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家窮,常懷著「我是窮家小孩」的信念,即使到大學教書,心態仍然貧窮,生活如常節儉,彷彿向宇宙宣佈:「我不值得富裕!」難怪在大學教書多年,仍然一貧如洗。 十年前,開始做生命導師,仍是不好意思收錢,以為講錢失感情,曾多次豁免貧窮人士,結果弄巧成拙:對方上課中途稍微不滿便拂袖而去。 「男孩子不能哭、哭就醜死怪」等傳統觀念, 更是讓小孩的負面情緒無法宣洩。 正因為這是罪名,我們家長也會順理成章的習慣責罵及教訓小孩,直至負面情緒停下來為止。
而設計「心間」探索歷程的阮卓瑤(Canace),是Artmapping藝述誌總監,其機構以身心靈藝術活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每位社群成員建立歸屬感。 調適力,談到心的調適,認命知性,隨緣,不要太斤斤計較,大步走,少發火,也是一個養生的概念。 每天笑容滿面,也比較不容易跟人家起衝突,人家說伸手不打笑臉人。 身心靈平台2025 身心靈平台2025 對健康涉獵越多,就愈認同健康是一體的,中醫講的五臟六腑或西醫說的解剖學、生理學,其實環環相扣互相影響。
身心靈平台: 心理專家-視訊諮詢可預約時間
本課程的中醫師會談到中醫理論入門、中醫如何看待精神健康、中醫體質和對應調理、食療及穴位按摩,以至現代中醫治療情緒病的大方向。 心間盒包括3張以聲音導航運作的探索卡,讓學生創作沙花園、畫臉蛋觀察自己的樣子及石頭上畫曼陀羅畫,藉此覺察不同感官,尋回感受與平靜。 「身心靈」的「靈」,是我們每人都有著圓滿具足的本心自性。 靈性一點也不神祕、沒有任何奧義、純粹到無法被學習。 例如上面說的運動肌肉纖維拉傷,如果拉傷的比較嚴重、範圍比較大, 可能沒辦法完全恢復,但若無法回復如初,也要靠修復力,維持其正常功能仍處堪用的狀態。 人的意識是一種自我存在的感受,如果意識是一種能量,也許它(靈)可以存在肉身以外?
- 第一階段:參加者將於2023年1至2月份期間,參加28小時的正念課程,當中包括:正念家庭和諧、正念自我關懷、正念喜悅生活與非暴力正念溝通及舞動靜心等。
- 2.)定期進行你有興趣的體能活動或身心運動-例如行山、游泳、跑步、球類運動、太極、瑜珈、冥想。
- 5.)放下身邊的煩惱放鬆心情並保持樂觀思維,相信好事一定會發生,壞事並非必然。
- 我們無法完全掌控人生的際遇,但我們可以練習一些技巧和方法去調整思維和態度、平衡生活,慢慢學習了解情緒和處理壓力。
- 完成課程後,學員將獲頒發證書以證明完成此課程。
- 並讓社工們將正念靜觀更廣泛、有效地運用並融入其服務之中,透過舉辦的活動應用在生活中,幫助社工自己與求助者紓緩情緒,提升情緒智商及專注力,改善親子及家庭關係等,並散播正念的種子。
- 當中亦會教導各位如何快速去除壞習慣,負面情緒,然後增強正能量等,畢生受用的個人提升方法。
- 人體健康有五大決定因素:父母遺傳占15%,社會環境占10%,自然環境占7%,醫療條件占8%,生活方式占60%;健康的六大基石是: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早防早治、綠色環境。
復元服務的一個關鍵作用便是支援人們重新融入其居住的社區,與其他 人一起參與主流活動,共享機會。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獲得社交、教育、培訓、義工和工作機會有助於個人的復元過程。 7月30日是國際友誼日,在1997年由聯合國大會決議通過。 友誼是有益世人的良善影響力,有助維繫世界安定。 世界和平安定,自然推動每個人的身心靈健康成長。
身心靈平台: 課程和治療
數千年來東西方不同宗教都認為如此,21世紀科學研究神奇地同時發現其可能性,如果宇宙萬物都是由能量組成,眼睛看見以外的一切都有可能。 回憶,尤其是那些甜蜜溫柔,真誠令人感動的,或是令人傷心欲絕,又或是刻骨詺心的都會觸動我們的內心,有時比實際發生過的情景影響更深遠。 每個人都用他自己對事情的角度,理解與意願去記那件事。 我家兄弟姊妹每年都會携眷選擇一個未去過的國家或是景㸃去團聚。 「我是一個能讓我的孩子分享他感受的父母親嗎?」很多時候,父母親只在乎孩子的表現,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會開始有很多的自我想法,需要讓孩子覺得他是能夠被理解的,被傾聽的,才會信任父母,一個感…
2.)定期進行你有興趣的體能活動或身心運動-例如行山、游泳、跑步、球類運動、太極、瑜珈、冥想。 3.)保持好奇心及多留意身邊事物-例如探索大自然,細味當中的美麗。 身心靈平台 4.)學習你喜歡的新事物-例如學習新運動、鑽研一種新菜式。 身心靈平台 5.)參與能夠發展你長處或天賦的活動,以充分發揮你的潛能-例如拍攝美麗風景。 理念
身心靈平台: 從新出發 自我重整
透過代償,部分健康腦細胞可取代受傷腦細胞,如此可能功能比原來差一些,但不至於完全失去功能。 調適力可分為體適能和心適能,體適能就是身體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心適能是心理適應外界變化的能力。 身心靈平台 面對外界,有時得到批評,有時得到誇獎,怎麼把情緒調適好來面對?
