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醫管局,不少批評指其肥上瘦下,處事不公,早為前線醫護所厭惡,多年來公眾形象甚差,早成香港公營醫療的毒瘤。 在這次醫委會作出停牌裁決後,醫管局僅表示醫療程序日趨复雜,公立醫院須通過跨專業團隊協作,為病人提供適切治療,又說明白前線的關注,希望事件不會影響醫患關系及病人服務。 至於切實改善引起醫療事故的結構性問題(誰都知道醫管局本身就是問題),醫管局就隻字不提。
未經恰當評估,為老人院舍院友簽署兩份使用約束物的表格。 未經恰當評估,為老人院舍院友簽署一份健康檢查表格。 未經恰當評估,為老人院舍職員簽署一份健康檢查表格。 未經恰當評估,為老人院舍院友簽署四份使用約束物的表格。 醫生停牌2025 未經恰當評估,為老人院舍院友簽署三份健康檢查表格。 醫生停牌 當中三名醫生,包括陳業宏、麥德華及何廣志,亦於同年,在未經恰當檢查情況下,為老人院舍職員或院友簽署健康檢查表格。
醫生停牌: 養和醫生與女病人發生性關係 專業失當成立 停牌1個月
研訊小組主席劉允怡在頒判辭時稱,被告是一名熱心的醫生,並已獲得妻子原諒;但醫生與病人發生不尋常關係不止是二人之間的事,指出案件屬嚴重專業失當,能影響公眾對醫生的信任。 醫生停牌2025 他就此案件判被告停牌一個月,不設緩刑,在五星期的上訴期後生效。 聆訊期間,控方提供多項證據及案例,包括被告與A的親暱對話紀錄,證明二人有親密行為,包括接吻、撫摸等。 二人曾向對方說「我愛你」、「我想念你」,而A曾向被告稱「你可以選擇繼續與妻子一起,這會令我受傷,但我會理解你的決定。」另外,A與友人的對話紀錄亦提到,被告與A曾經發生一次性行為。
- 代表律師亦指,張偉成今後會更小心診症及注意藥物使用,並會更新藥物的標籤列明如出現噁心多於兩日,應停止服用藥物。
- 另外,尹醫生的支持者昨日再到場於門外高舉橫額支持尹,張崇德直言覺得對方好殘忍,「我諗唔到係,有人喺我哋傷口上灑鹽。」其中一名支持者黎小姐指,同情張氏夫婦的遭遇,但認為尹是好醫生,故到場支持。
- 醫委會委員蔡堅表示違例駕駛是嚴重的罪行,即使朱醫生已判監12日,罪行亦與病人沒有直接關係,但案件影響業界聲譽,朱醫生的行為鹵莽自私,完全沒有考慮市民的安危,參考過往案例後判處有關刑罰。
- 她又指,全家人過去10多年一直視巫浩源為家庭醫生,惟事件發生後他未曾向家屬表示歉意,對此感到非常失望。
- 私營醫療在官方推動支持下,以更高的薪酬和更佳的工作環境,從公營醫療挖角,令公營醫療醫護人手流失嚴重。
- 醫委會指涉事醫生黃卓義,巡房8次也未發現並阻止護士的錯誤做法,將病人的永久造口當作臨時造口處理,遂作出除牌6個月的處罰。
- 辯方資深大律師林孟達求情時指,蔡明欣在這9年背負着內疚及自責,以後接生時,已安排一隊醫生團隊到場候召,同時不會在診所刺穿羊水。
當中曾三度被裁定專業失德的曾廣文被判最重,判停牌一個月。 除了曾廣文,其餘被告醫生陳業宏及麥德華,最終被判停牌一個月但准緩刑六個月;劉海彬、何廣志及羅肇衡則被發警告信。 張偉成代表律師於庭上承認相關控罪,並求情指,對事件十分抱歉,希望在此機會對病人作出真誠致歉。 醫生停牌2025 律師又指,事件對張偉成而言,已上了寶貴的一課(very hard lesson)。
醫生停牌: 蔡堅:社署資源不足 醫生每月只巡院舍兩次
萬一有「前科」的醫生再捲入醫療事故,醫生同業和公眾可有多一條線索,了解事故究竟與當年醫生補救措施不足有關,還是事有湊巧。 馮宜亮被指於2010年至11年間,治療一名10個月大的男嬰時涉及9 項專業失德,醫務委員會昨裁定馮宜亮其中7 項專業失德成立,今日判其停牌3個月,不設緩刑。 被問到會否認為判決過重,馮宜亮反問記者「你們認為呢?」,稱要留待公眾判斷。 被問及是否認為自己做錯了,馮稱自己為病人做了最好的事,並會研究是否上訴。 研訊小組主席蔡堅表示,有被告醫生聲稱當時因時間緊迫,沒有為意表格未填妥,因而犯錯;蔡堅強調檢查表格是醫生的責任,指出醫生遺漏檢查有可能為病人帶來風險,遂裁定六人專業失當罪成。 如果醫生承認犯錯、接受懲罰、補償過失,社會應給他們機會改過。
社會福利署控告六名私家醫生,於2016年在未經恰當評估,亦未確定資料已填妥的情況下,為老人院舍院友簽署使用約束物的表格。 當中三名醫生亦於同年,在未經檢查的情況下,為老人院舍職員或院友簽署健康檢查表格,部份表格更是只有空白,僅得醫生蓋章及簽名。 醫務委員會今日(10日)就此案件展開紀律聆訊,裁定六人專業失當罪成。 其中三人接收警告信;兩人被判停牌一個月,緩刑半年;一名曾三度被裁定專業失當的醫生,由於犯錯性質與過往相似,被判停牌一個月,不獲緩刑。 未經恰當評估,為老人院舍院友簽署一份使用約束物的表格。
醫生停牌: 醫生停牌後復牌 理據不公開 業界公眾難監督
