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將透過重建,重新規劃項目範圍,將地士道街休憩花園打通至山東街/地士道街交界,並提供一個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地下小廣場,連接重置後的休憩花園及商舖。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日(11日)宣布,已向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發展計劃的物業業主發出收購建議,收購建議呎價為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8,378元。 項目地盤總面積約2,800平方米,透過重建重新規劃,將地士道街休憩花園打通至山東街/地士道街交界,加強公共設施的可達性,讓其得以充分利用。 項目內的地士道街休憩花園遭高樓圍繞,入口常有上落貨情況,影響公園可達性,故未來將重置於近山東街位置,巿建局並會將面向地士道街項目的樓宇向後移以加闊行人路,提供200平方米地下小廣場,連接地下店舖及花園。 市區重建局宣佈重建項目後,並非即時安置或補償給區內居民,而受影響的住宅租戶更需要等待業主先出售單位給市建局,才有機會獲得安置或補償。 在深水埗東京街/福榮街重建項目,有居民等待了超過五年仍未有安置,而大廈樓宇由於長期沒有再做維修,外牆及單位內部均出現石屎剥落的情況,險釀成人命傷亡,但市建局仍然拒絕先對居民安置,被質疑是要「玩死居民」。
梳士巴利花園位於尖沙咀,定期舉辦視覺藝術、音樂表演及其他文化活動。 海濱花園讓市民與遊客可欣賞維港景色,設施包括中央草坪供予大眾野餐、活動平台、海濱階梯、綠化外牆及噴泉。 佐敦谷公園位於觀塘新清水灣道71號,佔地約6.3公頃,係觀塘區最大嘅公園,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動態和靜態康樂設施。 園內有遼闊嘅中央草坪,綠油油嘅草地好適合席地而坐,因此成為居民嘅野餐嘅好去處,亦係一個放風箏嘅好地方。 同時呢度仲有其他設施:溫室、四季花園、緩跑徑、兒童遊樂場,而最具特色嘅設施,就係具國際水平嘅遙控模型賽車場,適合舉行模型車大型賽事。 添馬公園位於香港金鐘,毗鄰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公園設計簡約雅致,景觀開揚,維港美景盡入眼簾。
地士道街: 社區服務
项目内亦将设有地下广场、公众休憩用地及政府、机构或小区设施。 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今日(四月十六日)公布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山東街/地士道街發展計劃草圖編號S/K3/URA4/1。 零碳天地位於九龍灣工廈群中,係香港首座零碳建築,佔地14,700平方米。 園內採用天然採光及通風設計,超過五成為綠化面積,園中嘅大草地植有二百多棵原生樹木,及透過光伏板及生物柴油生產可再生能源,達致零碳排放。
市建局於2020年10月16日刊憲公布開展發展計劃(該項目),並於當日在項目範圍內進行凍結人口調查。 油麻地配水庫公園位於油麻地鬧市,但由於位置獨特,要經過行山一段路先可到達,到達左之後會見到一個好廣闊嘅大草地。 呢個野餐地點人流少,非常寧靜,想要避開人潮,同屋企人朋友一齊開開心心野餐,呢度最適合你。
地士道街: 委員會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指出,涉事重建樓宇內「劏房數目都唔少」,而有關劏房戶若符合資格亦會獲賠償處理。 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9)條,該發展計劃草圖取代旺角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K3/33中,與該圖所劃定及描述的地區有關的部分。 由於該項目已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市建局將會按既定政策向該項目內受影響業主及租客作出收購建議及補償安排。 市建局已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的規定,將該項目的發展計劃草圖(草圖)在2020年10月16日呈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考慮。
