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亦指出,部分九龍城區發展商急拆樓,希望取回已繳納的買家印花稅,不用長期「鎖住」資金。 (星島日報報道)屯馬線即將於本周日全線開通,正式「駛入」九龍城一帶,外界預期可加快舊區轉型。 不過,該區的舊樓地契大多註有「One house」(一所房屋)的字眼,一旦重建需要補上高昂地價,而一直成為發展的「緊箍咒」。 本報獲悉,市建局有意「出手」協助地區解困,正針對該批「舊契」樓宇所在的用地展開規劃研究,最快今年底完成,希望通過整體規劃和進行改劃,可從中劃出一些合適「小區」進場重建,並將原本未能建高地盤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小區」其他位置,大大釋出該區用地的發展潛力。 本報曾分析「One 九龍城舊樓收購2025 house」地契在九龍城的主要分布地點,發現涉及的舊樓普遍樓高僅二至五層,而附近成功重建而成的新樓,樓高卻可達約三十層,意味發展潛力一旦「鬆綁」,該帶樓宇可隨時「增高」五至六倍。 其一是九龍城嘉林邊道6A號及毗鄰的聯合道5A號舊樓,均擁有獨立地段,及於1956年落成,現樓高5層。
【星島日報報道】九龍城衙前塱道舊樓獲財團收購,連錄7宗成交,涉逾5870萬元。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衙前塱道3至13號大華樓,4樓B、D、F、I及J室以及5樓C及D室,於本月10日錄成交,作價由513.4萬至997.9萬元不等,合共5871.9萬元,買家為LAU 九龍城舊樓收購2025 YEE TING,以私人名義購入。 市場消息指,於1967年落成的大華樓,樓高5層,樓齡逾50年,佔地約5000方呎,具重建價值,而上述易手單位涉及收購,面積由302至587方呎不等。
九龍城舊樓收購: 即時新聞
油麻地前日(8日)揭發逼良為娼事件,兩名泰籍女子在網上遭誘騙她們來港當按摩師,實則要她們賣淫,兩泰婦不肯就範暗中向泰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求助,警方接報到場救出兩女揭發事件,西九龍總區刑事部警司鍾雅倫晩上召… 煥然壹居共提供約 484 個單位,當中 7 成約 338 伙劃作「港人首置上車盤」,以市價 8 折銷售;煥然懿居提供約 493 伙,當 450 伙以上車盤銷售,定價為市價 62 折。 市建局雖不隸屬於政府,卻擁有政府賦予的公權力,能夠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以免補地價的形式強徵土地,而且又每年獲得政府注資,拿著公共資本強行收地,難免予人「財雄勢大」的印象。 市建局自 2000 年起,便大舉收購大角咀舊樓,將這個地理位置優越的舊區,重新定位為綜合商住區。 現今區內港鐵奧運站周邊被甲級商廈佔據,豪宅林立,吸引區外中產人士進駐。 【上車教室】買銀主盤防中伏4招 二手筍盤供應緊張,有人視「銀主貨」為入巿對象,所謂「銀主盤」實指承造物業按揭的業主,因未能按時供款而遭銀行收回物業……
- 綜合媒體報道,首幢「養豬大樓」已於去年10月投產,採用自動化管理,料每年可飼養120萬頭活豬,生產豬肉10萬噸以上;但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旦豬隻染上疾病,擴散風險會相當高。
- 又例如較靠近海皮、位於庇利街旁的幾條「環」字街,包括環發街、環達街等,張耀榮和田生等在近幾年都曾經和居民開會,但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 美國傳媒披露,監督核子武力的美國戰略司令部上月26日去信國會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指中國現有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器卻多於美國。
