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登295米山峰,先後跨越兩個溪谷,向東北方前進達鳳凰笏頂。 自此時而寬、時而狹,高低錯落,但路徑倒也明顯。 鴨洲,從高空俯瞰就像海上的鴨子,是一個觀光甚至賞石的好地方。
這個香港最小而有人居住的島嶼,盛載香港罕見的紅色角礫岩,亦有典型的海蝕地貌如海蝕平台,最養眼的可算是經歷約8000年海蝕作用而產生的海蝕拱「鴨眼」。 休息足夠,等齊隊友,下午2時多又起步,走跌死狗山腰林徑接回環湖徑。 到達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後,還有漫漫長路,續經鵝髻頂、虎頭沙、三門山、砵樹環至長牌墩,又再停下休息等齊尾隊。 鬼手岩 行走此路線需時,故甚有機會需要在夜間行走。 夜行時,必須帶備頭燈或手電筒,並且要盡量在入夜前接回路況較清晰易行的船灣郊遊徑,免生意外。 如需綑岸至鬼手岩,出發前須留意潮汐漲退時間及時刻留意岸邊海浪。
鬼手岩: 香港十大單車路線
綑岸須攀爬岸邊岩石,具一定危險性,必須注意安全。 鬼手岩2025 鬼手岩 此路線的路程極長,山路上落亦多,體力要求極大,而且沒有中途補給,出發前應做足準備及帶備足夠的糧水,不適宜行山經驗不足人士及炎熱天氣時前往。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程又再急攀而上,只覺右腿的肌肉有點繃緊。
- 不久見右邊的九担租路牌,沿此路到已荒廢的九担租村。
- 經過長時間嘅地質運動,黃竹角咀嘅岩層出現不同程度變化,有啲變為褶皺,有啲變為直立,因而產生唔少奇特景觀。
- 因地質構造運動影響,其海角處的岩層由原本水平的狀態傾斜成近乎直立的狀態,蔚為奇觀,而受風化及侵蝕而成「鬼手岩」更成為當地的地標。
- 再者,網上行友的艱辛經歷與大多陰霾籠罩的照片,都使人提不起勁。
- 在烏蛟騰總站下車後,於新屋下公廁側往東小路走。
- 有坐船,有山行,仲有直升機搭,[ 海陸空 ] 玩齊晚上仲有一餐食
雖然,眾所周知,這條郊遊徑怎麼也搭配不上「郊遊」的形容。 起迄點則考慮了回程交通的便利性;而馬頭峰一段的起伏較大,如安排在行程末段的話相信也較為吃力。 鬼手岩2025 故此這次預計由烏蛟騰起步,沿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先攀馬頭峰,再經由鹿湖峒前往黃竹角咀,下探降鬼手岩後再折返至郊遊徑往大美督。
鬼手岩: 黃竹角咀 鬼手岩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湧上山頭「行山」避疫的人潮大增,但並不是每位行山客都懂得如何尊重大自然。 該網民在facebook群組「巴打絲打 Facebook 鬼手岩2025 Club」發文,指4名中年女子在位於西貢黃竹角嘴的香港地質公園內,爬上具4億年歷史的「鬼手岩」拍照。 鬼手岩 相中可見,4人分別爬上「鬼手岩」頂擺起不同姿勢,有人叉腰,另一隻手指向天空;有人則雙手打開,展現大地在我腳下的氣勢。 至於鬼手岩,位於黃竹角咀海岸,就係由呢度嘅沉積岩地層,經過約千萬年嘅地殼運動,以及風雨海水嘅侵蝕,而形成一個奇特形狀。
