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指,政府亦正積極推進北環線支線經落馬洲河套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的工作。 施政報告懶人包 由今年12月1日起,繼續減收非住宅用戶75%的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上限分別為20,000元及12,500元,為期八個月至明年7月底。 另由明年1月1日起,繼續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75%租金和費用,為期六個月至明年6月底。
政府突破掣肘,創造供應,解決短期内公營房屋供應短缺的問題,同時穩定私營房屋供應,並從土地供應著手,在各環節提量、提速、提效、提質,走在問題前面,建立一套穩定、能持續增加供應的長遠計劃。 本屆政府五年任期內的公營房屋建屋量達9.65萬個單位,較對上五年增加3萬個。 至於未來十年的建屋量,會出現「頭輕尾重」的現象,三十多萬個單位可能只有三分一在首五年落成。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懶人包|一文看清「搶人才」、簡約公屋等重點
我宣布將該計劃的臨時特別措施再次延長六個月,即由今年11月1日至明年4月30日期間,政府會繼續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以500元為上限。 提供一筆過共6,000萬元撥款,支持所有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舉辦校本活動,讓學生從小認識中華文化。 現時約有780所公帑資助中小學與內地學校締結成超過2,100對姊妹學校,我們的目標是明年內把參與「姊妹學校計劃」的本地學校數目增加10%。
- 新界現有1,600公頃棕地當中,超過一半陸續轉化成房屋和其他用途。
- 在未來5年興建不少於72,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通過賣地及鐵路物業發展推出市場,再加上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增加供應。
- 科學園的擴展工程正全速進行,以便提供更多空間予科技企業及初創,林鄭月娥建議政府應馬上研究為科學園擴容。
政府將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共同斥資設立3億元的基金,並且興建香港體育學院的新設施,希望能夠藉此為本港運動員帶來更多的資源,而藉此能夠提升運動員於比賽場上的表現。 林鄭月娥提及將會以國家為大局,積極推動《基本法》 23條的本地立法工作,亦表示將會檢視以及激活現有法例,確保法律能夠保障到國家的安全。 立法會已完成審議的《2021年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打擊假新聞和網絡安全等等將會是下一步維護國家的重大工作。 另外,北環線古洞站將於2027年啟用,洪水橋站及北環線主線亦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動工。 政府亦正積極推進北環線支線經落馬洲河套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的工作。 其他地區的鐵路項目亦進展順利,東涌線延線、小蠔灣站和屯門南延線會在明年動工。
施政報告懶人包: 土地房屋
李家超表示,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最新推算,未來十年私營房屋需求為129,000個單位。 政府會以此為基本目標,在未來五年準備好可興建不少於72 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通過賣地及鐵路物業發展推出市場,再加上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整體供應將多於估算需求。 利用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簡約公屋」。 在5年內興建約30,000個單位,增加約四分之一公營房屋供應。
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帶領「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啟動「香港新市容」計劃,打擊香港清潔及地區黑點運動。 此外,當局會提供一筆過共6,000萬元撥款,支持所有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舉辦校本活動,讓學生從小認識中華文化。 區內已開展多項大型發展項目,政府會在不同環節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將大型項目「生地」變「熟地」由過去需時十多年大幅壓縮一半時間。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2022懶人包|簡約公屋+津貼/費用寬減詳情+公務員KPI
這兩個位處香港南北的都會區將可提供大量土地,完善香港的空間布局,並駕齊驅,互相輝映,推動香港未來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主題為「為市民謀幸福 為香港謀發展」,詳細交代出香港未來五年的發展願景和政策措施。 Tutor Circle 尋補為大家整合了有關教育的發展項目,提供重點內容。 在未來5年興建不少於72,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通過賣地及鐵路物業發展推出市場,再加上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增加供應。
李家超提及,希望「抗疫不走回頭路」,抗疫大原則是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成效。 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政府的抗疫路線是不斷向前,根據疫情實際情況和變化,調整和優化措施,確保一切有序穩妥,逐步向前推進。 同時,當局會加快推展多個規劃中的道路基建項目,包括十一號幹線、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屯門繞道、獅子山隧道改善工程等。 政府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加快落成部分公屋單位,預計未來五年有約12,000個單位可讓市民提早約3至18個月上樓。 善用「北部都會區」土地資源,採用較高地積比率,住宅用地會以最高地積比率6.5倍為指引(較早期新市鎮如沙田的5倍為高),而商業用地則為9.5倍。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25. 啟動收地程序
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會包括「北部都會區」醫院網絡建設。 為全速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政府會在今年内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四大發展方向制定重點政策。 安老服務方面,林鄭月娥表示政府將按照多管齊下的策略增加院舍服務在短、中、長期的供應,另會會繼續增加日間護理和居家照顧服務。 為此,政府會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加上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入岩洞騰出現址,共提供88公頃新土地。 有別於原先建議的住宅用途,林鄭建議新增土地可主要用作創科發展,強化東部走廊地區以創科為主要經濟功能。
