測試(Genetic Testing)
他還強調,早期肺癌可以手術開刀治療,但到了晚期就於事無補了。 通過手術切除肺癌腫瘤及其附近的一些健康組織,手術方式的選擇各有不同,需視乎腫瘤的大小、分期和擴散狀況而定。 有的可能只需切除部分肺組織或一個肺葉,有的則可能需進行全肺切除。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免疫治療效果良好
早期肺癌或無明顯症狀,直至發展至一定程度時便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若症狀出現並持續兩周,經治療後未見緩解,便要警惕可能有異常狀況。 點新聞推出全新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特邀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教授做嘉賓主持,每集邀請業界知名專家、醫生,就市民關注的健康熱點、難點,圍繞常見病、高發病,進行專業、權威的健康科普。 另外,利用特殊染色評估癌細胞或免疫細胞的免疫檢查點PD-L1 表現,可作為能否進行免疫治療的依據。 經過完整的檢查後,才能正確判斷期別,也才能制定正確的治療計畫。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肺癌治療
同時還設有營養諮詢服務、臨床心理學家支援、癌症教育活動等,務求讓肺癌患者在抗癌路上,得到全面的支援。 近年免疫治療應用於不同的癌症治療當中,肺癌也不例外,並且多數用於晚期肺癌治療。 近年亦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免疫治療在肺癌治療上有明顯成效,而且可以透過增強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對癌細胞作出攻擊,不過仍有一定副作用。 肺癌的腫瘤切除手術主要是針對早期肺癌患者,適用於腫瘤局限於肺部的情況,腫瘤切除手術對治癒非小細胞肺癌機會較高。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癌症百科
由葛量洪醫院胸肺內科及瑪麗醫院心胸外科共同成立、全港至今唯一的肺移植中心,自1995年起進行首個肺移植手術,由葛量洪進行手術前評估和轉介,及康復後跟進護理;瑪麗醫院則負責手術進行及術後加護病房護理工作。 有確鑿的證據表示,同居家人中有吸煙者,受二手煙影響者罹患肺癌的幾率大約增加3倍。 此外,還有「三手煙」的概念,即吸煙過後,有害物質留存在家具環境中,對小朋友的影響尤其大。 周圍吸煙者帶來的二手煙(被動吸煙 ),是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 翻查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2019年的傳統香煙煙民數量為637,900人,佔全港15歲或以上人士約10.2%,也就是說,你身邊每十個人,就會有一個吸煙者,二手煙似乎無處不在。 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治療方針是進行手術;第三期除了手術,也有放射線和化學治療同步治療,再加上免疫治療;而第四期的病友占所有肺癌病友的一半左右,治療選擇則有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肺癌的常見徵狀
香港大學醫學院有超過140篇論文在國際期刊上被廣泛引用,這樣的成績在世界排名1%以內。 這些研究成果對醫學上的重大突破有深遠影響,如發現利用中國中草藥枸杞子來緩解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症狀等等。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孫偉盛指出,屍肺捐贈需要把握時間,供應數量不多,未來可研究推行非腦幹死亡和活體移植等新捐贈方式。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進行外科手術有甚麼風險?
當然「吸煙」與「鼻咽癌」可能有部份參與性的關係,但絕非 100% 掛鉤。 莫樹錦醫生: 肺積水並不會變成肺癌,反而肺癌可以引起肺積水,但肺積水的原因有很多,未必一定由肺癌引起,所以我們只可以抽取積水進行化驗,以了解成因。 ATP GMP 中心為學術及非學術人員提供一個靈活的生產基地,讓他們毋須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廠房。 此外,中心提供高技術人才、聯網發展及一流的物流設施,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多個獨立潔淨室生產自家產品。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同時段劇集作品
莫樹錦去年公布一項研究成果,發現帶有EGFR基因變異的肺腺癌患者,在服用第一、二代標靶藥出現抗藥性後,改用第三代標靶藥對抗突變癌因子T790M,成效比化療更顯著,無惡化存活期有效延長超過一倍。 目前,六成的肺腺癌病人有基因突變,其中兩成是EGFR基因突變,尤以亞洲人最常見。 當中,肺癌專家莫樹錦針對亞裔人是肺癌EGFR基因突變的高危一族,開創嶄新的標靶治療方案,有效延長肺癌病人的存活期多一倍。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2025 此外,被譽為是繼高錕後,「最接近諾貝爾獎港人」的基因專家盧煜明,在血漿中追蹤到一種潛藏人體深處的鼻咽癌基因,有助確診極早期患者,及早治療和提高療效,同樣獲《新英倫》金榜題名。 莫樹錦醫生: 其實一旦癌細胞存在後,食物能夠影響癌細胞生長的能力相當小,所以我們建議肺癌病人培養良好、健康的飲食習慣,而不要避免食用某類食物。 從中醫角度可能食靈芝與有養癌關係,但從西醫角度(重視臨床研究),至今亦沒有一定數據指明此菇類能抑壓癌症的生長,或增加病人生存時間。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藥物資訊