- 發言人強調,地契是一種具法律效力的合約,不同的地契在不同時間因應不同土地的情況而確立,一經簽訂,政府及土地業權人均有責任和義務,按照地契下的有關條款,尊重合約精神,履行地契所訂定的條款。
- 近年積極參與市區舊樓收購重建的樂風集團,近月分別為其兩個位於佐敦及尖沙嘴的商業重建項目購入最後一個單位,成功「拔釘」並統一全數業權,意味毋需繼續進行強拍程序。
- 均益街隔壁就是樓齡僅四年的泓都,街內又有邱德根的遠東發展正在興建酒店,位置十分有前景。
地積比率指樓宇准許發展的總建築面積與地盤面積的比例,比率愈高,可興建的樓宇面積愈高。 例如一個2,000平方呎的地盤,地積比率是10倍,最多便可建面積2萬平方呎。 九龍城舊樓收購 二來矮的物業的地積比明顯沒有被用盡,收購後可以用盡其地積比,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有見及此,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於上月廿三日開會,建議降低強制拍賣門檻至八成,惟需符合三個類別其中之一項,包括地段上僅餘一伙未能收購;地段上樓宇樓齡最少達五十年或以上;非工業區私人分層工廠大廈則獲豁免,只需樓齡達三十年或以上。 自勾地政策於○三年實施以來,發展商甚少成功勾地,故紛紛轉而收購舊樓重建,多舊樓的地區如九龍城和西環成為發展商爭相插旗的地方。
九龍城舊樓收購: 財團連環收購九龍城舊樓
政市建局首個公務員合作社重建項目九龍城盛德街項目,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指,將預留35億元進行收購,以「劃一補地價呎價安排」,向約9成業主補貼每呎200至700多元補地價差額。 市區舊樓有價有市,九龍塘大型豪宅屋苑玫瑰苑,獲財團大舉收購,並買入16個單位連車位,涉資合共4.57億,平均呎價約3.5萬,其中有單位小業主持貨短短三年,物業升值1.4倍。 該局又指,就早前提出收購建議的榮光街/崇安街發展項目及皇后大道西/賢居里發展計劃,市建局現階段已成功在兩個項目分別收購超過90%的物業業權。 House730雲集香港各類型樓盤資訊,包括香港新樓盤或是二手樓、港九或是新界、住宅或是工商業大廈,務求為用戶提供最全面的樓盤資訊。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認為,市建局應檢討收購賠償計算機制,以減少開支。
- 當物業收購手續完成後,市建局會為有關物業內合資格的租客,提供特惠津貼及為合資格的住宅租客提供安置安排。
- 物業投資不一定只有買樓放租,有聽過舊樓收購的話,都知道回報也可以很可觀,這一類投資者專注物色舊區物業,然後等發展商或市建局提出收購。
- 舊區樓宇殘破不堪,單位漏水、外牆滲漏、喉管老化、衛生惡劣等情況嚴重,居民多年受起居問題纏擾,所購置的物業價值大打折扣,放售也無人問津,業主又欠缺資金為樓宇執行復修,長年歷月下來,樓宇已有一定風險,小業主進退兩難,唯有接受現況,繼續居於生活環境相當不理想的舊樓之中。
- 領展宣布上市以來首次供股計劃,以5供1形式供股集資約188億元,每個供股基金單位價格44.2元,較停牌前價格顯著折讓近3成。
