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局在2023年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班級教學模式上每級一班普教中班,亦設抽離小組教學。 仁立 中西區11校網只有聖公會聖彼得小學超收10人和般咸道官立小學超收1人外,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小學更剩餘11個自行派位學額。 仁立 傳統名校集中地的港島灣仔區12校網,只有軒尼詩道官立小學超收12人,而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與其餘熱門學校,如聖公會聖雅各小學、瑪利曼小學都沒有超收。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學校全年全科考試次數為2次,全年全科測驗次數為2次。 小一叩門通常有400多人申請,爭奪約10多個學額,平均40人爭一個! 學校好重視誠意,先揀選在自行分配及大抽獎均放沙呂為首選的申請者,面試時同時接見孩子及家長,了解家長是否認同學校的教學方針,子女能否正常學習,但沒有突出技能的學生仍有機會,每一個種子總會成長,在六年的學習生捱會發掘到技能。
仁立: 小學討論 – 東區
這種非一般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從體驗中培養人文關懷,而且投入學習,樂在其中。 仁立2025 QSIP自2017年獲田家炳基金會資助,開展「傳承『動』起來:香港中華文化課程設計與推廣」計劃,至今已發展至第三期。 計劃旨在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簡稱「非遺」)為切入點,協助中、小學發展校本跨學習領域課程 ,藉結合課堂學習與實踐體驗,豐富學生對「非遺」項目的認知,從中了解中華文化及歷史,建立身份認同並培育正面的價值觀。 同時,透過協作過程,提升教師的校本課程設計、實踐及反思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聖公會仁立小學的學校發展計劃是:星期五下午定為教師教研活動時段,舉行學科共同備課、專題工作坊、分享會、觀摩課、教師身心靈活動等。 參與各類校本學習支援及交流計畫,讓各科組得到足夠的教學支援及發展,提升教學效能。
如果家長的理念跟校方相同,而小朋友是快樂、愛學習、喜歡分享就更好。 大天海帆有約15個叩門位,目標是面見所有小一叩門申請人,不過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階段都沒揀選該校,面見機會則不大。 仁立 家長區有老師與家長傾談,了解家長入讀的誠意,是否清楚學校的教學理念,還是「漁翁撒網」式報讀學校,但並非面試;等候區讓小朋友小組遊戲15至20分鐘,遊戲如玩積木、LEGO、看圖書,老師從中觀察他們與人相處的表現。
仁立: 香港培正小學
在師資方面,聖公會仁立小學全校教師總人數為60人,其中100%擁有教育文憑、100%擁有學士資格、32%是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32%具有特殊教育培訓資歷;年資方面,18%老師年資在4年或以下、25%年資5年至9年、57%老師擁有10年或以上年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接種人員出現人為錯誤,為學童接種濃度高於正常劑量的麻疹疫苗。 新界區校網中,以荃灣62校網的荃灣官立小學超收27人最多,該校網的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馬灣)超收17人,海壩街官立小學、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亦分別超收14及10人。
- 2023學年官立及資助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結果於昨日(21日)出爐,成功比率達49.6%,是近15年新高,家長可向申請小學查詢結果。
- 有 25% 的學校會使用普通話教學,他們當中大部分同時是中英並重。
- 作為藍田的傳統名牌小學,最近兩三年註冊藍循的學生,99%都是來自自行分配或統一派位,只有極少的學額供小一叩門申請。
- 他亦指,打高濃度劑量的疫苗一般會增加不良反應,如針口痛或發燒等。
- 随著现时校舍于翌年落成,仁立小学下午校随即迁入现址,并更名为仁立纪念小学;而上午校则留守原址,亦改为全日制。
QSIP學校發展主任李敏明與人文學科教師分享分層評估的計分方法,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創造成功感。 為促進跨校專業交流,QSIP本學年特別為協作學校舉辦聯校教師專業分享會,由QSIP團隊聯同多所協作學校,分享學校與QSIP的協作經驗及成果。 為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制度不斷推陳出新,學校既要積極回應時下的轉變,又要裝備團隊,提升專業能量,以增加教學效能。 為協助小六學生適應中學學校生活,本校制訂相關的政策,如組織各種交流活動,舉行家長會,讓學生認識中學課程,協助學生適應新的校園生活。 仁立2025 根據2022/23學年資料顯示30的班級結構是小一5班,小二5班,小三5班,小四5班,小五5班,小六5班,總計全校共開30班。 仁立 2023/24學年班級結構資料30的班級結構是小一5班,小二5班,小三5班,小四5班,小五5班,小六5班,總計全校共開30班。
