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申請學生與申請學校具有相同信仰,家長需帶同宗教信仰證明文件正本及影印本。 決定參加自行分配學位的家長,須於今日(21日)至星期五(25日)5天內,將填妥的「小一入學申請表」以及下列文件資料,一併交予心儀的官立、津貼小學。 前兩個部分都需要填寫個人資料,丙部則是重要的「自行分配學位」申請部分。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2025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自行分配學位分為甲項「必獲取錄」及乙項「計分辦法準則」兩部分。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1.住址所屬小一學校網編號:全港共劃分36個小一學校網,家長需要根據學童的唯一或主要居所,填入對應的學校網,家長可查閱教育局提供的小一學校網編號及覆蓋範圍。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接受已蓋釐印租約、差餉單、公屋租約或水/電/煤氣/住宅電話收費單為住址證明;而銀行信件、法庭傳票及稅單上的地址有可能是通訊地址而非居住地址,故教育局不接受為住址證明文件。
如子女申請在兄/姊的小學就讀,家長須帶同兄/姊最近期的學生手冊正本與影印本。 無法靠甲部的「世襲制」獲得直接取錄機會者,可嘗試通過「計分辦法」入學。 取錄機率將會視乎該校的申請人數、「必獲取錄」餘額等因素決定。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2025 若申請學童是首名出生子女,只需要在「小一入學申請表」 中聲明即可。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2 丙部:「自行分配學位」
甲部為申請兒童個人資料,乙部為家長或監護人資料,最後丙部則是「自行分配學位」的申請資料及計分表。 三、家長/監護人身份證明 家長遞交申請時需出示本人的身份證正本,如家長或監護人委託其他人遞交,則需要出示學生家長或監護人之身份證影印本,否則學校不會接納申請。 一、已填妥的「小一入學申請表」 家長可以向子女就讀的幼稚園領取「小一入學申請表」,或前往各區民政事務處(諮詢服務中心)、教育局各區域教育服務處及學位分配組索取。 家長切記,「小一入學申請表」是一式三份的過底紙,切勿分拆填寫或提交。
- 決定參加自行分配學位的家長,須於今日(21日)至星期五(25日)5天內,將填妥的「小一入學申請表」以及下列文件資料,一併交予心儀的官立、津貼小學。
- 申請學生如申報父/母/兄/姊為學校畢業生,家長須帶同父/母/兄/姊的畢業證書正本及影印本。
- 取錄機率將會視乎該校的申請人數、「必獲取錄」餘額等因素決定。
- 若符合第1-5項「家人與學校的關連」者,需要在「17」欄目填寫符合條件編號,並刪去不適用項目,以及填上當事人姓名、畢業年份或就讀班級。
- 家長可以向子女就讀的幼稚園領取「小一入學申請表」,或前往各區民政事務處(諮詢服務中心)、教育局各區域教育服務處及學位分配組索取。
小編理解許多爸媽或許還不太熟悉操作程序,今天就一一為各位解析更多小一入學資訊,以及最重要的填表教學,並整理遞交表格所需文件,為申請做好準備。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如若子女在自行分配或統一派位階段未能成功入讀心儀學校,家長亦可選擇在統一派位公布結果後,向學校叩門爭取最後機會。 必須注意的是,家長們必須在指定日期之前前往學校進行註冊,如未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註冊,學位將被取消。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丙部:「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資料
四、住址證明正本及影印本 住址證明須與申請表內填報住址相同,住址證明內之姓名亦須與家長或監護人(即表格上的申請人)姓名相同。 家長留意,住址證明非常重要,關乎小一派位的校網,而可獲接受的住址證明包括租約、差餉單、水電及煤氣費單,惟私人機構發出的信件如銀行月結單及電話費單則不會接受。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溫馨提醒:「自行分配學位」僅接受家長為小朋友申請一間官立或資助小學,若同時向超過一間小學遞交申請表,將會被取消資格。
若符合第1-5項「家人與學校的關連」者,需要在「17」欄目填寫符合條件編號,並刪去不適用項目,以及填上當事人姓名、畢業年份或就讀班級。 若符合「必獲取錄」其中一項條件,即可在甲組填寫所申請之小學名字,並在「16」空格打「✓」,刪去不適用的選項後,記得填寫相關親屬的名字,若是有在讀兄姐,則需填上現時就讀的班級。 六、父/母/兄/姊之畢業證書(如有) 申請學生如申報父/母/兄/姊為學校畢業生,家長須帶同父/母/兄/姊的畢業證書正本及影印本。 通訊地址在「通訊地址」一欄填寫住所地址,可參閱電費單、水費單、煤氣費單。 如果交表後想更改地址,便要在統一派位交表前一星期,前往教育局學位分配組辦理轉校網的手續。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申請步驟
一般而言,家長所申報的居住地址即是與校網相對應的固定居所,因此交表時亦需要提供住址證明(水電煤單、差餉單、已打釐印租約等),而銀行信件、法庭傳票或稅單則一向不被接受。 2024年小一自行分配學位於今日(11月20日)揭盅,獲派學位的學生人數達21,086,繼去年再度刷新成功紀錄,高至49.9%,成16年來新高。 本港現行的小一入學機制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兩個階段。 以下整理自行分配學位的3大重要事項,從機制、計分方法至重要日期,一一為家長羅列清楚。 七、宗教信仰證明文件(如有)
