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坐在房署代表前的地區人士之一,是上白田區議員吳美,與日前宣佈退出民協的前立法會議員馮檢基。 於1975年2月落成,是繼美東邨美東樓後全港次批竣工之第七型徙置大廈,同樣採用一字形露台開口。 白田邨重建 此外,此兩座屬毗鄰13-17座之擴展部分,由同一承建商興建,但此兩座並不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混凝土強度均合乎標準。
初步估計重建後兩個屋邨可合共提供共約5,000個單位,現時西環邨約有600個住戶,馬頭圍邨則有2,000多戶,兩條屋邨重建後的供應都接近倍增。 本屆政府一直持之以恆開拓土地,竭力增加房屋供應,同時,房屋委員會亦積極引進科技,提升效率,令項目盡快落成。 除了由政府提供土地建屋,房委會亦會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考慮有序地重建個別屋邨,釋放土地潛力,增加長遠供應。 「石硤尾邨重建計劃第三、六及七期」簡介(附件一)(文件編號:67/18) 白田邨重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為紀念石硤尾邨歷史,美益樓地下設有展覽廊,內設展板及互動遊戲,介紹石硤尾邨的歷史及屋邨生活的演變,對出亦保留了重建前的紅磚屏風。 美益樓及美賢樓以粉紅色間花為主調,而美笙樓及美盛樓以橙黃色為主調,低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1型徙置大廈,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承建商為瑞安建業。
白田邨重建: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2020年6月22日起延伸至海盈邨,同年7月27日起取消下午班次,由702B線取代。 白田邨重建2025 在此總站未重建前,九龍專綫小巴9M線以現時白田邨第9座的位置作總站,並沒有遷進總站。 在總站關閉前夕,九巴2E線和過海隧巴104線皆以此站為總站,新巴702A線則在上課日提供上下午來回服務。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今年至今,在深水埗區錄得22宗類鼻疽菌個案,其中19宗個案在8月或之後發現,相關病人都不在該地盤工作。 第24座比第21至23座遲3年落成及只有半幢,亦不設大堂入口及沒有升降機服務,而24座信箱設於第23座大堂內,要從第23座進入或第24座側門才可到達第24座。 13樓(12/F)設有特式大單位,單位大小是兩個標準單位合併而成的。
- 「個商場都空晒啦,𠵱家剩係想快啲拆晒佢。」這次沒有參與抗爭的72歲容婆婆(化名)淡然地說,她覺得商場被清空,抗爭守衛也是徒然。
- 視乎法定規劃的審批結果,美東邨清拆的地盤則可提供約多達1 900個公屋單位。
- 另外由新福港承建,以舊長型大廈設計的第42座美山樓、第43座美虹樓及第44座美彩樓,建於原來徙廈第7至10座位置,於1983年落成,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3至6座及第10至13座重建的住戶。
- 然而,目前2房單位較安置屋邨的面積減少了約65平方呎,故要求5人及以上重建戶放寬編配,以作為補償現時「縮水」的2睡房單位。
- 第1至3座及第9至13座則於1975年至1979年間落成,並納入白田上邨;1984年合併為白田邨。
二○一四年公布的「長策」除重申上述重建的基本原則外,更表明重建高樓齡公共屋邨,長遠而言或可增加公屋供應,但短期內會減少可供編配給輪候人士的公屋單位數量。 因此,鑑於目前公屋需求甚殷切的情況下,大規模重建計劃只會凍結大量本來可編配予有需要住戶的公屋單位,所以並不可取。 (七)大坑西邨由非牟利團體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公司)興建和管理,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出租單位。 與大坑西邨重建相關的規劃許可,規劃署署長已於二○二○年四月六日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在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授權下批准平民屋宇公司提出的延長展開發展期限申請,規劃許可的有效期至二○二四年六月二十四日。 (六)政府在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公布將九幅原本計劃在未來數年出售的啟德及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改撥為公營房屋用途,其中一幅位於啟德的用地將批予香港房屋協會(房協)重建真善美村及作其他安置用途。 公共屋邨的樓宇維修工程詳情和相應的開支受不同因素影響,除了其樓齡外,亦視乎樓宇設計、結構狀況、位置、保養情況,以及其他實地情況等,故不能單以樓齡比較維修開支。
