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放射診斷部副部主任、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理事林偉哲表示,過去影像診斷儀器還未像現今如此先進,甲狀腺癌患者確診,常因出現相關症狀或觸診發現有腫塊,通常已為癌症中、晚期。 臨床上會依腫瘤大小及是否出現淋巴結轉移,來決定要施以甲狀腺部分切除或全切除。 而隨著醫學科技進步,越來越多人透過早期篩檢,在擴散、轉移前及時發現癌細胞,且癌症治療選擇日趨多元,有一派醫師也針對在特定情況下甲狀腺切除的必要性提出不同看法。 林偉哲醫師分析,傳統手術無論是部分切除或全切除皆需全身麻醉,對年紀較長、心臟功能不佳等族群不適合來說並不適合,且若再度復發,二次手術恐需面臨沾黏困境,增加手術傷害到神經的風險,進而出現後遺症。 再來,若為甲狀腺全切除,不僅傷口大、恢復期較長,除此之外患者還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藥物,如未按時服藥可能出現甲狀腺低下問題,導致發胖、新陳代謝緩慢等,而長期甲狀腺過度低下則會對腦部、心臟造成影響。 : 對於患有甲狀腺結節但想保留正常甲狀腺功能的患者,在經過醫師評估及病理切片診斷後,使用射頻消融治療是最新的治療首選。
傳統的甲狀腺手術需要全身麻醉且風險較大,可能還會有聲帶受損、沙啞、脖子上有明顯疤痕影響外觀或是術後甲狀腺功能低下,需終身服藥補充不足的甲狀腺素等問題,種種因素也讓病人為之卻步。 射頻消融術是一種利用超音波影像精確導引探針位置,再經由局部加熱來誘導組織壞死的一種微創手術,目前已廣泛應用於甲狀腺良性結節。 嘉義長庚醫院近年開始針對無意願接受開刀的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進行射頻消融術作為替代治療方案。 患者經門診諮詢後,與醫師安排手術日期,不須提前住院,只需要在手術當天至影像診療科櫃檯報到,於檢查室內經過局部麻醉後,隨即施行射頻消融術,術後觀察兩小時即可回家休息。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選擇最適合你的治療方式
消融不是百分之百安全,在大規模的研究中,併發症發生率約為3%,機率不高,通常只需要觀察即可。 在治療當中,因只有進行局部麻醉,有時患者會感覺到疼痛,可使用局部冰敷來緩解症狀。 穿刺後報告出來後,就可以做化學消融了,為何我會有這額外一步呢? 因為最理想的熱消融尺寸是15到20毫米,可我的結節比較大,超過2釐米了,而且又靠近氣管,熱消融手術難度變大,所以先要做個化學消融術,就是打點藥水進去,讓結節縮小後再做熱消融術。
RFA可治療肺,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肝臟, 腎臟和骨骼以及其他較少見的腫瘤。 射頻波經由探針傳導,會升高腫瘤組織內的溫度以破壞腫瘤。 RFA用於治療原發性或轉移性的小腫瘤,但要視腫瘤種類與其他因素來決定。 國外研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 化療用血需求量比車禍更多! 網紅凱莉哥捐血拋磚引玉 捐血後血液需經多少關卡才可使用? 手術做完當天要住在醫院,因為要敷上冰袋,以防萬一出血不止,那晚準備了20個冰袋,半小時要換一次,網上找了一個24小時護工搞定。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甲狀腺射頻消融/燒灼手術是什麼?如何治療?常見問題一次搞懂!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異常生長或腫塊,通常不會引起患者任何症狀,而是在例行體檢中被發現的。 有時它們長得足以讓人看到或感覺到它們,如果結節長得很大,它們可能會影響外觀,更嚴重則會導致難以吞嚥或呼吸。 先掃盲一下熱消融術,其實是用了其中的射頻消融術,這是一種微創治療技術,在影像技術的引導下,把電極針刺入腫瘤組織裏,使那個區域的温度達到65-95攝氏度,把腫瘤“燒熟”了。
- 如果擔心傳統手術風險,或是不想在頸部留下疤痕,也可經醫師評估接受「甲狀腺射頻消融術」治療。
- 如果用手觸摸頸部時,感到有不正常的硬塊,就有機會患上「甲狀腺結節」了。
- 非常適合下一步手術的條件,於是入院、埋管,真正的熱消融術要開始了。
- 期許在可預見的未來,有更多的年輕世代,能夠跟著凱倫的腳步,往甲狀腺消融術以及甲狀腺相關診斷治療的方向邁進。
- 一般甲狀腺消融治療後並不會如開刀後有非常不舒服的症狀,也不需要放置引流管,稍作觀察後即可出院回家。
- 假如是甲狀腺微型腫瘤(microcarcinoma),一般只有數毫米,生長速度非常緩慢,患者有可能一生都不會受其影響。
而且藥物不宜過量,以免造成婦女在停經後骨質疏鬆 症。 這次凱倫醫師將過去許多年有關於甲狀腺診斷治療的經驗,撰寫成這一本甲狀腺的重要書籍,不但是個人的成就,也是將相關經驗傳承的典範。 甲狀腺疾病是內分泌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這個領域當中,凱倫醫師剛好是放射科及內分泌科間溝通的最好的角色。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為了您 我們持續進步
