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以轉讓公司股份形式購買物業可以大幅省稅,但程式較為複雜,更適合有經驗有實力的買家操作。 當然,在香港註冊公司除了有買房的便利和優惠之外,好處還不勝枚舉,例如可以通過香港公司節省經營稅費等。 個人持有物業在大幅升值後被交易,物業升值部分是無需繳納任何“資產增值稅”的。 但如果你擁有一間公司,公司持有物業當破產時或把物業賣給個人時,可能需要面對超高利得稅。 公司的利得稅不是以你的買入價計算,而是用公司最初買這物業時的樓價計算。 例如當年這公司買入物業時是200萬,假設你買入價是1500萬,之後升值到2000萬。
2019年5月17日 – 在投資物業時,印花稅可能是最重要的額外成本,所以往往亦是買家在購買任何物業時的首要考慮因素。 為減低印花稅,部分買家會選擇購買由公司持有的物業,但這種做法有利亦有弊。 「買公司」的程序較一般物業買賣為多,並非所有投資者都適合以這種形式買入物業。 一般而言,雖然「買公司」可以節省印花稅,但只有當物業價值越大,才能更有效地節省稅額,再加上投資者需要支付巨額的資金作盡職審查,因此,對於一些大額物業交易,這種交易形式較為適合。 假如公司是在香港註冊並屬於有限公司,則業主每年需要向香港公司註冊處提交周年申報表,當中必須申報公司名稱、董事成員及秘書的個人資料、公司總股數、各董事的持股量以及公司申請按揭等資料。 總括而言,以轉讓公司股份形式購買物業可以大幅節省印花稅,但需繳付至少要六位數字的律師費和核數費,加上不能做按揭,所以只適合現金充裕的買家。
公司買物業: 香港 AI 產業轉型之路 生產力局公布研究報告提 9 大建議
《稅務條例》第2條訂明行業包括屬生意性質的所有投機活動及項目。 需要留意的是,當你買入公司後,想把物業賣出,如果是賣給自然人,則要付利得稅 16.5%。 這裏的利得稅不是以你的買入價計算,而是用公司最初買入該物業時的樓價計算。 比如說公司當年買入該物業的價格是200萬,轉手賣給你的價格是800萬,那麼你如果將來以1300萬賣出的話,公司的利得稅是以1100萬計算而不是500萬計,雖然你買入後利潤只是500萬。
而大家註冊香港公司的目的也是千差萬別,當中也有不少商人註冊公司是為了購置香港房產。 自2000年成立以來,他的投資組合扣掉費用的年化報酬率達7.43%,打敗美股標普500指數同時期的6.87%。 他的投資基金成立之初不巧遭遇達康泡沫化的艱困時局,但他靠著投資「被嫌惡的舊經濟股」,例如汽車零件供應商Genuine Parts和當時市值蒸發一半的波克夏公司,仍然獲利。 來到2023年,新一代阿太陳女士對後市看法就較審慎,她回應樓價走勢時,僅表示有居住需要未有考慮太多,並直言Yoho West園景戶定價過高,再下調一成就合理。
公司買物業: 科技焦點
假如物業仍由個人持有而同時業主亦未有成立公司,則業主應該按照香港的法律程序成立公司,並確定公司名稱以及指定公司的董事和股東。 當業主成立新公司後,便可將物業內部轉讓至新成立的公司名下,並可以公司轉讓形式買賣物業。 公司必須遵守特定的法定要求,包括任命公司秘書及審計師、向稅務局提交年度報表以及被購入公司的司法管轄地相關的其他報告要求等。 例如,香港公司的報告要求往往比BVI公司要多(後者無須進行年度審計,亦無須繳交公司稅)。 然而,BVI公司的盡職調查較為困難,因此法律費用通常高於香港公司。 相比之下,直接購買物業則沒有這樣的年報要求,亦可節省相關成本。