- 同年4月,市區重建局開始在市區重建事務中擔當「促進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角色的框架。
- 英倫銀行打算向法院申請,將矽谷銀行英國分公司,納入銀行破產程序。
- 間唔中,仲會見到年輕嘅音樂人同創作者係度busking同攝影取景。
- 有关合资格的住宅物业业主除可获得法定补偿外,在适当情况下亦会获发特惠自置居所津贴或额外津贴。
- 談到為何今次重建項目全屬私人單位,並於疫情影響的不明朗經濟情況下開展,麥中傑解釋,該項目本屬二○一九/二○年度的業務計劃,故已因疫情而延遲啟動,規模亦較細。
- 在2017年6月13日,市區重建局宣佈優化「住宅租客體恤援助計劃」,指在優化政策下,被迫遷住宅租戶可獲賠償金,或如符合入住公屋資格,可獲公屋安置,或如未能符合入住公屋資格,亦可獲安置於市建局的安置大廈。
年逾七旬的焦氏夫婦前年由廣東淡水來港,一家四口住在同一大廈一個160方呎一劏三的劏房單位,並已申請輪候公屋。 焦先生指居住環境狹窄,「內地房子大七倍」,留港是為照顧在港升學的孫兒,若重建會搬走,並希望能盡快上樓。 地士道街 2017年12月5日,本土研究社指出,市建局過去十年預計總開支每年平均達271億,但翻看相關年報,實際總開支平均只有137億,遠低於當初估算,十年以來累積下來一共高估589億。 團體質疑,市建局錯誤高估開支,藉此合理化現時重建模式,令市建局為了收回高估後的開支,只能以「賺到盡」的方式開發土地,而拒絕其他發展方式,如公營/私營混合物業發展模式、興建公屋或其他可負擔房屋等。
地士道街: 業主放盤
在2009年11月,市區重建局推出「優化住宅租客援助措施」,但只為被迫遷的租戶提供小額搬遷補助金,被批評為是「假優化,真卸責」,是變相剥扣了租戶原有安置或賠償權益。 市區重建局於2015年發表的顧問報告建議被指為「向錢看」,觸發行政總監譚小瑩辭職而引起爭議。 市區重建局主席蘇慶和強調市區重建局的運作模式一直無變,不過希望引入新思維,例如用盡地積比率、重建價值不高的舊樓,可以改為加強樓宇復修。
地士道街: 樓宇買賣合約登記預測分析 (2022年11月份)
重建的地盤總面積約2790平方米,涉及24個街號,約170個業權,包括山東街1至27號及地士道街1至23號的單數樓宇,以及奶路臣街2L至2M號樓宇,估計有約280名住戶。 一項在土瓜灣重建項目進行的社區調查亦發現,在市建局宣佈重建後,重建項目內的居住環境急促惡化,包括唐樓照明系統損壞、衛生及治安情況惡化、樓宇失修惡化等問題。 相同問題在往後重建區仍有一直發生,而在關注團體爭取多年後,市區重建局在2017年6月才宣佈推出一項優化措施,指在收購物業前被業主迫遷的小商戶亦可以申請一筆「營商特惠津貼」的補償。 然而,新措施的推行並沒有舒緩重建區內舖租戶的迫遷狀況,在兩個月後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重建項目即發生大規模的迫遷事件,位於庇利街單數3至21號中,有近一半或以上的小店均分別被業主要求終止租約。
地士道街: 新盤2022|日出康城12期規模最大 單位達2,000伙
當中,元朗區主要受惠3個分別逾千伙的大型項目支撐,其中包括今年伙數次多的單一大盤─天水圍天榮站上蓋項目的1,929伙,其次為西鐵錦上路站餘下期數的1,485伙,帶動整個元朗共11個項目合共提供7,503個單位,成為全港潛在供應量第二多的分區。 首先九龍區,利嘉閣料2022年潛在可售私宅項目共42個,單位總數達15,121伙,以項目計為三區之冠,項目數佔今年全港整體項目達40%。 主要受惠啟德跑道區相繼有多達10個項目(包括拆細的項目)有機會應市,合共已提供5,945伙,一條跑道已佔了全九龍39%的潛在供應。 近年市局重建局發展的項目,管理費都高於私人住宅,如煥然壹居管理費呎租達港幣4元。 另外,由於市建局在發展項目的公契中列明收取管理人酬金為大廈開支的百份之十,變相盡可能谷大大廈支出,以賺取更多管理人酬金,亦令管理費居高不下。
地士道街: 項目進展
