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要留意呢個價錢未包括自行去香港口岸嘅交通費用,以及到達澳門後由澳門口岸出返市區嘅車費。 香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已有公共巴士行走[5],在1920年代,香港有多間巴士公司,包括九龍的九龍汽車公司(以下簡稱九巴)、啟德汽車公司、中華汽車公司(以下簡稱中巴),香港島的香港大酒店、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等等。 相比電動單層巴士,電動雙層巴士需要功率更大的電池,以支持它們較大的車身體積和更高的載客量。 今天很高興看到全港第一輛電動雙層巴士正式啟用,這無疑是香港公共交通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 1992年,九龍巴士的公司名稱改為九龍巴士(一九三三)公司,同年率先引入裝上符合歐盟廢氣排放標準的歐盟一型環保引擎的巴士。
- 由於載客量得以提高,適合繁忙及客量多的的路線,此後多款非空調巴士均採用3+2方式編配的座椅。
- 噴射飛航只停澳門的外港碼頭(除屯門線會停氹仔碼頭);金光飛航只停澳門氹仔客運碼頭; 機場快船則只到外港碼頭。
-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及中華汽車有限公司相繼正式成立,各自壟斷兩個地域的巴士服務,並接手其他未獲專利權公司的資產。
- 「金巴」有分單層及雙層兩種,收費冇分別,除非想欣賞風景,否則有得選擇的話,單層巴士會坐得比較鬆動和舒適。
在香港上環港澳碼頭、尖沙咀中國客運碼頭、屯門客運碼頭及香港國際機場海天客運碼頭可乘坐金光飛航/噴射飛航前往澳門,航程由40-70分鐘不等,單程收費最平由HK$160起。 噴射飛航只停澳門的外港碼頭(除屯門線會停氹仔碼頭);金光飛航只停澳門氹仔客運碼頭; 機場快船則只到外港碼頭。 2022年2月27日,根據優化後之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60-64歲香港居民使用「樂悠咭」,每程收費只需HK$2。 2015年12月31日,到站預報系統全面擴展至九龍巴士旗下所有獨營路線(包括龍運巴士所有路線,但不包括聯營路線及名義上由九龍巴士營運的港鐵接駁巴士)。 2012年8月5日,根據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年滿65歲長者使用長者或個人八達通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使用「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每程收費只需HK$2。
巴士: 澳門交通2023懶人包丨港澳快線/金光飛航買一送一延長至6月+交通攻略
1987年,九巴引入一部都城嘉慕11M空調巴士,由於這部巴士以波箱推動空調機,令波箱過度損耗,最後改裝為非空調巴士繼續服役。 另外九巴亦購入豐田Coaster型24座位空調小巴,主力行走沿途路窄多彎的90號線、290線(調景嶺至彩虹)及部份豪華巴士路線。 香港的小巴(公共小型巴士)是載客量為16或19人的空調客運車輛,以作為巴士和鐵路的輔助及接駁交通工具。 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2013年底逐步推行,藍田山居民不滿277X線不再駛經當區,要求九巴研究把80X線[1]服務範圍擴展至大圍站以及四順、秀茂坪和藍田山,使受影響乘客得以續享大老山隧道轉乘優惠[2]。 2014年沙田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中,九巴決定80X線服務維持不變,轉而提出開辦新路線88X往返藍田山與沙田並獲通過,但該路線之服務範圍並不包括大圍、秀茂坪和四順。 