- 當然,在香港註冊公司除了有買房的便利和優惠之外,好處還不勝枚舉,例如可以通過香港公司節省經營稅費等。
- 根據香港法例中的《印花稅條例》,當你在香港買賣不動產時就會被政府徵收一定金額的印花稅,否則有關文件將不具法律效力,特別是當文件牽涉法律訴訟時,文件將不獲法庭受理。
- 編按:專欄作者 黃詠欣 擁有多年按揭市場經驗,並為地產代理監管局持續專業進修計劃課程導師,熟知各銀行及融資機構按揭流程及行情,致力推動按揭轉介行業走向更專業及更優質服務,助置業人士輕鬆完成繁複的按揭流程。
- 此網頁說明怎樣計算物業稅,以及提供計算物業稅及暫繳物業稅的例子。
- 例如首置印花稅為4%,那業主可退回「15% – 4%」的印花稅額。
這些表格主要用途是用以規管地產代理,防止並避免誤會及問題產生。 另一方面,由於這些文件及表格都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亦可以同時保障業主、房東、買家及租客。 樓宇按揭比較 換言之,為了保障各方面有關人士,都應該如實填寫並簽署相關文件。 值得留意的是,若任何人士填寫虛假資料導致另一方有損失,當事人可以向法庭申請向有關人士索取賠償。 透過公司轉讓可以節省大量稅項,不過亦涉及一定風險,買賣公司持有的物業,是指買家直接買入公司的股份,而物業仍是由原先的公司持有。
公司買物業: 用公司名義買樓印花稅: 印花稅是什麼?
因此,在改變交易形式前,賣家應該留意在出售物業時如何節省稅務成本。 以公司轉讓形式買賣物業時,買家應該進行盡職審查(Due 公司買物業2025 Diligence)。 通過律師的協助,從而調查計劃買入之公司有沒有隱含債務以及透過核數師核實公司的財務資料,並要求賣家作出聲明保證持有物業的公司沒有任何隱含債務、未付稅項以及訴訟。
DD期間,樓價可升可跌, 升了賣家唔想賣,跌了買家不想買,由於不像簽署臨時般有違約保障,一般DD時間越短越好,確保最後會真的成交。 公司買物業2025 雙方的法律團隊和會計師團隊不斷來回交手,排除該公司隱藏債務和訴訟的可能性。 即使最後有可行的法律意見和核數師報告(audit report),也有風險是公司原來是歸屬一份信託。 一紙信託書就可以證明該物業並不是屬於該有限公司,而是信託“包住”左。 信託的法律地位超然,你看下梅媽(梅艷芳母親和信託人HSBC的官司)就知。
公司買物業: 購買住宅物業要支付15%的從價印花稅
沒有收入證明 – 坊間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份正職在大公司受薪。 不少人士的收入都是以現金獲取沒有一份正規的收入證明,而這類客人要到銀行申請貸款非常困難。 值得留意的是,除非客人有充分理據解釋為什麼沒有收入證明,財務公司就算批都未必會批太高的貸款。
公司買物業: 相關文章 :
但是,這種做法還存在其他風險和持續費用,並需要以現金完成交易。 相對優勢和利弊權衡亦要視乎政府推出的降溫措施,但這些措施或會隨時間改變。 所以到底哪種才是最佳做法,如生活中許多事情一樣,並無單一的「正確答案」。 公司買物業2025 政府就住宅物業的買賣協議徵收印花稅,稅率按樓價或價值而定。
公司買物業: 物業稅
港業主常用各種方法,盡量保留珍貴的首置資格,例如夫婦只用單名而非聯名買樓,或借家人名義持有物業。 如該等公司與該承讓人沒有關係,前者所繳交的「買家印花稅」不可獲退還。 另外,該承讓人從該等公司取得住宅物業時,須繳付「買家印花稅」。 如該承讓人符合(答18)中所列的條件,可申請退還由該承讓人先前繳付的「買家印花稅」。