白田邨重建: 重建屋邨短期減少可供編公屋單位 當局需取捨
白田邨第5期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設計;7,8,10、11及13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而第9期的白田社區綜合大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 當中重建後的瑞田樓、昌田樓及盛田樓則由領先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 另外,陳帆在網誌中提及,房委會亦會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作公營房屋用途,目標在明年12月清空,在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下,項目預計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另服務設施大樓7樓將會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遷的小型公共圖書館,命名為石硤尾公共圖書館。 下邨部份1973年開始進行重建,重建工程包括拆卸11幢徙廈重建新樓宇,及改建18幢徙置大廈,並重新編配樓宇座號,以第七型徙置大廈設計的新樓宇於1979至1983年入伙。 現在的第19及20座興建於原本的徙廈第3至6座位置,於1979年7月至9月落成;而第21至24座則建於原來徙廈第11至13座位置,於1979年4月至1982年9月落成。 上述樓宇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7至9座及同邨徙廈第7至10座重建的住戶。 直至2021年1月26日,房委會才為9-11座居民揀樓的次序進行攪珠,並預計於2月尾起進行揀樓,但揀樓日期最後略為延遲至3月1日才開始。 除了同邨新廈及現有和諧式單位外,居民亦可選擇同區或少量新界各屋邨的翻新單位。
白田邨重建: 重建公共屋邨 增加房屋供應
其後落成的第7、8及14至17座分別於1971年8月至1972年7月落成,這批大廈主要用來接收受到石硤尾徙置區重建影響的居民,稱為白田政府新邨。 房屋署表示,將於今年第3季展開白田邨第13座的拆卸工程,而空置的前白田天主教小學的拆卸時間仍有待與相關部門確定,整個建築工程預料明年可動工,最快2028/29年落成。 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到房委會研究重建樓齡約60年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並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例如利用馬頭角道政府合署地盤擴大重建馬頭圍邨地盤。
白田邨重建: 白田邨重建戶房署請願 要求安置到同期新單位
至於白田居民原邨安置問題,當初爭論12座重建問題的區議員們,均要求當局在遷置安排中加入原邨重置的選項。 政府於2017年宣佈,第9、10、11、13座的白田居民能選擇原邨安置,不必全數移居蘇屋邨,料2019年入伙。 白田邨重建 舊式長型公屋、新式十字型公屋、小單位式大廈與毗鄰的4個重建地盤,構成一個逾30年漫長的重建工程。 在「逆權」還沒成為關鍵字的2013年,曾經有一個「白田邨9、10、11、13座重建關注組」,展開另一場如今只散落文件與相片的抗爭。 興建中的第十期基座為商場二期及街市的其中一部份,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第十一期商場,預計將於2023年啟用。 為興建連接兩期的地下通道,當局於2020年起將白雲街部份行車綫封閉,而該段白雲街及T形路口只維持單綫行車,三邊設有交通燈控制交通。
白田邨重建: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隨着今日宣布的清拆行動,房委會給予各清拆項目受影響租戶的通知期將分別為39個月、32個月及41個月。 白田邨重建2025 房委會今日宣布重建的美東邨兩座較舊樓宇,即美東樓及美寶樓,是新的重建項目;而重建白田邨第九、第十、第十一及第十三座,則屬二○一二年宣布分期重建該邨較舊部分的樓宇整項計劃中的最後兩期。 早於2012 ,當時政府擬提早清拆巴士總站和12座,變相只有24個月通知期。 當時有地區人士轟房署先斬後奏,爭取延後清拆,因第12座底座是食肆、辦館與商舖的民生集中地。 他們憂慮失去第12座會令上邨成為百無的空城,老人家必須走到下邨及石硤尾才能採購生活必需品;同時質疑第2座及12座加裝升降機不足一年清拆,屬浪費公帑,安排失誤。