此路線長達廿四公里,既沒退出點也沒補給站。 再者,網上行友的艱辛經歷與大多陰霾籠罩的照片,都使人提不起勁。 誰知姊夫早前曾登鳳凰笏頂,說起一拍即合,約定一同闖闖這片荒地。 在烏蛟騰總站下車後,於新屋下公廁側往東小路走。
鬼手岩: 香港六個親子樂行山徑推介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 接著登295米山峰,先後跨越兩個溪谷,向東北方前進達鳳凰笏頂。
- 我們填飽肚子,止了乾渴,放下背包便往盡處走走。
- 這次一家大細選擇包一艘快艇,由西貢黃石碼頭出發,不消20分鐘就登上從來只試過遠眺的鬼手岩。
- 暗自思忖會否在最後關頭被潮水所阻,功虧一簣。
- 過跌死狗後,出咀的山徑變得狹窄難走,適宜專心應付。
- 自此時而寬、時而狹,高低錯落,但路徑倒也明顯。
黃竹角咀位於新界東北部,是船灣以東的一個狹長岬角。 黃竹角咀面向赤門海峽,擁有源於泥盆紀全港最古老的沉積岩石,故被列為香港地質公園之一。 岬角盡處的海岸佈滿了不少風化岩石,當中有最著名的「鬼手岩」。
鬼手岩: 玉桂山 2 (女鬼手岩)
面對深不可測的大海,我總是心存敬畏,而且身為「綑邊菜鳥」,心情難免緊張。 此時仍值潮漲,水位高達1.72米(高流灣潮汐站紀錄)。 暗自思忖會否在最後關頭被潮水所阻,功虧一簣。
鬼手岩: 鬼手岩評論
一如跑山賽事,賽程正不斷向增加路程的趨勢發展。 以走畢全程作為能力的證明,只有假想的指標意義。 回想最初,對環湖出咀這條路線總是躍躍欲試,抱著「試一下無妨,看看行不行」的心態。 目標雖是徒步探遊鬼手,但無可否認,焦點還是放在行程的難度上,跟黃竹角咀無關,也甚至跟鬼手岩扯不上關係。 鬼手岩2025 郊遊徑的指示牌上,顯示離大美督還有3.5小時的距離。
鬼手岩: 大媽爬上4億年歷史「鬼手岩」擺pose打卡 網民狂轟:殘害大自然
後來參加旅行團遊往灣洲與娥眉洲,同行團友轉乘小艇,一窩蜂的湧到岸上,紛紛爬上鬼手岩拍照留影。 鬼手岩2025 那次雖是咫尺之遙,卻只能遠遠的站在船上觀賞拍照。 黃竹角咀位置偏遠,但其東北端的大嶺卻構築設了一座石砌建築物。 一般相信此建築物是乃清康熙七年(1668年)為加強海防而於新安縣(即今香港及深圳一帶)所建的二十一座墩台中的黃竹角墩台(烽火台)。
鬼手岩: 鬼手岩+紅石門
急急下降至岸邊尋找鬼手岩,惟筆者當日行走時風急浪高,不宜勉強綑岸,只好原路撤退。 才走了一半的路,筆者膝蓋的舊患隱隱作痛,幸好接回船灣郊遊徑後的路線相對輕鬆,只好咬緊牙關撐到最後。 就在黃竹角對開的一個小島,不用五分鐘船程,就是海上丹霞 ── 赤洲。 赤洲的紅土實為紅色的沉積岩,而且是超過1.4億年的時間經堆積及鐵質氧化所形成。 豔紅的赤洲,基本最精彩的景點都集中在東部,但留意島上的路況不佳,登上山的一段樓梯更加是又窄又直,並不易走。 上到東部山上,眼睛先被一條長長的裂隙所吸引,驟眼看以為是一條大蟒蛇伏臥在峭壁上,所以又有「蚺蛇吐舌」的稱號。
鬼手岩: 前往鬼手岩及赤洲
生活的日常,讓我們學會把手頭上的工作雜事細務一一完成。 回程又再急攀而上,只覺右腿的肌肉有點繃緊。 在跌死狗前的分岔處,取道左方較平緩的橫腰小徑。 儘管不捨,但回程的路程仍然久長,無法在此久留。 在黃竹角咀的海角逗留的十多分鐘,差不多是整個行程中停留「最長」的一個點了。 攀上跌死狗,循水平的視角東望,四公里長的黃竹角咀像被壓扁了似的擠壓在一塊,彼岸的蚺蛇尖則在逆光下孤高傲岸。