研訊小組主席劉允怡指出,被告明顯沒有避免與A發展不當關係,判專業失當成立。 養和醫院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鄧兆暉在2012年,與當時已婚的女病人發展婚外情,二人曾有性關係。 鄧兆暉被控1項專業失當,醫委會就此案件在前日(20日)開始展開聆訊,今日(22日)宣布指控成立,判停牌一個月,不設緩刑。 醫委會指涉事醫生黃卓義,巡房8次也未發現並阻止護士的錯誤做法,將病人的永久造口當作臨時造口處理,遂作出除牌6個月的處罰。 判決激起醫生團體反彈,前線醫生聯盟發起網上聯署,反對醫委會裁決,一日內收集到約4700個簽名,其中八成半是醫生。
醫生停牌: 求情時未有承認自己做錯
私營醫療在官方推動支持下,以更高的薪酬和更佳的工作環境,從公營醫療挖角,令公營醫療醫護人手流失嚴重。 願意留在公營醫療體系繼續服務市民的,就要面對更惡劣的工作環境、更長的工時、更大的工作壓力,以及因而更易引起的醫療事故及相關後果。 最終受害的,就是大多數無法承擔昂貴私營醫療費用、必須依賴公營醫療治病救命的香港市民。 現行的私營化、產業化醫療政策,根本上是對公營醫療系統和整體社會健康打毒針。 六名醫生在不同院舍服務,一同聆訊的原因是社署一併控告。 證物顯示,有關表格的院友個人資料,如姓名及評估結果等並不齊全,部份頁面甚至完全空白,但有醫生的蓋章及簽名。
醫生停牌: 相關推薦
對於這次事件,醫管局到現在,都只是發表毫無建設性的虛應官腔,怎不令前線醫生氣結? 或者,要徹底改善香港的結構性醫療問題,真的要從改革醫管局甚至取消醫管局做起。 醫生停牌2025 有家屬何先生表示,由於其外母居於涉事院舍,坦言對事件感到擔心,指醫生有必要先了解院友情況才簽署表格;認為政府應加強監管,而涉事醫生應遭到譴責。 醫生停牌2025 他提醒其他家屬不應盡信院舍職員,要了解家人情況,才決定是否使用約束物。
醫生停牌: 香港文匯網
她又指,全家人過去10多年一直視巫浩源為家庭醫生,惟事件發生後他未曾向家屬表示歉意,對此感到非常失望。 她希望透過公開事件交由公眾定論,並期望研訊小組在本周五(14日)覆核期屆滿前主動覆核決定,否則會考慮將提出司法覆核及向該醫生提出民事索償等。 私家醫生巫浩源涉錯誤處方藥物予一名末期腎病患者,令該病人一周後因藥物中毒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經醫委會紀律研訊後,判處該醫生停牌3個月,緩刑18個月。 死者家屬批評,有關判決過輕,未能彰顯公義,要求醫委會覆檢懲處決定,不排除將提出司法覆核及向該醫生提出民事索償等。 醫委會代主席麥列菲菲斥馮宜亮沒有悔意,即使是今日求情時,仍未有承認自己做錯,只說自己紀錄做漏、未好好跟病人母親溝通等。
醫生停牌: 相關文章
六名私人執業普通科男西醫曾廣文、陳業宏、何廣志、劉海彬、羅肇衡及麥德華,分別被社會福利署指控在二○一六年,於不同安老院內「亂簽」表格。 包括未為病人進行評估前,就預先簽好使用約束衣的表格及蓋章、或預先簽署欠缺院友及職員姓名的健康檢查表格等。 醫務委員會昨日就有關案件展開紀律聆訊,最終裁定六名男西醫專業失德罪成。 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張偉成涉不當處方藥物,導致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併發症,一度要接受深切治療,病人女兒其後向醫委會投訴。 醫生停牌 醫生停牌2025 醫委會今日(8日)舉行紀律聆訊,張偉成的代表律師於庭上表示,張承認相關控罪,並對事件感到十分抱歉,希望借此機會對病人作出真誠致歉。
醫生停牌: 香港文匯網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因父親突發嚴重腦梗症狀送醫搶救,朱先生發現,不久前醫生稱成功植入父親顱內血管的高價進口支架竟然“消失”了。 朱先生説,眼看事態敗露,涉事的操刀醫師齊某方才承認,此前的手術未能成功放置支架。 張崇德更反問為何風化案可永久判停牌,但其子死了,醫生只停牌24個月,又指一對父母為死去兒子,用了這麼多時間及金錢尋找真相,覺得事件好荒謬,他們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的個案,認為香港應有途徑申訴。 醫委會昨早9時半閉門會議,直到晚上8時半時才完結。 醫生停牌2025 婦產科醫生蔡明欣被控7項專業失德,其中4項成立,包括在未獲劉的同意下刺穿羊水,未有安排兒科醫生候召搶救等(見表)。 醫生停牌 政府多年來積極推動醫療私營化、產業化,結果就是資源和政策向私營醫療傾斜。
醫生停牌: 醫生停牌後復牌 理據不公開 業界公眾難監督
案情指,患者於2018年11月到張偉成診所求診,張為其進行抽血測試,其糖化血色素(Hba1c)為8.5%,較上一個半月前上升0.5%。 醫生停牌2025 涉事醫生齊某為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腦卒中中心介入醫療組組長。 資訊顯示,齊某從事神經介入手術10餘年,擅長全腦血管造影術、顱內外血管狹窄支架置入術、慢性閉塞血管開通術,尤其擅長急性腦血管閉塞取栓開通手術,累計手術量4000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