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央肥胖人士關節活動及肌肉筋腱伸展較少,身體的重量容易加劇關節軟骨的磨損,容易增加患上關節炎的機會,尤其多出現於雙膝關節,形成關節痛。 2006年發表在《國際運動營養與運動代謝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將心血管運動(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相結合比單獨進行心血管訓練更有效地擺脫腹部脂肪及中央肥胖。 運動的另一個好處是它減少了壓力和胰島素水平,從而減少了皮質醇的存在,皮質醇是一種導致更多腹部脂肪沉積和瘦素抵抗的激素。 在體重指數(BMI)低於35的人群中,腹腔內脂肪與負面健康結果相關,而與總脂肪無關。 腰圍測量(例如,對於BFP標準)比測量身高和體重(例如,對於BMI標準)更容易出錯。 BMI可以最好地估計一個人的總體脂肪,而腰圍可以估計內臟脂肪和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
- 其中,药物的可及性和长期用药以避免体重反弹的必要性是主要关注点。
- 然而,在减肥药物治疗历程中,对超重的污名化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导致人们总是将超重与一个人的意志薄弱,而不是与生物化学相关因素联系在一起。
- 許多中老年人的四肢並不粗壯,體重亦未超標,卻有大肚腩的「中央肥胖」問題。
- 「足足捱了五年,我終於可以吞嚥而不覺得痛楚!太感激你們了!」一位五十多歲的病人向我們敘述他過去幾年駭人聽聞的經歷。
- 上星期我參加了一個醫學教育論壇,目的是討論如何栽培下一代醫生。
这是自2014年以来,美国FDA批准的首款用于控制普通肥胖症或超重的新药,使得司美格鲁肽在减重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针对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每周一次的司美格鲁肽治疗平均能使患者体重降低约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随机入组后的第四周就能观察到体重的减轻,效果迅速显现。 此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其他代谢相关指标,如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GLP-1激动剂通过模仿天然GLP-1的作用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与天然激素相比,这类药物具有更长的作用时间,能全天持续控制血糖。
中央肥胖: 院長醫生周記外傳 (十四):流行文化
其实,腰腹上的赘肉瘦不下去,也不能全部怪你们,毕竟有的事情不是你努力了就有收获的(比如你上辈子冤家的考试成绩)。 除了脂肪堆积太多是最常见的原因外,还可能有你们多半都没听说过但又实际存在的腹壁松弛和腹直肌分离。 高血脂:腹型肥胖极易引起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内脏脂肪就更容易分解,进入血液里的脂肪含量也升高,形成高血脂。 第一部分是基础代谢率,约占了人体总热量消耗的65~70%,人体在18~25℃室温下,空腹、平卧并处于清醒、安静的状态称为基础状态。 人体的热量来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 中央肥胖2025 食物中的卡路里含量是该食品产生多少潜在能量的量度标准。
- 上星期一位相識廿載的醫生朋友向我道別,他決定返回英國執業。
- 他雙腳雖仍然有力,但由於失去了平衡力,不能夠站穩,更談不上走路。
- 尤其是中央肥胖的最深層脂肪(您看不到或無法抓住的脂肪)會對健康構成威脅,因為這些內臟脂肪細胞產生會影響健康的激素(例如,胰島素抵抗和/或乳腺癌風險增加)。
- 新冠疫苗成為每日新聞及茶餘飯後的重點話題,例如疫苗究竟效用多少?