鬼手岩: [香港地質公園] 鬼手岩 四億年古老岩石
由此左轉(右方橫腰小徑可通往船灣淡水湖郊遊徑),沿小徑先後經鳳凰笏頂和白角山。 之後離開主徑輕登昂裝山(山頂一段路向模糊,可略過不走),再返回主徑再上走至大嶺。 經過黃竹角墩台後,穿林覓徑南行,再接碎石小徑急降至海濱。 從照片可見,該4名行山大媽分別站在「鬼手岩」上擺出不同姿勢打卡拍照,神情自豪,似乎未有意會到自己的行為會令腳下的「鬼手岩」受損。
鬼手岩: 1 岩石圈物质循环 练习(解析版)
要注意嘅係,大自然對岩石嘅侵蝕仍然繼續進行,所以人類如果唔好好保護,甚至加以破壞,就會令呢啲大自然嘅鬼斧神功更快消失。 此行程長達30公里,預計要花上12小時;途中並無補給站;自鹿湖峒至黃竹角咀之間也沒有退出點,而遮蔭也極少。 路程比我習慣行走的7至8公里相差了一大截,漫遊可不是一個選擇。 其一是分段目標:理想時間是十時走抵鹿湖峒;下午一時下探鬼手;四時返回郊遊徑;晚上七時抵達終點大美督,最壞打算是天黑前走抵郊遊徑。 其三則是控制糧水:每隔一段時間補充熱量、水份和電解質。
頓覺之前在叢林中好像有兩、三個小時沒挺直腰似的。 緩一口氣,在手機發送訊息:「船灣環湖徑」,以示抵達安全的地點。 從一開始,我便每小時報告自己行蹤,傳送實時位置。
鬼手岩: 鬼手岩行山路線|搭船到黃竹角咀起步 睇完石景再探清朝軍事遺跡
地質公園的遊覽注意事項列明,遊人不得攀爬岩柱或踐踏遭受嚴重風化或侵蝕的岩石表面。 早於2015年,有遊人發現「鬼手」其中一個「手指關節位」崩了一塊,懷疑因被攀爬而造成破壞。 香港地方雖小,卻有世界級的奇岩怪石,不過一些遊人卻不懂珍惜。
鬼手岩: 【自私大媽】無品大媽攀上「鬼手岩」風騷打卡 網民怒斥:損害4億年歷史岩石
離開鬼手,沿着右邊的海岸「綑邊」,又展開另一個刺激的旅程。 看到陡峭的岩石,一步一驚心,因為岩石可以踏足的空間不多,一失足就會墮進大海。 在大自然之中,大家各自各將專注放在自己的手腳就好,靜靜的沿崖壁綑邊,然後就發現另一片更廣闊的天空和風光在等待。 鬼手岩2025 相比以完成行程作為切入點,透過對客觀環境的應對能力、對身體心靈的瞭解信靠,探索內在的心理能量,相信更能發掘這條路線的潛在益處。 這條路線並非新創,遊者頗眾,不少人更嘗試在炎酷的環境下、以更快的速度完成。 可以預期,將來會出現更多難度更高路程更長的路線。
及後沿路折返,繞過昂裝山,一路逆走至跌死狗前的分岔路口。 在岔口左轉,沿橫腰山徑走回船灣淡水湖郊遊徑至標距柱C2614及C2615之間。 沿著郊遊徑左走,繞鵝髻頂、經虎頭沙、三門山和長牌墩走抵伯公咀。 走過副堤壩後接上車道,最後橫過主堤壩下降至大美督完成艱辛的旅程。 由此離開郊遊徑,循小徑東行,翻過跌死狗。 越澗後在分岔口直走(左方山徑可通往烏洲塘)深密小徑,攀上小丘後下降穿林,走至一分岔路口。
黃竹角咀風光明媚,可惜未能預留多點時間慢慢細味。 盡管如此,筆者仍然覺得不枉此行,因為可以跟同伴在旅途中一起甘苦與共,最後順利地完成行程,這經歷更難能可貴。 要挑戰這條傳統的長途遠征路線,事前準備不能夠馬虎,體能、心理、天氣、糧水、負重及步速等等亦要考量。 由烏蛟騰至鹿湖峒的一段,途中雖然要跨越馬頭峰、雞仔峒、觀音峒等數個山峰,但整體而言很適合加快步速。 沿途亦不乏色彩奇特的紅石門及往灣洲風光相伴,走來不覺辛苦。 過跌死狗後,出咀的山徑變得狹窄難走,適宜專心應付。