仁立: 小學討論 – 油尖旺區
浸信宣道會呂明才小學推行小班教學,著重培養學生品格及共通能力,教養出有自信、樂觀有愛的孩子,教學風格備受肯定。 學校將在6月9日至12日接受叩門申請,合資格的申請者將在17日接受面試。 成立於1951年的循道學校擁有超級寬敞的校舍環境,提供學生全能發展的機會,深受家長青睞。 學校從即日起直到12日接受小一候補生報名,家長須於學校網站填寫申請表,並於2日內電郵校方所需申請資料。
特別室包括:創科教室、電子科技教室、英文電子教室、視藝室、音樂室2個、沉浸教室、活動室及彩虹祈禱廣場。 千禧校舍,全部課室有空調及投影設備,鋪設電腦網絡,一人一機。 這小學佔地面積大約 仁立2025 10,700 平方米,屬於「超大型」的校園。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聖公會仁立小學的資訊。 每年約有200至300人叩門報名,約10至15個爭一個名額。 家長需要面見,面談內容主要了解家庭狀況,及是否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
仁立: 發展跨範疇學習課程 提升教師的專業能量
獲得自行分配學位的兒童,其家長須於這周三 (11月25日) 或周四(11月26日)辦理註冊手續。 葵青區熱門學校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以優秀英語教育著稱,音樂、科學及數學比賽屢獲殊榮,重點推行「林護人計劃」,培養學生「領導能力、熱誠、謙虛、智慧、樂觀、創意、同理心和責任感」八大質素。 煒楓精於數學,對奧數尤其感興趣,一年級已開始參加「華夏盃」(全國數學奧林匹克邀請賽香港賽區),鋼琴、長號、辯論也難不倒他。 他表示︰「我最喜歡學校的圖書館,有很多圖書,我每星期會去三四次,不同類型的小說都會看。」他的兩個姐姐都是仁紀的畢業生, 分別升讀荃灣官立中學及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而他亦以林護為第一志願。 註:小一派位校網資料只是按教育局提供的自行及大抽獎學額推算,只供參考。
仁立: 小學討論 – 葵青區
在統一派位欄,括弧內是統一派位學額佔小一學位總額的百分率,百分率少於 50% 者,表示該學校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已用盡名額,即申請人數超越名額,屬於較受歡迎的小學。 學習和教學策略:注重兩文三語訓練,拔尖補底計劃照顧學習差異。 初中設英文、數學拔尖班及中、英、數輔導班;高中設中文及英文拔尖班。 高中提供文理商多元化課程選擇,文中有理,理中有文。 為中一學生設跨學科英語課程,以便他們適應英語教學的環境。 圖書館定期舉辦書展及書籍推介講座,並透過網頁提供最新資料。
仁立: 香港真光幼稚園(堅道)
符合資格者將在17日收到電話通知面試時間,若無則表示落選。 為推動學校的相關發展,QSIP團隊特別於學期末安排「校內經驗總結分享會」, 並與該校的生命與價值科教師一起向全體教師分享發展成果,展示如何通過各式各樣的校本教學設計及體驗式學習活動,實踐生命與價值科的精神。 此外,QSIP團隊亦藉機為全體教師介紹更多有助推動全人教育的策略,鼓勵教師試行,為學校將來進一步推動相關發展埋下種子。
仁立: 小學討論 – 北區
辦學宗旨:本著基督「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樹立淳樸校風。 以學生為中心,透過正規課程及課外活動,發掘他們的潛能,讓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六育得到均衡發展,讓他們在關懷和愛中成長。 香港有 423 間資助小學,佔整體約 81%;香港有 496 仁立 間男女小學,佔整體約 94%;香港有 181 間基督教小學,佔整體約 34%。 95校網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由以往的2測2考減少至0測3考。 將軍澳天主教小學 仁立 -由以往的2測3考減少至2測2考。 65校網聖公會主恩小學 -由以往的0測4考減少至0測3考。
仁立: 新界區小學叩門資訊
入選者將在16日獲邀參加第二輪小組面試,晉級者最後則需於6月28及29日參加第三輪面試。 QSIP早前到華德學校舉行以跨範疇學習為焦點的全體教師工作坊,為該校現行的跨範疇學習課程注入新元素,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經歷,及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 學校發展主任於工作坊上通過不同學科的教學示例,與教師探討跨範疇課程的概念及「探究式學習」的設計元素,以助培育學生的探究精神及引導他們建構知識。 此外,學校發展主任又分享了不同探究課題的導入活動設計,並讓教師親歷其中,帶出引領學生進入探究情境和提升學習興趣的技巧。 是次工作坊讓教師進一步掌握跨範疇學習及探究式學習的精髓,提升教師的專業能量,為本年度共同協作發展校內跨範疇學習課程而鋪路。
