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淨土變」又稱「阿彌陀經變」,估計是敦煌石窟最早出現的經變之一,所謂「經變」,即是把佛經的內容「變」成圖畫,甚至雕塑的尊像,「西方淨土變」就是以圖畫來描述西方極樂世界。 夜書院很早即與馬來西亞檳城檀香寺合辦南傳佛教的文憑課程, 2013年起進一步與泰國國際佛教大學(IBC)合辦碩士學位課程,志蓮大專部畢業學員可報讀IBC遙距佛學碩士課程繼續深造。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2025 志蓮還曾從斯里蘭卡禮請世界巴利文權威法師學者前來長期教授巴利文,文化部深入開展的巴利文翻譯研究,已成為志蓮淨苑佛學教育及研究的一大特色。 上世紀九十年代,志蓮淨苑本著祖師的宏願,順應城市規劃因緣全面重建,將淨苑建成了一所具備七堂伽藍完整規模的女眾十方叢林,並以此為契機,將各方面工作大力推進。 1995年成立志蓮文化部,聘請全職研究員開展佛學研究,同時努力籌辦文化、專上佛學等課程,為發展專上教育做準備。
1998年條件比較成熟,即成立了志蓮夜書院(大專部),正式開辦四年制佛學、哲學文憑課程。 志蓮淨苑是一座廟宇,南蓮園池是個古式園林,兩者都是仿照唐代藝術風格設計,並由一座橋毗連。 這裡雖然位處繁華喧鬧的市中心,但別具寧靜平和的氣息,是都市中的淨土。 香港志蓮淨苑是香港島內雄偉古樸、幽雅寧靜的唐制宗教建築,始建於一九三六年,占地三萬多平方公尺。 一九八九年志蓮淨苑整體重建,工程歷時十年,共分六期進行,先後興建安老院、大禮堂、露天劇場、佛寺建築群、公園以及一所特別技能訓練中學等。 出發前一晚,發微信給一個香港朋友,說第二天去南蓮園池和志蓮淨苑,他很驚訝:沒聽說過,在哪兒?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香港推薦景點之:志蓮淨苑與南蓮園池
鑽石山站於首份提議香港興建地鐵的報告《香港集體運輸研究》(1967年發表)中已建議設置,當時為觀塘綫及沙田綫的轉車站。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觀塘綫月台與大堂間以八條電梯、一部升降機及一條樓梯連接[2]。 屯馬綫月台與大堂間則以八條電梯、一部升降機及一條樓梯連接。 水車磨坊是石磨、水碓和水輪三部份組成一體的裝置,是古代園池必備元素之一。 同時採用了日式小屋的設計,擁有向風古宅的外觀,更使用了日式榻榻米的格子窗,猶如踏入了京都古雅的老房子。
志蓮淨苑是一座廟宇,南蓮園池則是個古式園林,兩者相互毗連,雖位處繁華喧鬧的市中心,該院寺堂以仿唐代木結構建築為特色,與周邊的斧山公園及南蓮園池結合為大型的仿唐建築群,是香港的特色建築及景點之一。 南蓮園池以唐代園林為建築藍本,其造園手法「小中見大」,以小品建築、樹木、山石和池水等營造的借景,將山水融入其中。 志蓮淨苑的殿堂是以中國唐代傳統木構建築為藍本,採用天然建材,殿堂的木構件,均以榫接方式結合,不須使用釘子,比例和諧優美。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2025 殿堂供奉的佛菩薩像依據佛經描述,參照盛唐造像風格,厚重端麗,其造型、手印、執持法器各異,彰顯諸佛菩薩特有的願力和德行。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殿堂(本堂)
志蓮文化部各位研究員在從事學術專題研究、出版書籍的同時,也在夜書院承擔相關課程的教學,充分發揮專長。 在向大眾弘揚佛法的同時,志蓮淨苑多年來致力於推動文化、教育、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 文教方面,先後開辦了幼稚園、小學、中學、圖書館及專上佛學課程,融通宗教與文化,集生命之學、性情之教與叢林之慧,為社會培育人才。 四個蓮花池乃依「淨土經變圖」中展現的阿彌陀佛淨土的七寶池及八功德水設計[1]。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2025 明天就是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日,大家從幾天前就被各種周邊新聞刷屏,愛途君在這裡向香港同胞致以節日的祝福。 20年前,香港結束殖民統治,回到祖國的懷抱,從那一刻起,香港與內地同命運,共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 志蓮還曾從斯里蘭卡禮請世界巴利文權威法師學者前來長期教授巴利文,文化部深入開展的巴利文翻譯研究,已成為志蓮淨苑佛學教育及研究的一大特色。