鬼手岩: [香港地質公園] 鬼手岩 四億年古老岩石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疫情之下,失去了外遊的機會,但困在香港,卻意外發現這個看似滿是高樓大廈的大都市背後,蘊藏了很多世界級的風土地貌,海岸風光更是媲美很多外國的一級景色。 天氣越來越熱,今次就帶着孩子一探黃竹角咀的鬼手岩,然後登上丹霞一片的紅彤彤赤洲,浮潛於清澈透明的赤門海峽間,珍惜眼前的美好風光。 查看電腦、回覆訊息、滑動手機、繳付帳單。
在黃竹角咀的海濱盡處,挺立著一尊風化奇石。 其狀猶如緊握的拳頭,指節皆可辨,故名「鬼手岩」。 鬼手岩 由於形態神似,此石已成為黃竹角咀的地標。 黃竹角咀山岬地點偏遠,遊人若不自僱船隻前往,只能以徒步的方式往返。 荔枝窩位於新界北,鄰近沙頭角及深圳鹽田港。
鬼手岩: 【自私大媽】無品大媽攀上「鬼手岩」風騷打卡 網民怒斥:損害4億年歷史岩石
而最後山峰大嶺就在跟前,我倆一鼓作氣登上,踏足香港最東的極地─黃竹角咀。 待隊友齊集,再走最後一段經伯公咀、東頭洲副壩至三門墩,走過白沙頭接大壩出大美督,全程走約17公里,走了9個多小時。 官方講法話,香港地質公園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嘅發展項目,受到國際關注及保育。
鬼手岩: 鬼手岩+紅石門
不過對一般市民來講,只要大家當呢到係自己屋企嘅後花園,好好保護,係咪地質公園並唔重要。 經過長時間嘅地質運動,黃竹角咀嘅岩層出現不同程度變化,有啲變為褶皺,有啲變為直立,因而產生唔少奇特景觀。 黃竹角咀,為香港迄今發現藏有化石證據的最古老地層,呢度嘅地層係源於泥盆紀 (約四億年前) 嘅沉積岩。 呢個年代海洋生物多樣化,包括魚類巨大珊瑚類型繁多。 「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jpg」,又再有人上網 show 佢哋爬上鬼手岩嘅相,引來四方八面討伐。 點解大家咁嬲,係因為呢嚿位於新界東北黃竹角咀嘅奇石,確實係好難得好難得嘅地質地貌。
現時已沒人居住,只剩下幾間破落的村屋,以及一大片梯田農地。 我們填飽肚子,止了乾渴,放下背包便往盡處走走。 但知道攀至崖岸需花不少時間,只好打消念頭。 路上踫見一行山隊正要出咀,神情從容,心想你們也真厲害,此刻還要出咀。
鬼手岩: 香港六個親子樂行山徑推介
要是來晚一點,只怕這踏腳石也會被潮水淹沒。 登上馬頭峰,遙目馬鞍山,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外地旅行晨起爬山的清新寥寂。 平日熱鬧的郊遊徑此刻成了無人之境,讓我獨享船灣淡水湖的寧謐祥和。 抵達鹿湖峒,時間為10:15,比預期晚了15分鐘。 時間許可的話,可以走到梅子林,來回需時1小時左右,以上斜的水泥步道為主,不算難行,但也很考體力。 這條古村有400年歷史,邊界劃為禁區後,荒廢了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