邱松鶴於中文及英文維基百科均使用賬戶Qshshq,在英文維基百科用戶頁上更表明身份。 例如經常被批評活化成高級餐廳後,一般香港市民難以參觀的和昌大押被形容為「香港市民和遊客的好去處」。 地士道街 香港維基媒體協會於9月21日發表聲明,強調嚴禁用戶利用維基百科宣傳,勸喻公關應該避免在有利益衝突的條目作出編輯。 邱松鶴反駁指出維基百科的編輯原則矯枉過正,認為機構的傳訊人員有權利在維基百科上提供機構的新資料,只要嚴格按照編輯原則,機構傳訊人員在相關網頁上提供事實的權利不應剝奪。 2021年9月9日市區重建局公佈恒基地產以81.89億元投得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發展項目,項目預計提供1150個住宅單位,每方呎樓面地價11,414元。 為讓業主有充裕時間考慮收購建議,收購建議的有效期由60天延長至90天。
地士道街: 項目詳情
有業主坦言,大廈鼠患及滲水嚴重,故願意接受補償搬走;有地舖租戶亦表示歡迎重建,指樓宇老化失修,舊市區應該發展。 市區重建局成立至2012年,推行了56個重建項目,令到3萬4千戶居民受惠,並且為到房屋市場提供約1萬9千個新住宅單位。 地士道街 地士道街2025 同年9月3日,市區重建局位於深水埗首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取得突破,逾8成業主在60日考慮期屆滿前同意將其物業出售予該局,是該局歷史上首個落實由業主申請重建的項目。 同年12月,為了協助增加香港土地供應,市區重建局表示於未來5年將會加快重建步伐。
地士道街: 收購建議有效期由60天延至90天
由於附近高樓林立,地底又佈滿地下公共設施管線(如水管、電纜等),建造空間非常狹窄。 地士道街 在施工期間,加士居道天橋、甘肅街、廟街、上海街一帶路面將如常開放,工程難度極具挑戰。 為提升工程效率和施工安全及準繩度,路政署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技術,在電腦虛擬環境中模擬整個拆卸流程,提早了解和熟習過程中可能面對的挑戰。
地士道街: 按地區分: 九龍區
最終現時的走線無需收回或遷拆任何私人物業,而受工程影響的油麻地分科診所(新翼)(包括母嬰健康院和美沙酮診所)、玉器小販市場及油麻地公共圖書館已原區重置,並開放予市民使用。 同時,在1923年落成並已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前油麻地警署亦會原址保留。 巿建局表示,地盤面積2千多平方米,相對大型項目來說是較小,巿建局主要目標是重新規劃,期望重建後提供2850平方米的社區設施。 【Now新聞台】市建局宣布啟動重建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項目,涉及大廈的樓齡最高達62年,重建後會提供300個中小型私人住宅單位。 市建局會以該發展計劃原址所興建的新發展項目內的「樓換樓」單位,或啟德煥然壹居項目內的「樓換樓」單位,作為給住宅自住業主現金補償及特惠津貼以外的選擇。 另外,完成物業收購手續後,市建局會為有關物業內合資格的租客,提供特惠津貼及為合資格的住宅租客提供安置安排。
地士道街: 地士道街8號 近期成交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7,500,年齡中位數為 45.3歲。 市建局指出,該項目合共涉及170多個業權,在疫情的影響下,為讓業主有充裕時間考慮收購建議,及在安排物業的買賣事宜上更具彈性,市建局將收購建議的有效期由以往一般60天特別延長至90天。 若業主在處理物業買賣事宜上遇到不便或困難,市建局會按個別情況處理,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要在鬧市中進行大型拆卸及設施重置工程,同時在地底建造隧道,並且盡量不影響油麻地區居民的日常生活,維持原有的社區生活配套,對工程團隊來說是個極為艱巨的任務。 然而,展望將來,中九龍幹線的落成會為我們帶來更多機遇,除了可解決九龍中部現有東西行道路經常出現交通擠塞情況之外,還可以聯繫各區,建立更完善的交通網絡,配合香港的發展,工程團隊迎難而上,全力以赴。 另外, 地士道街 市建局會提供日後發展項目內的單位, 或啟德煥然壹居的單位「樓換樓」安排, 作為給住宅自住業主現金補償及特惠津貼以外的選擇.