由於不少乘客反映登車時不知巴士上層有沒有剩餘座位,要走到上層才發現滿座,九巴於2017年10月17日宣布,正測試利用紅外線感應器,收集乘客上落上層的數據,並在下層駕駛室旁的屏幕顯示實時上層尚餘座位數量。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及中華汽車有限公司相繼正式成立,各自壟斷兩個地域的巴士服務,並接手其他未獲專利權公司的資產。 乘客於上車時需先繳付車資,而所有專營巴士均接受八達通付款。 絕大部分路線由單一公司經營,部分路線(例如海底隧道路線、R8線、S1線、X1線、601線等)由多於一間巴士公司聯合經營。 2012年5月8日,全港最後一批非空調巴士完成歷史任務,最後一批九巴非空調巴士有兩種型號,包括丹尼士巨龍11米及富豪奧林比安11米,分別於1986年及1994年起引入香港,全盛時期分別有369部及30部。 這些非空調巴士(人們稱為熱狗巴士)曾經是上世紀90年代九巴車隊的主力,每天接載不少市民上班上學,見證著香港巴士服務的轉變和進步。 這些巴士的特點包括紅色車頂、奶黃色車身、褐色的座椅、可開關的車窗,司機位的風扇及下層車尾的車窗等。
巴士: 公共小型巴士服務
有了Busbud,不管您去哪里,您都能立刻找到附近的巴士站,并且可选您自己的语言和币种。 金光飛航宣佈1月8日起,恢復上環港澳碼頭來往氹仔客運碼頭航線。 航程約50分鐘,成人單程平日$160,六/日及公眾假期$175,夜航$200。
若要由香港乘搭「金巴」,可以乘搭多架龍運機場巴士或城巴機場巴士,抵達機場後,以下巴士線會再前往香港口岸;又或於欣澳、東涌站乘搭全新線路巴士前往。 有不少旅客因為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都會選擇陸路前往澳門、珠海,旅客大可以從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乘搭接駁車往氹仔或外港碼頭,然後轉乘酒店的穿梭巴士前往澳門各大酒店,又或轉乘巴士往澳門市區。 九龍巴士原來的塗裝是紅色和奶油色的組合,是非空調巴士的標準塗裝。
巴士: 九龍巴士
可以選以金巴或港澳快線或金光飛航及噴射飛航,即睇澳門交通2023懶人包。 到達澳門後,則可坐輕軌氹仔線,途經碼頭、機場、多間酒店及主要旅遊區,澳門自由行時交通更加方便! 巴士 而澳門酒店由設計到設施都非常出色,GOtrip編輯整合澳門近年新開酒店情報,大家可Bookmark定,即睇:澳門酒店推介。 香港旅客可能會較少利用澳門國際機場外遊,若真的要前往澳門國際機場,永利皇宮、新濠影滙、澳門銀河、威尼斯人等酒店都有提供專車前往;如在澳門市中心往澳門國際機場,可利用美高梅提供的專車前往。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觀塘區往返沙田區的巴士路線有近十條之多,全數駛經觀塘道與牛頭角道兩條位處山腳的主要交通走廊;然而區內住宅集中於山上四順、秀茂坪、藍田一帶,並非沙田至東九龍巴士路線的覆蓋範圍。 居民如欲往返沙田,多須先乘區內線至山下的觀塘市中心、牛頭角、彩虹等地,再轉乘合適路線。
巴士: 路線
港澳一號可直接前往澳門金沙、威尼斯人及巴黎人,相當方便。 於2010年12月開始,九龍巴士全面更新新的車長、站長及車務督察的制服。 車長的新制服採用螢火綠色,站長及車務督察的新制服則採用蘋果綠色。 九龍巴士車務總監霍彩福表示,新制服以綠色為主調,體現注重環保的精神。 前線員工的上衣為綠灰二色恤衫,配以同色背心、風衣或外褸,下身則配以深灰色西褲。
巴士: 使用车辆类型
九巴因而於1949年獲贈20台丹拿CVG5巴士測試以香港行走雙層巴士的可行性(首四輛引進的 CVG5在1980年退役時獲保留)(同時是香港首批雙層巴士)。 丹拿CVG5在香港的試驗就如AEC Regent RT 在倫敦的試驗般獲空前成功,此後香港引入更多雙層巴士,當中包括直至1970年代仍有進口的丹拿珍寶巴士。 俗稱「金巴」嘅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係比較平,而且24小時營運嘅交通方法。 金巴由香港口岸出發,所以必須先自行乘搭交通工具前往香港口岸,或者到機場轉乘巴士至口岸。 抵達澳門口岸後就可以自由發揮,換乘其他交通方式去自己想去嘅地方啦! 金巴車費成人日間$65,夜間 (凌晨12點至早上6點) $70。