白田邨重建: 重建期間的工程圖片
盲人輔助的凸字卻會跟隨中式樓層寫出數字層,如1樓是1/F。 白田邨重建2025 改建的18幢徙置大廈當中,有10幢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拆除中間廁樓,令兩翼成為獨立的樓宇,涉及徙廈第1、2、14、16至22座,改建後的20座樓宇重新編號由15至18座及25至40座。 發言人補充:「一人和兩人住戶亦可選擇領取單身人士津貼/兩人家庭津貼,代替接受公屋安置。」今日的會議亦通過將單身人士津貼/兩人家庭津貼分別調升至70,700元及86,150元。 所有受影響的住戶將獲發放住戶搬遷津貼,由5,126元至19,649元不等,視乎住戶家庭人數,以協助他們支付部分搬遷開支。 民主黨表示,原定今晚舉辦春茗晚宴,但酒樓在下午通知,指有突發工程而無法提供場地,春茗晚宴無法如期舉行。
白田邨重建: 公共交通
甄得悉有不少重建戶反對房屋署將以上四座樓分開安置,要求一起安置到白田其中一期的新建公屋單位。 他認為重建計劃訂立至今已歷經不少政策改變,促請房署對白田邨重建計劃從善如流,順應政策最新改變,為重建居民提供更加適切安排。 白田邨重建 【on.cc東網專訊】深水埗白田邨重建計劃推行多年尚未完成。 一批重建戶在區議員陪同下,今(31日)到房屋委員會總部請願,要求房屋署遵守7年前宣布重建時的承諾,後期重建的新樓單位面積不會比較早前的細。
白田邨重建: 補償單位面積減 白田邨重建戶請願
由於屆時蘇屋邨第二期的新單位將會落成,屆時房屋委員會會用作安置受提前清拆影響的住戶,整個重建計劃亦可提前兩年半完成,即由2025年年中提前至2023年上半年。 白田邨重建2025 至於第1、2、3及12座,以及白田商場,則會按照原定計劃,在2014年或者之前率先清拆。 重新興建計劃各階段完成後,房屋委員會將會於2018年至2023年在原地興建約共5,650個單位,比較重新興建前增加約2,150個單位。
白田邨重建: 社區設施
2015年7月22日,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稱早前在石硤尾邨中2012年重建完成的第二期及第五期中,抽取6個樣本化驗,其中第二期美亮樓3個單位的4個水辦含鉛量超標,最嚴重的水辦更錄得每公升含87微克鉛,超出世衞標準7.7倍。 石硤尾工廠大廈是山寨廠 (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土家庭式輕工業)集中地,現已改建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內裡保留了昔日的工廠大廈建築特色,是一項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的改建,並於2008年開幕,以自負盈虧非牟利機構模式運作。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第2期樓宇採用非標準設計,但部份1及2房大型單位重新使用了新和諧一型構件,連同第5期成為最後一批附帶和諧式設計單位的大廈。 第41座,美荷樓(Block 41,Mei Ho House),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建築物。
白田邨重建: 公共設施
然而,目前2房單位較安置屋邨的面積減少了約65平方呎,故要求5人及以上重建戶放寬編配,以作為補償現時「縮水」的2睡房單位。 重建前的白田商場,位於白雲街潤田樓以南、盛田樓以西,為三層高商場,並設有街市及停車場。 房屋署已在2018年4月收回所有商舖,並於2019年2月拆卸。 商場內的港鐵特惠站亦因此搬到瑞田樓4樓平台(港鐵特惠站現已重新搬到新的白田商場)。 白田邨第9座下亦設有街舖及診所,現時已陸續收回舖位,以配合大樓重建工程,其中便利店已於2021年12月遷到十一期的地舖。
當局初步估計重建後,兩屋邨可提供合共約5,000個單位,現時西環邨約有600住戶,馬頭圍邨則有2,000多戶,兩條屋邨重建後的供應都接近倍增。 白田邨重建2025 中心今日下午聯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的專家及政府部門代表到有關地盤調查。 綜合流行病學和環境調查,中心不排除個案感染可能與附近環境內的類鼻疽病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