若申請人的父/母為該小學工作,或兄/姊為該小學讀書,記得要在這一欄剔「是」,並寫上他們的名字/班級,小學便會無條件取錄。 乙部:計分類即使沒有親屬關係,不能用上述的方法也不用擔心,仍可以透過計分制入學。 家長可以根據不同的計分準則,選擇子女符合準則的選項,並將編號填在右邊空格。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2025 3.證件編號+整件類別:根據學童身份證明文件如出世紙或是身份證填寫相應的「登記編號」。 而在「整件類別」一欄,若是香港公民則可填入「00」或「01」,而非香港公民則需要根據所提供的身份證明文件類別填寫相應序號(參考表一)。 五、兄/姊在學校就讀證明(如有)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家長電子專遞 – 2023年08月31日
因此,即使不太滿意被分派的學校,亦應該先完成註冊,以確保學位。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若之後成功獲取錄,只需到已註冊的小學取回「註冊證」,同時取消已註冊的學位,並往成功叩門的學校重新註冊即可。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而當學校符合「世襲制」資格的申請超出30%學額時,按教育局規定,小學必須取錄所有此類「世襲制」學生,所以當人數多於30%學額,小學須用統一派位的名額,俗稱「超收」。 反之如果「世襲制」學生不足,未能用盡30%學額,小學便可把剩餘學額撥予「計分辦法準則」自行分配,亦即所謂的「計分制」學生。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申請資格
而在「整件類別」一欄,若是香港公民則可填入「00」或「01」,而非香港公民則需要根據所提供的身份證明文件類別填寫相應序號。 8.通訊地址:建議家長以英文為優先填寫可供通訊的地址,每字母佔一空格,無需標點。 這裡需留意的是通訊地址與居住地址若有不同,則需要另外填寫居住地址。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家長電子專遞 – 2023年09月19日
每所官立及資助小學會將其小一學額的大約50%作為「自行分配學位」之用。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家長可替其子女向一間位於任何小一學校網的官立或資助小學,遞交小一入學申請表,申請該校的自行分配學位。 而若家長同時向多於1間官立或資助小學申請學位、或同時經「小一入學電子平台」和以紙本申請,其子女的自行分配學位申請將會作廢。 直接資助計劃小學、私立小學及英基學校協會屬下小學均不在「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之內,若家長想為其子女入讀該學校,需要自行向有關學校申請。 教育局發言人早前指今年有42,277名兒童申請官立及資助小學的自行分配學位,當中有21,086名兒童獲派此類學位。 其中屬於有兄/姊在該校就讀或父/母在該校任職類別共11,138人,餘下9,948人則屬按「計分辦法準則」分配類別。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丙部:「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資料
9.家長中英文姓名:家長中英文姓名需要與出生證明文件上一致。 此外,「英文姓名」必填,格式為正楷書寫,先寫姓氏,後到姓名。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5.出生日期:需要在2022學年入讀小一的學童,必須在2022年9月入學時年滿5歲8個月。 即是指學童必須在2016年12月31日或以前出生,凡在2017年1月1日或以後出生的兒童則需要在2023學年入學。 2.學童中英文姓名:學童中英文姓名需要與出生證明文件上一致。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申請步驟
雖然從成功率來看,「世襲生」佔多,但以「計分辦法準則」獲得派位的學生亦將近萬人,着實不少。 根據「計分辦法準則」分配的學位,教育局規定此類學額佔學校小一學額不少於20%,若申請兒童的數目超出其學位數目時,學校須按照以下「計分辦法準則」甄選學生。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家長要注意,申請兒童只能在第(一)至第(五)項中選一項填報;而在第(六)至第(七)項中,亦只能申報其中一項。 教育局日前已經公佈2022/23學年官立及資助小學一年級的最新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9月27日,長達近一個月的時間可讓家長準備申請「自行分配學位」的表格,並於9月20日至27日到心儀學校遞交!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2025 申請程序雖然並不複雜,但所需文件還是提早準備較好,千萬別臨急抱佛腳,以免錯失良機!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 申請資格
由於陳先生家中的水、電、煤氣收費單均是以其母親作為登記人,遂向教育局查詢可否以選管處發出的立法會投票通知書作為住址證明,教育局拒絕,原因是通知書不在接受住址證明的清單當中。 家長只可在每一類中選擇一項符合的條件,三個條件相加就是最終得分。 在宗教信仰部分,個別學校對於「相同宗教」可能會有不同定義,因此家長務必要了解清楚詳情。 小一入學申請住址證明2025 陳先生坦言沒想過一張住址證明要如此「麻煩」,難怪有朋友曾表示,早在小朋友就讀K2時,便要將差餉等住址證明「儲下來」,以作升學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