巴士: 車廠
在去年10月公布的2021年施政報告,我進一步提出一個中期目標:在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總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一半;環境局隨後於10月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訂出減少香港碳排放的策略、路線圖和時間表。 九巴同樣獲准下月4日起加價,約350條獨營路線平均加價5.8%;聯營過海路線則分階段加12%,下月4日先加8.5%。 途經香港島南區的著名景點,包括香港仔、海洋公園、淺水灣及赤柱。 巴士2025 途經旅遊熱點包括世界金融中心、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蘭桂坊及SoHo美食區等。 721路~799路為中小巴路線,於2011年起陸續開通。
巴士: 台女大生等巴士遇橫禍 遭飛墜冷氣機砸頭斃命 安裝工認「生手」靠同事電話指導
推出優惠是希望吸引香港居民到澳門,並鼓勵他們增加停留時間及消費,希助行業復蘇。 巴士 2008年,九巴引入20部來自瑞典的世冠巴士,同年新巴及城巴再引入38部歐盟4型的巴士(其生產商為亞歷山大丹尼士)。 2005年8月,全球首部以同一引擎推動空調系統與驅動系統的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AL1,車牌DX2437)退役,之後被九巴收藏。 1981年,九巴及中巴分別向英國都城嘉慕巴士廠購入3軸都城嘉慕12米巴士,這是香港3軸巴士的元祖,又是12米巴士的始祖。
巴士: 澳門交通2023丨4. 港澳一號- 佐敦直通巴士
為了解決問題,政府曾研究如何將巴士的柴油發電機改裝成電油發電機來使用。 巴士2025 當時日治交通部更呼籲市民多利用人力車、單車、三輪車等交通工具,甚至因此重新引入馬車以便運輸人員物資。 城巴於2010年2月8日首航117線,比高調宣傳的九巴更早投入服務。 1988年6月,一輛九巴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AL1,車牌DX2437)以試驗形式行走於往來美孚新邨及尖沙咀的6號巴士線,自此之後中巴和九巴便開始大量購入雙層空調巴士。 但首條正式以雙層空調巴士為用車的路線並不是6號線,而是往來元朗東及佐敦道碼頭的68X線,後者於1990年12月開始以雙層空調巴士為部份用車。
巴士: 路線改動沿革
由於當時英國出現巴士車廠工潮,香港巴士出現求過於供的現象,在1972年9月1日前,103號路線是由九巴獨自營辦。 這系統相較於一般巴士能提供更高運載力,而巴士班次亦不受交通擠塞影響能變得更穩定。 近年有些國家開始研發使用液化石油氣、壓縮天然氣、油電複合動力系統和純電力驅動的公共汽車。 最早的巴士概念,可追朔自1662年的法國巴黎的運輸服務「五索爾馬車」,一度頗受大眾歡迎,然而由於巴黎議會頒佈的法令不允許「士兵、隨從、僕人和其他勞動者」使用這項服務以及車資漲價,使得「五索爾馬車」在15年後便走入歷史。
巴士: 香港巴士
有關內容只供參考,並會因應車務調動而更新(查看更新表)。 如要查詢有關路線的最新用車資訊,請參考ACRO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1824年,英国道路收费站管理人 John Greenwood,在曼彻斯特与彭德尔顿(Pendleton)经营公共马车服务,驾驶人应乘客请求随时让乘客上下车。 巴士的名称来自法语的“voiture 巴士 omnibus”,意义是“公共的车辆”,之后演变成“omnibus”(公共的),再简化成“bus”(巴士)。 免责声明 – 香港特区政府在本网页所载的资料祗供参考之用。