- 志蓮文化部和夜書院秉承志蓮淨苑一貫的教育理想,始終如一地在佛學研究和各科教學中,匯通中西文化精要,宏揚佛教文化與中華文化,透過學習、思考、實踐,植根本土,放眼世界,與大眾一起踏實走好人生正路,共建和諧社會。
- 注意: 閣下乘車前請留意行車路線方向和車站資料,部分巴士路線按特定時間和班次走不同的行車路線,未必能夠到達目的車站。
- 站內商舖、自動售票機等亦已搬遷,近A出入口的出入閘機也會轉換方向。
- 位於鬧市的道場交通便利,附近車站和行車路線多不勝數,在此不能盡錄,請 閣下出門前先上網搜查最合適的行車路線。
【三喵流浪記】原創文章/約稿或需轉載請關注微信ID:sunmiaow九龍是香港的那個九龍,廟是歷史悠久的志蓮淨苑,而旁邊的南蓮園池,是一座修身養性的後花園。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2025 這是一條通往唐代的時空隧道,給這個被水泥森林覆蓋了的繁華都市,注入了難能可貴的靜謐與清幽。 另外兩部位於B及A2出入口的升降機要待屯馬綫一期通車當日(即2020年2月14日)才啟用。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月台數目
當使用A1出入口升降機的乘客抵達車站通道後,可轉乘A2出入口的升降機到車站大堂,另外亦可選擇使用B出入口的升降機由地面直達車站大堂。 至於其他新設施,包括在新大堂加建的公眾洗手間也於同日啟用。 鑽石山站B出入口及A2出入口之間的一段非入閘區行人通道已於2013年4月底起封閉,以便增設通道往返沙中綫。 站內商舖、自動售票機等亦已搬遷,近A出入口的出入閘機也會轉換方向。
- 其中一條行人通道在付費區內,屆時乘客從觀塘綫鑽石山站經行人通道,前往站內擴建位置乘搭扶手電梯往月台,便可轉乘屯馬綫。
- 由於大量難民隨着國共內戰影響而湧入香港,不少聚居於黃大仙及鑽石山一帶的木屋區,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甚大,志蓮淨苑於1948年開辦義學為貧窮兒童提供教育機會。
- 該院寺堂以仿唐代原木結構建築為特色,與周邊的斧山公園及南蓮園池結合為大型的仿唐建築群,是香港的特色建築及景點之一。
- (邱妍/圖)(邱妍/圖)志蓮淨苑為「女眾十方叢林」,是比丘尼提供安心修道的地方,而一直毗鄰的南蓮園池則是仿唐的古式園林。
- 另外兩部位於B及A2出入口的升降機要待屯馬綫一期通車當日(即2020年2月14日)才啟用。
- 古代園池中怎麽少得了磨坊,而院内就有一個以石磨、水碓和水輪三部份組成的日式風格磨坊裝置,配上日式小屋的設計,猶如走進京都古雅老房子。
- 港鐵亦會增加站內加設3部新升降機及12條扶手電梯,以及其他新設施。
與志蓮淨苑相對應的位於下元嶺的南蓮園池是一座古式園林,面積達3.5萬平方米,山、水、林木和建築小品的建設和佈局,均依照唐代園林設計。 南蓮園池以每年1元的象徵式的費用委託志蓮淨苑管理、營運和保育公園。 此外,志蓮淨苑亦負責公園的設計、監督建造及日常維修工作。 眼入色塵,耳入聲塵,鼻入香塵,舌入味塵,身入凡塵。 在熙熙攘攘的香港鬧市之中,志蓮淨苑與南蓮園池算得上是一方難得的淨土。 (邱妍/圖)(邱妍/圖)志蓮淨苑為「女眾十方叢林」,是比丘尼提供安心修道的地方,而一直毗鄰的南蓮園池則是仿唐的古式園林。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車站類型
誘惑味蕾的點心、浮島、以及獨一無二的天際線僅是香港豐富多樣特徵的冰山一角。 在昂坪市集觀賞中國傳統建築,然後搭乘電車前往太平山頂欣賞獨特美景。 在南蓮園池欣賞岩石和平緩的丘陵,去赤柱品茗清茶,這些都會為您帶來內心的平靜。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志蓮淨苑是寧靜的佛教場所,在這裡,可以把自己和自然外物融為一體。 為配合沙中綫工程,港鐵在前大磡村空置土地地底進行鑽石山站擴建工程,建築三條行人通道連接觀塘綫及沙中綫。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車站象徵