公司買物業: 相關
當破產令執行償還債務時或你賣給個人時,這部分會產生公司利得稅,以現價減去第一口買入價計算,也就是按1800萬計算。 對於由公司所持物業的擁有人,除了在三年內出售物業時可以免受SSD限制外,亦較容易轉讓資產(例如轉給繼承人等),有利稅務規劃。 因為公司股權出售/轉手需要繳交的印花稅比直接進行物業轉手低得多。 你若與買家就單位的售價達成共識,買賣雙方會簽署臨時買賣合約。 買家印花稅英文為 Buyer Stamp Duty, BSD,主要針對境外投資人士(非香港永久居民)及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的人士,劃一收取樓價7.5%的買家印花稅。 根據香港法例中的《印花稅條例》,當你在香港買賣不動產時就會被政府徵收一定金額的印花稅,否則有關文件將不具法律效力,特別是當文件牽涉法律訴訟時,文件將不獲法庭受理。
公司買物業: 額外印花稅 (SSD)
即使買家因為賣方不簽賠償保障,而決定終止交易,亦要支付部份律師費。 公司買物業2025 盡職調查是指,律師會透過一些網絡和渠道,去調查公司有沒有隱藏債務或訴訟,以及要賣方做完整的核數師報告(audit report)。 其後律師會要求賣家簽保證,聲明以他所知,公司沒有任何債務、未付稅項、以及訴訟。
公司買物業: 稅務及應課稅品
內地買家喜歡成立新的公司去買香港物業,反正都要給30%稅。 不少人以為先以現金付清購買公司(持有的物業)的款項,後再找銀行申請按揭就一定成功。 銀行是接受股東作為聯名借款人或擔保人申請按揭,但是還款是必須用公司戶口。 今時今日,即使香港人持有空殼公司也好難去銀行開公司戶口,銀行也會視作空殼公司持有物業涉及炒賣或高風險類別。 既然要支付樓價30%稅款,為什麼大家會說以公司名義買樓可慳稅?
公司買物業: 以「公司之名」買香港房產,怎麼做最划算?
為了避免承受風險,買家需要聘請律師為該公司進行「盡職審查」,查核公司的營運及財務狀況、是否涉及不良訴訟及違法行為等。 特別例子2:A已有住宅物業,B沒有住宅物業,A和B聯名向C買入另一住宅,樓價600萬,同樣要付15%印花稅,即$90萬。 置業前,準業主普遍關心各類買樓支出,其中包括繁複的物業印花稅,本文將深入淺出把各項印花稅相關事宜,逐一拆解。 所以,即使是容祖兒,也只是向熟人-該公司原任董事為英皇娛樂酒店行政總裁余永焯,以公司轉讓形式買入物業。 首次置業有3個好處,首先最大好處是慳稅,這是吸引真正首次置業人士,以及所謂「自製首置」人士入市的主因。 特別是後者,據近期美聯物業研究報告指,內部轉讓「自製首置」再買樓的個案持續增加,今年首季共有1267宗個案,跟去年第四季僅微跌10宗,相差不遠。
買家亦應該在合約中規定在完成交易後的一段時間內,假如公司出現債務、稅務或其他範疇的追討,買家可以要求賣家作出賠償。 一般賠償保護都是兩年,即兩年內公司發生的訴訟由上手股東負責,兩年後便買家自行負責。 兩年時間足夠買家去賣出物業,之後就算公司有訴訟或債主臨門,買家都已「過海神仙」,可讓有限公司被清盤。 但要留意是,如賣出物業是賣給自然人(即個人),便要繳付 16.5% 利得稅,如賣出物業是透過公司轉讓,雖可免利得稅,但下手一樣要你簽保證和賠償保護才肯買你的公司。 再講,如真不幸遇到訴訟或債主追數,雖然你可向上手追討損失,但也是要透過民事訴訟去追討,既費時也昂貴,如業主已「走路」,便不知如何追討了。