有關地區研究範圍從東面沙浦道一帶,涵蓋至西面聯合道的土地,面積約18公頃、涉及500多幢的樓宇和政府設施,當中超過一半的樓宇的樓齡超過50年。 然而,研究初步發現,龍城區的市區更新工作,在舊樓重建、政府設施重置和地區活化三個範疇所面對的挑戰,相較兼善里的情況,難度恐怕有過之無不及。 韋志成指,研究初步發現,龍城區的市區更新工作,在舊樓重建、政府設施重置和地區活化三個範疇所都面對挑戰。 自啟德機場搬遷後,有多個私人重建項目落成,多為單幢式重建,欠缺整全完善的規劃。 重置社區設施難度亦大,位於侯王道的九龍城市政大廈、九龍城長者健康中心以及李基紀念醫局是九龍城區社區設施的集中地,若堅持原址重建,在工程進行期間無法避免要暫停相關設施的運作,影響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區內亦缺乏大型的空置土地,作為短期或永久的重置用途。
九龍城舊樓收購: 相關文章
領展計劃以5供1形式,供股集資約188億元,每個供股基金單位價格44.2元,較停牌前價格折讓近30%。 領展行政總裁王國龍表示,今次是首次建議以供股方式集資,供股有3個原因,包括預示在加息周期及利率正常化時代,未來一、兩年房地產資產重新定價時,會帶來不少投資機會,有更強資本就有更大能力捕捉機會。 其次是期望透過多元化發展,提升投資組合,更多的資本基礎,就有更充足彈藥及優勢探索與更多資本夥伴的合作。 最後要維持財務融資競爭優勢,強調建議供股完成後,淨負債比率料降至20%以下穩健水平。 王國龍說,供股有利建立更多元化資本,部份集資所得用作還債,減低利息資出及融資成本,有助提高未來派息能力,又指供股可容許所有股東公平參與。
九龍城舊樓收購: 地盤佔地不足2300呎 市值約1億
買入該批單位的發展商或投資者,可收購地段內的其他單位,以整合作重建發展。 該地段的土地規劃為「住宅(甲類)」用途,可以地積比率9倍發展商住項目。 資深投資者盧華家族,專透過收購市區舊樓再發展單幢住宅盤,其「AVA系列」以納米單位見稱,面積僅百餘呎,多次創全港最細住宅紀錄。 九龍城舊樓收購 盧華家族近日就九龍城南角道一幢樓齡達69年的舊樓,向土地審裁署申請強拍,物業市值約1億元。 此強拍地盤佔地不足2,300平方呎,料再延續其「AVA系列」納米風格。 回想我們在2019年,提出以「先規劃、後項目」的「規劃主導」發展模式,取代以往沿用的「項目主導」發展模式,作為未來市區更新的新機制。
九龍城舊樓收購: 發展商九龍城鬥插旗
地政總署曾披露,有約10宗個案需等待新作業備考公布後,才可獲批建築圖則。 至於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亦稱,發展商依然對收購市區舊樓感到興趣,只是在經濟不明朗情況下,部分項目透過和解或協商私下解決,令強拍申請個案減少,但相信今年全年相關宗數,與去年不會有太大差距。 這邊廂投資者與住戶望彤叔早日收購,那邊廂九龍城近期卻成為發展商爭奪的戰場。 九龍城舊樓收購2025 自「省招牌」豪門銷售報捷後,華懋近月積極在九龍城吸納土儲,四月才以近二億元,向資深投資者盧華買下衙前塱道五十六至六十六號一列六幢舊樓,兩個月後即再接再厲,擊退新地、信和等多個發展商,向老牌業主麥氏家族購入衙前圍道三十九號及侯王道交界舊樓。
九龍城舊樓收購: 九龍城傷人案|持雙程證疑犯搶手機不遂逃去 持刀扑毀車窗未斬人
拜登說,中國的經濟運轉不是很好,由於需要保護國際貿易,中國在抗衡美國方面受到限制,習近平的處境並不令人羨慕。 而負責是次拍賣的仲量聯行,其資深董事李遠峰指,九龍城大華大廈的地鋪收購不太順利,因此需要强拍。 九龍城舊樓收購2025 屯馬綫全面通車後,九龍城區內舊樓併購明顯加快,其中九龍城大華大廈,今早舉行強拍,底價為7.05億,結果由手持「18號」牌的遠洋集團香港常務副總經理楊樂宇,在無對手下以底價投得,成功統一業權發展,每呎樓面地價11886元。 為此,吳寶強促請有關部門實地視察,當該大廈與「apartment」一樣是分層單位大廈,應給予大廈地契上可作「apartment」之修改,讓相個情況樓宇有相同待遇外,亦可推進區內重建,改善區內居住環境及增加供應。
九龍城舊樓收購: 九龍城變天|舊區特色成「消失了利東街」翻版?