施政報告懶人包: 增加房屋供應
《施政報告》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及北區,佔地300平方公里,包括6個新發展區,料提供35萬個住宅單位,整個都會區預計提供92.6萬住宅單位,容納250萬人居住。 天水圍、粉嶺 、元朗、上水等區,將會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與人口規劃重點,也是融入大灣區最重要地區。 《發展策略》提出須制訂及實施積極保育政策,通過政府逐步收回數百公頃私人擁有的濕地和魚塘,優化管理,提升包括: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共約2,000公頃保育用地的生態功能,加強保育香港的濕地,亦為北部都會區締造優質生活環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並開拓更多可供居住和產業發展的土地,而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政府會利用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簡約公屋」。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33. 交椅洲人工島
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撤銷科技公司在計劃下輸入外來人才時必須增聘本地僱員的規定,以加快輸入人才的步伐;延長工作簽證年期,在現有和新增的輸入人才計劃下的人才,到港獲聘後可獲發最長三年的工作簽證。 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城市,大部分長者在家庭或政府支援下在社區生活和安老,約4%長者居於安老院。 政府會質量並重,改善安老服務,貫徹「居家安老爲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方針,採取不同措施加強支援居家安老及提升安老院質與量。 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林鄭月娥表示已積極推展《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工作;亦表示檢視或激活現有法例,確保在全面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上,執行部門有法可用、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施政報告懶人包2025 政府正式研究降低《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下的強拍門檻,以加快舊樓重建。
施政報告懶人包: 經濟政策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政府將加強強積金的退休保障功能,首要工作是在下一個立法年度修例落實取消「對沖」,並透過全力推行「積金易」平台以減低強積金的管理成本,落實為低收入僱員代供強積金。 此外,林鄭提出政府將進一步探討如何更好鼓勵巿民將強積金一筆過資產轉化成退休後定期可領取的年金,為長者提供穩定收入。 善用落馬洲管制站遷往深圳新皇崗口岸後騰出的土地和毗鄰的部分魚塘和鄉郊土地,加上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內原有用地規劃,將增加合共約150公頃土地作創科用途,以構建「新田科技城」,發揮更具規模效益的科技產業羣聚效應。 新田科技城將與深圳合作,組成540公頃深港科創合作區,為先進企業提供土地。 另外,《發展策略》提出善用落馬洲管制站遷往深圳新皇崗口岸後騰出的土地和毗鄰的部分魚塘和鄉郊土地,加上新田或落馬洲發展樞紐內原有用地規劃,將增加合共約150公頃土地作創科用途,以構建新田科技城,發揮更具規模效益的科技產業羣聚效應。 另一方面,綜觀本港長遠發展藍圖,新界西北將有翻天覆地變化,特別在經濟融合、創科產業、房屋建設及交通配套等方面。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2021土地政策重點:建設北部都會區、推填海計劃、研白石角東鐵站
新界現有1,600公頃棕地當中,超過一半陸續轉化成房屋和其他用途。 以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為例,兩年前開始清理的棕地,今年完成平整並交予房委會興建公營房屋。 在加快收回棕地進行發展的同時,政府會適切照顧包括寮屋住戶、棕地作業者等受影響人士的需要,包括明年起在元朗和洪水橋推出土地興建多層工廈,並於地契條款要求撥出若干樓面面積以低於市場租金租予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 李家超於《施政報告2022》表示,香港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亦是內地對接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 政府會構建新體系,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強化競爭力。
施政報告懶人包: 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 鼓勵將強積金轉定期年金
目前全港約有75 000個安老宿位,當中約35 000個是資助服務名額。 政府正以最大力度增加資助服務名額,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20%,即6,200個宿位,當中2,600個將於明年投入服務。 Mmok iodi 會在合適用地上興建安老院、在公營房屋發展項目預留約5%總樓面面積作安老院等福利用途、向私營安老院買位等。 強化醫院基建,全力推動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未來五年增加約4,600張病床和約80間手術室。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2021|文化藝術
亦將會在未來研討市民如何將強積金能夠轉化為退休後的定期年金,以此能夠在退休後提供更加穩定的收人。 李家超與廣東省、廣州市和深圳市領導進行會議,希望加強深化粵港合作,並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及企業發展。 政府日前宣佈多項全新抗疫措施,包括取消航班「熔斷機制」、制定「安心出行」紅、黃碼政策、實施「0+0」安排等,將保持謹慎態度看待疫情。 交椅洲人工島鄰近大嶼山,將提供1 000公頃土地,聯通國際機場和港珠澳大橋。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創新科技|21. 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
全新鐵路和道路網絡將連接港島西、大嶼山及新界西北,並提供第四條過海隧道,優化香港整體的交通網絡。 她又建議延伸補地價標準化至新界土地,由於巿場和業界對以「標準金額」為工廈重建補地價的先導計劃反應正面,至今已有四個重建項目接受以「標準金額」計算的補地價金額。 發展局會把「標準金額」補價模式擴展至新發展區「加強版傳統新巿鎮發展模式」下的原址換地申請。