仁立: Ocean X Stem 課程
入圍者將在6月中收到電郵通知,並於27日進行面試。 學校安排於同一天、同一時段舉行五場科組工作坊,分別涵蓋中文、英文、數學、科學及人文學科五大學習領域,並由具相應專科經驗的QSIP學校發展主任主持。 各科組工作坊分享曾在不同學校實踐的照顧學習多樣性教學設計及評估策略,並剖析設計背後的理念及實踐重點。 仁立 QSIP特意籌備「新時代下的學校改進:後疫情.人才流動.教育新政策」專業分享系列,共安排三場公開研討會,與教育界不同持分者一同探討學校發展策略。
仁立: 學校改進專業分享2023 學校領導人研討會 宏觀部署學校改進
QSIP未來將為協作學校就着不同交流主題安排更多跨校交流活動,以跨校網絡促進專業發展。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 為了讓五年級學生及家長及早做好升中準備 , 本校特意於10月14日舉行了五年級升中講座 。 講座 第一部份由聯繫中學–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鄭航勇校長到校分享林護中學的發展方向及教育方針,鄭校長亦與仁立家長分享入讀林護中學的 錦囊,包括大量閱讀、提升個人英文水平、擁有追求學問的熱誠,投入興趣及具備良好品格等。 鄭校長更帶同仁立的校友–譚梓澄同學分享過去四年在林護生活的點滴,讓大家深入了解林護的學習生活,透過譚同學真誠分享,了解林護不僅是一所學術成績優異的中學,更提供豐富資源和不同學習機會,讓學生發掘自己的潛能,實現理想,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樑。 仁立2025 在小一叩門階段,大約提供5個學位,去年超過300人申請。
學校已啟動危機處理小組應變程序,了解死者同班同學的心理狀況,他們暫時情緒穩定。 校方指,事發後有學生寫心意咭安慰死者家人,並為她禱告。 香港有 360 間資助中學,佔整體約 78%;香港有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香港有 仁立2025 153 間基督教中學,佔整體約 33%;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辦學宗旨:秉承基督精神,提供全人教育,培養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六育均衡發展及追求卓越,具備「林護人」素質:領導才能、熱誠、謙遜、智慧、樂觀、創意、同理心及責任感。 近期傳媒關心學生自殺上升趨勢,黃仁龍認為,抑鬱在中學生之間常見,更因長期新冠疫情習慣不正常狀態並難以復常而加劇。 有專家建議學校加強學生的幸福感,他引述哈佛大學Robert Waldinger對成人發展的研究及題為「快樂人生秘密」的演講,指出快樂的關鍵是與他人的正面關係,讓人感到開心、健康和更長壽。
仁立: 新界及離島區減少測考次數的學校包括:
學校專訪:專訪天神嘉諾撒學校,與 QSIP學校發展主任一起探討藉着建立跨範疇學習的校本課程來培育中層教師的關鍵。 資料來源:小一班數是 2023 年度入學的數據,來年的小一開班數目不一定跟去年度一樣。 統一派位學額是教育局公布的 仁立 仁立2025 2023 年度統一派位各校的暫定派位學額。
位於荃灣區的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推行資優教育,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獲得均衡發展。 另外,學校也推行「自攜平板電腦學習計劃(BYOD)」,學生需要自備平板電腦回校上課。 仁立2025 仁立2025 希望為孩子報讀該校的家長需要在6月10日前,以郵寄方式或是親自到校遞交申請資料,其中包括不超過1分鐘的面試錄像。
仁立: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幼稚園
首輪面試接見所有申請人,當中50名學生可進入次輪面試。 面試讓學生揀選自己喜歡的圖書、畫紙、畫筆及玩具等進行小組活動,老師從中觀察學生之間的相處和個人表現等。 仁立 老師亦會個別面見學生,透過一些中英文的字卡來考核他們是否懂得拼讀,或以圖畫發問一些簡單的問題,測試學生的理解能力。 」校方會優先考慮家長的誠意,例如是否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否願意參加家長學堂,以及孩子是否具備做『溫文爾雅宣小生』的潛質和具有音樂訓練等。 過去在小一叩門階段收到逾百人申請,競爭每年約9個叩門位,基本上天主教家庭的小朋友都有面試機會,其他會揀部分面見。 校方不設筆試評核,小朋友在等候面試期間要畫一幅圖畫,老師在旁留意她們的專注力及性情。
仁立: 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幼兒學校