林晏甥說明,甲狀腺射頻消融術是以超音波導引,將水冷式電極針插入甲狀腺結節內,利用熱能造成組織凝固性壞死;根據結節的大小不一,過程大約10至30分鐘不等。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當甲狀腺有腫塊,醫師通常會先以超音波和細針穿刺檢查,如結果為良性結節,且沒有壓迫症狀,醫師會建議定期追蹤;但如果出現壓迫的症狀,通常需要以外科手術進行切除。 研究指出,甲狀腺結節的危險因子為輻射暴露與平常碘攝取不足,但台灣輻射量是否有顯著增多尚無直接證據,且政府自民國56年便實施食鹽全面加碘的政策,因此推測逐年上升的人數應與醫學檢驗技術進步以及民眾健康意識提升有關。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術」治療福音 不需住院、開刀、恢復快並保留甲狀腺功能
有人結節很大、有人好幾顆,其實大小不是判斷的唯一依據,還有腫瘤特徵都要列入考慮。 為了找出惡性腫瘤,第一關的診斷工具就是甲狀腺超聲波,從影像判讀良惡性,如果有惡性疑慮,再進一步做細針穿刺檢查。 一般人會認為,動手術切除惡性腫瘤是最「一了百了」的方法。 假如是甲狀腺微型腫瘤(microcarcinoma),一般只有數毫米,生長速度非常緩慢,患者有可能一生都不會受其影響。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腫瘤
隨著科技進步,香港已引入新的甲狀腺超聲波電腦輔助分析系統,在進行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時,電腦可以偵測甲狀腺結節的形態特徵,以大量良性甲狀腺數據庫提出客觀依據,輔助判讀甲狀腺超聲波影像,讓良性甲狀腺結節在超聲波影像上更加「無所遁形」。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二,手術的時候一直在影像的引導下做的,很安全精準,記得李醫生最多的一次手術是烤熟了一位患者甲狀腺上的三十多個結節。 一個月後做了B超檢查,化學消融效果明顯,結節尺寸從26X22X26毫米變成了12X11X11毫米,縮小了一半!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2025 非常適合下一步手術的條件,於是入院、埋管,真正的熱消融術要開始了。 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電極針插入結節,產生熱量後,進行燒灼手術。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手術切除
一般而言,甲狀腺微小乳突癌患者若經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認癌細胞無轉移至淋巴結,臨床上已可使用甲狀腺射頻消融術治療,建議符合條件又有相關需求的患者可多加諮詢、了解。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近5年來出現一種「甲狀腺射頻消融術」,藉超音波導引將探針伸入甲狀腺,利用交流電原理在針尖形成電迴路後產生離子擾動,再將其動能轉化成熱能,燒除目標物。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2025 之前此技術多運用在甲狀腺結節,而在已知此技術安全、有效的情形下,部分醫師認為也可將其運用在甲狀腺癌特定族群上,在這之中,林偉哲醫師作為領頭羊,持續致力於推動甲狀腺癌使用射頻消融術之發展,減少非必要之甲狀腺切除。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健康網》花椰菜如何清洗? 北農授3步驟:菜蟲都掉出來
如不幸發現屬惡性,即是甲狀腺癌,就必須及時治療,否則可能會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例如淋巴組織,甚至侵蝕頸部其他器官,如氣管、食道及神經線,影響其他器官的機能。 雖然甲狀腺癌早期不易察覺,但它有時會被稱為最「善良」的癌症,原因是其生長速度慢,整體死亡率低、存活率高,患者無須過分擔心。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2025 若確診屬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可向醫生查詢自己的情況是否適合採用射頻消融術處理。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後遺症: 甲狀腺射頻消融手術懶人包
精研提供免費專業跟進,包括在診症前後與患者緊密溝通,提示手術前注意事項、手術後護理須知、覆診細節等。 固然,內窺鏡手術亦有不少優點,包括傷口較細,術後外觀較佳等,但將內窺鏡手術簡化為「微創手術」,並視之為必然之選,便有欠準確了。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