- 例如中風患者,因腦部神經損傷部位與程度不同,個人恢復情況不同。
- 薪火相傳、培育人才:
-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 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什麼是「身、心、靈」。
- 香港社會疫情持續,人心俱疲,當中引致學校停課、長期在家上課及工作,因而發生家庭暴力、爭執等問題,令到香港家庭受到嚴重衝擊,而社工們亦面對着前所未見的挑戰。
- 我們也會建設身心靈網台,由身心靈導師每週分享積極健康人生的有效方法,每集估計平均有5000市民點擊,一年預計有26萬人次受惠。
- 身心靈健康課程亦培養內在的平靜喜悅,促進自我療愈和提升生命質素。
本年度研習課程另教授賽斯實用心理學,讓所學習的療癒之道活用到日常生活中,能夠幫助自己及協助他人對於疾病有不同層次的認識與看待,促進生命達到健康的狀態。 身心靈課程幫學生培養正面的生活態度、提升自信心及對生命當下的覺知力。 身心靈健康課程亦培養內在的平靜喜悅,促進自我療愈和提升生命質素。 身心靈課程 — 心態是潛藏心內用來解釋認知周遭事物的基本假設,它幫助我們採取行動,行動影響成敗,所以心態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阿德勒的觀念裡,並非心理創傷或是任何不幸造就了現在的我們,而是我們為了眼前的需求,「創造」了這個自己。 「不幸」有時成為了我們不用面對及處理過去的「安全區域」(Comfort 身心靈平台2025 Zone),慢慢成為了不去改變的藉口。
身心靈平台: 心靈自駕遊
2016年3月,我們在港大、理大、城大、嶺大,舉行身心靈博覽,共138場身心靈工作坊免費讓18000人次參加,口碑甚佳。 自癒力要給身體時間,但也要智慧判斷,必要時要去看醫師,避免之後需要更多、更強的藥。 人體會產生修復力,此時需要靠充分的營養,提供補給,有助修復。 身心靈平台2025 代償力便是善用輔具,外物包括拐杖、輪椅、眼鏡等,必要時必須透過外物幫忙。
身心靈平台: 身心靈維基 New Age Wiki Ep.09
「Better Me, Better We」身心靈支援平台啟動30天「心間」探索歷程先導計劃,供中四至中六師生預訂一個五感感觀體驗盒,跟同學一起每一天完成一個心靈任務,尋回感受與平靜,迎接復課挑戰。 靈性是終極一體,沒有所謂中間、兩邊、黑白灰地帶。 身心靈平台2025 靈性既是每人本所具有的圓滿之境,既無從教起、也無從學習。 舉凡 【肉體健康、內在情緒、金錢財富、感情關係、婚姻家庭、工作事業、人際親子……】都與身體息息相關。 如果我們越過與身體的連結,就等於跳過潛意識/人性/小我的洞察,便會非常容易錯以『靈性』之名,行『逃避自我』之實。 可以設法讓身心冷靜下來,透過靜坐,減壓,呼吸吐納等,讓自己有愉悅、舒坦的感受。
身心靈平台: 情緒管理
可依自身的需求、時間安排選擇適合您的諮詢專家。
身心靈平台: 服務區域
我見到在香港的教育,很多時都會以目標為本忽略個人心靈成長部分,而感觀藝術創作,可靜可動,能夠提供一個安全而且具趣味性的心靈空間,與使用者重新提升五感,為他們重啟想像和創作力,從而發現更深層的自己。 身心靈平台在2014年由陳麗雲教授、周兆祥博士、莫昭如先生、容曾莘薇博士、黃茵女士、周華山博士發起成立,目標是匯聚清淨貢獻的身心靈工作者,促進香港人的身心靈健康。 2015年4月7日我們在HKU主辦52場免費工作坊,6000人次參與,問卷調查發現79%市民對當日活動「十分滿意」。
身心靈平台: 【身心靈課程】 身心靈健康課程 Forest Academy 森 · 學院
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 致富心理學原價 NT$ 3,9998/14(一)前預購優惠NT$ 1,599(預計八月底前完成上架) 填問卷&參加5/24線上QA活動學員可折抵NT$300,優惠NT$1,299,請洽詢客服… 而身體就是潛意識,當我們對身體還沒有覺察的能力,就不會知道自己是如何在無意識中「心想事成」的創造自己的命運。 隨著疫情變化將可能更改授課形式,例如以網上方式授課或進行Home Retreat不等。 由於名額有限,本會收到報名表格後,將甄選及挑選出入圍的學員。 本會可能會以電話訪問或會面形式,以確認入圍者的資格,務求將資源運用在最適合的人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