每一個廁格門背後都有一則圖像故事,紀錄香港茅廁不同時代嘅形態。 數碼港海濱公園都係出名嘅狗公園,位處港島南區,環境幽靜,對於狗主同毛孩黎講係不可多得嘅野餐好去處! 各位奴才帶住主子去野餐,咁主子都可以趁機會親親大自然放下風啦! 中山紀念公園坐落於西營盤嘅海濱公園,有適合野餐嘅大草地,以及體育中心、慢跑道。 中山紀念公園除左有大草地之外,附近仲有具有歷史意義嘅鐘樓、四大寇庭院及遊樂設施,大家仲可以漫步海傍,吹住海風、望住湛藍嘅大海野餐。
其次則為新地及港鐵合作的天榮站上蓋項目,涉及1,929伙。 另外信置、嘉華、中國海外夥拍港鐵發展的西鐵錦上路站餘下期數亦提供1,485伙,而泛海洪水橋田心路也有1,025伙。 港島及九龍則分別有長實夥拍港鐵的港島南岸3期之1,200伙及嘉華、會德豐及中國海外夥拍港鐵的啟德跑道第4A區1號1期的1,017伙。
地士道街: 旺角 @中原樓市片區
市建局初步在YTM-012項目預留約2850及2490平方米樓面面積作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用途與商業/零售用途,並建議項目興建約300個住宅單位、亦會提供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地下小廣場,連接重置後的休憩花園及商舖,提升社區的活力。 項目涉及177項私人物業權益,地盤面積約2,796平方米,將重建作住宅用途,附有零售或商業設施、地下附屬停車場和上落客貨設施。 此外,項目將建設地下廣場、公眾休憩用地,以及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
社區配套方面,由於項目内的休憩花園現時被周邊樓字包圍,位置隱蔽,市建局將透過重建,重新規劃項目範圍,將花園打通至山東街/地士道街交界,加強公共設施的可達性,讓其得以充份利用。 另外,亦會建一個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地下小廣場,連接重置後的休憩花園及商舖。 今次項目涉及山東街一號至廿七號(單數)、地士道街一號至廿三號(單數)及奶路臣街二L至二M號。 重建範圍內建築物於一九五八至一九七三年間落成,覆蓋廿四個街號,樓高六至九層,樓宇普遍失修。 地士道街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指出,目前未能計算出項目發展成本,收購將按沿用政策,例如自住業主的現金補償將以重置單位七年樓齡之呎價計算。 他指涉事重建樓宇內「劏房數目都唔少」,他們若符合資格會獲賠償處理。
地士道街: 山東街重建項目啟動 供300伙
項目亦會提供一個面積約2,153平方呎的地下小廣場,連接重置後的休憩花園及商舖,提升社區的活力。 時至今日,在規劃中九龍幹線時,路政署再次面對走線受油麻地停車場大廈、附近私人物業和社區設施限制的挑戰。 為訂定走線和安排重置受工程影響的公共設施,路政署舉辦了多場公眾參與活動,並就項目的影響、當區文化和附近設施的保育進行研究。