- 首先,她經常感覺肚痛及腹瀉,很多生活飲食習慣都需要改變,例如要避開至愛的下午茶、甜點、魚生等。
由於腫瘤生長於腦幹,儘管醫生團隊手術精湛,也無法把腫瘤完全割除。 他曾經接受放射治療及化療,也不能夠把殘餘的腫瘤清除。 最近一次的大手術後更出現了一些後遺症,令他半邊身體不能活動,就連說話和喝水也十分困難。 本地醫學人才嚴重缺乏,醫學院如何栽培更多高質素的醫科生是我多年來極大的挑戰。 過去一年得到各部門的努力,中大醫學院有幸從本地及海外成功招聘了46 位科研及教學專才加盟。
中央肥胖: 肥胖定義|有肚腩等於肥? 1指標比BMI更準
减肥前的身体,无论是胖是瘦,都有自己的一种平衡,如果不打破这种平衡,身体就很难瘦下去,这就是“破”。 而肥胖程度越厉害,打破的力量就越大,对身体的冲击力也就越大。 碰上專科考試臨近,多位同事都希望盡快清理輪候的病人,好爭取時間温習。 正因如此,年青醫生Jason 中央肥胖 跟一位病人弄得有些不愉快。
近日消息,《科学》杂志公布了 2023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将胰高糖素样肽 -1(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以及今年发现的可缓解肥胖相关健康问题的药物,列为年度突破之首。 14日,《科学》杂志公布了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将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以及今年发现的可缓解肥胖相关健康问题的药物列为年度突破之首。 4日,《科学》杂志公布了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将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以及今年发现的可缓解肥胖相关健康问题的药物列为年度突破之首。
中央肥胖: 院長醫生周記外傳 (二十二): 懷念一位領袖
行為治療是很重要的,如提升個人自信,對暴食行為的正確認知,執行飲食計劃,處理生活壓力等。 黃醫生表示,若需減磅,帶氧及無氧運動都要做,加上良好飲食習慣,三管齊下並持之以恆就會漸見成效,只是做一樣帶氧運動也不是最有效果。 西方中央肥胖的患病率正在上升,這可能是由於體育活動量低和高熱量飲食的共同作用所致,而且在發展中國家,中央肥胖與人群的城市化有關。 其實生活壓力大、睡眠時間少,亦是中央肥胖的誘因。
日常生活若缺乏運動,將會減低身體熱量的支出,增加肥胖的風險。 主要透過食物及飲品,但經常進食高脂肪或高糖分食物,並進食太少水果、蔬菜、全穀類食物及豆類等高纖食物,容易攝取過多熱量。 此外,其他導致進食過量的心理或行為問題,也可能令身體攝取過多熱量。
中央肥胖: 中央肥胖的成因
肥胖問題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衞生議題,根據衞生署於2020至2022年度進行的人口健康調查顯示,香港有超過三成人口的體重指標被界定為超重,兩成人口則為肥胖。 中央肥胖2025 學童肥胖問題亦不容忽視,小學生及中學生當中的肥胖檢測率分別錄得約21%及22%。 此外,接近四分之一的18歲或以上人士參與體能活動量不足,部分研究顯示於疫情期間學校停課、網上授課、體能活動不足及過量的屏幕時間,都有額外增加超重及肥胖的風險。 中央肥胖(俗稱大肚腩),是指腹部積聚過量脂肪,或增加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風險。 中央肥胖主要源於日常生活攝取過多糖份及碳水化合物、缺乏運動或睡眠不足,中央肥胖嚴重程度可通過測量腰圍和臀部來確定。
中央肥胖: 【肥胖系列】中央肥胖 腹部脂肪踢不走?營養師有計
如果你想減肥或「士啤軚」,不妨嘗試檢查自己有沒有以下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 衞生防護中心引述一項研究,比較不同腰圍人士的死亡風險。 研究發現,腰圍達102.7厘米(約40.4吋)或以上男士的死亡風險,較腰圍少於86厘米(約33.9吋)的男士高出2倍。 中央肥胖2025 女性方面,腰圍達89厘米(約35吋)或以上的死亡風險較腰圍少於70.1厘米(約27.6吋)的女士高出78%。
中央肥胖: 【港大研究】太極可KO大肚腩「中央肥胖」 每周3小時腰圍平均減1.8厘米
鄭智俐解釋,當人面對壓力時,體內會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血壓隨之上升,而身體會自然將脂肪囤積起來,隨時製造能量應付壓力。 手术后皱巴巴的皮肤被去掉了,多余的脂肪吸走了,鼓起的肚子平整了,如果肌肉和脂肪厚度都能达到理想状态的话,还能恢复马甲线,达到满意的体型改善。 付出的主要代价,是在下腹壁大约剖腹产或更低的位置遗留一条手术疤痕。 当肚子因内脏脂肪增加或有胎儿在内逐渐长大时,会给腹部肌肉造成极大的压力,将腹直肌向外推挤,中间较为薄弱的筋膜交接点腹白线,便会受到拉扯和损伤,发生腹直肌分离。 腹壁松弛是指肚子的皮肤软组织松弛下垂,多数发生在女性怀孕生子之后以及短时间内快速减肥的肥胖人士。 圆鼓鼓的肚子就跟吹了气的气球一样,哪怕是放了气,也是皱皱巴巴的。
中央肥胖: 我們的熱量需要取決於哪些因素?