市建局昨公布收購建議,合資格的自住業主,其收購建議呎價為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7,698元。 地政總署終在上月底就去年終審法院對政府租契內「房屋」的定義詮釋,發出最新作業指引,針對有相關地契限制的重建項目或須補地價才獲放行,不少舊樓重建項目已叫停。 九龍城舊樓收購 業界人士估計,受影響的舊樓重建地盤至少多達50個,八成位於九龍城及深水埗區,推算重建後現市值至少可高逾60億元。
九龍城舊樓收購: 九龍塘玫瑰苑16伙 財團4.58億收購
有關翻新改裝工程將涉及約130個單位房間,因受制於樓宇本身的結構負荷和間隔設計,部分改動需要修改建築圖則,以及符合現時相關建築物條例的要求,整個工程預計需時約兩年進行,期間會分階段將改裝好的單位推出作安置之用。 另外,作為鼓勵樓宇定期維修的機構,市建局亦同時為安置大廈的公用地方進行適當的檢驗和維修,更換和修補老化的硬件設施,如修葺公用地方外牆及內牆油漆、更換排水渠管和食水喉管、改善消防裝置、以及重鋪天台防水層等,令住戶有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韋說,隨著市建局在九龍城區開展的3個重建項目進入收購階段,稍後亦需要處理該些項目內的住宅租戶,預計一些暫時未能符合公屋安置的租戶,將對市建局提供作短暫居住的安置單位有一定需求,為安置大廈修繕單位的設施配套,優化居住環境,是一項適時的決定。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表示,去年10月市建局向沙浦道項目的物業業主發出收購建議,約有9成的業主已接受收購建議。 而在今年9月亦於深水埗區啟動兩個重建計劃,將兼善里和周邊未被善用的政府土地和老舊設施,一併納入作規劃重整。
九龍城舊樓收購: 即時新聞港聞
作為發展商收購該物業可大幅提高地積比,收購一伙可以多建2至3伙,利潤高。 反之,如果本身物業已有10多層,地樍比率已差不多用盡,收購一伙建一伙,利潤自然低。 不過李先生還算幸運,至少有人曾出價收購,反觀有些業主就算想賣亦沒有辦法。
九龍城舊樓收購: 今年首周末屋苑預約睇樓回升
不過,2020年全年最終錄35宗強拍申請,按比例計,今年進度相對落後。 近年來啟德新樓盤陸續登場,加上屯馬線一期已經通車、全線亦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度全面通車,令到啟德發展計劃漸入佳境。 自九九年六月實施《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至今,取得九成業權而能引用此條例提出申請的只有六十一宗,當中只有二十宗獲土地審裁處發出強制收樓令,換言之,受惠的人並不多。
(星島日報報道)自屯馬線通車後,九龍城舊樓收購活動明顯加快,最新資深投資者盧華家族併購的南角道43至45號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以統一業權發展,市場對整個項目估值逾1億,而同區聯合道2至16號舊樓項目,新近亦獲中資斥資5.5億併購逾50%業權。 九龍城舊樓收購2025 領展行政總裁王國龍表示,過去幾年進行收購百分百以借貸融資方式,認為未來有不同投資機會出現,若先預留資金,令集團在投資市場更有競爭力,而集資所得並非即時投入新項目,因此資金會先用作減債,部份放在存款或其他短線投資,一找到項目會盡快投資,以提升回報。 他表示,雖然供股對派息有影響,但節省支出,亦有投資或利息收人,若盡快做到投資項目,而有可觀回報的話,希望令單位持有人回報有長線增長。 他又說,今次供股集資可讓所有基金單位持有人都有機會參與領展3.0策略,與尋找投資物業夥伴無衝突,兩者同時進行,若有相關合作就會即時公布。
九龍城舊樓收購: 地產博客
市建局雖然自負盈虧運作,但在發展「首置上車盤」等具社會意義的項目時,政府可考慮提供一定程度資助。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台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九龍城舊樓收購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由於『宅谷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九龍城舊樓收購: 投資老手落釘
物業內櫳殘舊無妨,唯景觀相當重要,最好是估計重建後可享海景,亦要避免就近垃圾站或殯儀館一類厭惡性設施。 九龍城舊樓收購2025 黎先生稱黃開基測量師行打算以七百二十萬元收購地舖,樓上住宅單位則開價三百六十萬元。 居於四百二十四號一個五百多方呎單位超過三十年的陳太表示,「多年來都無人主動要求收樓,只有區內的經紀游說放盤。估計賣價僅百多萬元,我當然唔肯賣!要收樓唔好話出到太子匯六千元一呎,但起碼要有四千五至五千元一呎。」她還透露,貼近南角道的一幢住宅,早已收歸彤叔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