東九龍綫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首次提出興建,計劃由此站開始,中途經彩雲、順天、秀茂坪及寶達,最後到寶琳站,成為將軍澳區往來市區的另一路徑。 本站設有19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志蓮淨苑(Chi Lin Nunnery)巴士站,位於九龍黃大仙區鑽石山鳳德道志蓮淨苑與南蓮園池之間,上元街路口以東,近星河明居,為一對東、西行路邊中途站。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香港景點:南蓮園池隨筆
其中一條行人通道在付費區內,屆時乘客從觀塘綫鑽石山站經行人通道,前往站內擴建位置乘搭扶手電梯往月台,便可轉乘屯馬綫。 港鐵預計鑽石山站擴建後,人流較現時增加一倍以上,行人通道闊達14米,足以應付人流。 志蓮淨苑以盛唐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北「觀無量壽經變」圖作為佛寺設計規劃藍本,以中軸線為主體佈局,呈現對稱、均衡的唐代建築風格。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2025 全棟建築物完全以檜木打造,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手造木構建築群。 [2]「西方淨土變」又稱「阿彌陀經變」,估計是敦煌石窟最早出現的經變之一,所謂「經變」,即是把佛經的內容「變」成圖畫,甚至雕塑的尊像,「西方淨土變」就是以圖畫來描述西方極樂世界。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殿堂
注意: 閣下乘車前請留意行車路線方向和車站資料,部分巴士路線按特定時間和班次走不同的行車路線,未必能夠到達目的車站。 位於鬧市的道場交通便利,附近車站和行車路線多不勝數,在此不能盡錄,請 閣下出門前先上網搜查最合適的行車路線。 撰文:羅陀 攝影:朱德華園外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南蓮園池裡面卻一派安寧。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2025 東部水塘名曰「蒼塘」,池內置三山,池畔有臨水茶榭、迴廊敞軒,亭橋勾連,花木蔥鬱,是香港市民和各地旅人休憩游賞之佳所。 如果近年內「申遺」成功,南蓮園池將成為史上最年輕的世界文化遺產。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天王殿
志蓮淨苑的重建工程於1989年展開,全部重建工程於2000年5月18日完竣,並正式落成啟用。 由於大量難民隨着國共內戰影響而湧入香港,不少聚居於黃大仙及鑽石山一帶的木屋區,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甚大,志蓮淨苑於1948年開辦義學為貧窮兒童提供教育機會。 1957年開辦非牟利的孤兒院及安老院,收容貧苦無依。 古代園池中怎麽少得了磨坊,而院内就有一個以石磨、水碓和水輪三部份組成的日式風格磨坊裝置,配上日式小屋的設計,猶如走進京都古雅老房子。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月台
是啊,連香港本地人都不知的地方,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 在我國,有跡可考的兩處唐代古典人文園林,一處在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的東湖公園,另一處為山西省新絳縣的絳守居。 歷近三年工程,鑽石山站沙田至中環綫擴建部分於2016年6月6日平頂,是繼顯徑站及啟德站後,第三個平頂的屯馬綫車站[6];A1出口升降機、大堂升降機及扶手電梯已於2015年底起陸續啟用,卻不能直達原有車站大堂。 今年大家仍然無法旅遊,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一直致力於發掘本港小眾的打卡點!
志蓮淨苑地鐵出口: 通道設計
設有多個無障礙設施,包括斜道出入口、通道、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等,設計充份考慮輪椅/行動不便人士的需要。 美中不足是只設1部升降機連接地面,輪椅/行動不便人士較難獨自使用。 記不得是第幾次來這兒了~香港鑽石山,是南蓮園池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