人們常說「十指變得又圓又大像小棒」的情況,當發覺時,已為時過晚。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2025 因此,他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的低劑量電腦掃描,可篩查早期肺癌,無論是否吸煙者都需要。 有台灣報告曾指出,早期肺癌發現後可降低20%的死亡率。 香港近期有為打疫苗做體檢的市民,在體檢時發現肺癌初期的案例,可以得到及時治療。 液體活檢是一種快速的癌症基因檢測方法,能夠讓醫生得知患者的肺癌細胞是否存在基因突變,以判別患者是否適合接受標靶治療,並為患者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過程中會以高能量從體外對準腫瘤進行治療,也可以置於細針或導管內,然後放入體內治療癌症。 最新的技術包括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强度調控(IMRT)加上影像導航 (IGRT),可更精準地照射腫瘤部分,避免傷害正常組織。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又或者肺癌病人可以以免疫治療配合化療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肺癌是香港及內地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癌可在肺或氣管任何位置出現,由細胞異常增生而變成腫瘤。 在肺部開始的癌症稱為原發性肺癌,而從其他位置轉移到肺部的癌症則稱為繼發性肺癌(secondary lung cancer)。 這種治療需根據病人的癌細胞基因測試結果而定,如 EGFR、ALK、ROS-1、RET、NTRK、MET、BRAF、RAS、HER2基因改變等等,若發現病人體內存在這類基因便可使用相對應的藥物。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現時可使用的標靶藥物有很多種,部分能阻斷細胞中的生長訊號,從而阻止癌細胞繼續生長。 另一類藥物是抑制癌病血管新增,餓死癌細胞(anti-VEGF)。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肺癌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包括外科手術,體外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以及其他支持性的紓緩症狀方法(包括激光、內放射、藥物等),這些治療方法可單獨或合併使用,醫生會視乎病人的病情而定。 (1) 外科手術 針對早期未有擴散的肺癌最佳治療方法,最早期的病人痊癒率可達百分之六十以上。 切除部份的多少,視癌腫的情況而定,可能切除腫瘤及周邊部份組織,亦可能切除整個肺葉甚至整邊肺部。 (2) 體外放射治療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醫學健康
X光檢查較常用作肺部的常規檢查,以觀察肺部内部是否存在腫瘤或其他異常物質。 不過,過去有研究證實,肺部X光難以檢測出早期腫瘤,因此未必可以徹底檢測出肺癌。 如醫生發現報告有異常,病人或需要接受進一步影像檢查以確定病因。 治療肺癌的方法包括外科手術、體外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和其他支持性的紓緩症狀方法包括激光、內放射、藥物等,這些治療方法可單獨或合併使用,醫生會視乎病人的病情而定。 根據現時的科學實證,不建議為一般或高風險人士進行以胸肺X光檢查或痰液細胞檢查作常規肺癌篩查。
在治療胃癌方面以五年生存率高過13個百分點擊敗了歐洲和美國城市。 同時,香港治療肺癌和子宮體癌的存活率在世界上也處於領先地位。 香港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治癒癌症專家,與歐洲和北美的癌症患者相比,患有乳腺癌,子宮體癌和前列腺癌這些香港躋身前十名最常見的癌症的患者,享有更高的五年相對存活率。
與肺癌相關檢查包括: (1) 胸肺X光照片檢查 (2)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2025 用顯微鏡檢查痰涎內有沒有癌細胞 (3) 支氣管內視鏡:醫生會透過內窺鏡檢查病人支氣管內黏膜的情況,抽取有懷疑的組織作病理檢查,測定癌細胞類型。
除吸煙之外,二手煙也是導致肺癌的風險因素之一,數據顯示,長期吸入二手煙的人士患上肺癌的機會,比沒有吸入二手煙的人士高出兩倍有多。 吸煙是目前已知導致肺癌的主因之一,癌症基金會統計數據顯示,有90%的肺癌個案都與吸煙有關,有吸煙習慣的人患上肺癌的機會比非吸煙人士高出20倍,平均每10名吸煙人士中,就有1人患上肺癌。 大約8成肺癌死亡個案都是因吸煙所致,而這情況在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更甚。
全球共有超過六萬名患者正在參與 CGT 臨床試驗,然而可供製造CGT產品的GMP 潔淨室,輪候時間卻平均長達18個月。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表示,結合中大與科技園公司的創科實力,必將加快癌症療法、再生醫學及相關生物醫學技術的發展。 在香港患乳腺癌的相對存活率是89.8%,僅以0.2%的微弱差距排名美國之後。
肺癌是肺部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肺癌主要可分為 「非小細胞癌」(包括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 及「小細胞癌」(SCLC),而非吸煙者患上的肺癌類型大多為腺癌。 時下,年輕人熱衷於吸各種口味的電子煙,並且聲稱藉此「戒煙」,甚至認為電子煙不會導致肺癌。 香港肺癌權威醫生 他強調,電子煙和煙草兩者都含有尼古丁,而尼古丁是一種主要的致癌物質。 傳統煙草是將煙葉中的尼古丁燃燒後吸入,而電子煙將尼古丁融入溶劑中,然後加熱霧化。 電子煙的溶劑可被視為一種冷卻劑,它對人體是否有害也尚在研究證實中。 如檢測到有特定基因突變並有對應的標靶藥物,醫生便可利用標靶藥物,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靶點作出攻擊,截斷癌細胞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