百年老牌女校嘉諾撒聖心學校注重培育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加上有直屬中學嘉諾撒聖心書院,更是成為許多女學子的首選。 學校將從即日起至12日開放小一備取生申請,家長需要親自到校遞交相關申請資料。 入選者將於6月17日進行面試,若在 6 月 15 日仍未獲學校覆電者就表示落選了。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李少芬副校長(左二)和QSIP學校發展主任陳可兒博士(左一),與到訪的友校就規劃跨範疇學習進行深度專業交流。 QSIP於本學期初到訪明愛馬鞍山中學為全體教師主持學生培育及班級經營工作坊,分享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及提升班級凝聚力的實踐策略。 各級班主任及任教教師又按年級分為不同組別,就多個班級經營個案進行探討,並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切身代入情境,感受不同處理方式的效果。
仁立: 小學討論 – 觀塘區
近年,愈來愈多學校關注發展生命教育及價值觀教育,以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及思考分析能力。 QSIP與迦密中學於2021/22學年協作,為生命與價值教育科設計中四級的跨範疇學習活動;其中一個單元以「性教育x資訊素養」為主題,透過戲劇教育手法讓學生深入探討兩性關係、網上欺凌等議題,學生有積極表現及深度反思。 此外,學校亦以「活化福榮街」為研習主題,透過一連串的體驗式學習活動及反思,帶出人文價值,並啟導學生分組構思社創方案。 中四學生完成學習歷程後,學校安排學生參與成果展示分享會,由中四學生向中五學長展示計劃書、海報及宣傳短片,當日場面熱鬧,且充分表現出學生的創新精神。
仁立: 教學語言
【小一派位/自行派位/小一自行/自行超收】2024學年官立及資助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結果今日(11月20日)公布,家長可向申請小學查詢結果。 TOPick翻查全港116間熱門小學網頁公布的結果,有44間出現超收情況,超收人數由1至18人不等,其中以荃灣62校網的荃灣官立小學超收27人最多,其次為屯門區的順德聯誼總會李金小學及油尖旺區的循道學校。 2023學年官立及資助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結果於昨日(21日)出爐,成功比率達49.6%,是近15年新高,家長可向申請小學查詢結果。 TOPick翻查新界區30間熱門小學網頁公布的結果,整體而言超收情況並不嚴重,大部分學校超收人數在10人以下,其中以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超收29人最多。 仁立2025 仁紀 學年有高達98%畢業生獲派首三志願,當中79%獲派第一志願,另有多達39人升讀聯繫的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其餘不少入讀區內英中,如佛教善德英文中學、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
仁立: – 1956 年度
學校以「仁立」命名,乃表彰一生忠誠事主之鍾仁立會吏長。 自1970年創校,至2002年新校落成期間,歷任校監有:李冬青牧師、李乃元先生、鄺夏慧中女士、周歧伯先生;歷任校長為何祥麟先生、茹季坤牧師、王誌堅先生、黎慧明女士、鄧兆鴻先生、唐玉麒先生、鄭秀薇女士、林婉儀女士。 2001年,原校入紙競投鄰近葵涌邨的校舍,以分拆為兩所獨立的全日制小學,並獲批准[4]。 隨著現時校舍於翌年落成,仁立小學下午校隨即遷入現址,並更名為仁立紀念小學;而上午校則留守原址,亦改為全日制。 我們搜邏一些有提及到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的影片,希望帶來多方面的資訊去認識這學校。
中心指已於2月28日聯絡校方解釋事件及聯絡受影響學童的家長,並徵詢兒科專家及參考藥物安全資料等,相信接種多於建議劑量的疫苗一般不會影響整體免疫反應或疫苗的效益,但可能會增加不良反應,例如注射部位局部不適或較高燒等機會。 仁立 他憶述擔任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時,於2018年首次到訪葵涌醫院幾個心痛的畫面:一位年過80的婆婆為其50多歲女兒餵食,女兒眼神空洞,母親卻對他(黃仁龍)微笑,盡顯母愛;在兒童及青少年病房,有厭食症病人瘦骨嶙峋接受強制餵食。 他指這些都是極需照顧但無法自助的弱勢社群,政府有責任適時提供更有效協助。 此校前身为圣公会仁立小学下午校,以已故香港圣公会会吏长锺仁立冠名,于1970年创校,沿用半日制模式办学[3]。
仁立: – 2010 年度
「學生在小學打好數學根基,解數能力幾好,當中有拔尖參加數學培訓。學校設有人才庫,甄選出數學能力高、批判思維強的學生參加培訓。」有學生熱愛理科尤其是飛行,獲選參加「衝上雲霄計劃」,由現役機師到校培訓尖子,當中三人更獲選代表香港到新加坡參加國際賽。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的學校發展計劃是:持續進行校本教師專業培訓,並引入外界資源及與大專院校或專業機構合作推行課程發展計劃,提升教學效能。 仁立 鼓勵教師持續進修,掌握電子教學的新趨勢及STEM課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