1971年,中巴試行一人控制管理辦法,乘客上車後需把車費投進錢箱。 至六十年代,巴士公司採用了藤作為座椅的主要物料,使乘客更涼快。 到了七十年代初,為了使車廂整潔舒適,巴士公司開始使用綠色纖維製造的座椅。 當時巴士需預留足夠通道空間供售票員及乘客使用,故不論是木、藤或纖維製造的座椅,大多採用2+2排列。 香港巴士的路線編號可分為「香港島巴士路線編號」、「九龍及新界區路線編號」、「大嶼山巴士路線編號」、「港鐵巴士路線編號」、「過海隧道巴士路線編號」,以及「機場及北大嶼山對外巴士路線編號」[4]。 巴士 這6套路線編號系統各不相干,例如在香港島、九龍及大嶼山,都分別有各自的1號線、2號線等。
巴士: 使用車輛類型
一輛雙層巴士通常有14個沒有遮擋的座椅:5個在下層最後一行;4個在下層最後第三行朝向倒頭方向的座椅;5個在上層第一行和上層最後一行中間的座椅。 為減少司機和乘客傷亡人數,當局在1983年10月首次立法,規定私家車司機和前排座位乘客必須配用安全帶。 其後,當局在1989年7月把這項法例引伸至適用於的士和公共小型巴士司機,以及前排座位乘客;1990年1月,當局再把法例適用範圍擴大至貨車司機和前排座位乘客。 由1996年6月1日起,當局進一步把法例擴及在當日或以後登記的私家車後排座位和前排中座,以及所有在當日或以後登記的的士、小巴和貨車前排中座。 當局在1997年7月1日,把法例適用範圍引伸至巴士車長。 巴士 戰前專營巴士採用分級收費制度,按座椅等級收取不同車資,除了頭等使用軟身皮面座椅外,後排二等與三等車廂都使用木製座椅,中間以一度玻璃分隔開,各設有一售票員負責收取車資及控制前後車門開關。
巴士: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
隨著香港人口的增長,當時香港2大巴士公司九巴及中巴不斷從英國購入雙層巴士,在1960年,往來荃灣市區與九龍佐敦道碼頭的16B路線加入雙層巴士行走,這線也是新界首條採用雙層巴士的路線。 九龍巴士的前身為九龍汽車公司,於1921年11月26日成立。 當時開辦2條巴士路線:尖沙咀←→深水埗(現在的九龍巴士6號線)及尖沙咀←→九龍城(現在的九龍巴士1號線),只有9輛巴士行走2條路線。 1920年代末期,九龍巴士由中美運輸公司接辦一條旺角至元朗的長途巴士線,編號為9號線(即後來的50號線),成為九巴首條服務新界路線,直至1930年代,已有80輛巴士行走總共十多條路線。 2017年5月5日,九龍巴士推出全新車隊塗裝概念,並宣佈將企業口號由「九巴服務 日日進步」更新至「城市脈搏」,該車隊已於2017年6月運抵本港。
巴士: (M) Minibus 小巴討論區
古羅馬在1世紀初期建設了米利塔利斯大道,納伊斯斯是其中重要城市之一。 前往萊什、塞爾迪加、辛吉度納姆、拉蒂亞里亞、塞薩洛尼基(途徑斯庫皮)的五條街道在納伊斯斯交叉[12]。 巴士2025 尼什及其附近地區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遺跡是胡姆斯卡丘卡(Humska Čuka)[10]。 凱爾特系的斯科迪斯克人征服了多利巴利人,尼什在當時的名稱則是納維索斯(Navissos)[11]。
巴士: 香港巴士廣告消息 (B
港澳一號於1月16日起正式復航,為穿梭港澳兩地的客人服務! 為了提供高質素的過境巴士服務,港澳1號投放了整隊全新53座歐盟環保6型歐洲豪華旅遊單層巴士,統一的車隊顏色及花紋,令旅客對港澳1號有清晰的感觀,同時巴士內每個座位均配上USB充電裝置為手提電子產品充電,車上更配備免費WIFI滿足旅客需求。 港澳一號由佐敦站往返澳門金沙、澳門威尼斯人及澳門巴黎人。 平日早班單程票價$160,平日夜班、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80。