但對我一輩來說,《如來神掌》及其他的粵語長片卻是陪伴我們成長、不可分割的生活環節。 每當防空警號響起,所有人便立即放下手上的工作,躲進防空洞內。 當空襲過後,他們便返回自己的地方,繼續如常生活。 「香港,再不是昔日的香港了……」不少人戴上灰色的眼鏡看這個都市。
中央肥胖: 健康课堂丨肥胖的治疗方法
每個星期三下午我都會見一些從外面轉介過來的病人。 中央肥胖 中央肥胖2025 中央肥胖 這天一位年約30歲的年輕女士因為擔心患有大腸癌來求診。 病人還未坐下,她焦急的母親已把多「袋」化驗報告展示在我面前。
中央肥胖: 院長醫生周記外傳 (十):帶健康和希望給下一代
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是管理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基石,主要包括饮食调整、身体活动和行为疗法等。 有些人四肢並不胖,體重也未過重,但卻有個大肚子,即是腰圍過寬,稱為中央型肥胖或者蘋果型的身材,但他們卻比一些四肢粗壯、腰圍正常、體重過重的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這是因為中央型肥胖的患者,脂肪主要堆積在內臟,影響新陳代謝造成血管硬化的情形更為嚴重。 國內過去的統計顯示,男性腰圍在90公分以上、女性腰圍在80公分以上的民眾,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機率比起一般人多出了70%。 研究團隊分別於課程開始前(基線)、開始後第12週以及第38週,為所有參加者量度腰圍及其他代謝健康的指標。
中央肥胖: 院長醫生周記外傳 (二十):看不見起跑綫的孩子
長者需要因應模擬情景而作出回應,例如其中一個情景是長者正在公園緩步跑,突然有小朋友迎面衝來,長者就必須立即止步。 於是訓練除可鍛鍊長者的平衡力及下肌力外,亦可改善他們的反應能力。 重要聲明: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中央肥胖 此外,會員所發表的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生活易之言論及立場。 中央肥胖 如從而引起任何損失或法律糾紛,生活易概不負責。
肥胖所带来的健康危害有很多,可引发多种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代谢性疾病,需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中央肥胖2025 儘管「為了健康要多運動」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但這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日本國家級體能訓練師、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認證運動生理碩士中野. 修一表示,一星期2次的運動習慣,可以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比起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擁有運動習慣的人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各種生活習慣病的風險是比較低的。
这种方法适合以下腹部松弛膨出为主,肚脐以上松弛不严重,没有明显腹直肌分离的人,如下图。 中央肥胖 需要的话,可以把吸脂和腹壁整形手术结合起来,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产生胰岛素抵抗,引发糖尿病:肥胖本身会和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发生对抗,加剧胰岛素的不敏感性,这种情况下要控制好血糖更不容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全面的减重知识,科学减重或控制体重。 若以不同年齡層來看,愈是高齡者有運動習慣的人就愈多。 而如果排除掉高齡者只限定在20到64歲的話,男性中有運動習慣的比例為23. 這或許是因為愈是屬於壯年期的年紀,就愈會因為忙碌而很難找出時間來進行運動。 在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定義當中,所謂運動習慣,是指「一星期進行2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的運動,會造成稍微喘氣的中強度運動,並持續一年以上」。 根據2019年日本厚生勞動省所進行的《國民健康、營養調查報告》,擁有運動習慣的成年人,在男性為33.
在遍遍爭議聲中,想起原來自己已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了廿七載。 我雖然於九七年轉職到中文大學任教,但從來都沒有離開公立醫院。 中央肥胖 多年來,我見證了醫管局的成立,觀察到醫療企業管治文化的優劣利弊,也體會著社會對醫生不斷提升的要求和期望。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面對實力懸殊的挑戰,不少人因而感到灰心膽怯。
自2005年起,GLP-1激动剂就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到了2014年,GLP-1相关药物开始被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症。 2021年,一款名为司美格鲁肽(商品名:Wegovy)的GLP-1药物被美国FDA批准,与降低热量摄入和增加锻炼联用,长期控制肥胖症或超重并携带至少一种体重相关症状成人患者的体重。
中央肥胖: 肥胖會引致的健康問題?