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最新推算,未來十年私營房屋需求為129,000個單位。 我們會以此為基本目標,在未來五年準備好可興建不少於72 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通過賣地及鐵路物業發展推出市場,再加上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整體供應將多於估算需求。 設立「工業專員」,專責統籌和督導「再工業化」的策略工作,協助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 政府會研究在大埔創新園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以及通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更多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目標是將智能生產線由目前約30條在五年間增加四倍至超過130條,亦會加強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支援企業轉向智能生產。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2021|體育發展
最新一期施政報告已於 2022 年 10月 19 施政報告懶人包2025 日公布,千居為你整合《施政報告2022》房屋重點,一文看清本港土地供應、住宅房屋、鐵路及區域發展藍圖,打算買樓、租樓或投資房地產市場的您,要先睹為快。 「生地」是指潛在的土地供應,例如政府未售出的住宅土地、未批出合作發展商的鐵路和市區重建局發展項目,及已獲規劃許可作為住宅用途但尚未與政府達成必須的土地契約更改或土地交換協議的私人土地。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將會倍增至4000個名額,並於人才清單新增專業,並擴闊原有專業的領域,以其去吸納更多專才來港。
李家超宣布將該計劃的臨時特別措施再次延長六個月,即由今年11月1日至明年4月30日期間,政府會繼續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以500元為上限。 香港中西文化薈萃,是屆政府銳意推動文化發展,使香港成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培育多元人才、提升文化基建、豐富文藝創意內容和推動文藝產業平台。 林鄭月娥在開場發言表示,過去四份《施政報告》共提出超過900項政策措施,當中96%已經完成或按序推進。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2022重點3:提升精神健康水平
為準確落實《香港國安法》的立法原意,政府會進一步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包括推進《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準備工作、立法規管線上線下眾籌活動、立法提升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完成處理虛假訊息的顧問研究作政策考慮等。 特首李家超今日(19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2022》,其在土地及房屋政策方面提出多項願景,而搶人才及引入外資著墨亦多。 下文整理李家超施政報告發言重點,經濟、房屋、基建、民生福利等全看清。
施政報告懶人包: 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
此外,由2025年起分階段完成科學園和數碼港的擴建工程,提供合共約 施政報告懶人包2025 平方米的額外樓面面積。 政府亦正規劃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站,目標是在2033年或之前開通。 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營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獨特都會景觀。 而支撐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維港都會區亦會擴大至包括「明日大嶼願景」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
施政報告懶人包: 積極推展《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工作
施政報告內容廣泛,除了教育重點外,在多個層面上,包括房屋、民生、抗疫事項上均有政策。 未來30年(2019至2048年)整體土地供應將達7,000多公頃,未來10年公營房屋需求為301,000個單位。 要長治久安,全港巿民應當更全面認識「一國兩制」、更忠誠維護國家安全,以國家發展為榮,以中國人身分為傲,努力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副司長黃偉綸,分別帶領的「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和「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希望加快本港建屋造地的效率。 李家超指,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香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談及「青年興,則香港興」,堅定了社會各界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 通過金管局「銀行業中小企貸款協調機制」,再次延長「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六個月至明年7月底,並優化本金還款選項,為企業日後逐步回復正常還款作好準備。
今天我發表任內第五份施政報告,也是本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五年任期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儘管如此,我和我的團隊非常重視這份施政報告;我親自主持了40場線上線下的諮詢會、出席直播、走進校園,接觸了超過3,500名來自不同界別的市民。 施政報告懶人包 施政報告懶人包2025 我和部分發言的參與人士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和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的雙重保障下,香港迎來良好局面,是砥礪前行,重新出發,謀劃未來的時候。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連同元朗區和北區現有的390,000個住宅單位,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000至926,000個,一共可容納約2,500,000人居住。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10月6日發表任內第五份《施政報告》,也是本屆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五年任期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要解決不適切居所,例如「劏房」問題,須突破性增加房屋供應,打破房屋短缺的長期困局。 目標是在「住」的問題上讓市民看到希望,上樓早一些,住房大一些。 施政報告懶人包2025 《施政報告2022》提到,建成後的「北部都會區」,將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集優質生活、新興經濟和文化休閒於一體,以創新城市設計推動職住平衡和綠色生活,發展和保育並存。 未來五年,將會凝聚力量,積極發揮包容共濟、求同存異的優良傳統,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謀發展,讓東方之珠更光更亮。 北環線古洞站將於2027年啟用,洪水橋站及北環線主線亦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