香港人投資物業的心態永不止息,在地產討論區,一個常見的主題是「如何多買一間樓」。 出於這個原因,並通過詳細瞭解以香港公司名義在香港買房的好處後,陳先生決定以公司名義買房。 在註冊香港公司,開通香港本地銀行帳戶之後,陳先生也順利購買了香港房產。
公司買物業: 相關連結
你可以按以下連結,了解更多關於印花稅的資料,或使用有關的網上服務。 若你是香港永久居民同時名下並無任何住宅物業,你就能以相對低的稅率支付從價印花稅AVD(從價印花稅計算方式)。 只適用於住宅物業,如果打算賣出住宅單位,要注意轉售限期的額外印花稅(SSD)開支。 公司買物業 公司買物業 如果物業在持有期為6個月以內,稅率為20%,持有期在6至12個月,稅率為15%;如果在12至24個月,稅率則為10%。
同時代表買方的律師會要求如果日後公司出現了債務追討和訴訟,賣方需要對買方損失作出賠償。 舉個例,A公司持有一項住宅物業,而陳生持有該公司股份,即是陳生間接持有該物業;黃先生買下陳先生在A公司的股份,那麼,名義上該項住宅物業的持有者仍然是A公司,但實際掌控該住宅的人已由陳先生變為黃先生。 當你提出信貸申請時,如銀行或財務機構層在審批過程中曾查閱你的信貸紀錄而最後拒絕該申請,環聯會為你提供免費個人信貸報告,讓你了解原因。
公司買物業: 透過公司股份轉讓購買物業的利弊
當購買由公司持有的物業時,律師需要代買家審查物業產權及被購公司財政狀況;因此,購買公司物業的法律開支往往比直接購買物業更高。 公司買物業2025 公司買物業2025 而且長遠來看,買家要維持公司營運,成本為每年約港幣1萬至4萬元不等(包括審核財務報表費用)。 政策方面對於持有物業的公司的股權轉售沒有任何限制,亦不會額外徵收印花稅。 然而,若在購入住宅物業後三年內轉售的話,則一般須繳交10-20%的特別印花稅(SSD)。
額外印花稅英文全寫為Special Stamp Duty, SSD,是政府為了遏制短期炒賣,降低樓價升幅而設定的「辣招」。 以買樓和賣樓的臨約簽署日期計算,只要買家在購入單位後24個月內出售該單位,就要支付最高達棲價20%的額外印花稅,市場亦將這24個月稱為禁售期。 就住宅單位而言,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對應不同交易情況。 當中包括從價印花稅 (AVD)、額外印花稅 (SSD)與買家印花稅 (BSD)。 此外,近日財政司建議印花稅方面的寬減,也進一步減低這種安排的吸引力。 另方面,以公司名義敍做按揭,屬於非自住物業,在金管局收緊按揭措施下,面對較嚴格的要求,尤其普遍要公司擁有人作出擔保,無疑會令按揭增添難度。
公司買物業: More in 投資:
以往一般用家睇好後市時,都可能會發表一些樂觀預期,例如「有信心明年會反彈」、「估樓價明年升一成」,從陳女士的回應,就清楚知道現在即使最有實力的用家,對後市都不會太樂觀。 《稅務條例》第51C條規定在香港經營行業、專業或業務的人士須就其入息及開支備存足夠的紀錄,以便能易於確定應評稅利潤。 臉書母公司Meta 公司買物業 公司買物業2025 Platforms、IBM等超過50家人工智慧(AI)企業與研究機構,已攜手成立「AI聯盟」(AI … 此外,他認為特斯拉也是頂尖的AI公司,因為掌握大量的數據「且能透過旗下Dojo運算網路分析數據」,「在全世界持續朝電動車邁進時將兩者結合」,賦予特斯拉競爭優勢。