人体在摄食过程中,除了夹菜、咀嚼等动作消耗的热量外,因为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及代谢转化,还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中央肥胖 营养学家把这种因为摄食而引起的热能的额外消耗称为食物热效应。 又是一個星期六的早上,我剛帶完了一組醫科生實習,便從病房返回院長辦公室。
長年累月的疫情,令不少人反思如何改善飲食習慣以提升自己的健康。 過去三十多年,香港人的飲食健康的確是每況愈下。 上星期五是醫科生的大日子:畢業試成績終於公布了,今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將有200多個準醫生投入社會服務。
中央肥胖: 院長醫生周記外傳 (二十三):不將世故係情懷
由于肥胖与多种心血管和代谢疾病密切相关,针对肥胖的治疗不仅可以直接改善体重问题,还有望降低与肥胖相关的多种疾病风险。 因此,GLP-1激动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其对多种疾病的影响引人注目,预示着在未来的医疗研究和实践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GLP-1激动剂的开发被《科学》杂志评为2023年的年度突破,这在肥胖症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标志着一项重要进展。 这些药物不仅显示出在减轻肥胖相关风险和促进减重方面的潜力,还为解决这一复杂的医疗和社会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中央肥胖: 預防肥胖|6方法預防超重 飲食宜八分飽
良久不語,醫生遲疑地回答:「你是……當年那個被我動了兩次手術的孩子嗎?」婦人點點頭,說:「轉眼又這麼多年,孩子已經18歲了!」一名醫生在一個午餐聚會上,向眾人分享他的「犯錯故事」。 然而,減肥或消脂的大原則,是減少熱量攝取和增加熱量消耗,不過果醋在這兩方面均沒有幫助。 在针对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每周一次的司美格鲁肽治疗,平均能使患者体重降低约 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中央肥胖 2.4%。
家居生活方面,長者應盡量避免堆積雜物以防絆倒,亦要確保室內燈光明亮,晚上切勿摸黑上洗手間,而現時亦有長者房屋已附設夜明燈為老友記引路。 这些发现进一步凸显了GLP-1激动剂作为一种多功能药物的特点,展现出其对各种健康问题的潜在影响,这为未来治疗发展和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司副司长李筱翠表示,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中央肥胖2025 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加强专业指导,强化宣传教育,并鼓励社会广泛参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
上星期是全球腸胃病學一年一度的盛事,美國四大學會,包括腸胃科、內窺鏡科、肝科及外科聯合舉辦了「消化病學術週」,世界各地的受訓醫生、專科醫生、學者、以至諾貝爾得獎人都雲集在芝加哥。 今年有過萬人參與,這個國際會議不單是為了互相切磋,更重要的是要擴闊自己的國際視野。 剛過去的週末,是中大醫學院第十年舉辦新生白袍典禮。 十年前我引進這項莊嚴的儀式,要求所有醫科新生在現場數百名老師及家人的見證下,立誓以行醫為終身使命,凡事以病人福祉為首。 並要求他們要「孝敬父母,尊師重道」,向父母及中學老師鞠躬致意。 此外,分别有81.6%与86.4%使用10 mg与15 mg tirzepatide治疗的患者至少达到5%的体重下降,此数值在安慰剂组仅为30.5%。
中央肥胖: 肥胖与2型糖尿病是“兄弟”
席上一位哈佛教授播放了一輯短片,內容是有關哈佛醫學院的一位畢業生向病人問診期間出現的問題。 這學生從不與病人有眼神接觸,滿口都是病人聽不懂的醫學名詞,把求診者視為「病症」而不是「病人」。 參與論壇的教育家無不咋舌,席上不少院長及教授均承認這問題在美國其實相當普遍。 上個月新加坡國立大學邀請我為他們的國際評審委員,目的是評核他們醫學院的教育質素和科研水平,以及為將來發展方向提出建議。 中央肥胖 評審團的另外兩名委員都是非常重量級的學者,包括加州大學前副校長及倫敦大學生物醫學院院長。
當婦女進入更年期並且卵巢產生的雌激素下降時,脂肪從臀部,臀部和大腿轉移到腹部。 由於性激素的差異,男性更容易出現上身脂肪堆積,最有可能在腹部。 睾丸激素的施用顯著增加了大腿肌肉的面積,降低了所有水平的皮下脂肪沉積,但稍微增加了內臟脂肪的面積。 中央肥胖 即使存在差異,在以腰圍或腰圍與臀圍比例衡量的任何給定的中央肥胖水平下,男女的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率均相同。
內臟脂肪(Visceral fat)位於腹膜腔內,堆積在內部器官和軀乾之間,與皮下脂肪和散佈在其中的皮下脂肪不同在骨骼肌中。 過量的內臟脂肪被稱為中央肥胖,即人們說的啤酒肚、肚腩,其中腹部過度突出。 這種體型也被稱為「蘋果形」,與其中脂肪沉積在臀部上的「梨形」相反。 如果只是单纯的肉肚儿,腹部脂肪均匀地增厚,没有明显下垂,大多可以通过抽脂手术,快速恢复外观,手术切口又细又短,疤疤点都不显眼。 确诊有腹壁松弛和腹直肌分离的问题的人,因为靠实没有办法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解决问题,那么可以去正规具有资质的医院或医美机构,进行腹壁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