[9]交易完成後,城巴及新巴現有營運模式將維持不變,員工現有薪酬待遇、僱傭條款及福利保持不變。 [10]新創建行政總裁馬紹祥指,交易符合集團透過優化業務組合,以達致長遠可持續發展策略。 隨後,接手的財團正式命名為「匯達交通服務」(Bravo Transport)。 1997年5月,隨着青馬大橋啟用和東涌新市鎮落成,城巴及龍運巴士(九巴子公司)開始營運往返東涌的路線,並與嶼巴在1998年7月6日起共同營運往返位於赤鱲角的新機場的機場巴士服務。 其中龍運巴士一開始已全是空調巴士服務,是香港第一間全空調服務的專利巴士公司。 1996年,香港首次引入超低地台單層巴士,其中城巴購入10輛富豪 B6LE,九巴亦跟隨引進12輛丹尼士飛鏢SLF。
巴士: 澳門交通2023丨1. 澳門輕軌氹仔線
專線小巴的路線編號分為「香港島專線小巴路線編號」、「九龍專線小巴路線編號」及「新界專線小巴路線編號」3種。 巴士2025 它們的編號也是各不相干,香港島、九龍及新界亦分別有小巴1號線、2號線等。 至於過海隧道小巴方面,它們的編號並沒有特別的區分,只是跟普通港島區或新界區的路線編號相近似。
巴士: 巴士站
巴士線有兩類,各以不同標誌牌指示:標誌牌示有巴士圖案者,則只准專營巴士使用,而有「巴士」二字者,則所有巴士(包括非專營巴士)均可使用。 討論範圍包括可貼出最近45天內新領牌/除牌、轉廠、新上牌/甩牌、新翻油、留廠中/復出巴士及其他巴士車廂設備變動的資料。 2009年,九巴將一部原本符合歐盟4型廢氣排放標準的新款特低地台巴士改裝成一部附合歐盟5型廢氣排放標準的新款特低地台巴士。 可是好景不常,正因暴動時巴士服務癱瘓的關係,結果卻讓白牌車(即是日後的綠色專線小巴及紅色公共小巴)地位提高。 本壇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的交通討論區,亦是全港最具規模的 Der Omnibussimulator (OMSI) 討論區。 若有興趣加入本壇參與討論,歡迎隨時註冊帳戶,既簡單又方便。
巴士的名稱來自法語的「voiture omnibus」,意義是「公共的車輛」,之後演變成「omnibus」(公共的),再簡化成「bus」(巴士)。 根據新巴、城巴最新公布的路線收費表,2021年4月4日加價後,城巴來往天水圍市中心與銅鑼灣(摩頓台)的通宵路線N969將由原來34.6元加價至37.5元,加價2.9元,為恆常路線中,加價金額最多的一條路線。 而「人力車」觀光路線H1和H2則由35.2元加至38.4元,加價3.2元。 320路~379路、388路~397路為黃埔區的中小巴路線,前者於2011年起陸續開通,後者於2013年起陸續開通。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7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ACROSS網站。
巴士: 香港巴士大典
其後,利蘭為應付香港特殊環境需要,由勝利J型研製出高輸出功率引擎及自動變速的勝利二型(Leyland Victory MKII),中巴及九巴便在70-80年代間改為引入更切合運作環境需要的車款利蘭勝利二型及丹尼士喝采型。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19]。 此外,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註 1],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21]。 每兩名繳付成人車費的乘客,可攜同一名12歲以下小童或65歲或以上長者免費乘車;而攜同合資格殘疾人士登車的乘客,以現金繳付車資,亦可享半價優惠[22]。 2007年1月,為配合法例的要求,新創建分別為新巴及城巴訂購18部及10部配歐盟4型廢氣排放標準的巴士(其生產商為亞歷山大丹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