最後,根據法例,只有「自然人」即個人身份及「法人」才可以持有物業,所以只有「有限公司」才可以以公司名義持有物業,因為「有限公司」有獨立的法人地位及身份,但「無限公司」卻沒有獨立的法人地位及身份。 事實上現時很多「有限公司」只以樓宇租賃或投資物業為唯一業務,公司註冊處是會批准的,除非公司董事是不合乎「公司條例」的要求,例如破產人仕。 開設公司之後,可以透過有限公司的特性,以發行股本來籌集營運資金及融資。 公司買物業2025 個人名義買賣物業流程會先簽署臨時買賣合約,一經簽署,即具有法律效力,對買家和賣家都有保障。 而公司股份轉讓形式流程需先進行盡職審查(Due Diligence)。
本文絕不構成法律或稅務建議,僅作為筆者的個人意見,而並非OKAY.com / OKAY Property Agency Limited的意見。 此網頁說明怎樣計算物業稅,以及提供計算物業稅及暫繳物業稅的例子。 麥善鳴又透露,科學園公司亦正開發中央操控平台,通過平台將不同製造商的機械人連接,讓物業管理人員更方便操作。
公司買物業: 物業類型
如首置印花稅為4%,即業主可退回「15%-4%」的印花稅額。 不過要注意,印花稅是以物業原有價值計算,而所有居屋均是以政府折扣價值出售,計算居屋印花稅時需要先翻查居屋物業原有價值,否則資金不足,即會措手不及。 如果掉轉是「先賣後買」形式換樓,例如買入$800萬物業,15%從價印花稅支出為$120萬,而第2標準稅率從價印花稅支出則只需$30萬(3.75%),這有助減低現金流需求。 不過一樣要小心買家撻訂,以致自己未能在1年限期內成功出售舊物業,變相要硬食15%賣家印花稅。
公司買物業: 公司名義
若你正在考慮購買由公司持有的物業,最佳策略是將短期和長期因素都考慮在內,並咨詢在這方面較有經驗而又可信的律師,因為他們的角色及意見非常關鍵。 正式買賣合約由律師根據早前簽訂的臨時買賣合約草擬,用作取代臨時買賣合約,包含更詳盡的條款。 你可在正式合約裡加入特別條款,而這些特別條款不得跟臨時買賣合約有所牴觸。 你可在此了解如何填寫及提交物業稅報稅表,包括由個別人士全權擁有、由個別人士聯權或分權擁有,及法團與團體擁有的物業。
當破產令執行償還債務時或你賣給個人時,這部分會產生公司利得稅,以現價-第一口買入價計算,即是1800萬計算。 雖然地產代理或買方可以透過土地查冊獲得以上資訊(如產權負擔已在土地註冊處登記),不過,為確保出售過程順利,以及避免日後出現糾紛,你最好預先跟買方披露有關資料,保障自己的利益。 另外,你也有責任向買家披露樓宇的潛在欠妥之處,這些潛在欠妥之處是買家在正常檢驗單位的情況下未能察覺的。 大手筆置業當然要融資,第一代林太當年透露,阿仔嘉湖山莊兩房單位即使買貴40萬都無問題,直言銀行估到價就不會「死錯人」。 若然業主或投資者不希望平白損失樓價10%-20%的話,就記得不要在禁售期內出售物業了!
如果有關文書在修訂條例刋憲前已加蓋印花,申請人必須遞交已填妥的補充資料表格(即印花通告第03/2014號的附件B) ,但不用遞交表格IRSD112。 就印花稅而言,「住宅物業」及「非住宅物業」的分類是按照批准用途而非實際用途或給予物業的標簽或描述而定。 持有full 公司買物業 paid物業的空殼公司可以申請按揭,只需要股東作為聯名借款人或擔保人,以股東的入息去計算壓力測試。 所以,前提是你必須前現金付清購買公司(持有的物業)的款項。 銀行是不可能借錢給你去買公司,雖然大家都知道你買的是其持有的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